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粽子日记

2023/08/04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8篇粽子日记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粽子日记(精选8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端午节包粽子

文/王雅琦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喂鱼,以免吃屈原的尸体。

今年过端午节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乡下陪老太太过节。老家的人很勤劳,咱们也是懂得劳动最光荣的好孩子。所以每当端午节的时候,老人们都要亲手包粽子。老太太从厨房拿来糯米、粽叶、红豆和芝麻,我们就开始做了。先把糯米,红豆和芝麻拌均匀,老太太教我们把粽叶卷成圆锥形,再把一大勺糯米放在粽叶里,用绳子绑起来就可以了。谁知,我把这一头包好了,那一头又流出来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一个粽子给包好。

端午节自己包的粽子,原来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粽子!

谈端午节吃粽子

文/夜航

粽子是从超市买的,刚从超市的冰箱里取出来,硬邦邦的。买回家搁笼篦上蒸熟了,剥开墨绿色的艾叶,透过缕缕乳白色的热汽,就看见白白的糯米团,夹裹着几颗红红的蜜枣。吃起来香美无比。

五月五。端阳节,是一个并不多起眼的小节日,而民间大多数人家都牢牢记着这个日子,凡是有条件的人家,都要亲手做一些粽子,过一过端午节。把糯米。红糖。蜜枣用艾叶包个鸭蛋大的四角形,然后用细细的丝棉线扎紧,一个粽子就做成了。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屈原是个诗人,著诗章【天问】【九歌】【离骚】等,流传至今。他是当时楚国的三闾大夫,忠君爱民,主张抗击贪虐。强暴的秦国。楚王昏庸,心胸狭窄,偏听偏信,更有妇人妖邪,颠倒放浪,弱子无知,沉溺于财色女人,再有奸臣当道,欺骗妇孺,迷惑圣心,蛊惑朝众。屈原倍遭陷害。打击。他像一只铩羽的鹰,踌躇满志,满腔热忱。他满腹才华,却无处施展,反倍遭伤害。摧残。他峨冠博带,放声高歌,问天。问地。问日月;辈国。悲家。悲志士。他一腔热血,奔走于三楚大地上,访疾问苦,无数次向楚王进言,游说朝臣,名士……最后,在恶势力的威逼下,走投无路,就在端午节那天忧愤地投汨罗江而死。

那天,江边来了许多老百姓,那都是爱戴屈大夫的平民百姓和一些正直的官员。他们感戴屈大夫的博爱。真诚的道德品行,缅怀屈大夫爱民如子的为官作风。为表达他们的感情,纷纷把粽子等食物抛到江里。以后,屈原的故事流传下来,老百姓为纪念他,每逢端午节,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

屈大夫立在高高的云端,佑护着他心爱的子民百姓,繁衍后代,一步一步从

涡流艰难中走出来,有了现代都市的文明,现代村庄的进步。几千年过去了,屈原已被作为历史上一个正面人物,一个忠臣,一个传奇,让人纪念。今天,端五节老百姓吃粽子,不乏一些时尚的因素,同时,也有一些追怀的心愿。我们都希望,现实社会中,屈原这样的人物多一些。我们都希望遇上一个明智。善良的上级或竞争对手,之间有一个人道的公平公正的科学文明的环境秩序和事业法则。在乡下,人们更需要一个解民意,知民心公仆似的好干部,一个心地坦荡。不贪不虐的好村官。芸芸众生中,好有一些英雄主义者,他们要驾驭世界,掌控权力,统治财富,结果哪,他们成了世界的败类,权力的垃圾,财富的仆役。城市离庙宇很远,佛心就在民中。百姓之中亦有一种心愿一股凝聚力,当强暴压顶的时候,他门即保持一种沉默和淡然;当强暴被消灭,他们即表示一种热情和祝愿。

屈原去了。他带着深深的遗憾和无奈。他失败了。或许,那个时代我们的祖先会在黑暗之中多摸索一段时间,会多承受一些苦难,可是,屈大夫的精神已经深深铭刻在中华民族后人们的心里。他的品德,他的精神永远被人们所敬慕,所向往。

屈原性情飘逸。潇洒,为人纯真善良。平生好乐。好诗,追求一种神仙般的干净与真实的境界,有竹子般刚直不阿的品性,疾恶如仇,纤尘不染。是一个世人敬慕的大贤人,真君子。端午节。忆屈原。只是我们希望,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有越来越多的人有屈原大夫那样的品性和境界。

包粽子

文/杨紫铃

在我的童年里,有许多难忘的经历和往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次包粽子。

那是一个暑假的中午,我看到姥姥在包粽子。只见姥姥拿起两片粽叶,折成漏斗状;先后把米,绿豆,猪肉放进去;最后将粽叶折回来,捆上一根稻草,一个粽子就大功告成了!看上又简单又好吃,真令我垂涎三尺。我也想试试,便问姥姥:"姥姥,可以让我试试吗?""好啊!"姥姥微笑着回答。

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心里有些激动。我也学着姥姥的样子,包起粽子来。我也拿起两片粽叶;把米,绿豆,猪肉装进去;当我将粽叶折回来准备捆稻草的时候,有一些米从一个小口里漏了出来,我又重新整理一下叶子,可米还是漏,我有点不耐烦了。姥姥说:"孙女,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用心对待,不要想着急于求成。"我听了,便继续包起粽子。可姥姥包的粽子就像打胜仗的将军;而我包的粽子却像败下阵的逃兵。我心里想了想,也许姥姥的话是对的。失败是成功之母,要用心对待,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得像姥姥那么好。于是,我再次拿起粽叶,折成漏斗状,把粽子原料一 一放进去,再将粽叶折回来,用力的把它捏紧,再捆上一根稻草。"啊!"我惊奇的发现我会包粽子了,我兴奋无比。就这样,我又包了许多粽子,一个比一个好。

包完粽子后,姥姥把粽子放进了压力锅里。十几分钟过后,粽子煮好了;我拿起亲手包的粽子吃得津津有味。

这真是一件有趣,令人难忘的事!

三只粽子牵情缘

文/刘希

那几年,我在市里念高中,因为离家近,母亲又是那种博爱的人,每到端午,母亲总要我带些粽子回校,分给班上的同学们,人手一个。同学中,多半是农村来的贫困孩子,只有放了假才能够回家,母亲包的粽子,温暖了那些离家孩子的心,他们对我总是感激不尽。

好几个同学给我写来感谢信,说母亲的粽子是全世界最好的美食,也有好几个同学把我写进作文里,说我是世界上最善良的姑娘。听着这些赞美之词,我倒不以为然。不就是举手之劳嘛,值得这么兴师动众吗?!

年少的心在那时突然芳心萌动,我喜欢上了那个叫洁的男孩。他不仅阳光帅气,而且成绩非常优异,还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据我偷偷调查得知,他的家境很不好,父母离异后,他跟随爷爷奶奶生活,也许基于同情与爱慕,每次分发粽子时,我总是挑品相最好,个头最大的粽子给他。

虽然口头上信誓旦旦说自己高中绝不谈恋爱,背地里,我却把洁写进日记,少女的心事多半都是隐秘的。要不,当洁将情书塞在我的书桌里,被好友玉发现,她竟然自作主张,收起来了。而洁,也因为我的沉默,误认为我对他没有好感。繁重的学业让我们没有时间来探寻渐渐疏远的原因。

将彼此的心事埋在书本里,努力,加油!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我拿到梦寐以求的大学通知书,得知洁考得更不错,我很高兴,同时我也下定决心,把这份暗恋永远藏在心里。

我的庆学宴上,玉喝了些酒,她将洁那封信塞给我,邀功似的说:"要不是我帮你挡清障碍,你能考上重点大学吗?"我展开信,是洁刚劲的字迹:"突然发现,你在我心里生了根,就像***妈做的粽子,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对了,我能一辈子吃到***妈做的粽子吗?"

遗憾,难过,激动,欣喜,心头五味杂陈,得知我曾经那么暗恋,那么暗恋洁时,玉既惊讶又后悔,为了弥补她的过错,她决定押着我,向洁去表白。

那天,当我带着两本厚厚的日记,在玉的陪同下,赶到洁的家时,洁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外出,当我徐徐地道出,三年来我对他的爱意,三年来我努力学习,只因为要赶上他,能和他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心意时,这个帅气的大男孩感动了。

临走时,洁拉住我,告诉我:"你知道分班时我为什么选择文科吗?我只是想多吃一次你给的粽子,再问你一次,我能一辈子吃到***妈做的粽子吗?"

我点头,眼里泪花闪烁。

时至今日,我和洁已经结婚整整八年,婚姻幸福美满。得知洁爱吃粽子,母亲每年都会给他包许许多多的粽子。他也吃得格外香甜,说母亲包的粽子里,不仅有亲情,还有爱情的味道。偶尔,我们忆起相恋时光,他总是戏说,他是被三只粽子收买的,而我总是满屋子追着他跑,"咬牙切齿"要"修理"他。

记忆中的粽子

文/汪金山

快到端午节了,不由又想起小时吃粽子的情景。

我家祖辈以农为生,没钱买糯米包粽子。解放前,村里只有地主富农才包粽子吃。那时粽子是身份的象征。解放后,我家分到土地和房屋,生活改善了。1952考入保定二中,阴历五月初的一个星期天回家,母亲从锅里端出一个饭碗,里面有粽子,我好奇地问哪来的?母亲说在保定城隍庙街卖布的汪义给他们家捎回二斤糯米,给了咱家一些。母亲到村西河边撇了些苇叶,包了枣儿粽子。母亲说今年全家算是过了个有粽子吃的端午节。又说,你爸要是还活着多好,到死都没吃上个粽子……

后来每年过端午节,我都会想起上中学时吃粽子的这档事。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每到端午节,南方北方的各地粽子口味不同,各种各样馅料的粽子应有尽有。枣馅、豆沙馅、肉馅、猪肉加栗子馅,甚至还有鱼翅、干贝、鲍鱼馅的,据说还有没馅的粽子。林林总总,想吃啥馅都有。平时也常见卖粽子的,早年稀罕的粽子已成大众食品。

把爱包进粽子

有一年的端午节,我跟同事学会了包粽子。

打那以后,每年的端午节我都要包一大锅的粽子。送给亲朋好友,尤其是要给老妈。

今年端午节买好了箬竹叶,可是没心情包就放在冰箱里直到前几天妈妈和我一直当做老爸的舅舅来我家。我想要让他们尝一尝我亲手包的粽子,于是趁妈妈睡觉舅舅遛弯的时候我用最快的速度把粽子包好煮进锅里。几个小时以后,粽子熟了。妈妈因为晚饭吃的太饱,怎么劝说也不吃了。为此我要用点失落。我把粽子端给舅舅,看舅舅吃得很香,一连吃了好几个。心想:"妈妈真不赏脸,还是舅舅好。"哈哈。

我开心极了,因为这是我用竹叶包裹了我的真心,孝心和诚心的粽子。第二天,妈妈带走了大半的粽子。说回家再吃。

舅舅和妈妈喜欢,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粽子艾蒿好清香

文/谢泓

又闻到浓浓的粽子香,又嗅到艾蒿的青草味,又是一个端阳节。满街尽是叫卖艾草的声音。长长的艾草,长生得太平凡,只有在这样的日子,人们才记起它的存在。

关于艾蒿的传说究竟有多久,也是众说纷纭,故事与爱国诗人屈原联系极多。代代相传的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坚信不疑,对英雄人物缅怀,更是对于历史传承的一颗赤子之心记忆。

小城的山坡上,只有在这样的时光才显得更加迷人,尽是爬山散步人。当然是双重任务,个个欲折得一把、最好是一小捆艾草,成了责任。满山皆是喊喊叫叫,一片热闹浓厚节日气氛。

这艾草的作用,想必与唐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情景相差不甚远,辟邪、健康、免灾、祈福……如此久远的记忆,在今天看来或许有点不可理喻,然而在古代却是司空见惯。

端阳节,是一个民族的永久记忆,也是百姓对平常日子的一个交待。你就不得不敬佩先民们的智慧:在那样的岁月里,生产力水平相对不甚高,刀耕火种的原始劳作与耕牛田间地头的耕耘,一起诠释着人们对丰收的认识,对丰收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不尽憧憬。

奇怪的是每逢端阳时光,艾草,不为人们重视的野草生命,却突现出自己特有的魄力。清香悠悠,就连那些平常对它退避三舍的虫子们也出来嗅其香味。浓浓的青香,告诉人们端阳来临,采摘的喜悦与对端阳的记忆,也就通过粽子与艾草,穿越干燥空气的阻碍,深入到人们的骨髓里。

刻骨铭心的记忆,一个人关于端阳节的长长故事,不用名导演们去苦心编排,争先恐后从脑海深处翻越出来,与现实相对接。儿时为了吃上一只糯米粽子的好笑与憨态:弟兄相争,互不相让,甚至动起手脚;为了割得一捆儿艾草,而捅了马蜂窝的惊险场面就一个个跑了出来。只是告诉一个不容你怀疑的事实,那就是人生易老,天未老,岁岁端阳,今又端阳……

一缕缕炊烟从山间人家的屋顶冒出,那是煮粽子的炊烟,袅袅青烟在空中久久盘旋,在时间里流动,要经历整个夜晚的温火考验,待翌日清晨,方能品味出粽子的芳香与否。

清晨,艾草与粽子的青香就弥漫在空气中,谁会不在心底里呼唤:好香?

北方的粽子比不得南方的粽子,没有肉粽,多是米粽。米粽又分若种,比如北方仅有的黄米,高粱米等等。糯米的甜粘,羽叶的青香,通过舌尖的评价与论证,粽子就在端阳节里四处行走。东家走走西家瞧瞧的粽子,就在人们的舌尖上信情歌唱。

街头巷尾,议论最多的话题自然是粽子。一把把艾草,就行走在前往家家户户的路上,人们将艾草整齐的摆放在自家门头窗口,同楼为邻的话,绝不会忘记给邻居门口也放上一把,让大家都享受端阳的快乐……

小时每过端阳节,大人还给孩子们耳鼻孔上涂抹雄黄酒、再咪上一小口雄黄酒。说是只有端阳这一天,用雄黄酒涂抹过耳孔鼻孔后,就不会担心虫子之乃至许多害虫信意钻入,造成不必要的慌恐。

一股股青香味弥漫在节日的气氛,欢歌笑语俯拾皆是;只有用心去体味这节日气氛时,你才会感悟到传统于人们是多么的联系密切!割舍不断的情怀是对传统的依恋,是把根留住的信物。

就这样一代代相传,才使传统节日发扬光大,才把根世世代代—留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又是粽子飘香时

文/杨小华

家乡的粽子是四个棱角,呈锥形,和广东的粽子完全不一样。在家乡,包粽子是绝对的技术活儿,有步骤,有技巧,而且必须严丝合缝,否则米就会散出来。如果手法不熟练,哪怕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了之后也会散开。如今的家乡,包四个棱角的粽子不知难倒多少姑娘和小媳妇。我是幸运的,妻子和母亲一样,也会包这种粽子。所以,出门这些年,在端午节前夕,我都会品尝到四个棱角的粽子,年年如此。用妻子的话说,广东的粽子不香,没有粽子的味道。其实也不对,广东的粽子只是形状不一样,但里面的馅料特别丰富,味道也不错。不过她每次这样说,我和女儿都会附和。原因很简单,就是希望她包几个家乡口味的粽子,让我们尝尝家乡的味道,重温儿时的记忆。

在咀嚼粽香中,那些尘封已久的端午节往事再次呈现在眼前,温馨、感动,令人神往……

我的家乡在湖北监利一个叫程集的乡镇,老屋门前有一条美丽的小河,叫老长河。河水一年四季长流不息,用她的质朴和甘甜养育了家乡的祖祖辈辈。每年农历五月,小河两岸郁郁葱葱,空气中弥漫着郁郁芬芳。在满眼绿意中,有一种近似高梁的植物,它生长在岸边的浅水里,长着比高梁叶要宽大的叶,这就是包粽子用的粽叶。每逢这时节,父亲总会搬出小船,在一个雾气满天的早晨到小河两岸采摘粽叶。父亲的小船下河了,我们兄弟姐妹的心这一天就无法平静,度日如年般盼望夜晚来临,因为那时我们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粽子了。

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父亲就带着一身雾气摇着小船归来了。船舱里堆满一片片绿色的粽叶,在朝阳的衬托下显得愈发鲜嫩和翠绿。父亲回来后,母亲会停下手中的活计,从船舱里把一片片粽叶拿出来,在河水里洗净,再剪齐根部平均分成几份折起来。父亲则到厨房里把锅里放满水,将土灶生上了火。水还未烧热,母亲就把粽叶放进锅里。等水煮沸,母亲再将粽叶全部取出来放进木盆里用清水浸泡。此时,粽叶已由先前的碧绿变成了暗绿,散发出一股特有的清香。母亲说,把新采摘的粽叶放进水里煮是为增加粽叶的韧劲,那样包粽子就不容易破了。母亲还告诉我们,粽叶只有煮过之后,才能释放出它独特的香味,粽子的味道也会更加香甜。母亲忙活时,父亲已将自家种植的糯米洗净,只等她来包了。

包粽子是女人家的事,父亲自然帮不上手。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紧急的事要做,父亲会坐在一边,点燃一支烟,和正在包粽子的母亲聊一些事情。我们兄弟姐妹或蹲或坐绕在母亲左右,不说话,静静地看着她,有馋嘴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享受这份宁静的幸福。期间,我们也有闲不住的时候,会嚷嚷着要母亲教我们包粽子。母亲也总是不厌其烦地教我们,可没有一次成功的。我们用小手好不容易包出来的粽子,那也是奇形怪状,惹得大家笑个不停。这样不知不觉中,母亲已经包了很多粽子,个个棱角分明,漂亮饱满。母亲有时还会在糯米里搁一点红糖,或放一粒红枣,那样吃起来更加香甜。

粽子全部包完,父亲会把它们放进锅里用清水煮。这段时间对馋嘴的孩子来说,是最难熬的。母亲也许看出了我们的心思,总是提醒我们不要急,还说粽子要慢慢煮才能煮出它真正的味道。

我们在等待中迎来了落日,一团团色彩绚丽的、熔金般的烈焰慢慢地由绚烂归于平淡。末了,淡淡的暮色开始笼罩整个乡村,眼前的一切变得模糊起来。此时此刻,只有锅里冒出的热气和独特的粽子香味在周围飘荡,馋得我们直流口水,也让我们兴奋不已。在孩子们再三恳求下,母亲含笑着把粽子从锅里提了出来。那冒着热气的粽子此时更加饱满,可爱,浓浓的香气溢满心胸。等到夜色完全笼罩整个乡村时,我们全家人已在橘黄色的灯光下围坐一起,尽情享受粽子的美味。

明亮的星星布满了天际,像一颗颗镶嵌在天幕上的钻石,熠熠生辉。夜幕下,它们又似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含笑注视着我们幸福而温馨的一家。炎炎夏日,夜风轻轻拂过,带给我们丝丝凉爽。那浓浓的香味随风飘荡,越飘越远,弥漫了整个乡村。

现在已是农历五月,家乡又是粽子飘香的时候,只是我身在异乡,又无法品尝到母亲亲手包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