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日记
倚栏轩精选7篇梨花日记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梨花日记(精选7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桃花和梨花
文/李佳翰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在公园里,桃花和梨花都开放了,亭亭玉立,美丽动人,惹得人们都来与她们合影。大人和小孩总是说:"看呐,桃花好美、好漂亮呀!"这一说,就有更多人凑到了桃树前合影留念,桃花高兴得合不拢嘴。
门前冷落的梨花十分嫉妒桃花,说:"你那么难看,却有那么多人与你合影。而我呢,纯白无瑕、冰清玉洁,与我拍照的人竟然没你多!"
桃花听了,白了她一眼,说:"你的颜色很冷淡,不像我,颜色那么热情,粉得令人着迷,粉得让人心醉,你当然没法和我比了!"
梨花越想越可恨,气不打一处来,最后,她选择了自残——凋谢了。
第二天,人们来到公园,发现梨花已全部凋谢,仅剩下桃花还孤零零地开着,都摇头说:"只有桃花,真没意思!"桃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着人们的背影慢慢远去,只能暗暗伤心着。
这时,松树伯伯开口了:"你们两个各有各的特点,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你们不需与对方攀比,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行了。"
桃花听了,低下了头,梨花更是臊红了脸。
梨花深处
文/西江月冷
儿时的村外有一处山坡,坡上有一片梨林。盛夏之时,满坡的树郁郁葱葱,夹杂着一些别的果树。这样的繁茂之中,往往又多了一些深不见底的幽静和令孩子们却步的东西。因为那是一片林。林,是老人们对坟地的称呼。如村东的林,村西的林,村南坡地上的林。
几处林,惟有村南的坡地上长了果树。果树以梨居多。大概山坡上最美的季节当属春天了。夏天过于茂盛,枝繁叶茂中多了些阴森与可怕。秋天呢,虽说是结果的季节,丰收的季节,但西风一吹,正走着便鬼使神差地看几眼旁边的坟,心里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多出一份毛骨悚然。所以无论什么季节,孩子们去那里的时候都少。但春天毕竟有些不同,当红花还没有完全盛开的时候,孩子们实在没有多少玩处,而山坡上的花却一朵又一朵地瞬间开放了。
那时,我和伙伴们站在村前的小路上远望,远远地就看见了那些洁白的火。它们在山坡上燃烧着,又似隐隐地飘来天籁般的音韵。就有孩子终于耐不得诱惑,说我们还是去哪里看一看吧,就看一眼。虽然别的孩子心中仍旧嘀咕,但最终还是禁不住诱惑,就说我们只在远处看看,然后就走。
三月的山林还没有多少叶子。阳光均匀地撒在坡上,所有的坟都像是长睡不醒的老人。唯有梨花高挂枝头,高贵而神秘。什么时候,却有蜜蜂嗡嗡嗡地飞来了,绕着花朵转个不停。这让毫无生机的山林总算多出了一些"活气".那些梨花也因此少了原先的冷艳,给人一份少有的亲近。但我们毕竟不能久留,只在山林边走上几圈,远远地绕过坟茔。之后再拾几朵落花,宝贝似的捏在手中,便在谁恶意的一声吆喝中兔子一样地跑远了。
那时对祖先还没有多少概念。毕竟自己熟悉的人都还好好地活着,而故去的先人又悉数没有见过。但大伯是在山林的,就在梨花深处。他住在那里,给村里看守山林。那年秋天我匆忙去过,大伯住在一座石板堆砌的房子里,外面是一个陈旧的依旧用石头垒就的灶台。烟囱上乌黑一片,旁边是一些修剪下来的果木。其实对于伙伴来说,这也是我内心的一个秘密。我甚至去想,大伯就在这里看守山林,即便有鬼,看在大伯的面子上,他们也会放我一马的。
这样的想法毕竟一闪而过,更多时候,尤其在一些有风有雨的夜里,我又会替大伯担心。一个人在坟茔散布的山林里居住,是不是也会遇见出门的鬼魂?可大伯一切安好。十年过去,他依旧健在。但后来,在我大学毕业没几年,大伯还是在村中的老房子里去世了。后来就埋进了那片山林。我想,即便我的心里充满了悲伤,但孤单一生的他从此能与自己的祖先为伴,且有每年盛开的梨花伴随,也该是一个不错的归处。可后来那片坟茔还在,梨树却和村庄里所有的树木一样消失不见了,让偶尔回乡的我枉生叹息。
城市的南方,三二十公里的路程之外,是一处山峦。山路弯弯,山间便撒满了梨。这也是每年大家必去的旅游之地。三月一到,远远近近的人都要到那里欣赏梨花。车来车往,原本寂静的山林便热闹起来。今年清明节的时候,我也去过。狭窄的山路车流拥挤,竟屡屡堵车。无奈之下只能掉头,便带了诸多的遗憾无奈地离开。
可这样的地方毕竟让人想念。前些年的时候我也去过几次。并且曾在一处距路有些距离的偏僻地方稍做停留。那是一处人们少去的山坡,山上梨树众多。花开如海,我便信步而登。转来转去,便遇见了一位当地的妇女。她是那些梨树的主人。闲谈之中,知道了她大概的家境。原来她家全年的收入,基本靠这些果树。孩子上学的钱要从这些果树里出,看病的钱也要从这些果树里出。秋后的收成成了她唯一的希望。但她也觉得这些花美。就一边和我大声笑谈着,一边又把远处的土肥一袋一袋运到坡上。
也许正是因为遇见了这样一些朴素的人,才让我对这里的春天有了更深的解读。所以清明节的遗憾便延伸到了这里。无奈前几日又一次去的时候,天不作美,漫天的乌云越聚越多,后来竟然下起了雨。但我还是冒雨走近一棵棵果树,走近一片片花朵。在我眼里,它们依旧那样洁白无暇,依旧纯得让人心醉。之后,雨越下越大,于是不得不归。但心中又似有所不甘,就告诉自己,还是沿着狭窄的山路行走吧。没想到透过车窗玻璃,沿途的景色更加迷人。越入深处,远远的,近近的,一簇一片的梨花开得更加热烈,它们哪里还是春天的花朵,分明就是开在山间的云彩。
但雨中我实在走不出多远,便只能让一颗心靠近着它们。我更希望这样的花年年盛开。哪怕"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岁月给我的诸多记忆,仍是一片纯洁,一派静美。其实我更愿相信,在梨园深处还有寄居山野的另外一个自己。我在那里耕耘,在那里收获,在那里守护着季节的美丽和岁月的真实。那里,本来就是人们栖息的再也不老的家园。
梨花枝头、花开流年
文/荼韫
不知不觉,不知时第几个年头,染上了感伤,恋上了怀旧,喜欢写怀旧的文字,听经典的老歌,看俗套过气的电影,拍黑白镜头的老照片,喜欢淡淡的花香,喜欢恬淡的季节,喜欢安静的山水,听禅鸣耳语,看雪花染白大地,漂白银灰色天空,漂白暗黄的心境,让心飘飞千树梨花,纯洁一片寂寞寒冬,感动平凡清淡的人生。
时光阡陌是静美,岁月深处是成长。时光渡口,清风江上,千里澄江似练,万里晴空,青鹭翔飞,鱼翔浅底。怀旧的字里行间,抒写一路追寻长途,寻求一份力量;洋洋洒洒的人生,不断攀登高处,取得一点一滴的进步,向梦想的远山,一步一步靠近。于旧时光里,攫取一份经验,吸收一份营养,摘一朵希望,折一枝春,自信坦然走向无穷的未来。进步与成功,是不断付出努力与汗水的结果,用坚强与执着不断填充生命的空缺,让人生盈满人间最美四月天的芳香,便是一种会流泪与快乐的幸福。
一滴热泪,是一种获得成功认可的喜悦;一句坚信,是一份充实人生的动力;一次尝试,是一份勇敢跨越障碍的见证;一分耕耘,是一份持续奋斗的标注。汗与泪,洗礼了梦想;难与苦,筑就了我们追梦路上最坚固的堡垒。乘一缕清风,与夕阳斜照黄昏,与明月共婵娟。携一双拼搏的羽翼,与黄沙狂舞,与群山含晚籁;采一束阳光,别于心间,存一份希望,积蓄一份阅历,等待来年秋风起,麦子熟了,菊花开了,扬起微笑,与欣喜共赴竹溪佳处,度一悠闲恬淡人生。惜一寸光阴,怀一份懂得,灌溉那一段年少懵懂的年月。
岁月的老者,两袖清风,仙风道骨,从旧时光走过,胸怀翠竹,一腔超尘。大事已明,如丧考批,因为懂得人生,所以释然得失;目光放远,万事皆悲,因为懂得人生,所以不惊不悔。人活着必须要有意个最美的梦想,为之奋斗,为之付出,即使无果而终,后人也会为之动容。生命在宇宙万物面前,微不足道,而死亡也无足轻重,但人的一生需要一个不变不灭的目标,点燃生命的烟火,绽放绚丽的颜色。
时光,太老,太旧;生命,太脆弱,人生,太清瘦。千年落回,离别散落,人固有人一死,人一死,生前的百般辉煌万般荣耀都会化为虚无,但时光会细细刻录下他走过的旅途,记取他留下的足迹。
怀旧,寻一份坦然。无论是生活在繁华虚无的明媚里,还是于远山远水中淡然处世,我们都要为生命注入了属于自己的血液与灵魂,让人生的锋芒毕露。
愿风载尘,愿雨柔情。怀旧,寻一份坦然,碎碎念念的时光,偶尔糊涂,明知山路漫漫,水路迢迢,却偏执一念向前,上下求索,义无反顾全心沉入其中,随其哀乐而哀乐,伴起喜怒而喜怒;但也许就是人生的一个象征、一个缩影、一个说明,告诉我们,好好享受那些幸运与苦难,好好珍惜那一份超脱的坦然。
怀旧,寻一份坦然。时光,慈悲为怀,博爱无边,念情悠悠,爱长长,静静流淌在岁月的小河里,与清水合欢,与睡莲长眠。
我与梨花共白头
文/鲍尔吉·原野
四月,春草如在显影剂里刚刚露出一点轮廓,还没形成势力,梨花已经开放。
梨花以花瓣试探天气,摊开瓷器似的白花瓣。而红花在六月之后才露头,红在炎热里不容易凋谢。
梨花瓣单薄后仰,像小女孩用手黏在褐色的枝上,四五瓣围成一朵花。只有豆芽十分之一粗细的花蕊戴着小黄帽,像杂技演员躺地上用脚蹬坛子。
春草埋伏在旧年的枯叶里,弄不清是转世还是新生。春草在边边角角偷着绿,枯叶掩护它们朝山坡潜行。草芽走在树下抬头看梨花,盼花瓣落下来,闻闻香味。
梨花为山川安神,它的白晰似乎只为曲水流觞调琴。梨花的情操不归于西洋乐,也不是维瓦尔第的《春天》,它性近古琴,一音复余音,抚弄流水幽咽。春云那么淡,像贴上去的云母片,与梨花般配。
北方的四月还在萧索,旷野见不到闹意。最闹的虫子还没来,明晃晃的野花也没开始闹,更见不到青蛙。梨花在静寂时分出场,如演员提前十年站到台上。梨花由此意态淡然,不像演出,像给自己排练。水袖略略挥一下,唱词只在心里默默念过。山上的梨花,比所有的草木更像远望,等消息。它引来了春天,却还在等春。鸟儿斜飞过来不落,仿佛不相信梨花的真实。没有飞蝶翩翩,怎么能叫真花?
梨花、杏花是土地的第一张信笺,字迹还模糊。土地手里还没有青草的墨水、红花的墨水。泥土在春天用的是白墨,跟人画国画正相反。古人称"墨分五色",这是对松烟的黑而言。天地最推重的墨色是白,不是留白是留黑。白墨的淡远比台静农的白梅更悠长,不枯、不涩、不焦,笔笔都是润。天地的浓墨是大地的青草,一皴一川,闭着眼睛用笔扫就可以,不必太工。而梨花由天工仔细点染而来,连工带写。画杏花的时候,稍带一点胭脂,一点点就够了,让它留一些雨水浇过的淡粉。
我来到树下,伸手想摸一下却不知摸什么。花瓣嫩不可摸,而树干比我还老。站在树下,略微可与梨花相比的是两鬓的白发。发白不及梨花美,但我们俩都白在了上边。我发觉第一根白发时,认为珍贵,拔下夹在一本书里。如今头上的白发太好找了,用手摸,都感到白发抚我。
头发白不算什么怪事,比脱发好得多。我不染发,听凭上帝的意思。哪个人的白发不与他的面容眼神相配?全配。人之衰老,从混浊的虹膜、松弛的背肌、手的皮肤、耳朵形状、嗓音、指甲、吃完饭剔牙的动作、颈皱纹、腹部脂肪、走路的姿态和眼神里流露无遗,染什么头?染发师只管染黑这些头发,上帝掌管其他的一切。我与梨花共白头。
梨花朵朵开
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梨园。每逢春天来临,朵朵梨花竞相绽放,简直是一片片厚厚的云朵降落在人间,令人有种身置仙境的感觉,让人流连忘返。因而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附近学校的老师领着一群群孩子,在仙境里尽情的嬉戏玩耍,好不热闹。
今天无事,我和妻子带着女儿来到这片梨园。满眼的梨花,几乎扑面而来,有种让人欣喜若狂的感觉。梨花的美在于她的洁白无暇。白色象征着纯洁,象征着最最简单的思想。就像眼前的孩子,单纯、可爱。忽然记起在初中的课本里,有一篇文章叫《驿路梨花》。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位名叫梨花的哈尼族小姑娘,她那纯洁的心灵以及乐于助人的品格已经深深烙在我的内心。"驿路梨花处处开",这样一种雷锋精神,不正是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应该学习和弘扬的吗?
看着女儿摆着各种姿势不停地照相,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幸福感。女儿很可爱,也很善良。过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享受着和平时期的温馨与快乐。这样的90后的孩子,了解幸福的含义吗,懂得生活的真谛吗?想到过今后将要面临的种种机遇与挑战吗?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的女儿这样喜爱梨花,她真的懂得人们赋予梨花的精神与情感吗吗?我想引导她,又觉得有些不妥。大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是根本不同的,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孩子呢?有些东西,还是让她自己去体会和领悟去吧。毕竟,今后的很多事情,都要靠他自己去面对和解决。
说实在的,我一向并不喜爱花草什么的。但是,今天,我彻底被梨花征服了。团团梨花,安静地祥和地兀自绽放,那么简单那么淡定那么从容。我真的应该感谢这朵朵盛开的梨花,看到她们,我的心情淡定起来,我的气息匀畅起来,我的心胸开阔起来。
也许生命的本质,就是这样的单纯与可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保持一颗善良的童心,用美好的向往审视人类自身。也许快乐就会不再遥远,抱怨就会不再是主要的话题,也许生活就会因此增添几多靓丽的色彩。
其实,这一片梨园,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我离他是这样的近,又是那么的远。为什么,我会对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呢?为什么,我竟然忽略了生命中最最单纯的色彩呢?为什么,从前我不恩能够很好地释放我自己呢?
直到今天,我终于才真正意义上的发现她,走近她,热爱她,离不开她。还好,一切都还来得及。我亲爱的朋友们,暂时丢开那些烦恼与不快吧,和我一起来看梨花吧。我想,你一定会有属于你自己的收获!
梨花如雪,空寂寞
文/素依清颜
【壹】天为谁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亲?
他有着显赫的家世,有着前途无限的仕途,更有着繁花似锦的风光,他是满清第一才子纳兰容若,文武兼备,年少英才,更得皇帝器重。如此达官显贵,被世人艳羡。可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虽为一代风流才子,然而他的心事,世间谁懂?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可是他一直忘不了、放不下。每当走过廊下的朱色柱子,每当软风吹过纱窗,他便疑是梨花又开。琳琅、琳琅,那个刻骨铭心的名字,思念一遍,呼唤一遍,都是锥心刺骨般的疼痛。
还记得,那一日初见,下着绵绵密密的雪珠子,她初到府上,鬓发如银的祖母拥着满身缟素的她,她那清莹莹的眸光里透着隐隐约约的哀愁,叫人心疼。一声"大哥哥",一个袅袅婷婷的身影,一缕淡薄幽香,从那时起,就叫他魂牵梦萦。
总是在最初的时光里,撞见她默默垂泪,却又在人前展现笑颜,那淡淡的哀愁下,是怎样无法言说的伤痛?总是在阳光明媚的午后,走到她向南的窗前,看着窗下的大株芭蕉与梨花微微摇动,听见她轻轻唤他一声"冬郎";总是从书房下来,兴冲冲地赶往她的院子里去,教她窗前的那一架鹦鹉,念他的新词;总是在璀璨的星空下,与她赌词默韵,看她默默沉吟,或出神,或望芭蕉,或抚梨花,然后喜盈盈地转身,梨涡浅笑;总是在咫尺天涯的时光里,辗转起伏,念起昔日种种,即使一切都成了枉然。
分明是青梅竹马,分明是两情缱绻,怎料到,痴痴的小儿女心事,终逃不过天意弄人。寂寂锁朱门,一道宫门深似海,她成了浣衣房的宫女。那次随驾行围,他明明听出月夜下曲折动人的箫音,是她所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他满脸的向往,让看重他的皇帝,金口赐婚,欲成全他和吹箫女的一段佳话。一刹那,他瞥见了他和她的一线生机,他竟差点无法自持,多年的相思,是否终于完满?
不曾想,她终究还是他永不可及的天涯。今生竟是无缘至此,裕亲王福全的移花接木,让锦绣姻缘再度错落。圣命难违,连心中那万一的希冀也成了灰。他必须另娶他人,而她,却成了主子。
明知是无望了,可是他,如何能忘却她?也曾在皇帝帐中遇见,却只能目不斜视、怅然而过,原来咫尺之隔,竟是不可逾越的天涯;也曾上折子辞婚,甘愿此后,与寂寞相对;也曾奋力抗争,可念及母亲的拳拳慈爱之心,念及不能再连累到她,他怎么还能有半分力气挣扎?
一路走来,往事迢迢,寸寸肠断,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直至夜色沉沉,灯花瘦尽一宵又一宵。他唯望,每一个清辉夜里,寂寂宫墙里的她,安然无恙。
【贰】情深不寿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一曲箫簧合奏,牵出一段盛世情错。哪怕尊贵如皇帝,也只能忍痛地,把心爱的人尘封在记忆深处。从别后,他对她,却不曾有过一丝一毫的忘却。
午夜梦回,他总轻轻呼唤一个名字:"琳琅……"谁知晓,这个名字里,系着他对她的如海深情?他搁在枕畔的精巧匣子里,封锢甚密,却原来,那是她绣给他的平金绣荷包,里面装着他给过她的玉佩,以及绕在玉佩之上的秀发——温软幽香,正是她的秀发。可一生已错过,同心双结的美好回忆,只能在梦里寻了。他无可奈何,不得不选择忘记,忘记他和她的前尘往事。而她,却是他心底最深的烙印,他真的忘记得了吗?
他,是一代君王,八岁御极,除权臣、定三藩,文才武略,睿智过人。那一次前往保定行围,注定了他和她的一段缘起缘落。他吹奏一曲铁簧《月出》,大营远处却有人以箫声相和,一箫一簧,遥相奏和,丝丝入扣。他命裕亲王福全寻找吹箫之宫女,本想赐予纳兰。没料到,福全发现吹箫宫女,正是皇帝倾心的女子,便私下使用移花接木之计,留下了她。
他和她在河畔初遇,那夜的月色极好,她站在水中,唱着歌儿,如梦如幻,却在匆忙间遗下一方帕子,帕子上有一朵四合如意纹;而那日,她替代缝补的宫人,为他缝补衣裳,亦是绣上了四合如意云纹;后来,营帐里,她为他敷药,成为了御前侍奉的宫女。种种巧合,是机缘,亦或是天意弄人?彼时,她定不知晓,那两朵四合如意云纹绣在了他的衣裳上,亦绣在了他的心上。直到回宫后,她在御前侍候,日常相伴间,他渐渐情根深种。
她的一抹幽幽暗香,她的七窍玲珑心,她的楚楚可怜模样,总教他微醺欲醉,不由得心动。他说不清,心底流淌着的是何种情意?也不知是何时开始,已经深深地把她放在心上。一切仿若皆是不经意,御笔试墨,素笺上落下的,竟是她的名字;闲暇演算时,他神色自若,淡淡地问来她的生庚,此后便不曾忘记。明月当空,此夕何夕?她的生辰夜,他携着她,提灯步上城楼,让她遥望家里的方向,那亦是他的爱意流露吧?彼时彼刻,他定是,只希望携着她的手,慢慢地走,走到天荒地老。
静悄的东暖阁里,他握着她的手,意欲教她写字,却不曾想,她原来就习得一手清丽妩媚的簪花小楷。后宫佳丽三千,大都不识字,而她,却一次一次地带给他惊喜。是呵,她的身上,到底还藏了多少的本事?
一曲《凤还巢》,箫调清丽却似曾相识,她的箫声,为什么让他生出了不安?后宫从来都是明争暗斗,被算计的是她,还是他?他疑念顿生,命她吹奏一曲《小重山》,想起行围之时的簧箫相奏,想起纳兰的神色,他便知悉了一切。她的一句"衣不如新,人不如旧……"直让他的心沉入万丈深渊,即使他是九五至尊,也不过只是希冀,她能像他一般,以赤诚相待。早已爱她至深,却原来从头到尾都是错了……原来,她是纳兰的表妹,与她两情相悦的,是旁人,她的心里,何曾有过他?
赐给她位分,撂下也不过是自欺欺人。当他銮驾出京,惊闻她小产,剧痛难当,以万乘之尊轻骑数十里返宫,原来他是"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原来,在他心中,她是他的命,他甘愿为她担当万事,甚至不惜以驾驭臣工的手段来对付后宫妃嫔,只为了护她周全;也甚至不顾身份,与纳兰相搏。即使后来,他明知她不曾以诚相待,甚至她算计他,他亦没有办法,只因,他已经把她刻进了骨髓。
然而这一切,怎么逃得过皇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眼睛?有国者不可以不慎。太皇太后为了大清的千秋大业,怎么能容许,他一次次的为她乱了心神,犯了糊涂?三尺黄绫让他如五雷轰顶,他怎么能够眼睁睁地看着琳琅***?一切终归要结束了,为了保存她,他唯有忍着剧痛答应皇祖母,选择遗忘,选择与她相望不相亲。
已是尘埃落定,不能再有任何奢望了。他把对她的爱转移到相貌与她酷似的和妃身上,以为是放下了。可是蓦然回首,他何曾放下过?一路走来,他一直把别人当作是她,忘了大半生,却也铭记至死。藏得好,隐得深,忍得苦,他瞒过了所有人,甚至瞒过了自己,可是却瞒不了深爱她的那一颗心。其实这一生,他的心上,住着的只是她,只是她而已,再也装不下旁人。
【叁】寂寞如雪
寂寞空庭,春时已晚。一别如斯,落尽犁花月又西。
她从小便知晓,自己是福薄之人,所有美好的东西,她都留不住。她叫琳琅,蕙质兰心,从小饱读诗书,却因为家中卷入党争,被抄了家,这一生便注定要籍没入辛者库。而尚年幼的她,便因此而到了外祖家寄人篱下。还记那一日初见,有着簌簌的雪声,她的表哥冬郎——纳兰容若出现在她的生命中,青梅竹马,两情相悦,近十年的时光,有一段心事,欲说还休,只是情深缘浅,她怎么能违逆内务府的法度?到了年龄,她便要没入辛者库当浣衣奴。心里即便凄风苦雨,也只能是——无法言说。
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里何曾到谢桥?每一次不经意地听到他的名字,每一次偶然遇见,她都失魂落魄,心里如水沸油煎。冬郎、冬郎,为什么一路走来都是天翻地覆,撕心裂肺?为什么缘浅至此?
一曲箫簧奏,把她送到皇帝的跟前。玄烨,他是九五之尊,他的深情,她岂会不知?只是心里早就有了冬郎,又怎能接受这一份如海深的情意?她曾经家破人亡,她曾经寄人篱下,其实她只希望与挚爱的人相守,安然过一生。淡薄如她,孤高如她,怎么甘愿当后宫三千佳丽中的一人,在宫中争宠?面对着皇帝的爱,她也曾逃避,也曾辗转反侧,心里的千结万结,该如何打开?
明知冬郎要奉旨完婚了,明知与冬郎的心事已经成了空,她理不清心头的万千思绪。然而皇帝的爱,皇帝的挚诚至深,却让她柔肠百转,无从抗拒。他们在一起的时光,那样温馨,那样缱绻,她不愿思量,也无法思量,只是倚在他的怀里,听着他的心跳,嗅着他淡淡的龙诞香,为他哼唱《悠车歌》,任心底翻滚着说不明的悲酸,任自己沉溺。然而幸福会垂手可及么?他赠她玉佩,承诺为他们的将来打算,他的一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叫她的心瞬间悸动,而她,果真能"我心匪席,不可卷也"么?她只怕,终究落得情深缘浅,只能辜负。
其实她也曾为皇帝心动过的。隆冬的深夜,她伏在他的胸口,长发如墨玉流光,她拈起自己的长发与他的一根头发,系上了同心双结。彼时彼刻,她定是彻底放下了纳兰,她定是动过此生与皇帝长相厮守的念头。同心结,绕心上,他亦执了她的手,贴在自己的心口上。这样的情,无限缱绻,只愿一生,永如此时此刻,天长地久。
可是后宫的争斗,如波涛暗涌,怎么会容得下他们的幸福?暗算、陷阱层出不穷,皇帝终于知晓了她和纳兰的过往,纠结让他和她都堕进了痛苦的深渊,也让她失去了她和他的孩子。他心如刀绞,她泪光泫然,却又再次落入后宫的纷争,让他无法释然,让她心生绝望,也让她明白到,他永不是自己所要的一心人。于是她放弃,想要退还玉佩,退避一旁,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仿佛从来没有动心过,仿佛从来没有爱过。
没有了圣眷,受尽了冷眼,于是她动了保存自己的私念。她害怕红颜未老恩先断,她知道不可能一辈子都倚望他了,她只想要个孩子,让自己的终身有依傍。其实一直以来,她都是依仗着他爱她,万寿节她呈上的一幅字,让他心潮起伏,让他甘愿为她自欺欺人,让他算尽机关,保她周全。彼一刻,她没有真心相待了,有的只是虚意承欢,有的只是算计,再度在一起的时光,看似风光,看似旖旎,看似欢喜,可最终,也只是辜负,辜负。
这一切,终逃不过太皇太后的双眼,她算计过了,可一切,最终也化为灰烬。玲珑如她,聪明如她,终究明白,她和他的将来,已经结束了。她不能争,不能落泪,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远去,然后收起明黄褥子,凄然地说:"皇上不会来了。"
那时正是晚春天气,庭院里寂无人声。她知道,此生还那样漫长,可是已经结束了。她终归寂寞如雪,只能独个儿在深宫里老去,直至归于尘土……
【写在后面的话】
每次读匪我思存的《寂寞空庭春欲晚》,总有一丝感觉,以为自己读的是《红楼梦》,那笔风,那语调,分明有着曹公的味道,却从来不觉得那是模仿,悲凉之余,只觉有着一种让人无法回神的震撼,仿佛置身于清代宫廷里,看着一场撕心裂肺的爱情,在我的眼前落幕……于是,每一次沉浸在这悲情的文字中,总有挥之不去的惆怅与叹息汹涌在心头。
这部小说,如同是一幅精致隽永的古典画卷,字字句句都渗透着爱,渗透着情。即使是爱情注定被辜负,玄烨却依旧在爱的冰凉里,义无反顾地爱着琳琅,爱到心碎,爱到无可奈何,爱到深入肺腑。也许爱情,就是那样,即使无望,却也无怨无尤,正如他所说:"那样多的人,她不是最美,甚至她不曾以诚相待,甚至她算计我,可是皇祖母,孙儿没有法子……"滚滚红尘里,芸芸众生,我们属意的,也不过就是那么一个人而已。而那个人,一旦遇上,一旦爱上,便会让人心甘情愿,铭记一生,付出一生,无论结果如何,都无怨无悔。
三番四次地品读,三番四次地回味,作者呈现的这一幅凄美画卷,余韵无尽,即使虐心,却也甘之如饴,爱不释手。读罢,余音袅袅,耳畔,仿佛有琳琅清朗柔美的声音,在低低回旋:"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梨花风起正清明
文/若何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时节,扫墓缅怀先人本是国人习俗,也是人之常情。而如今,像"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般的清明节已经渐行渐远。在年节的祭奠中,人们豪掷 千金只为让已逝亲人在阴间"潇洒走一回".比纸钱正规、漂亮,且面值往往极大"冥票"可谓是祭品中的香饽饽了,而这些耗费资源制造出来的"冥票",与鲜花、菜品一起,或是灰飞烟灭,或是长留坟前……这不得不令人担忧。我国每年花去的丧葬费达70多亿元。面对这种荒唐祭品畅销的局面,凡理智之人都会感到震惊和忧虑。
虽然我们都明白"人死如灯灭,犹如汤浇雪",都知道"死后风光,不如活着尽孝".但是,每当清明节来临的时候,我们依然不能"免俗",往往非常自觉、非常虔诚地加入到这种"浪费"的行列中。
或许有人认为,清明的"浪费"是文化必要的代价。"茶有茶道,酒有酒道",这里的"道"就是文化的仪式。若无"道",虽然茶还是茶,酒还是酒,但喝茶、饮酒总会觉得缺少了灵魂似的。正如宋朝诗人王禹俏所言,"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文化的表达需要一种载体,一种仪式,否则文化就变得空洞和教条。
而我始终相信,自我砥砺才是对先人的最好缅怀。多少人给已故亲人修建豪华大坟,殊不知亲人生前渴盼的只是你奋发向上,自立自强;又有多少人因亲人已故悲痛欲绝,一蹶不振,殊不知亲人生前渴盼的只是你擦干泪水,在悲伤中站起来。曾记得我小时候有一位富豪邻居,将大部分遗产传给了他品行端正、成绩优秀的儿子,可因慈父的死悲痛欲绝的儿子迷恋上了赌博,万贯家产一朝化为乌有。而最让人痛心的是,他自己也萎靡不振,欲了结一生……而我也无法忘记,汶川人的苦难,是何等地让举国黯然神伤。而当国旗徐降,时间停下,一个崛起的民族更加奋发自强。公益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虚幻词汇和宣传噱头,慈善也不再是少数人参与的神圣事业和被行政组织垄断的特殊社团;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思想不再是苍白的口号,充满人性光辉的同情与博爱让全民万众一心共赴国难。
在天国安息的亡灵,期盼的不是我们将祭品化为一缕虚无缥缈的青烟,也不是像那位儿子一样终日被哀愁囚禁,人生长恨水常东,而是用行动兑现我们自强崛起的诺言。让逝者安息,生者自强,才能不辜负他们给予的厚望……逝者长已矣,生者当有为。让活着的人生活得更美好,让后人不再经历先人曾经的苦难,这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