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中的回忆
下雨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或时断时续、或连连绵绵的没个定性。路上的行人也从从容容、淡淡定定的,好像着意要和着雨拍似的,一切都那么随意、那么自然。
同样阴雨连绵的季节,同样阴雨连绵的早晨,母亲弯着腰、在雨中匆匆地栽种千穗谷,几个阶梯似的懵懂的孩子也学着大人的模样,紧紧地跟在母亲的身后,歪七扭八的栽着秧苗。因为当时我们居住在村外,所以房前屋后、斜坡空地都栽满了这种给我们带来丰收、希望的千穗谷。
母亲说,越是这种阴雨天,栽种的东西越是容易成活,如果是个好天儿的话,栽了很快就会晒蔫,要浪费很多水,成活率低,而且生长缓慢。所以要趁没有阳光的时候,抓紧栽种。那个时候,我便知道了下雨时栽的植物格外“机灵”。虽然有好多道理我还不大明白,但有一点我很清楚,就是母亲非常勤劳,也很会打理我们的生活。
一般在谷雨时母亲就育好苗了,到这个季节时正好提苗、栽种。千穗谷,它的茎、叶、穗有红色的、紫红色的、绿色的、黄绿色的。叶子是单叶互生的、卵状椭圆形,叶片柔软、且根系不太发达。从中、上部几乎是每片叶子中间都夹有穗子,一直到顶部没有叶子的地方,所以称之为“千穗谷”。待所有的穗儿都长出来后,整体来看,活像一座座颜色鲜艳的塔,着实好看。
也有一种野生的千穗谷,它是牲畜的最佳食品。当然,就绿色食品而言,它也是不错的凉拌菜,将未出穗时叶子在沸水中焯一下,捞出后,放些许盐、熟油、蒜末或辣椒,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中秋的时候,到处都长满了红、黄、绿的千穗谷,黄灿灿、红火火、绿莹莹、塔形的、沉甸甸的穗子,尤其是在细雨斜织天气里,把它们洗得更新、更精神。空气中也弥漫着青草、和麦子成熟的、混合型的千穗谷味道。雨打湿了谷穗和叶子,水珠滴答滴答地诉说着自己对土地的情愫:小雨下的正是时候——
它带来了谷粒成熟的甜甜爽爽的气味,夹杂着泥土的沁人心脾的芳香。也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味。那是一种跟在母亲身后、忙于付出的幸福感和欢快感。这雨滋润了我的心田……
每当母亲拿着镰刀将它们一棵棵削下来,打成捆儿晾晒的时候,我总是由衷的对千穗谷产生一种敬畏之情,对它生前美丽、向上;对它倒后对人类的贡献。它从来不像谷子那般点着头、弯着腰过活。
母亲常常用搓衣板把谷粒搓下来。摔打和砸打它都不是太好的方法,因为谷粒很小,如小米粒一般大小。被搓下来的谷粒儿晶莹剔透、圆鼓鼓的,攥到手里凉飕飕的、滑滑的,舒服的不免令人忍不住将整个胳膊都伸进谷堆里,和它亲密接触一番。那种感觉啊,至今恍若眼前……
谷粒晒干以后,父亲利用周日休息的时间,骑着家里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水管自行车,把它带到集市上粜了,换回一些钱贴补家用。因为那时父亲的薪金很少,所以经常是将平时攒下来的或是自己栽种的东西,拿出去变卖掉,当时我们经常和母亲一起站在村口等着父亲回来。而父亲也往往不会让孩子们“失望”,经常带回一些好吃的东西,或是让母亲给我们做新衣服的布料。
说到水管自行车,那只是一种叫法,其实我现在才知道,里边并没有水,是钢管的、只不过它的结构太长罢了。那个时候这个车子还是人人羡慕的交通工具呢。直到八十年代初,我读高中住宿时,去校、回家的路上,它又成了我的功臣。
千穗谷的全身都是宝,秸秆可以磨掉作为饲料喂牲畜。粒子呢,商人们则把它加工好了以后,稍炒,将熬成的糖稀与炒熟的谷粒拌在一起,做成芝麻糖。等凝固好之后,切成长方形的、圆形的、还有菱形的,很漂亮,这就是腊月二十三集市上卖的“糖瓜”沾,它是其中之一。
如今人们早已不栽种千穗谷了,可小时候爱吃的“糖瓜”依然会出现在腊月二十三,依然还是那个味道——甜甜的、黏黏的。这也正是天在变、地在变、我们的生活也在变,唯独不变的就是民间传统的、有着乡间文化的习俗吧。
昨晚下了一夜,今儿早还在淅沥的小雨,让我觉得很温馨、很亲切,因为雨中有甜甜的味道、有妈妈的味道;更有着我最美好的童年记忆和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