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散文
儿女散文(精选20篇)
我家的孝道
文/赵占斌
爷爷和父母都是勤劳善良的庄稼人。别看他们斗大的字不识一石,但肚里扎的戏文可不少。在我幼年时,他们就常给我讲《三娘教子》《庵堂认母》《安安送米》《赵五娘吃糠》《朱春登放饭》等有弘扬孝道内容的故事。
上世纪60年代初,我正上初中,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家里经常吃了上顿愁下顿。为了糊口,父母借钱买麦磨面打烧饼。尽管每天经手数百个烧饼,但从舍不得吃一个,只用黑面、麸皮拌糟糠、野菜充饥,却保证对爷爷的供给。
爷爷和父亲病逝后,我娶妻生子到省城工作,偏偏母亲肝硬化和冠心病到了中晚期。全家老小六口人全靠我39元工资生活。为了给母亲治病,妻自告奋勇给生产队卖瓜、卖醋、编芦席,我也忙里偷闲为报刊、电台撰写新闻、文学稿件,挣点微薄的稿酬,硬是让母亲生命延续了23年,直到85岁安然逝世。其间,我夫妻很少给自己添置衣服,我也很少吃早点。
妻积劳成疾,患了胸积水、胸椎骨结核等疾病,几近瘫痪。当时三个儿女正在上小学,我既当爹又当娘,还要工作和照顾妻子。妻怕拖累我,每逢领导、同事来看望,都哀求给我做工作,让把她送回娘家。我给儿女们开会:“你们将来可以不孝敬我,但现在必须孝敬***!”在我的言传身教下,他们不仅对母亲嘘寒问暖、百依百顺,课余还瞒着我悄悄捡破烂、当报童贴补家用,使妻终于康复。
数年前,我和妻子退休后,看着儿女成家立业,外孙、孙女亦都上学,为了不给他们增加负担,我们老两口便返回农村老家,安度晚年。但在城里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和三个“接班人”,每逢节假日,都拎着高级营养品相约而来,炒菜的炒菜,擀面的擀面,举家团聚,其乐无边;如果二老中哪位偶染小恙,他们无论手头事情再忙,都会及时赶至,又是嘘寒问暖,又是关心照料,又是支付医疗费;每逢刮风下雨,我的手机就会条件反射地响起来,甭问,准是两个正上小学低年级的孙女或者正在军校就读的外孙提醒我们“添加衣服,小心路滑”的来电。
本是减负之心,却给孩子们徒增拖累,我和妻子过意不去,劝他们说:“我们两口身体健朗、衣食无忧,你们都忙正事吧,别探望得这么勤,每个月回来一次就行了。”长子却一本正经地说:“老人是佛,孝敬老人胜似烧香拜佛,我们怎么敢偷懒呢?”
孤老
文/爱玛胡
他来看病,一个人,老头,八十多。问他:“家属呢?”
他说:“我是孤老。”
这话,我不太信。
怎么讲呢?越是孤老,越不太会独自来看病,要么是身边有村干部,要么有远房亲戚,否则,生死关头,谁来签字?挂了,谁给安排后事?倒是有些人,跟儿女闹别扭了,一赌气这样讲。
现在医患纠纷多,处理老年人,我们更是慎之又慎,病情一定要跟家属交代一下,否则,一旦出事,麻烦得很。
到底是通过村里,找到他儿子,六十多的一个小老头,带着自己三十多的儿子来了。来了也不去病房,直接就到医生办公室,说:“我其实,是不认这个老子的。”
八十多的老老头,吃喝嫖赌打老婆了一辈子,小老头说:“我妈,就是给他逼死的。”穷,再无赖也有限,窝里横一下而已。后来村里开始卖地,富起来了,老老头把所有的钱都拿在手里,不给儿孙,全用在包小女人身上。当时就吵了架,他说生养死葬全不用儿女管,儿女们说我们权当你已经死了。
“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钱我们自己也能赚。”小老头说。
但是后来,老老头干了一件真正混账的事。村里的坟地拆迁,拆到了他老婆、小老头的妈的坟头上,老老头签了协议就甩手不管,拿着钱管自花天酒地,甚至没通知家人。一无所知的家人,因此也没有机会替母亲迁坟。“他哪怕跟我们讲一声,钱都给他也可以的,我妈妈的棺材,棺材里还有骨头……”小老头激动起来,声音哽咽。旁边他儿子赶紧递纸巾。
村里人讲:你们跟拆迁办打官司嘛。小老头却觉得怪不得拆迁办:“人家是好好地给了钱的。”怪谁?“我妈妈命不好,我们兄弟姊妹命也不好。”小老头擤一下鼻涕,问医生:“现在他是什么情况?”
交代过病情,小老头认认真真点过头,签过字,问清楚医保能报的范围,又问去哪里往卡上打钱。
最后他站起来说:“我心里,是不认他的。我来,就是给儿子作个榜样。我没有好爹,至少我自己做儿子是问心无愧的。”
我说:“你爸的病房号码,你到护士站问。”他跟我们似笑非笑点过头,出去了。我多事,伸头一看,他直接到走廊口,按了电梯。
想起那个八十多的老头,他说:“我是孤老。”其实也没错。孤老有两种,一种天作的,一种自己作的。
中华好儿女,心永远向东
文/雪玫瑰
作者序言:出生一张纸,哭笑一辈子。读书一张纸,宝贝一辈子。毕业一张纸,留恋一辈子。婚姻一张纸,纠缠一辈子。金钱一张纸,辛苦一辈子。生活一张纸,奋斗一辈子。打工一张纸,受气一辈子。梦想一张纸,快乐一辈子。火化一张纸,了结一辈子。丰功一张纸,光荣八辈子。美德一张纸,传颂八辈子。信念一张纸,盛世八辈子。功成名遂,乐在其中。成败得失,乐于过程。得陇望蜀,修正主义,正所谓语——中华好儿女,心永远向东!
文/A灰姑娘-雪玫瑰落笔于2013-05-20晚
近期,平凡的我,打工的心,实在有点累。但有梦的我,不甘示弱,不甘庸俗,不甘失败,不甘碌碌无为。于是这一周,我请假自怜,放下包袱,调节心情。夜阑人静,我拿着蓝本,对着电脑,一边借着爱人的肩膀,一边香蕉巴辣,一边观看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中华好儿女,心永远向东!
屏幕上48位人民的好儿女,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幕幕感人的情节,一篇篇感人的事迹,一句句朴实的语言,像一股股清泉冲洗着我的精神世界。借用感动中国的一句话,“和这样一批人生活在一个时代里,我感到特别的安心和幸福。”于是,我想到了雷锋,想到了无数名爱国志士与民族英雄。我终于明白了,我人生的正方向。我要争取早日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
甜蜜独处世界里,心中的太阳,划过长空从东方破晓开来。旭日东升,梦影跟随。遐迩思量,快乐追梦。望风披靡,曙光再现。终于悠然见南山,觅得快乐源泉。不禁心花怒放,热情洋溢,对地诚拜,对天立誓,对爱人承诺,好好活着,乐观处世,争做一名有为的爱国奇葩,善待身边的亲朋好友,多做有意义的好人好事,执著地追求我的梦想。
默默忘记是一种捡起,静静微笑是一种经历,弃之游戏,追求正气。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心汹涌澎湃。那些楷模,可敬、可亲、可信、可学的形象;无私情怀、坚忍不拔、淡泊名义、甘为孺子牛的情操;感人肺腑、不懈奋斗的高尚品质;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深的感召着我、鞭策了我。
“月映禅心水拂琴,山空云静花无影。”我终于能够诠释,我打工心累的原因,是因为我狗苟蝇营,隔靴搔痒,搁浅了自己的梦想。我本还年轻,人生路途还很遥远,美丽的梦想还需要奋斗不息的火种和磁场。
人在旅途,亦步亦趋。我的梦想——成为中国当代优秀女作家。此时此刻,这个梦想离我不远亦不近。优秀共产赏员,成了我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我深刻体会到了我要想实现梦想的第一步,首先必须具备一名合格优秀党员的综合素质,所以我还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平。
一个漂泊者的成熟,不是经历多少,而是经历后的沉淀与思考。一个拼搏者的痛苦,不是颓唐多少,而是痛苦后的醒悟和审视。因此,打工者,骂要听得,气要受得,事要做得,酒要饮得,皮要厚得,钱要挣得,梦要兼得,幸福才能守得。
流年似水,似水流年。不知道是因为有了梦想,才有了学习党的禅心。还是因为有了党的禅召,才有了放逐梦想的雅念。我只知道,我不应该蹂躏奋斗的苦痛。我不应该感伤命运的隐疼。我应该感恩坎坷的人生路,使我无意间觅得实现梦想的灵丹妙药。
那千古的雪山,恒久的宇宙,不泄的玫瑰,执著的梦想,谁是谁的谁,谁又能说得明白?细细品味,慢慢珍藏,默默浅释,这日子,平淡如花,清浅如水,漫散如诗。怎能说不是一种幸福的历练呢?
两人世界,静逸里,看着有意义的系列片,默守花开。打工者,爬坡涉猎,穿云破雾,敢问路在何方?风雨飘摇让打工的心灵锁锈迹斑斑。流浪的心像漂泊的浦公英,总在季节的风景里流浪。打工路上的每滴泪,落在素笺之上,是用心碎写下的苍凉。悬在素手弹拔的古筝里,是把婉约的梦想禅拔成流淌的音符。
没有天涯遥凝思念,彩云怎能牵念海欧。近水遥山,谁是我五百年前问佛的人。相思,谁陪我千回百转。抚诗时,谁陪我红袖添香。一抹娇羞,浅浅微笑,洗涤了岁月沧桑,芳菲了风花雪月,静美了人世苍白。
我期望,岁月老了,情还鲜活,人还青葱,梦想还挂在天边。清泉潺潺,霓裳正舞,绿荷满香,垂柳依依,我抚琴低语。江南河畔紫燕双飞。不知要多少年的磨砺,才能把我的心修成了正果。
昂首阔步气势磅礴的中华大地,远观高山流水,放飞梦想,终于觅得浩荡荡的赞歌飞扬。五千年文明风雨激荡沉淀,神舟号载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梦想。我是中华人民的好儿女,所以我也在心中默默筑起了一座丰碑,我也渴望灵魂深处存有中华好儿女,那指点江山盘古开天辟地的豪情壮志。
夏历的脚步,击碎晶莹的露珠。我静静等待,梦想终于跋山涉水而来。一片叶,因树而静美。一片云,因天阔而悠。一首曲,因有梦而歌。我渴望变成一朵流云,翩舞在湛蓝的天空。我希望能做一缕清风,拂去人生的忧伤。我期望能做一朵雪玫瑰,旖旎凡夫俗子的悲伤。我盼望能做一朵红奇葩,在祖国文坛展放异彩。
于是,回忆里,故乡那干瘪的稻穗与父亲的汗水,扬起了我风雨无阻的梦想。正如失修的路基簇人类新的理想一样奇妙。
打工的心,尽管有时真的很无助,但有梦的我,能穿越那时空的轨道,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使疲惫不堪的身躯披上曙光,从淤滩上的驳船里腾空而起。
活着,不灭的信念就是胜利果实。所以我坚信,我的作品贴着远在东方那亲人的温暖,我的世界就会在旭日东升里变得妙不可言。我不怕打工路上的风霜雪雨,荆棘会卒。五星红旗迎风在心中飘扬,我只相信那个美丽的佳话,追梦的过程就是人生的快乐——中华好儿女,心永远向东!
扫落叶的母亲
文/徐学平
立冬过后,天空一片蔚蓝,只有几丝游云若有若无地挂在天边。就在这样一个洒满暖暖冬阳的午后,我回了一趟老家,去看望多日不见的母亲。
风儿轻柔地吹在脸上,明媚的阳光洒了一地,老家的院落显得有些破旧,也有些空落了,只有几只刚出窝的小鸡崽像一个个毛茸茸的线团在地上滚来滚去……我搬了张藤椅在院角的石阶旁躺下。突然,一阵沙沙声由远及近,一抬眼,看见身着碎花蓝布衫的母亲正挥动着长长的扫帚清扫着院子里的落叶。
风,依旧轻轻地吹着,不时拂起母亲两鬓的白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那般刺目耀眼。不知何时慢慢驼起的背让母亲显得更加瘦小而又单薄,那空空的衣袖随着母亲不时挥动的手臂而不断晃荡着……时光在悄悄地改变一切,也悄悄地改变了母亲的模样,记忆中的母亲是面色红润,体态丰盈的。
母亲,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因为父亲过世较早,我们兄妹仨是她一手抚养成人的,我们的孩子也是她一一带大,而母亲却在一天天地老去。常年操持家务,照看孩子,超负荷的劳累让健康透支,也让她渐显衰老,身体远不如从前硬朗,听力、视力明显下降,电视声音开小了,她根本听不到,只能看到模糊的画面。调皮的孩子们环绕在母亲周围,母亲总是耐心十足。
想想母亲这样的年纪,是最需要有人关心照料,最需要有人陪她说说话、聊聊家常的。然而,母亲还得为我们的孩子整天操劳烦心,还时常牵挂着远在外地工作的儿女们。母亲那张满是岁月沧桑痕迹的脸上只有慈祥的微笑,没有丝毫的愁容。这不由得让我心里涌上一股隐痛和一份自责,不觉间眼眶便有些湿润了……幸好,母亲,是背对着我的。
已近中年的我们,不管自己有多脆弱,也是不肯在母亲面前显露出来的。靠在正屋的门沿边,肆意打量着眼前这个最亲最爱的人……又一阵风吹过,本已干净的地面又铺满了梧桐的落叶。叶片在风中飞舞着,盘旋着,是在向树诉说那满心的不舍吗?然而,梧桐树却一直静默无言,只管把那些脱光了叶片的枝干突兀地伸向天空……
这像极了天下的母亲,她们辛苦哺育了成群的儿女,却无奈地看着长大的儿女们散落天涯,而她,只有把难以言表的失落和牵挂镶嵌在日渐增深的一道道皱纹里,然后拧成渴盼儿女们快乐幸福的默默守候。
晋南花馍
文/张岩
花馍也叫面花,最早用于祭祀。晋南民间蒸花馍的习俗,已延续了上千年。品种有节日花馍、婚嫁花馍、寿诞花馍、丧葬花馍、上梁花馍、乔迁花馍等等。花馍可食用,可观赏,是人们寄托心愿的一种方式。
花馍的制作原料以白面为主,另以豆子、红枣等为辅料;制作所需的工具为普通的剪刀、梳子、顶针、菜刀等;制作手法有切、揉、捏、揪、挑、压、搓、拨、按等。每逢红白喜事,满月贺寿,主人家总是提前淘麦磨面,请来村上的花馍能手前来帮忙,展示绝活。一团团白面,在花馍能手的捏制下,变换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花馍。
以面食为主的晋南人,不仅在花馍的蒸制上达到了极致,而且对花馍的寓意、吃法也有着不同讲究和说法——
大年夜、正月初一,要吃枣花馍。据说,吃了这种用红枣和麦面捏制而成的花馍,在新的一年里,能增长智慧,遇事心有主意,办事事半功倍。
元宵节蒸馄饨馍。吃了它,一家老少平安,四邻和睦相处,亲情融融。
五月端午艳阳天,要蒸老虎馍。老虎为兽中之王,是勇猛、强盛的象征。吃老虎馍,晚辈都能像山中老虎一般,虎虎有生气,长大成大器。
六月六要蒸莲花馍。寓意吃了后可明辨是非,踏入社会能出污泥而不染,品行高洁,清白一生。
八月中秋节,要蒸月饼馍。吃着月饼馍遥望圆月,家乡亲人思念远方亲人,远方亲人不忘故土亲情。
婴儿满月要做鼓鼓馍、枣长花馍,鼓鼓馍象征从此敲响了人生征途的鼓点,枣长花馍寄托着父母对儿女的殷切期盼:快快成长,早成栋梁。
周岁娃娃要做鱼儿馍,寓意生活富裕。一岁食鱼,岁岁有余。孩童十二岁时要做项圈馍。民间说法:项圈就是护身符,吃后可护佑儿女顺利度过人生。
青年人结婚,蒸的是花糕馍,有“九凤朝阳”、“九龙戏珠”等,花糕上捏制有人物、花鸟、鱼虫、龙凤等,活灵活现,象征夫妻生活幸福美满。
老人们过寿,蒸的是桃儿馍,外形好似一颗心,象征儿女向长辈敬献的孝心。昔日父母呕心沥血育儿女,如今儿女长大成人,亦把自个儿的爱心奉献给老人,愿长辈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当老人离别人世,家人要蒸豆包馍,用以祭奠。豆包即把人一生的功过全部包揽在内,犹如一个句号。
千姿百态的晋南花馍,向人们讲述着在一方土地上繁衍的古老的食俗、民俗文化,反映着中华民族浓浓的根脉情怀,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文/龙应台
“家,是什么?”
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要你带伞。烫的便当盒塞在书包里,书包挎在肩上,贴在身上还热。晚上,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夜晚的甜蜜时刻。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松软的被褥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缎般的栀子花香,就幽幽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一年只有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
和一个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曾经是某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用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后来是一份又一份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了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可能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能更寂寞。
很多人在家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还有很多,很快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盒塞进他书包里。周末,你骑车去市场,把两个儿女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之间,虽然挤,但是儿女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又会怎样呢?
母爱
文/孔明
母爱像空气,呼吸的时候没有感觉,等到缺氧了,才知道空气的重要了;母爱像太阳,炎热的时候总想躲开,等到寒流来了,才觉得阳光的温暖了;母爱像水,畅饮的时候,不知道珍惜,等到干旱降临了,才意识到水比油比酒更金贵了!
母亲一旦受孕,无论腹中儿是何德性,爱已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母爱由兹始,再无反悔日。生命不息,母爱不止。不需要承诺,不需要发誓,不需要任何信物。就是个爱,简单复简单,纯粹复纯粹。前行路遥远,母爱不回头;路上多荆棘,母爱不畏惧;坎坷磨难多,母爱不可夺。撼泰山易,撼母爱难。爱你没商量,爱你没条件,爱你没原则。不打折扣,不思回报。即使渴望回报,也不以回报为前提;即使被辜负,也不以辜负为理由,减却母爱一丝一毫。
母爱大如天,大如地。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母爱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天有日月更替,地有万物兴衰。母爱包容美丑,包容善恶。在世人眼里,魔鬼十恶不赦;在母爱里,魔鬼只是儿子。生育是母亲的本能,善恶美丑却不是母亲的选择。报母爱以宽容,就是对母爱真正的理解和尊重。
在母爱面前,每个人都应该惭愧,都应该忏悔。不索取,母爱已经透支;不伸手,母爱已经到手。母亲撒手人寰,做儿女的痛哭归痛哭,转过身去,仍然笑对人生;倘若儿女有个三长两短,轻者会让母亲一夜白头,重者会要了母亲的命。儿女是母亲身上的肉。儿女要降生,母亲要经历生死考验,几乎每个母亲临盆的时候都视死如归。如果母亲的死能换来儿女的活,十有八九的母亲会义无反顾,英勇献身。反过来,有多少儿女能做到呢?
母爱是具体的,琐碎的。柔弱的身体从怀孕之日起,就甘心情愿地履行着母爱的点点滴滴。怕胖,却拼命地吃喝,宁愿使自己失去形体,也不让腹中胎儿缺少营养;怕病,却一味地拒绝药物,宁愿忍受病痛的折磨,也不让药的副作用危害腹中的孩子。节衣缩食,不让孩子挨饥饿;忍辱负重,不让孩子受半点委屈。人都要走出襁褓、挣脱娘怀,可人都似应铭记:一把屎,一把尿;睡得晚,起得早;不跳舞,不社交。不知不觉间,青春悄然去,双鬓添白丝。不言悔,不言爱,不言得与失。这,就是母爱!
人最容易神魂颠倒的是爱情,但最不能与母爱同年而语的也是爱情。爱情即使真正的,不能保证长久;爱情即使忠贞的,也不排除变质。相形之下,母爱必然长久;母爱不需要证明,也不需要考验。爱情是花,花开花落是常态;母爱是根,根深叶茂是必然。爱情是火,有燃烧,就有熄灭的时候;母爱是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爱情是露水,晶莹透亮,却稍纵即逝;母爱是泉水,清淡明澈,而源源流长。爱情是风,说来就来,说去就去;母爱是帆,有风扬帆,无风的时候有备无患。爱情是暴风骤雨,母爱是和风细雨。爱情是“斩不断,理还乱,使人愁”;母爱是“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爱情是“惜春常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母爱是“无意苦争春,一忍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没有爱情,有的人会发疯;没有母爱,人类必有灭顶之灾!世界上最动人的也许是爱情,但最不能代替的却是母爱。两者都是爱,都是天性,都是本能,但再伟大的爱情也需要道德作支撑,再渺小的母爱却可以做道德的基石。母爱不存,人就会像风筝断了线,就会像航船找不到了靠岸的港湾。
留年
文/杜学峰
年末,乡间的生活围着一个字在转——留。美食,要留着,等过年;庄稼,也是如此。
乡间留守的老人们,平日里侍弄的,无非是家里头那一亩三分地。尽管对生计而言,起不了啥大作用,但起码儿女们不在身边的日子里,能打发时间,聊以自乐。所以,每到年末,留种也就成了必做的功课。
这些留下来的种子,都是平日里攒下的。春夏秋冬里,攒下了来年的希望。到了年末,拿出来,细细分类筛选,挑出好的,分门别类,留待来年。把它们收好后,捧在手上,感觉更是沉甸甸的。那分量,是来年的希望。
除了这些,年末留着的,还有人。
如今的乡间,平日里也有点冷清。老一辈的人,但凡还有点力气,都舍不得在家里头享清福。到附近的城镇打打零工,挣点小钱,聊胜于无。又或者,生活好点的,四处走走,逛逛大好河山,也未尝不可。
可到了年末,零工不打了,旅游也不去了。清闲的日子里,有阳光的午后,搬一把凳子,在村口的大树下一坐,闲话家常。可看似闲聊,一对对目光却不约而同地时不时瞟向进村的路口。当儿女们的身影,出现在路口的一瞬间,目光中的期盼顿时变成了欣喜。留在村里的老人们,日盼夜盼的不就是这一刻吗?生怕错过儿女们回来的时间。
那一个个佝偻的背影,不就是我们留在乡间的亲情种子吗?不需要太多的养料,也无需费心照料,只要乘着来年的春风,就能在被我们忽略的角落里,生长出蓬勃的亲情。
一株老苞米
文/林红宾
在一条静谧的河谷里,一株老苞米在高高的梯田边上茕茕孑立。在暮秋的寥廓的穹隆下,在褐黄色的山岭的衬托下,它俨然一位痴迷的田园守望者。它如一幅萧索的油画,又像一首伤感的抒情诗。
老苞米定定地注视着我,表情凄然,似乎有一腔苦楚要对我倾诉。
无情的时光已把老苞米体内的水分和营养榨干了,所有的叶子都干瘪枯萎了,有的被秋风弄残了,宛若褴褛的衣袖,顶端的花蕊早已风干凋谢,所剩的花梗花托如同一团稀疏散乱的苍发,惟有下端尚有丁点儿绿意和生气,那些裸露的根须像老人脚背上的道道青筋,紧紧地抓住大地不放。它曾孕育了两个“孩子”——两穗苞米。苞米成熟了,就被主人收获去了。那两穗苞米的苞皮还在,那是孩子的襁褓,它舍不得扔掉,仍抱在怀里,渴盼孩子能如期而来——来年春天这儿又是一川葱茏。
老苞米与我相对无言。老苞米在料峭的秋风中瑟缩。老苞米似乎在回忆起往昔的时光。
当初,它是一株破土而出的幼苗,两片嫩绿的叶儿擎着一粒晶滢的露珠,楚楚动人。继而,在阳光的抚摸下,在春雨的沐浴下,拓展叶片,拔节长高,丰满如竹,婷婷玉立。叶子上的流线型的脉络何等清晰,何等靓丽。片片叶子葳蕤生光,状如绿练迎风起舞。花蕊初绽,一簇金黄,馨香四溢,仿佛一头秀发。它怀抱两个婴儿,含辛茹苦地养育,还着意将其打扮,为它们戴上镶着红缨儿的帽子呢。
小蜜蜂来造访过,
小山雀与它说过话儿,
蟋蟀为它演奏过小夜曲,
蝈蝈为它弹过琴……
当然,也有劲风吹来,它为了孩子,竭力抗争,不让自己倒下;暴雨袭来,它护住孩子,逆来顺受;旱魔跋扈,它艰难地从地下吮吸水分,宁愿自己忍饥挨饿,也不让孩子夭折。养育孩子,养壮孩子,是它们家族的传统美德,是它的神圣使命。这一切它完全做到了,圆满地完成了它无愧于这一生,它理所当然地感到欣慰。
而今,美好的年华如同溪水流远了,那些多灾多难的日子也如恶梦一样消逝了,这株苞米已是老态龙钟、风烛残年了。
望着这株老苞米,我想到了人类自身,尤其想到了乡间那些年迈的母亲,她们定然也在自家的老屋前默默地守望,渴盼儿女们能够超越自己,尽管儿女们日子过得红火,可她们老是牵挂着,她们始终把自己当成港湾,把儿女当成船。她们自知去日无多,仰望南去的雁阵,惦念儿女的冷暖,渴盼他们能常回家看看。
这株老苞米在我大脑的荧屏上久久定格,我的心里有些酸楚。
是的,不管是苞米还是人类,为了生存,为了繁衍,都会这么延续下去,直到天荒地老。
年味是什么味
文/冯海鹏
年味从淡到浓,飘入每个人的心里。
记忆中的年味是香的甜的,是红红的对联,是噼里啪啦热闹的鞭炮,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出的饺子,是锅里滋啦啦的炸出的果子,是咕嘟咕嘟炖着的肉,是小孩子的大声叫笑,是大人喜笑颜开的忙碌。是自家酿制的甜酒,是满街的中国结,是大集上琳琅满目的物品,是庙会上喧嚣的表演,是锣鼓的声音,是炭火的通红,是大雪纷飞的激动……
可是,年味岂止是这些味啊!
那些游子,那些漂泊在外的人,年味是思乡,年味是团聚。时间离新年一天天迫近,心便越莫名地激动,莫名地惊喜焦躁。偶尔会停下手中的活儿,呆在那里,朝着家的方向望去,想给孩子的东西是否带齐,给妻子的礼物是否购置,给父母的衣服是否已备。想着想着就想到了一家围坐在一起烤着熊熊燃烧的炭火包着饺子的场景,不禁突然扑哧地笑。那一刻,会忘记一年来的酸甜苦辣,忘记一年来的奔波劳累,让浓浓的甜蜜荡漾心间,心便醉。
那些在家的父母,年味是孩子的团圆,是孩子的平安。他们何尝不和游子渴望归家一样,一日紧似一日地盼望儿女归来啊!从远远望见年的那一刻开始,心里已经开始激动着忙碌开了。赶集购年货,进厨做佳肴。把对儿女归来的喜悦盼望和祝福全付诸到风风火火的行动中去了。老友相见,问一句,儿女过年回来吗?回,便差一点手舞足蹈,话题便滔滔不绝。不回,便黯然神伤,沉默而去。无论喜悦无论沉默,都没有怨言。
那些学子,年味是感慨,是希望啊。旧年已过,新年即来,岁月匆匆,他们感慨时光流逝,但又让那颗年轻的心激荡着希望。看看过去的得失,想想未来的打算,在新年里休整身心,来年,迎着春光上路。
年味是思乡,年味是团圆,年味是希冀,年味也是感恩啊,年味在每个人心里可能都有特殊的含义,可是,在每个人的心中,年味却又有共同的味道,即是温暖、幸福!
填补“空巢”
文/陶绍教
与老伴煮早餐,给爱犬喂食梳毛,给花草浇水,然后相伴去跳舞、去买菜做午饭。上午时光就这样度过。
56岁时我成了空巢老人。儿子在他乡成家立业,本想招上门女婿,可女儿又远嫁他乡。我和老伴短暂失落后就想通了,女儿有自己的意愿,切勿将想法强加给她,要不往后婚姻不美满,她会把责任推给父母,类似的现象颇多,教训深刻。我们还觉得,健康快乐靠自己,少依赖他人,晚年才有安全感,于是调整心态填补“空巢”。
下午,我和老伴常从事各自的爱好。她喜打牌、唱山歌,我好下棋、拉二胡,且各有朋友圈。兴趣外还常有新活动,如随圈内朋友去郊游、聚餐等。我们相互理解,各自有空间,快乐过生活。
晚上没其他活动时,我们就带爱犬去散步。回家后或相伴看电视,或读书报,或聊天儿,10点准时睡觉。
儿女为工作忙碌为生活奔波,关爱父母常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就尽可能减轻儿女负担,自觉稳妥安排晚年生活,即主动密切邻居关系,互留电话号,有急情能获帮助,保证生活安全,不过多依赖儿女。
如今我已和老伴充实、平安、快乐做了10余年空巢老人。
时下,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有的儿女远在他乡父母无条件共同生活,有的儿女各立门户父母自过日子,有的父母不愿随儿女居住,有的则是失独等。空巢老人悲情多,子女不在身边,一旦生病无人救治酿悲剧。有的面对静悄悄的家倍感孤独,烦心事无处倾诉等而致老人孤独寂寞、悲观失落,产生焦虑和抑郁症,甚至因情绪低落无人劝慰而自杀。
因此,空巢老人莫消极对待生活,当积极填补空巢求幸福。一是有充分思想准备,逐渐减少对儿女依赖;二是培养兴趣爱好,参加文娱活动,让生活丰富多彩;三是走亲访友,及时倾诉烦恼获安慰,保持心情舒畅;四是加强锻炼增体质,有病早治保健康,自我料理少求人;五是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获取社会组织关心帮助,以此填满“空巢”,让幸福快乐伴晚年。
写给母亲
文/邓仲祥
在崇尚道德文化修养的今天,人们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对母亲的祝愿与赞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从孩子呱呱落地之日起,生命中就倾注了无私的爱,这种爱任何人也无法替代。母亲给予了我们生命,也给予了生活的一切。小时候,母亲的爱是成长的呵护;长大后,母亲的爱是深深的嘱托;深造时,母亲的爱是希望的延伸;成家时,母亲的爱是一种人生的醒悟。伟大的母亲之爱,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中,激励一生,相伴终生。
母亲对儿女的抚养职责,儿女对母亲的赡养义务,都是一种恒古不变的信条,也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事实,但付出的多少就看回报的诚挚给予; 母亲的付出永远大于儿女的孝敬,也是心甘情愿给儿女的馈赠。
母亲是大树,为我们遮挡烦恼;母亲是清风,给我们柔柔的关怀;母亲是河流,孕育了我们的生命;母亲是港湾,是我们温暖的归宿。。万千话语之间饱含着殷切的希望,举手投足之间表现着浓烈的关爱,眉眼顾盼之间隐藏着深深的思念。无怨无悔是母亲的付出,丰收硕果是母亲的微笑,澎湃江海是母亲的辛劳,深情士地是母亲的厚爱。。
母爱是和煦的春风,吹拂岁月的天空;母爱是绵密的细雨,滋润人生的原野;母爱是潺潺的溪流,涤荡尘世的喧嚣;母爱是温暖的港湾,呵护漂泊的航船;母爱是花朵的芬芳,弥漫遥远的天涯;母爱是动人的风景,慰藉成长的心灵。雨天里,有母亲撑起的雨伞;道路上,有母亲填平的泥潭;口袋里,有母亲塞着的余钱;菜香里,有母亲洒下的食盐;衣服里,有母亲缝补的丝线;远行时,有母亲湿润的眼帘;电话里,有母亲最美的语言。小时候,跟随母亲的背影,碎步踉跄;成长时,引领我们的视界,向着阳光;求学时,背着母亲的期盼,踏进课堂;工作时,满载母亲的自豪,有人说:孩子总是很小,藏在母亲最柔软的心里;孩子总是很冷,捂在母亲最温暖的怀里;孩子总是粗心,挂在母亲最唠叨的话里;孩子总是优秀,隐在母亲浅浅的笑里;孩子总是很忙,一直生活在母亲的等待里。每一次倔强,母亲都包容;每一次抉择,母亲都支持;每一次成功,母亲都高兴;每一次失败,母亲都鼓励;每一次梦里都有母亲爱的微笑,每一次醒来都有母亲爱的气息。母亲,你的双眼是永生难忘的清泉,你的双手是无限温柔的宇宙,你的胸膛是永恒明媚的天堂,你的发丝是我永远不变的牵挂。
五月的天空映着晴朗的蔚蓝,那是母亲浓情的渲染,五月的阳光撒着明媚的温暖,那是母亲怀抱的臂弯,五月的鲜花绽着耀眼的灿烂,那是母亲不老的容颜,五月的微风裹着缱绻的柔情,那是母亲关爱的恒远。是岁月染白了你的黑发,沧桑雕琢了你的脸颊,光阴折射了你的年华,时光书写了你的无价,夕阳下你等我归家,幽灯下你满是牵挂,晨曦里你开始洗刷,一生中你支撑着家。成长点滴,处处是你的苍影香韵,人生轨迹,满满是你的默默给予。
岳母剌字,孟母三迁,母爱如山,亘古不变;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恩情似海,永铭心间;游子远行,万水千山,慈母心牵,春晖延绵。儿时,母亲是树,为儿女遮当风雨,让儿女有所依靠;年少时,母亲是标竿,为儿女指明方向;让儿女健康快乐成长;成年时,母亲是温暖的港湾,无论孤单寂寞有你就有家。
母爱是一种暖暖柔和的光辉,一种圆润不腻耳的音乐,一种淡定深厚的从容,一种无怨无悔不求回报的大气,一种不会喧闹永远温馨的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泊,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却高不可攀的高度。
母爱如山,母爱似水,母爱无边。飞针走线,用爱编织无尽的思念;缝缝补补,用情填补生活的欠缺。针眼密密,期盼游子归程;母爱如水,永远闪耀着岁月的光辉。十月怀胎,母亲不容易;呱呱坠地,母亲最辛苦;孩子长大,母亲最劳累;儿女成才,母亲最骄傲。
母爱是迷惘时的苦苦规劝;母爱是远行时的殷切叮咛;母爱是无助时的慈祥微笑;母爱是跌倒时的鼓励之声。母爱像一杯香茶,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母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母亲,是一杯甘醇的美酒,品上一口暖却心头;母亲,是一壶淡香的清茶,喝上一杯难解乡愁。母爱如天空般蔚蓝,给了我们翱翔的空间;母爱如太阳般温暖,给了我们人生的灿烂;母爱如海洋般深湛,给了我们停泊的港湾。走过千山万水,看遍红尘纷扰,历经风风雨雨,尝尽酸甜苦辣,唯有母亲的关怀不曾动摇。时光荏苒,我们在母亲温馨的抚爱中长大成人,母亲总是把一缕缕温暖及时输送给我们,让我们在纷杂的尘世中永存那份做人的品性,不失那份人之初的纯真。
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世界上最大的爱莫过于母爱,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父母给我们的爱从不奢求回报。今天,我们要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母亲是值得我们最为感恩的人,只要这样,我们就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但父母的恩惠我们一辈子也难以报答。我们只能让父母过得快乐些,身体健健康康,少为儿女操心,这是最大的报答。愿天下的母亲都过得快快乐乐、健健康康、永远幸福!
母亲的萝卜花
文/张西武
母亲有一片蔬菜种园,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小菜园就开满了白菜、萝卜花,寂寞了一个冬天的菜园便充满了生机。
那个周末的黄昏,母亲又在萝卜花下劳作,萝卜的秸秆已经一米高,一片素色的花,平淡无奇地开放着,甚至连蜂蝶都稀少。夕阳下的母亲汗流浃背,我心生怜惜,生气地说:“这么大年纪了在家歇着不行吗?花几块钱就能买一大把种子,偏要挨这累,纯是给儿女心里添堵。”
母亲被惹怒了:“菜籽不值钱,你们给我买回来多少?”一句话让我无言以对,回想这些年,确实没给母亲买过菜籽,相反儿女们以及亲戚邻居,每到种菜的季节就想起向母亲要,而母亲总是毫不吝啬地把她辛苦收获的各种菜籽分给大家。
我理解母亲的心情,她居于大山之上,儿女都远离老家,只有种菜才能给她充实的生活。母亲一边劳作,一边等待种子成熟,收获了种子,又可以在大菜园里种植大片萝卜。每年秋天青翠肥壮的大萝卜,和绿油油结实实的大白菜,无不让终日劳累的母亲面露喜色。我们家也因此在一个个漫长的秋冬,都有吃不完的蔬菜,父亲还每天用扁担挑着去卖。母亲就靠这种自给自足的生存方式,供养六个儿女都读完书,并成家立业。
母亲的勤劳,到老却成为一种“负担”困扰着我,年近八十的母亲仍然年年坚持侍弄一大片菜园,就连墙角这一块巴掌大的种园,也不舍放弃。
那日的黄昏,我站在萝卜花丛中,想起母亲的辛劳和顽固,心生怨恨,气愤地抓过一棵萝卜秸,想要拔除。萝卜花打在我的脸上,忽然一股淡淡的芳香扑鼻而来,萝卜花难道有香味?这么多年我怎么从来没有闻到过!
母亲抬头看到我的异样,以为我在闻花香,笑道:“才知道它有香味吧!不怪你闻不到,萝卜花只有到了傍晚才有香味。”说着又继续弯腰除草。
我不禁愕然,注视着佝偻着脊背的母亲,那满头白发在夕阳下像蓬松的蒿草一般凌乱,那个常常让我枕着进入梦乡的宽厚的肩膀哪儿去了?那个常常背着我穿梭在农田里劳作的强壮的农村妇女哪儿去了?那个当年神采奕奕行路如风的女人哪儿去了?我的眼前只有一棵干瘪而弯折的稻草,在一片素淡洁白的萝卜花下穿梭。
我的眼睛瞬间濡湿,母亲不就像这墙角的萝卜花吗?静静开放,一生无求,为子孙后代而甘愿寂寞地守候和付出,我想起了台湾作家刘墉的话:“自己这样过了暗淡的一生,既然无法改变命运,就拼出全部力量,让下一代有个璀璨的未来吧!”
母亲已然衰老,驼背弓腰,瘦骨嶙峋,然而,卑微的母亲就像墙角的萝卜花一样,寂寞地守候着家园,在黄昏散发出生命的余香。
伤痕
文/李淑珍
很多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是故事,轮到自己头上就成了变故。当一个健康的人突然间被病魔击倒,生命处于垂危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痛。看着刚刚走出手术室的父亲,身上那深深的伤口,看着血水一点点从伤口渗出,一道道伤痕便刻在了心上。
原以为人生的路很长,原以为父母会一直会陪我们变老,谁知在人生的岔道口,会出现一道难以逾越的坎。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孝顺的女儿?但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我只想做他们的小棉袄,温暖他们,关爱他们,抚慰他们。看着病床上曾经强健伟岸的父亲,突然间变得瘦弱不堪,看着家中年迈的母亲孤独寂寞的样子,心一点点地碎。那种痛,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哀。任眼泪雨珠一样的不断滑落,伤痕布满了痛苦不堪的心。人世间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离别”二字。不幸降临在谁的身上,谁才会有切肤之痛。
日月如梭,岁月更迭。父母虽然年迈,却很硬朗。一直以来,父慈母爱很幸福。在他们面前,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可以倾诉可以撒娇。虽然,他们已是风烛残年,却常常谈笑风生。虽然,他们已是风烛残年,却依然勤劳刚强。从来不肯为儿女增添一点点麻烦,更多的时候是在为我们分忧解难,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只愿所爱的人幸福快乐。家不大,但很温暖。钱不多,但精神生活很富足。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从来都不缺少爱,缺的是回报与补偿。中国的父母从来都是爱孩子甚于爱自己的。我的父母也一样,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对于儿孙后代却从来都是慷慨大方的,愿意奉献自己全部的爱。
路走到今天,步履维艰 。活着痛,如何快乐成了一个难题。父亲每次进食,都很困难也很痛苦,我们的心也被揪着无处安放。人世间最美的情,莫过于父母的恩情。作为儿女,我们问心有愧。想想看,多年来我们索取了多少?又付出了多少?我们泡在蜜罐里,却常常不知足,很少设身处地的为父母着想过。我们每天都在忙碌,忙自己的家庭忙自己的事业,又有谁愿意放下一切,多陪陪父母?问问他们需要什么,听听他们想说什么?看着父母的满头白发,我们有什么资格埋怨什么?已快八十岁的父母,始终像年轻人一样活着,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需要人照顾的老人。他们关心我们的生活,关心我们的孩子,我们却没有像他们关心我们那样关心过他们。人老了,听力差了,反应慢了,我们有没有足够的耐心,听一听他们的唠叨?人老了,牙齿不够好了,肠胃消化功能差了,我们有没有足够的爱心,做一顿他们喜欢吃的软烂的饭菜?孝心孝行是什么?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甚至是一句贴心的话。平时都是父亲在关心我们,直到父亲累出了病,住进了医院,被查出来是胃癌晚期,已到了危险期,我们做儿女的才慌了神,一时间手足无措。只有寄希望与医生,希望奇迹的出现。然而,事与愿违,父亲在肿瘤切除伤口愈合之后,还是一天比一天憔悴。在经历过种种病痛的折磨之后,曾经高大魁梧的身体,只能用形销骨立四字来形容。每每看到父亲消瘦的样子,眼泪总是忍不住滚落。然而,坚强的父亲却紧咬牙关,一声不吭。不愿意在儿女面前喊一声疼,他就那样刚强的硬撑着。遗憾的是,从发病到治疗的短短2个月零9天之后,父亲在安排好自己的后事之后,突然离世,与世长辞。让做儿女的无以面对,伤痛不已。坚强的父亲在辞世的前两天,还在和儿孙们一起下象棋。他靠下象棋转移注意力,减轻病痛的折磨。临走前,他安静平和,一如往日一样慈祥,以至于我们都不相信他是真的与我们诀别。
痛彻心扉,最敬爱的父亲永远地离我们而去。再也无法得到父亲的宠爱,再也在无法亲耳聆听父亲的教导,再也无法向父亲倾诉生活的烦恼和快乐,再也无法见到父亲慈善的面容。天幕低垂,愁云惨淡,父亲的溘然离世,成了我们这一生的痛,一道看不见的伤痕,永远留在心里,今生永难愈合。肝肠寸断,却留不住亲人渐行渐远的身影,除了眼泪还是眼泪。一哭父亲在世之时,眷顾儿女,却不知心疼自己。二哭父亲,吃苦受累只为儿女,却忽略自己。感谢上苍,赐予我们这么好的父亲!若有来生,愿再做您的儿女。更愿天下所有的儿女慈孝,莫待行孝之时亲不在!
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不受疾病的痛苦与折磨。为天下父母祈福,愿天下儿女慈孝。有最美孝心少年,更应有最美孝心中年。哪怕到了老年,也不要忘记做个有爱心的老头子或者有爱心的老太太。
奶奶和她的儿女们
文/张乐融
我的奶奶——已经被我提过很多次了——奶奶九十三岁,有四个女儿三个儿子,子孙满堂。我们家的父辈儿辈孙辈加起来有五十五人。奶奶一年中的住处有三:泾阳农村的老家大伯家、西北核技术研究所二伯家和西安城中我家。奶奶一年中在这三个地方辗转,春夏在农村,天气冷了就到城里来。可是这几年,去哪里住,由谁照看的问题和矛盾越来越凸显。我越来越感觉到,我们这个五十多号人的大家庭,这个有农村人和城市人的大家庭,这个四代同堂的大家庭越来越有了分崩离析的味道。
年后一日,爸爸打电话和二伯商量:春天来了,奶奶该去哪里。送去农村的大伯家?不行。大妈从不仔细照顾奶奶,饭食单调不说,不给奶奶洗澡就是一个大问题。我记得一次回老家看奶奶,只见奶奶坐在大门口的椅子上,身旁围满苍蝇,身上臭味刺鼻,四十多岁的爸爸瞬间泪水盈满了眼眶,跑到后院牛圈里放声大哭。送去农村的三姑妈家?不行。虽然三姑妈照顾奶奶特别尽心,也愿意照顾奶奶,但三姑妈身体实在不好,高血压高血脂带给她许多痛苦,三姑妈还要做农活,照顾俩孙子,不能再给她增加负担了。送给四姑妈?不行。四姑妈一人供正上大学的儿子,得不停地打工赚钱,要她专职照顾奶奶她是千万个不愿意的。二伯说四姑妈照顾奶奶的话,他负责付给她工钱,每月三千元,足够供表哥上学。可,这女儿照顾老妈,挣自己哥哥的钱,怎么能说得过去?这算什么呢?
大家总说奶奶老糊涂了,不明白事理了,可是我说,她心里明白得很。奶奶心里一定清楚,自己被儿女送来送去,怎不像个儿女们身上沉重的包袱?怎不凄冷?不然,为什么奶奶会坐在我们家26层的玻璃窗前,用那么冷那么孤独的眼神看外面的世界?为什么奶奶拉在了裤子里,尽管爸爸一点也不厌烦地给她冲洗给她换衣服,奶奶眼里却满是像做错事的小孩一样惊恐的目光?为什么在每年的寿宴上,奶奶看着一家人,眼里难得的欣喜,过后儿孙们一个个都要离开时,她会一个个地问:“走咧?”语气中是弱得没有立足之地的挽留?为什么每次我见奶奶,奶奶都欣慰地说:“我娃来咧!”再用满是褶子的手抚摸我的手,好久好久?
一次我们翻看以前的旧照片,翻出了一张十多年前的照片,奶奶和七个儿女在一大片油菜花前合影。花开得多么灿烂啊!奶奶和儿女们一共八张黝黑的笑脸,在蓝天下,黄黄的油菜花前,映出那么幸福那么淳朴的一家人的同一颗心。奶奶举着照片,辨认好久,张开不剩下几颗牙的嘴,用沙沙的陕西话温柔地对照片里的人喊:“老大!老二!民……”我们都笑了,对奶奶说:“那是照片!十几年前照的!这不是真人,你把他们从照片里喊不出来!”
当时觉得很好玩,现在想起,我心中却满是悲楚。奶奶,这不是真的。当年在你还健康强健的时候,儿女们围在你跟前,是何等的愉悦何等的幸福。
而今,当年的一家人,奶奶和她的儿女们,再也回不去了。
秋 思
文/刘玉清
我又站在这四周皆是杨树的荒冢之间了。
十月的凉风吹过茂密的杨树林,吹过那片长满衰草的荒滩。落叶盘旋,败草凄迷。在这远离村舍的垒垒荒冢间,一座新坟的凸起及一只秃鹰凄厉的叫声,在这空旷的杨树林里,张扬着一种生命消失的荒凉。
新坟里长眠的是我的婆婆,一个月前刚刚过完了她的72岁生日。那天她谈笑风生,无比自豪地接受着儿女的祝福,没有任何征兆……
婆婆身体一向很好,她很注重锻炼,每天定时出门散步,也经常去医院查体,不知为何这次突然感觉不舒服,一查竟然是癌症晚期。
医生就像判官,在医学的威严面前,一切都是徒然的。
婆婆从查出病症到猝然离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像一片秋叶摇落,像一朵白云飘逝,静静地,无声无息。
在这之前我还没有这么近距离地感受到人作为一个生命体竟然是这样的脆弱,这样的不堪一击,人生竟然在瞬间归去冰冷,我不禁感叹人生之无常。
病榻之上,婆婆的身体蜷缩着,在巨大的疼痛中无助地等待着死神的来临。儿女们也只能无能为力地眼睁睁地看着病魔疯狂地噬咬她的肢体,却乏术无力……我想,世间最可怕的并不是灾难,而是明知死期在亟,却要苦煎苦熬的过程。婆婆一向要强,特要面子,而这次却不得不时而糊涂时而清醒地接受儿女的侍弄,翻身、换尿布、擦洗被自己的大便弄脏的身体……人真怪,一辈子原来是转了个圈,仿佛又回到了婴儿时代。
眼看着婆婆胖大的身躯浓缩成一抔黄土,几十年的沉重岁月变成这个小小的土丘,在天地间孤独地萎缩着,我突然感到了生命之轻。
伫立于白杨树下,我心如捣,眼泪顺着面颊汹涌流出,那咸咸的味道告诉我,生命里有些东西是永远无法超越的。
人们从车上搬下纸扎的楼房,纸糊的家具,纸轿、纸马,纸的丫环仆人,童话世界一样,一个跟现实不相干的另一世界……这大约是尚活在人间的人们对那弃世而去的至亲所表达的一种安慰,一种哀思,亦或是一种怀念。
一阵西风扫过,坟头上火光熊熊,纸糊的世界转眼间变成了沸沸扬扬的纸灰,带着亲人的寄托,带着远古的寂寞,通向了无尽的苍茫,只留一座静寂无语的孤冢……
烧完纸钱,人们便恢复了常态,气氛不再凝重。渐渐地有说有笑起来。我才知道一个人的死对这个世界是多么的无足轻重,不过是将一个人埋进土里去,别人并没有多大的伤心和牵挂。
那一瞬间,我想起了婆婆的一生,想起了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暂,我还想起了这以外的更多的东西。我的泪水完全超越了对婆婆过世的哀悼,上升为一种自觉的更深刻的生命行为和人生态度。我想我生命中的某些东西肯定在此时改变了。起码我对于死亡的恐惧变得淡薄了,我已知道那是必然,死神同每一个人签约,没有人可以违约。过程不同,结局一样。
十几年前,那时我刚刚生了女儿,老婆婆病逝,在一阵吹吹打打的哀乐声里,老婆婆被埋葬在这里;现在婆婆也被儿女们以同样的方式送到了这里;多少年之后,毫无疑问,我的晚辈们也会把我送到这里,然后接受他们的祭奠……生命的规程便是这样运行,一代代如此传承。这一近乎残酷的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抗拒。
人生来去,两界茫茫,空空如也。
习习清风之中,逝者如斯。
母亲
文/徐学平
立冬过后,天空一片蔚蓝,只有几丝游云若有若无地挂在天边。就在这样一个洒满暖暖冬阳的午后,我回了一趟老家,去看望多日不见的母亲。
风儿轻柔地吹在脸上,明媚的阳光洒了一地,老家的院落显得有些破旧,也有些空落了,只有几只刚出窝的小鸡崽像一个个毛绒绒的线团在地上滚来滚去……我搬了张藤椅在院角的石阶旁躺下。突然,一阵沙沙声由远及近,一抬眼,看见身着碎花蓝布衫的母亲正挥动着长长的扫帚在清扫着院子里的落叶。
风,依旧轻轻地吹着,不时拂起母亲两鬓的白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那般刺目耀眼。不知何时便慢慢驼起的背把母亲压得更加瘦小而又单薄,那空空的衣袖随着母亲不时挥动的手臂而不断晃荡着……时光在悄悄地改变着一切,也悄悄地改变了母亲的模样,记忆中的母亲曾经是面色红润,体态丰盈的。
母亲,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因为父亲过世较早,我们兄妹仨是她一手抚养成人的,我们的孩子也被她一一带大,而母亲却在一天天地老去。常年操持家务,照看孩子,超负荷的健康透支,让她渐显衰老,身体远不如从前硬朗,听力、视力也明显下降,电视声音开小了,她根本听不到声音,只能看到模糊的画面。调皮的孩子们缠绕在母亲周围,而母亲却总是耐心十足。
想想母亲这样的年龄,是最需要有人关心照料,最需要有人陪她说说话、聊聊家常的。然而,母亲还得为我们的孩子整天操劳烦心,还要时常牵挂着远在外地工作的儿女们。面对母亲那张布满岁月沧桑痕迹的脸,看到的只有慈祥的微笑,没有丝毫的愁容。这不由得让我心里顿时涌上一股隐痛和一份自责,此时,不觉间眼眶便有些湿润了……幸好,母亲,是背对着我的。
已近中年的我们,不管自己有多脆弱,也是不肯在母亲面前显露出来的。靠在正屋的门沿边,肆意打量着眼前这个最亲最爱的人……又一阵风吹过,本已干净的地面又铺满了梧桐的落叶。叶片在风中飞舞着,盘旋着,是在向树诉说那满心的不舍吗?然而,梧桐树却一直静默无言,只管把那些脱光了叶片的枝干突兀地伸向前方……
这像极了天下的母亲,她们辛苦哺育了成群的儿女,但却无奈地看着长大的儿女们散落天涯,而她,只有把难以言表的失落和牵挂镶嵌在日渐增深的一道道皱纹里,然后拧成渴盼儿女们快乐幸福的默默守候。
母亲远去的背影
文/黄玉才
母亲劳作忙碌的背影,永远定格在岁月的底片上……
多愁善感的绵绵秋雨,让我怀念起慈祥的母亲,托起我童年梦幻和躬耕田园的背影浮现眼前。斜阳衰草,瘦水寒山,萧瑟的秋风,勾起我无穷的怀念与乡愁。
母亲像一片秋叶,留下无数悲欢离合的叹息,飘落在地,化作山峦,笑傲山谷。她那弯腰如弓、埋头苦干,只知把心血洒在儿女身上的背影,却永远定格在儿女心中。特别是每当金秋时节,五谷丰收了,给儿女带来新收的果实,尝新品味亲情。
母亲不识多少文化,但中国妇女纯朴善良的传统美德,在她身上得到完美体现。她生育了4个儿女,含辛茹苦,勤俭持家。集体生产时,背上背着不懂事的妹妹,怀中抱着年幼的弟弟,一家6口人嗷嗷待哺,母亲一年四季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起早摸黑,半夜入睡,凌晨起床,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忙碌的背影,映照在吊脚楼发黄的木板上,她的青春岁月伴随袅袅炊烟,飘逝在老屋上空。
秋收冬藏,是母亲劳作中最忙碌的身影,每年秋天,母亲默默地欣赏着晒坝的果实,坐在屋荫下,身边放着响把撵麻雀,一边梳理着岁月蓬乱的发丝。一边欣赏着丰收的喜悦。嘴谗的麻雀刚到晒坝,就被母亲的响把炸响,家禽野鸟落荒而逃。母亲的孝喘病却发作了,令她喘不过气来。远在树上盯哨的麻雀,仿佛在嘲笑她。母亲索性站在晒坝中央,头顶草帽,像个“稻草人”,替同院邻居晒的粮食,义务撵麻雀。飞禽望而生畏,逃之夭夭。母亲十分珍惜用汗水换来的每粒粮食。那是汗水凝结成的丰稔果实啊!在母亲照料下,同院晒的粮食麻雀夺走的很少,于是每一种农作物尝新时,总要把她请去作客,母亲从不居功自傲,下厨帮主人忙活。那忙碌的背影是对主人盛情款待的最好回报。请她的多了,她就悄悄躲了,那勿勿背影又是对主人的最深理解。
母亲患了10多年支气管炎,不能下地干活了,瘦骨嶙峋的双手舞不动大锄,她就用“点锄”瞒着家人下地干些辅助农活。特别是每年粮食收割了,晒干的差事她一人包揽了,她很同情父亲:一人累过春夏秋冬。几千斤粮食,全凭母亲瘦弱之躯一点点从晒坝运装到粮仓。吊脚楼屋挑上的玉米包和一串串红辣椒,也是母亲一串一串地编好挂上去。口粮青黄不接的时候,又一粒粒敲下来,像在数落每一粒汗珠,勾头弯腰敲玉米粒的背影,在煤油灯下晃动到天明。
母亲闲不住。那年,我把她接到县城治病,病未愈就出院。我们啥事都不让干,她却总是忙个不停,见家中没有什么家务活,就把房间收拾整洁。她不懂气化炉性能,儿媳买回的菜,她洗得干干净净,鱼腥草切好,大蒜剥皮,只等儿媳下班回家下锅。那忙碌的背影又是对儿女的慈爱与奉献。在城里闲不住,不习惯都市高楼封闭孤独的生活,时刻怀念她山青水秀的乡村野居。在县城住上个把月,就要回乡间去。她怕住久了,儿子与儿媳之间为她闹矛盾不和睦,她宁愿牺牲自己,不让儿女们受苦。拿她的话说,是饥荒年闯过来的,酸甜苦辣都尝过。
每逢年节,儿女们回家看望她,离开时她总要流泪。她害怕有一天,突然离开我们而去,儿女们又没在身边,连一句话也说不到成为永别。我们离开她时,她总是要站在吊脚楼下,目送我们远去。当我回头,看到母亲不停地用手拭泪水,此刻我心中也盈满眼泪。但她害怕的一天终于无法躲过。1998年春节,我携妻儿回故里与父母团聚,她除夕还下厨做年饭,正月初一还高高兴兴与家人团年,初二却一病不起,茶饭不进,初四凌晨两点十分含恨西去,远在广东打工的二弟连一句话也没说到。临终前,她不能言语了,睁大了眼睛,两行眼泪夺眶而出,生命之弦嘎然断了!事后得知,母亲已病重几个月了,为了不加重儿女们的经济负担,她隐瞒了病情。在我们一片哭声中母亲飘升到了天国,60年风雨兼程,劳动负重、埋头苦干的背影,驼起儿女童年梦幻的背影,驼起每年丰收喜悦的背影,弯腰护痛与病魔死神抗争的背影,也就永远定格在1998年1月31日的年轮上!
母亲不幸离开我们已20多年,但总抹不去她终日操劳的背影,在梦中时常见到她忙碌的身影,慈母那远去的背影,永远镌刻在儿女心中……
母性的柔软
文/魏益君
那天肚子疼,一检查,结石。当即住院碎石、排石。
临床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太太,见我脸色蜡黄地走进病房,关切地问长问短,和蔼而慈祥。等我疼痛减轻了,开始跟老人聊天。我问陪床的女同志是她的女儿吗,老人说是请的护工,儿女们都忙,不得闲。
老人没事时,就摆弄一部老年手机,还说,自己年龄大了,看不清字码,就把儿女们按大小输入了代号,打进打出电话一看就知道是谁的。老人说完,还自嘲地笑了。老人是胆结石住院,不仅如此,还患有严重的冠心病。
第二天,我肚子就不再疼痛了。打完点滴,我就向护士请假,外出活动,以便尽快将结石排出。由于我家离医院不远,晚上也就不再回医院住了。
早晨一早我就赶到医院。老人已经吃过早饭,依然在摆弄那部老年手机。我跟老人打过招呼,老人见我没有了刚到医院时痛苦状,就夸我到底年轻,恢复的快,然后就笑呵呵地和我拉呱。我问老人,儿女们都孝顺吗?老人说,昨天他们都打来电话,问我需要什么,儿媳妇还说要做点好吃的送来,这里的伙食挺好,我没让他们来。接着老人就开始一个一个地计数着夸赞她的孩子,说老大开了个公司,有出息;老二在外面的城市教书,很上进;就老三没出息,但在村里种了一大片桃园,这时正收摘桃子呢。
老人陶醉地说着,听得我爱人跟着连声夸赞。我说,儿女们再忙也应该来看看您啊。老人说,他们每天都打电话,说要来陪我,我拒绝了,我还能下地走动,找的护工跟女儿似的,很细心也很上心,挺好,就让孩子们多忙点自己的事吧。
我和老人就这样不紧不慢聊着,很投机。等我打完点滴,便到外面活动去了。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刚走进病房,就见医生护士围在老人的病床前忙碌着,我一打听,原来老人的心脏病加重。医生交代护工,赶紧给老人的三儿子打电话,让家属来医院。接着,老人被推出病房。护工就从床头柜里翻出一个纸条,看着号码拨起来。
两个小时后,病房的门被推开了,跟着进来一男一女。人还没有进来,女人的大嗓门就传进来:我们也出了钱的,要来都来啊,凭什么老是我们来,要么就轮流来医院。
我问,你们是老人的家属?男人闷声点头,女人紧接着开了腔:老太太也是,为什么净可着我们一家折腾!
我说,老人天天夸你们孝顺、懂事,还说你们天天给她打电话呢。女人嘟哝到:打什么电话,她的电话能通?
我不想再和他们说什么,就说,老人去急救了,你们快去看看吧。女人张嘴又想说什么,被男人拉着走了。
我转头看到了老人放在床头柜上的手机,拿过来。啊,原来是一部坏了的手机。
望着这部手机,我突然的若有所思,感慨万千。或许这部手机里真的存着老人的几个孩子的电话号码,才使得老人对这部手机那么的依恋和陶醉。尽管儿女们对老人有太多的不敬,但纵然有千般不是,母亲也会用一万个理由去为他们开脱。我想,这,就是一个母性心底那份特有的柔软吧。
懂你
文/包开权
我猜大家应该听过这首歌《懂你》,每次听到这首歌时,我心底那颗柔软的心总会被触动。
懂你,母亲。当我们在您手中慢慢长大成人的时候,您把自己乌黑而轻柔的头发给了我,自己却披上了苍白的头发。当我们在您手中慢慢长大成人的时候,您还把光亮明锐的眼睛给了我,自己换上了衰老的眼睛;当我们从您手中慢慢长大成人的时候。您将自己那双小巧玲珑的手给了我,自己却留下了长满茧子粗糙的手。
懂你,母亲。是您让儿女变得坚强、勇敢、聪明、精灵。当你们不在我们身边时,你却每天默默祈祷,祈祷我们平安无事,幸福生活;当我们生病在外,回到您身边时,我们在您的怀抱中哭诉时,您总是鼓励我们,支持我们,帮我们照顾身体,脱离疾病。这时我们满脸笑容,但却不知道您在我们背后流了多少汗。
懂你,母亲。您在工作上有困难,带了一身疲倦回到家,您是多么希望坐下休息,喝上一杯凉茶。可不行,不懂事的我们,让您给我们做饭。夜晚时,当一切东西都收拾好时,灯光下疲惫的您坐在木椅子上,这时却没有人给您端一盆热水给您洗洗脚,可是您的心里并没有抱怨我们。
懂你,母亲。您是我们生命中的一盏明亮的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您是我们生命中的一滴水,在我们口渴时,给我们解渴。您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棉袄,在寒冷的冬天,给我们增加热量,不让我们生病。
母亲啊母亲!儿女长大成人才懂得您。懂得您在儿女背后付出了多少血汗而泪水。母亲!儿女现在才懂得您,我们要报答您的一片苦心。
真的是“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