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散文
儿媳散文(精选9篇)
早餐店里的小故事
文/高平
爷爷悄悄地对孙女说:“你看见吗,前面座位上那三位,一定是婆婆、儿媳和小孙女的关系。”爷爷的孙女不以为然地反问道:“你怎么会知道?”爷爷低声在孙女耳旁说:“你看,儿媳先自已要了两碗馄饨。”然后才问那位老夫人:“你喝点啥?”那婆婆缓缓地说:“我喝碗豆浆吧。”小孙女又问:“奶奶吃个茶鸡蛋吧。”儿媳妇则迭忙说:“你奶奶不吃鸡蛋。”开始吃饭了,儿媳和小姑娘喝着馄饨,吃着鸡蛋、火烧,婆婆则喝着那碗豆浆干嚼着那个火烧,再看那儿媳,面无表情,那婆婆似十分拘谨,这一切老爷爷看得清清楚楚,心中无限感慨,对孙女说:“世俗观念,这儿媳对待婆婆和闺女对待娘家娘是不一样的,肯定这婆婆是没有工资收入的。”
“人家是婆婆吗?”孙女还是有点疑惑,这时爷爷的老伴忽然肯定地说:“我听见的,那位小姑娘叫是奶奶。”
“真的吗?所有的儿媳对婆婆都是这样吗?”孙女问道。爷爷说:“那不一定,要看儿媳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质。”老爷爷喝了一口豆腐脑又继续说:“人间有许多的好儿媳,但是似这样的儿媳也还是不在少数的,要不,为什么有的村里年年评选好婆婆好儿媳呢?”老奶奶也发了言,说:“但愿天下好儿媳越来越多。”老爷爷很赞赏地说:“那样就能创造幸福家庭,构建和谐社会。”
早餐店供应快完了,人们纷纷散去,老爷爷一家人的窃窃私语,谁也没有听见。
枕着花香入眠
文/幽兰萦梦
人们常把女人比作花,花誉为女人,并把花的秉性与女人的外形气质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男人抑或是女人,没有几个不爱花的。身为女人的我,虽说平日里很喜爱花,也喜欢轻嗅花蕊所散发的清芬怡人的香味,而自己却从未精心伺弄过一盆花,总是欣赏的多,动手的少。此次在儿子家小住,第一次真真切切地和花进行了亲密的接触,并也深得花的抚慰和香的沐浴,枕着花香入眠的滋味就是非同一般。
白天,我们一家四口在大街上晃悠着,这时,儿媳提议说,家里的那束玫瑰凋谢了,准备再买一束鲜花,既可以美化家居,更可以净化室内的空气。于是,儿媳便挽着我信步来到花卉市场。
一踏进花卉市场,扑面而来的是阵阵诱人的清香,映入眼帘的是五彩缤纷、妖娆婀娜的各种花卉。那些已经悄然绽放的,或是含苞待放的娇客们,摇曳着各自独特的倩影,散发着各种迷人的气息,在一丛丛富贵竹的衬映下,愈发显得娇人可爱。
儿媳牵着我的手,来到了一个围成圆形的花台前,看着品种齐全、琳琅满目的各种花卉,我只觉得好看好闻,却不懂得如何选择搭配。这时,只见儿媳娴熟地在花丛中挑选着各种花枝,浅黄色、殷红色的玫瑰,淡粉色、明黄色的百合……虽然我不喑花事,却喜欢那种馨香淡雅的花卉,于是,我便提议让儿媳选几支纯白色的百合,儿媳慨然应允。
在我的眼中,清新脱俗、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的百合花,不仅源于她的名字吉祥,寓意美好,更是她端庄典雅的外表和淡雅幽香的气味深得我心。但看她那娴静的外表,便给人透出一种清纯、高雅、圣洁、庄严的气质。同时,她还具有百年好合之含意,饱含着深深祝福的美好的意境。
自古以来,百合的美,常是诗人墨客和歌者吟咏的对象,一般人都会对她喜爱有加,无论是栽植于庭园或瓶插于室内,她都会与众不同地散发出一股清纯高雅的气息,至于百合名称的由来,则因其由许多白色的鳞茎片层抱而成,状以白莲,便取其“百年好合”之意,百合的身世还具有着特别的传奇色彩呢!
据说,白百合是由苦苦追寻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所流下的悲伤泪水所变成的。百合花的花语是为了纪念圣母玛利亚,自古以来圣母就被基督教视为清纯的象征,因此她的花语就是纯洁。在基督教里,因为一直被视为“圣母的花”,是复活节中不可缺少的花朵。尽管百合的品种繁多,但在人们的意识中所认可的真正的百合,就是指的白百合。纯白、优雅、高贵。所以,“纯洁”是百合花最合适不过的花语了,也是全世界共通的花语。
当我们踱出花卉市场的大门时,我一个不竟然的回首,一束异常醒目的蓝色妖姬直夺人眼球,那一朵朵镶嵌在翠绿色的叶片之中的炫蓝色的含苞欲放的花骨朵,是那样的娇人可爱,美丽异常,在众多的色彩中,唯独她独树一帜、美艳绝伦,傲然的枝桠上,释放着高贵典雅、无与伦比的绝色之美。现在,我终于懂得了,为什么人们把蓝色妖姬尊称为花中的“第一夫人”,如今在与普通的花卉置放在一起,相比之下,确实名副其实。
回到家中,儿媳把重新修枝剪叶的花束插入花瓶,置放在我们居住的飘窗的窗台之上。
仲秋的夜晚,微风习习,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舒爽宜人。站在十四楼的阳台上,举目遥望,深邃的天空,繁星闪烁,河汉璀璨,一条银白色的银河斜跨在瓦蓝色的夜空中,将浩渺的天宇对角斜切。月亮还没有升起,这时的夜空便显得有点暗淡,唯有点点繁星眨巴着眼睛,仿佛在呢喃细语,又好似怀着别样的心情在期待着什么。
低头俯视,路灯橘黄色的光泽,温柔地铺设在万绿丛中,婆娑的树叶,摇着细碎的斑影,几个行人悠闲地漫步在小区花园式的甬道上。圆形的花池边,几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手里牵着年幼的第三代,在铺满彩色釉面砖的地坪上含饴弄孙、尽享天伦。
离开阳台,走到室内,我端坐在床沿上,凝目静视着这簇搭配优雅,散发着清幽幽的香气的花束,不觉浮想联翩,翻腾的思绪又将我拉回到往昔中去。
记得数十年前,我一时心血来潮,还真的养过一盆花。
那是一个初春时节,公司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身为职工代表的我荣幸地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坐在主席台上,在我面前的几案上,摆放着一盆黄灿灿的娇艳的花朵,那片片张开的花叶,宛若一个个饱胀的蒲包,垂挂在葱茏的绿叶间,煞是醒目。我挪了挪座椅,低头轻嗅了一下,没有丝毫的香气,只是它的颜色非常显眼,形状乖巧可爱,可对花卉知识一无所知的我,并不知道这种花的学名叫什么。于是,趁着分组审议厂长工作报告的间隙,我便请教一位对花卉了解甚多的大姐。大姐告诉我说:这种花的名称就叫“蒲包花”,除了黄色以外,还有红色。
听大姐如此一说,我便举目四顾,在别的几案上,还真的看到了那种深红色的“蒲包花”.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郊外最早绽放的迎春花还迟迟未开,故此,这温室里的花朵就觉得非常的鲜艳夺目,即使没有丝毫的香气,仍会觉得弥足珍贵。
带着几分好奇,更带着一颗向往之心,第二天散会后,在回家的途中,我刻意绕道经过花卉市场,果然看到了“蒲包花”.于是,我在众多的花色中,选择了一盆金黄中略带红色斑点的“蒲包花”,将花盆安小心翼翼地放在车篓之中,兴冲冲地往家中驶去。
由于不懂得如何养花,也不知道何时该浇水,施水量又是多少,那盆美丽的“蒲包花”没过两天,便耷拉着脑袋,慢慢地枯萎凋谢了……
盆栽的花养不好,我便选择养水仙,因为水仙花不需要施肥浇水捉虫等诸多的麻烦事,只要一盆清水,几颗石子足矣。于是,在每年的腊月初,我便在花卉市场尽心挑选水仙,然后置放在水盆中,让它自己慢慢生长。
也许是室内的温度太高的缘故,也许是缺少光照,水仙花那宛若大蒜叶般的翠绿的花叶和纯白的花茎,总是呼呼地往上疯长,其高度竟达到四十公分左右。我真感到纳闷,现实中、电视上我所看到的水仙花,总是非常的低矮,只有二十公分左右,而花朵却是异常的丰实,并且疏密有致,而我所养育的水仙花咋就这么愿意只长个不开花呢?
纳闷归纳闷,可这毕竟是自己的心血啊,其中还包含着太多的希望呢!
天天盼星星盼月亮,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在高大的花茎上,一簇簇乳白色的花骨朵,外面包裹着一层莹绿的外衣,从花茎的纵深处,探出了小脑袋。没过几天,一朵朵洁白的水仙花张开了可爱的笑脸,素白色的花叶包裹着明黄色的花心,散发着阵阵优雅的香气,整个房间都弥漫着水仙花清雅怡人的香味,睡梦中扇动鼻翼,依然能够清晰地闻到那幽幽的清香。
连续几年,我年年都养植水仙花,那水仙花年年都是一个模样,茎杆挺直高大,花朵稀疏集中,也许,水仙花在我的手中,本该就是如此的模样吧……
花,总是一季一季地绽放,而人却在花事的交替中渐渐从青年、中年走向深秋。虽然不会种花、养花,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花的钟爱,对花的迷恋,更难以忘怀枕着花香入眠的那种甜美的意境……
与婆婆做“闺蜜”
文/兰卓
“婆媳关系,几千年都没有处对过。”这是每一个儿媳由女孩变为女人的当口,都要被注射的一剂“预防针”。初为儿媳,小心翼翼地与婆婆接触时,也感受到了她与我相处的小心翼翼。三十年的媳妇熬成婆,我理解婆婆小心翼翼想和儿媳处好的心思。
自己也为人母后,我才真正感受到“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的含义,为了孩子父母什么都舍得付出。我认为,人和人的关系中,父母和子女是最少功利的,父母与孩子之间可以成为朋友,为何婆媳之间不能成为闺蜜呢?
婆婆一生为农,文化程度很低,能够认识一箩筐的字,但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完整,对读书人很是仰慕。她记忆力非常好,见过世面的人在她面前说了什么,她几乎过耳不忘,此后她都可以拿来“引经据典”。因此,她的谈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知书达理,明显比一般的乡野村妇高一个层次。婆婆的子女多,与女婿儿媳相处时,她总是把自己放得很低,有时谦卑得让人难受,但是大家都非常尊敬她。这样的婆婆,我与她没有太多的隔阂与代沟。
公公过了七十大寿后,我们将二老接到城里。我与婆婆的最大兴趣点在做饭,在营养搭配和美味方面,没有看过任何食谱的婆婆有惊人的创造力。一同外出吃饭后,回到家里就一起研究那些美食的烹饪方法,我喜欢按图索骥,她喜欢凭吃到的口味来做,比我得心应手。一来二去地交流美食心得,我们竟有了同师姐妹般的情谊。
闲暇时,我还教婆婆炒股。她接受新事物很快,几个月后就成了真正的股民,可以在小区里和大妈们交流炒股心得了。慢慢地,我们之间无话不谈,就连进农贸市场都要一起,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们是母女呢。
我与婆婆相处的心得是,婆媳之间要寻找共同的爱好,一般的家常小事,两人意见不一致时,顺从她的想法,不妨让她做主。发自内心地把婆婆当成自己的亲人,相处久了自然就成了“闺蜜”。
雪蛋糕
文/何铜陵
早晨起来,刘大爷往窗外一看,下雪了,哈哈,天遂我愿。
他准备停当,提起铁锹就出了门,兴奋的像个孩子,她家离这不远,上菜市场的必经之路。
按说,雪天老人不宜外出,寒冷且路滑,可刘大爷没人约束,呆在空巢里更着急,何况今天是她的生日,他虽不能登门祝寿,但也要想法表示一下心意吧。
刘大爷家对面就是菜市场,来往行人很多,去年的一个雪天,有位大妈就滑倒了,躺在地上直哼哼,围观的人不敢搀扶,正好刘大爷过来,忙上前帮助,还打了120电话……过了几天,刘大爷提着水果去医院探望,才知道大妈姓柳,老伴去世的早,现在跟儿子一家生活,负责买菜烧饭接孙子;可是大妈的儿子却掏出一沓钱,对刘大爷说:"谢谢你,辛苦了,麻烦你老人家以后别来了。"刘大爷没有接钱,也没有说什么,就暗然地离开了。
柳大妈伤愈后,背着儿子,与刘大爷接触过许多次;她是个退休的高级教师,谈吐文质彬彬的,很有书卷气;而他却是个退休的清洁工,说话磕磕绊绊的,还时不时冒出个错别字。有一次,柳大妈的儿媳撞见了他俩,还故意地问刘大爷:"你是那个扫大街的大爷吧!"
柳大妈回家后便遭到儿子好一顿奚落,说什么"糟老头子也想吃天鹅肉"……
之后,柳大妈儿子特意找过刘大爷,让他打消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刘大爷含糊其辞地说,我咋能配上***,她嫌我不懂浪漫哩……
刘大爷仍在路上铲雪,行人纷纷向他翅大拇指。然后,在冬青树旁,他用积雪垒了一个大大的"蛋糕",插上准备好的7根红蜡烛,又贴上一张心形的红纸,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祝你生日快乐!
刘大爷掏出打火机,点燃红蜡烛后,便踽踽而回……
只见,柳大妈在儿媳陪同下走过来,路过这里上菜市场,一眼就看到这个晶莹而别致的"雪蛋糕"。
儿媳惊喜地叫道:"妈,快看,真美啊,肯定是哪个男孩制造的浪漫……"
柳大妈走上前,轻轻地掰了块"雪蛋糕",送进嘴里,慢慢的品尝着……
儿媳疑惑地问:"妈,不嫌凉么?"
柳大妈拭着眼睑,自言自语地道,有点凉,也有点热……
过年新会
文/王茂平
大儿晓韬新会骏景湾新房去年入住了。按地方习俗,举家当在新居过旧历年,以期往后的日子红红火火,家兴业旺,如意吉祥。因此,我与妻子携幼子晓文、外孙家乐于农历十二月廿五日由大女婿开车早早到了新会。其间历时一个星期。
举家过年新会,既合地方习俗,又能领略异地城市的年味,可谓一举两得,岂不美哉!妻子、外孙平时偶有晕车现象,不堪舟车劳顿,但临行服了安基酸、葡萄糖,沿途居然顺风顺水,相安无事。
新会我们曾来过一两次,但因来去匆匆,而又局束于“一室之内”,风景名胜并未亲睹,不独新会人如何过春节过大年。
新会印象
今次,凭我的感觉,新会人过年隆重而又不太隆重,爱热闹又不太热闹。市区不见烟花炮竹的燃放,除夕夜火树银花,也如同往常一样安静。骏景湾偌大的小区,只听到家家飘荡着阵阵的欢声笑语,并无狂热的欢庆。那晚我们看完中央电视台《春晚》就寝,并无受到任何干扰,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新会市区的年,极富节日盛装。市区美化绿化本来就不错,大树老树随处可见,树冠偌大,婆婆娑娑,郁郁葱葱。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大红“福”字倒着贴,春联副副彰显着人们对新年的愿景。家家包饺子,户户做煎堆,为春节拜年做准备。处处洋溢着南粤浓浓的文化、文明的节日氛围。尤其是圭峰文化广场那丰富多彩的艺术长廊,各色各样的艺术品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特别是那色彩斑斓的鲤鱼艺术品,红的金的、大的小的,蜷曲着,游弋着,腾挪着,各具情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新会市区不愧为经济发达的珠三角的城市,历史悠久,老城焕发新姿。大街小巷,错落有致,高楼林立,鳞次栉比。各种店铺应有尽有,超市商品齐全,年货琳琅满目。市容市貌给人亮丽、舒适的感觉。更为难得的是,街道虽然车水马龙,“游人”如织,但秩序井然,鲜有闯红灯者,更不见飞车党出没。举目而视,大街小巷,但见行人步履姗姗,不急不躁;红绿灯前,一辆辆大车小车,红灯停,屏住气,心平气和,耐心地等待等待。绿灯亮,一辆辆大车小车,又像退潮的潮水般缓缓流动,多么祥和,多么文明的交通秩序啊!余叹矣!这里断不像一些城市“牛皮癣”到处蔓生,屡治不愈,甚至愈治愈烈,不独“会阴处”,“颜面”也大彰其道;断不像我们生活的一些地方闯红灯者屡见不鲜,飞车党肆虐,平日百姓出行、逛街令人提心吊胆……
另外,新会虽有“葵乡”之称,但如今只有公园或街道绿化处偶见其身影,并不像上世纪七十年代处处都是葵扇树了。
除夕拉杂
除夕那天,妻子照例一大早就起来,煲早餐、烫鸡忙得不亦乐乎。这鸡是正宗的本地鸡,是妻子平日劳心劳力饲养出来的,肥瘦适中。她想让自己的儿媳尝尝城里人平时没法吃到的美味,捎带儿彰显自己的劳动成果以及自己的厨艺。我则做一下保健操,活动活动筋骨,之后边打开电视机边看电视,边打扫卫生。八九点钟光景,儿子、儿媳、外孙都陆续起来了,洗漱、吃早餐,尔后大儿子夫妻俩便出街买菜去,以尽他们的“地主”之谊。小儿子及外孙,便重操“旧业”,或上网或玩手机游戏去了。
十点钟左右,一切就绪,妻子节日不忘敬神,今次也不例外,于阳台处以“三牲”果品,纸钱明烛照天烧,并唤我们一起虔诚地祈祷,尤其外孙家乐,一改平时调皮的禀性,也像其外婆那样一本正经,双手合什,口中念念有词,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不多时,门铃响了。原来是亲家母来了,她拎着大包小包心意儿,笑容可掬。久而不见,彼此相谈甚欢,一家子不说两家子话。谈的最多当然是孩子的事,她当面夸赞我教子有方,我自知有恭维成分,却十分中听。谁不想听好话呢?除非是圣人或者神经质。
十一点正,开饭了。一煲猪骨汤,一碟白切鸡,一碟生蒸鱼,一碟米粉、一碟脆肚,还有青菜什么的,好一顿丰盛的牙祭。更令我俩开心的,举家团团圆圆,共享天伦。大儿子也算事业小成,年纪轻轻就于城里拥有房子,“抱得美人归”。他夫妻俩票子虽不多,可都有一份固定的工作,且同一个单位,平时出双入对的,俺为人父母的当然甜蜜在心里……
外孙家乐平时不爱吃鸡腿,文仔夹起那个大鸡腿问他是否出让,他却笑而不答,一手夺过来大嚼起来,弄得满嘴油污。看着他那馋相,儿媳锦裳哈哈大笑,几乎喷出饭来……
午休后,我们举家逛街,儿子本想给我买一台电脑,可电脑城的老板却关门大吉也过他的年去了,而未遂我们的心愿;只是家乐收获不减,大舅满足了他的要求,为他买了一个他心仪的英雄——熊大(氢气球)回来,舅母还请他吃了汉堡包、肯得基,他为之欢天喜地……
那晚,我们举家还是在家里吃团年饭,那种欢乐不必多说。酒足饭饱,我们便一边嗑着瓜子或一边品着龙井,围坐在电视机旁,享用着文化大餐——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春晚》,乐其融融。大餐结束,我们正准备就寝,儿媳锦裳笑呵呵地给我们每人一个大利是,并祝我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作为父母的我们,当然照单全收“笑纳”下来,因为是他们的由衷的孝敬和良好祝福呀!晓文接过大嫂的心意,笑眯眯的说声“谢谢!”家乐呆在房里玩着手机游戏,正玩得入巷,闻讯跑出房来,一手夺过舅母手中的大红利是,真的如其名,露出其本真乐乐了。躺下未几,我的诺基亚“嘟”的一声响了,原来是近在咫尺的晓韬发给我们一个祝福的信息。接着我也给他们回复,祝他们新年双生贵子,其他好话还有一箩箩。妻子闻悉,打趣说,老头子不愧读过两日书的,这祝愿既是祝儿子儿媳,又何尚不是祝咱俩呢?……
枕着浓浓的亲情,不觉中我们甜甜入梦。
谒梁氏故居
年轻时读史,读康、梁领导的变法维新运动,从教后教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对梁启超的政治抱负及文学才华有所了解,因而先生便成为我心目中的偶像。“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的名言至今仍镌刻在我的心坎里。拜谒梁氏故居,寻找先生的遗迹,缅怀他的历史功勋,穿越时空与他进行心灵的对话,也一度成为我的夙愿。
农历廿六,儿媳锦裳因要聚会朋友,我们则全天候休息,按下不表。第二天午饭后,晓韬问:“今天你们想到哪玩玩?小鸟天堂,还是梁启超纪念馆?”我不假思索的说:“还是先拜谒梁氏故居吧。”妻子接过话茬附和道:“你爸一介书生,日日爬格子,迟早总想爬出个名堂来,那就让他先去给梁先生磕个响头,让先生庇荫庇荫他,也好让咱家出个莫什么言呀!”我笑而不答——以“莫言”应对妻子的戏谑。
机不可失,我们搭公交即刻启程。
一袋烟工夫,公交车到了终点站,一个“梁启超故居纪念馆”的牌坊赫然入目。我们下车走了一段宽阔的水泥道,又在林荫下的石板道中穿行,转了三个弯拐了两个角,就来到了纪念馆前。儿媳到售票窗买了几张门票,我们便鱼贯而入,家乐做先锋,我殿其后。
梁启超故居,位于新会会城茶坑村,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古色古香的砖瓦木民居建筑,建筑面积达400多平方米。有一正厅、一便厅、一饭厅,两厅前各有一个天井,便厅则有梯级直达其顶部楼亭书房。故居前的怡堂书室,乃梁启超的曾祖父所建,是梁启超少年时期读书、接受儒家思想的地方。清光绪十八年夏天,梁启超携同新婚妻子回乡,就住在书室的偏房,长女梁思顺也出生于此。故居与书室之间,据说原先为空地,1993年建成回廊。为缅怀先生矢志不移的爱国情怀,以及在教育、学术上的卓越建树,2011年人民政府建成了梁启超故居纪念馆,成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惜,这次我们来的不是时候,适值纪念馆重修,便厅从梯级直达其顶部楼亭的书房正在修葺之中,无法拜谒,我们略感扫兴。
时值午后,参观者寥寥,给人一点冷落的感觉。妻子与外孙被馆前的浅水方形鱼池所吸引,池内锦鲤漫游,悠然自得。我对此并不大感兴趣,径直的来到故居。故居保全完好,仍原汁原味地保留百年前的模样。
我们先进了会客厅。会客厅正堂上方摆放一对民国青色大花瓶,左侧墙壁悬挂着全木雕瓷画——《八仙图》,右侧挂有一幅“双凤朝阳”的刺绣,并有王文治的一副对联:“一榻兰风书叶舞,半片蕉雨墨花香。”一股书香家庭的气息扑面而来。会客厅左右有两个偏房,左侧的是梁启超父母的卧房,是先生诞生的地方。右侧的是梁启超的卧房。卧房大约20平方米,房内陈设简单古朴,仅一床,一台,两椅而已。
离开会客厅,我们来到了怡堂书室,古色古香,好一种书香门第的陈设。墙上有一幅慈眉善目的孔夫子画像,画像两旁是一副对联,曰:“读圣贤书,立修齐志”。扫视书室的一切,吟诵着这副对联,我浮想联翩,冥冥中但见一英俊少年挑灯苦读诗书的情景,俄尔又幻化成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他正发出“壮哉,我少年中国”的呼号……
从书室出来,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天井旁边的回廊,这里是梁启超夫妇及其儿女们图片展。梁家满门俊彦,一门三院士、六专家,实在令人惊叹!比之历史上的“三曹”、“三苏”,从某种角度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见,梁先生既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与康有为发起的变化维新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它却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其伟大的历史功勋与爱国主义精神将与日月同辉。
最后,我们来到故居前的小广场。其间竖立着梁启超先生的全身雕像,先生神情肃穆,西装革履,风度翩翩,一手叉腰,一手掩卷……我们举家在雕像前频频鞠躬,并一起拍了照,作为永久留念。
离开纪念馆,我脑子忽而莫名地跳出古人的一句诗来:“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这希冀中的“我”当然是指我自己,也是指我的儿孙后代们。这也许是与妻子来时的戏谑有关吧。
“与先生相比,我真的小肠鸡胸了。”我暗想道,“可谁叫山水名胜门庭若市,而任公故居却门可罗雀呢?”
初一游乐
正月初一,天公作美,虽值冬春交替季节,但天朗气清,阳光明媚,给人一种舒心惬意的感觉。我们如常起床,家人相互祝福问安,笑脸盈盈,洋溢着浓浓的新年氛围。我俩第一件事是给儿子、儿媳、外孙封利是,一人一封。钱虽不多,但新春图个好意头。在朗朗的笑声中,手机频频收到新年祝福的信息,首先是医生兼文友的陈子茂,紧接着是同行的陈明杰,《南方论刊》主编的何火权,广东教育杂志社《高中》编辑部主任的彭琳,还有学生以及其他亲朋戚友几十人。古人说:“礼而不往,非君子也。”因了这礼尚往来,加之增进与亲友之间的感情及友谊,我也搜肠刮肚撰写,一一回复。尔后,又协同儿子儿媳贴春联,贴“福”字。文仔活像《范进中举》中的那个为范进报喜的信使,在旁不断的叫道:“福——到,福——到……”在大红春联以及大红“福”字的映衬下,居室愈显祥和与喜庆。
午休后,晓韬、锦裳携我们到圭峰森林公园游乐。新年伊始,登圭峰山,到野外踏青,亲近大自然,是新会市区人的必修课。我从事咬文嚼字的活儿,大儿晓韬及儿媳锦裳也是,今年都任教高三毕业班,工作之忙,不言而喻。要知道,任教高三的日子,哪能“偷得浮生半日闲”呢?
走近圭峰广场,正值下午两点半,只见人流、车流从景区门前的街道上涌了过来,铺天盖地的。我们几个人,活像几尾逆流而上的鱼,艰难地行进着。尽管如此,圭峰广场仍是人山人海,原来中国移动正在大张旗鼓地举行促销活动,台上劲歌劲舞,几名帅哥和多名靓女正在张扬着他们亮丽的歌喉与柔美的腰肢。我们父子仨本来都是1、76以上的高个子,因那里“人多势众”,反而变成土行孙了。外孙家乐呢,人小,唯有骑在我的头上观看了。
广场的侧旁,支撑起大大小小的帐篷,摆卖着各款手机,以充话费送手机、充话费送话费,或其他免月租的各种优惠,吸引着用户。周围到处都有商机,卖水的卖各种饮料的、卖肯得基卖各种小吃的、卖氢气球卖儿童各种玩具的,应有尽有,不一而足。
这一天最开心的要数在玉湖景区踏青和湖中泛艇了。
离开圭峰广场,我们款款的来到了玉湖度假村中的“玉湖小苑”。我们都被这位“天仙”的姿色及魅力紧紧地吸引住了。玉湖小苑倚湖而建,既有临湖亭轩,又有露天的茶座。我们沿着盘曲迂回的环湖大道踯躅,一家子有说有笑,累了就在临湖的亭子上小憩。家乐一路小跑,时虽微寒,他额上却沁出汗来。
玉湖,名副其实。她是一个面积达88亩的美丽的环形大湖。湖水盈盈,波光潋滟,清澈如镜。湖中有小山,小山与小山之间有拱桥或直桥连接。两岸满眼都是婀娜多姿或亭亭玉立的风景树,浓荫匝地。这里空气清新,春意盎然。如果说玉湖是一位天之仙子,那么那依依杨柳便是她那飘逸的秀发了。
举目远眺,玉湖胜景更显幽美迷人。一湖蓝湛澄澈的湖水,静静地躺在群山的怀抱里,在阳光的照射下,如一幅巨大的锦缎铺展开来,闪烁着星星点点的耀眼的金光。湖中几十艄游艇慢腾腾地来往穿行,那些游客极尽泛艇戏水之乐。或一对对红男绿女,或一家家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望着那怡然自得的游客,锦裳说,游湖不到湖中泛艇戏水那是白来。阿爸阿妈,不如我们也租一艄游艇,让你两老也感受下戏水的乐趣吧。未待我吱声,文仔、家乐就高兴得跳了起来。还有什么可说呢?望着幽幽的湖水,我这个旱田鸭实在一百个不愿意。可我还是说,你们就尽兴玩玩吧。
锦裳来到售票处,租了一艄最大的电动游艇,可以乘坐6人,刚好能坐下俺一家子。
我们上了游艇,家乐居然当起了“船老大”来。当时,我毕竟有些担心,湖大水深,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可锦裳说,安全绝对无问题,晓文陪驾就行了。
“哒哒哒……”,未待我们坐好,游艇正式启航了。起初,游艇像初学走路的孩子,歪歪扭扭的,可在文仔的护驾下,游艇乖乖就范了。游艇劈波斩浪,像一条耕耘的犁头,翻起一轮轮白色的“波浪”。家乐像一位娴熟驾驶的老手,双手把着方向盘,左扳右摆,欢欣雀跃,神气活现。
游艇在山环水绕的胜景中漫游,慢腾腾的。我们举家尽情地享受着无穷的山水野趣。妻子依着我的肩膀,喁喁私语;儿子、儿媳叽叽喳喳,像一对恩爱的小鸟,他们时而凭栏远眺,时而用手脚拨弄着清波……慢慢地,我为之陶醉了。隐匿于心灵深处的思绪,也随之飘飞出来——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兢兢业业摸爬打滚了近四十年,妻子在家操持家务相夫教子默默奉献,可足不出户,哪有机会举家出游,共享天伦呢?可如今儿子凭自己的本事,在新会争得一席之地,儿媳又这么孝顺,三番四次催我两老搬过来一起住,让我俩晚年也享受一下城市人的生活……
初一游乐,尤其是玉湖泛艇,确的快哉乐也!
孙女倩倩
文/吴树民
我的孙女倩倩常有惊人之举。儿子带回我的着作,放在他家茶桌边。倩倩无事常爱翻看书中的我,每次有好吃的东西,倩倩就会拿起对着我的照片说:“给爷爷喂好东西吃,给爷爷喂好吃的了……”弄得儿子儿媳目瞪口呆,倩倩那年才两岁多,没有人教她呀!
有一次,朋友送我一套家庭教育孩子的精美杂志。我那段时间太忙,还没来得及给儿子。一天,儿子儿媳带孙女来看我。儿子儿媳和我拉话,倩倩一人在我堆书的地方乱翻,不大工夫,竟翻出那一套杂志,并且毫不客气地往***妈的提袋中装。儿媳一看急了:“你把爷爷的啥书都给妈妈装?”我一看笑了:“这就是给倩倩的呀……”但是我一直闹不明白,我那一大堆没有来得及整理的百余册书,她咋就偏偏挑中了准备给她的那一套?这时,倩倩也不过三岁多。
每次来,倩倩表演的节目之一,就是背诵在幼儿园学背的唐诗或者《弟子规》一类东西。倩倩背得很认真,可是十次有九次我都像听外语似的一句也听不懂。这时候,儿子就变成了倩倩的翻译。虽然如此,听到倩倩那奶声奶气的背诵,我就有说不出的愉悦和惬意。倩倩表演的另一个节目,就是幼儿园学习的歌舞,倩倩边歌边舞,认真而洒脱,尽管我并不懂她带着喘息的歌词和多变的动作,但是依然让我其乐融融,陶醉不已。
快过年了,儿子儿媳给我来送吃食。她一听,飞快地自己给自己穿衣服要一起来。我和儿子在茶几旁闲聊,儿媳在一旁翻看我堆积的书。倩倩不乐意了,走到***妈耳边小声说:“你再乱翻爷爷的书,下一次来,就不让爸爸带你了!”逗得儿媳哈哈大笑……原来这话是儿子带她去朋友家时路上教的。
我和儿子、倩倩一起去吃水盆羊肉,倩倩对羊肉似乎不大感兴趣,却悄悄用小手去摸柜台上的啤酒,我看了不大明白她的意思。儿子说倩倩喜欢喝啤酒。我说倩倩只有三岁多,让这么小的孩子喝啤酒不合适,就给倩倩要了一瓶果啤,倒了快满一小杯,谁知转眼之间,小家伙喝得一点不剩。我大骇,我们家没有一个能喝酒的,儿媳也无酒量。我平日喝果啤,顶多也就这么一杯。这小家伙哪来这么大的量?我不让她喝,她很不高兴。直到我说:“让你爸爸给你带回去,慢慢喝,行吗?”这时小家伙的脸,才由阴转晴。
冬日的一天,儿子儿媳带倩倩到我家吃饭,我和老伴准备了一桌菜。倩倩对菜不是十分感兴趣,对我给她和的带有芝麻酱的醋水却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最后干脆喝起了纯醋水,原来那醋是老伴从山西带回的老陈醋。小家伙对葡萄酒干红更是情有独钟,喝了一小杯,还要一小杯。饭后,我们坐在一起聊天,小家伙喝醉了,在我的茶几前打起了滚,一个接一个,乐此不疲。儿媳喊:“你把衣服弄脏了!”我说:“我的客厅一天拖几次,干净着呢!让孩子尽情地玩吧……”小家伙似乎记住了这句话。有一次,***妈问她为啥喜欢到爷爷家来,她想都没想说:“爷爷家干净……”
每次离开我这儿的时候,我自然要给孩子带点她喜欢吃的东西,小家伙虽然手里拿着,但还要在我留下的里边再吃一两口。出门后,约定俗成似的要挥着小手给我喊“拜拜”,用她蓓蕾一样的小嘴巴亲吻我的脸庞,有时忘记这道程序,走得很远了,还要回头向我飞吻几下……
过春节,我给倩倩发压岁钱,是一叠大团结。可是她拿在手中翻了翻,竟然给我退回好多张。我和儿子、儿媳相对愕然,百思不得其解,这小宝贝心中是怎么想的!
儿子常爱给倩倩提起他奶奶,有时不由自主地流泪。倩倩问:“老奶奶在哪儿呀?”儿子说:“在山顶的坟土里。”端午节,一家人回老家,自然得去父母的坟茔看看。倩倩问:“咋不见老奶奶呀?”儿子指着坟碑后的大坟堆伤感地说:“你老奶奶就在这下面。”我和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看春天栽下的迎春花成活状况,猛一回头,发现倩倩用喝完的饮料瓶使劲砸大坟堆。我问倩倩:“你砸那干啥?”倩倩一边砸着一边抽噎说:“我要老奶奶,老奶奶咋还不从里面出来呀……”我和儿子一听,心中发酸,眼泪差点流了出来。稍后,我们在坟旁用清凉寺做背景留影,平日十分喜爱照相的倩倩两眼含泪,就是不照……
准儿媳
文/李国庆
一大清早,林清就出了门。在小区门口,她坐上公交车,前往儿子所住的小区。
儿子原本是和他们住在一起的。一年前,儿子研究生毕业,很快找到了工作,婚姻大事自然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现在找媳妇,房子是首要条件,不然的话,免谈。林清两口子拿出毕生积蓄替儿子买了一套新房,这样,儿子搬进了新居,他们老两口仍然住在老房子里。每个星期六,林清都要去探望儿子,帮他收拾整理房间,给他做几顿可口的饭菜。
车厢里挤满了人。林清拉住把手靠窗站着。眼前的绿色座位上,坐着一个打扮入时、长相妖冶的女郎;她嘴里旁若无人地嗑着瓜子,瞬间便雪花似地铺满一地。
林清用鄙夷的目光望着她,心里充满了厌恶。
又到站了。上来一个孕妇,正好也站在时髦女郎的身旁。座位旁的标示牌上写着:绿色座位为老人、小孩、孕妇专用,请将绿色座位让给需要关爱的人们。
女郎高高地昂着头,视而不见。
林清实在忍不住了,小声提醒她:“姑娘,你能不能把座位让给这位大姐。”
女郎把头一扭,翻了翻白眼仁,从鼻孔里哼道:“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林清气急了,厉声斥责道:“你这人太无理了,凭什么骂人!”
女郎一下子从座位上跳起来,指着林清的鼻子尖声嘶吼起来:“骂你!我还有更好听的呢!”接着,一连串污言秽语不加遮拦地倾斜而出……
车上的乘客听不下去了,纷纷站出来指责那个女郎。
就在这时,女郎忽然捂着挂包尖叫起来:“我的钱包,我的钱包没了!”
孕妇眼疾手快,猛地冲过去揪住女郎背后的一个男子,大声叫道:“就是他!我亲眼看见他作的案!”
那男的大约二十二三岁,尖嘴猴腮,黄皮寡瘦,他一边拼命挣扎,一边歇斯底里地狂叫:“快放开我,不然的话老子对你不客气!”
孕妇仍然紧紧地抓住他,冲着女郎喊道:“你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打110报警!”
女郎这才掏出手机拨打110。
“瘦猴”气急败坏,狗急跳墙,转眼间从怀里掏出一把尖刀,对准孕妇的腹部扎去。
“啊……”孕妇惨叫一声,下意识地松开了手。
“瘦猴”几步纵到驾驶员背后,用刀逼着他的脊背,喝令他打开车门。驾驶员机智地猛一刹车,“瘦猴”猝不及防,一个趔趄,几乎栽倒。驾驶员趁机把“瘦猴”摁倒,有几个身强力壮的乘客帮着把“瘦猴”按住。就在这时,“110”赶到,把“瘦猴”带走了。
女郎也跟着警察走了,居然对孕妇连个谢字也没有,一副关我屁事的架势。
在全体乘客的一致要求下,驾驶员改变线路,直接把孕妇送到省第一人民医院。
林清来到儿子家里,也许是心里不好受,脸色很难看。
“妈,您怎么啦?”儿子急忙把她扶到沙发上坐下,然后转身去给她倒水。
林清无意间瞥见茶几上放着一张镶镜框的照片,不由浑身一震。当儿子来到面前,她沉着脸,指着照片问道:“这是谁?”
儿子望了照片一眼,给林清陪上一个笑脸:“噢,妈,我正想告诉您呢,她,就是我新交的女朋友,叫吴红。”
林清面孔涨得通红,颤声问道:“你,你为什么不先告诉我一声。”
“妈,我是想先交往一段时间,然后再告诉你。”
“东东,你马上给我退了!以后不许你再和她往来!”
“妈,你认识她?她怎么啦?”
林清“咕嘟咕嘟”把水喝干,好半天才平静下来,把刚才发生在公交车上的事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复述了一遍。
“妈,你会不会认错人了?”
“你别忘了,我是学化妆的,什么人能逃得过我的眼睛?”
“妈,红红是优秀共青团员、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大学老师,她不可能干那样的事情!”
“我可是亲眼看见的,她那副德性,让人恶心死了!”
“妈,你不要冤枉好人!”
“什么?我冤枉好人?你把她叫来,我要当面教训她!”
“妈,你先消消气,我马上给她打电话。”
不到半个小时,门铃响了,吴红走了进来。
林清“腾”地站起身来,两道锐利的目光像刀子一般射向她。
“伯母……”吴红一时不知所措。
“哼,你好呀,那个孕妇为你流了产,你知道吗?”
“什么?孕妇?我……我听不明白?”
“哼,你不要装蒜了!你以为你换了马甲我就认不出你来了吗?”
“伯母,您,您可真幽默,我真的不明白!”
儿子急忙过来,把吴红拉进了自己的卧室。
三十分钟以后,两人出来了,脸上带着微笑。
“伯母,您看是不是她?”吴红把一张照片递了过来。
林清接过照片,仔细看了看,冷冷笑道:“这,不就是你吗?”
“您再仔细看看,脖子那儿。”
林清细细一看,那女郎脖子右边有一颗红痣。
“你再看看我?”
林清凑过去一看,吴红脖子那儿什么也没有。
“这……这是怎么回事儿?”
“伯母,这是我的姐姐,叫吴冰。”
“噢,你们是双胞胎?”
吴红含笑点头。
林清不好意思地笑了:“孩子,我错怪你了。”
“伯母,刚才我已经把姐姐的事跟爸爸妈妈说了,他们都很气愤,把姐姐叫去狠狠训了一顿,现在已经带着她去医院看那个大姐姐了。爸爸妈妈还检讨说,都是因为他们平时管教不严,才出了这种事。”
“唉,一母所生,差别怎么那么大!”
“妈,我们现在也去医院吧?”
林清点头:“好。”
“伯母,我们走吧。”吴红挽着林清的胳膊,三个人一起向门外走去。
婆媳双赢
文/莫明
老李快退休时买了套三室两厅两卫的大房子,入住后不久,老两口就将儿子儿媳一家人接回家住。现在一家祖孙三代,和谐相处,着实让院里的人看着羡慕。人都说现在婆媳关系难处,可为啥在老李家就不难处了呢?
老李说其实当初搬家时,是不是将儿子儿媳一家人接回家里同住,他们老两口也着实犹豫过。搬进新房后,偌大的房子,一天到晚就只有他们两人出出进进。虽然退休了,但他们老两口身体尚好。一边是他们闲着没事干,一边是儿子儿媳又要上班又要管孩子,整天忙得团团转。面对这种情况,他和老伴都有了将儿子儿媳一家人接回来同住的想法。可想着请客容易送客难,如果处得不好,伤了感情,到时后悔都来不及了。也征求过几个老哥老姐们的意见,他们一片反对声,说现在的媳妇难处,你们不要没事给自己找气受。
接还是不接呢?他们坐在一起再议。老伴说,虽然说现在婆媳关系难处,但也因人而异。何况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帮他们的忙,对他们好,又不求他们回报,关系能难处到哪儿呀?最重要的一条,我观察咱这儿媳,是过日子的好娃,没有是非,知书达理,人也勤快。我这人你是知道的,没有与我合不来的人,我想我们会处好的。再说了人家娃的娘家又不在西安,我们能忍心闲着不帮帮吗?老李一想,老伴说的不错呀。儿媳这娃确实不错,不是那不知好歹的娃。
第二天是休息日,儿子一家三口回来看望他们。老两口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儿子,儿子一听可高兴了。说我早有这想法,可媳妇对我说,老人辛苦了大半辈子,现在难得过上清闲日子,去打扰他们,不好吧?我们是有困难,但困难也是暂时的,不要给老人添麻烦了。儿子将两老人的想法给媳妇一说,媳妇自然没有不同意的。最高兴的当然是孙子了,他高兴地抱着爷爷奶奶说,这下有爷爷奶奶陪我玩了。
就这样,儿子一家很快搬来老李家住,他们自己住的房子租出去了,一月有一千五百元的收入。小两口拿到第一个月房租时,就觉得这房租应该给老人。可当他们将钱交给老人时,两老人却坚决不收。说我们老两口退休金都花不完,还是你们留着吧,你们花钱的路数多。见老人坚决不收,小两口就用这钱给老人买吃的穿的和各种营养品。余下的存起来,然后自己再添点,每年送两位老人出省出境出国旅游,老人一高兴,接送孩子和在生活上照顾孩子,安排着一家人的饭食,就更上心了。
孩子有人带了,回来还有现成的饭吃,儿子儿媳一下子解放了不少。他们心存感恩,尤其是儿媳,每天下班一到家,就抢着干家务。一有时间,就陪婆婆逛街。儿媳在人前人后,常念婆婆的好,说婆婆可帮了她大忙了。婆婆呢,也常说自己的儿媳好,懂事。两人一有时间就相携上街,一路上有说有笑,商店里的营业员多次误认为她们是母女俩呢。
说起婆媳相处之道,老李说我们也没什么经验,但体会还是有的。关键是婆婆要会当婆婆,媳妇也要会当媳妇。老人帮了孩子们的忙,这是苦并快乐着的事情,不要老挂在嘴上,絮絮叨叨。年轻人上班也不容易,不要一见面就给他们添堵。做媳妇的呢,也要知好歹、懂道理。要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老人。嘴甜点,手脚勤快点。婆媳之间多一点尊重和理解,少一点敌视和挑刺,就能相处好,就能实现婆媳双赢。婆媳双赢了,家庭就和睦了。家庭和睦了,这社会也就和谐了。
隔壁的婆婆
文/刘东华
我家楼上,住着一对小夫妻。他们是大学同学,据说女孩子原本是大城市的,为了和爱人在一起,才来到我们这个小县城。他俩都在一家医疗机构工作。
我曾去过他们家,他们的居家环境装饰得很有品位,温馨又雅致。当然,他们也把握着邻里之间的分寸,平时和我们这些“土着”们少有往来,楼梯间遇到,仅限于点头微笑,算是一种礼貌性的友善。我可以理解这个女孩从大城市来到这小地方的种种不习惯,他们改变不了大环境,自然会努力营造自己的小天地。
小夫妻很快有了孩子,因为要带孩子、做饭、收拾家务,还要忙事业,家中需要帮手,男方的母亲开始经常来小住一阵子。这个婆婆年龄并不大,也就50岁出头,走路风风火火,沿着楼梯上楼,脚步总是砸得楼梯山响。
婆婆很勤快,每天一大早,就开门出去倒垃圾、买菜,回来再做早饭,叫儿子、儿媳起床上班,饭后她又送孙女上幼儿园……但婆婆有个不好的习惯,喜欢捡垃圾。她每次都会把捡到的饮料瓶、旧书报顺便带上楼,攒够一定数量再一起拿去卖。这一点尤其让儿媳不能接受。虽然儿媳是有文化、有涵养的人,但时间久了,她也难免牢骚满腹。渐渐地,我们便能听到儿媳妇不经意间向左邻右舍埋怨婆婆、数落婆婆的种种不是。比如婆婆不注意公众环境,在楼梯间那么大声地喧哗;她在家不讲卫生,家里的毛巾从来不分擦脸、洗脚,不管谁的毛巾,拿来就用;还有喂孩子吃饭,她总是用汤匙直接放在舌头上舔,然后再喂给孩子……无非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不禁想,这做儿媳的,尽管有文化,也不能脱俗。
我因为跟这婆婆年龄相仿,经常见面也就熟了,偶尔会聊聊天,讲讲今年农村收成如何,最近天气如何,等等。一天中午,我出门回来,在楼道上看到这婆婆,一个人坐在台阶上看风景。我便打招呼:“一个人坐着干啥,都秋凉了,这么坐着不怕凉啊?”她答:“儿媳妇昨天加班很晚,回来补觉。我怕在家吵着她,等她睡醒了,我再回家。”
又一次,我在书房,听到婆婆在楼下和邻居女人聊天。她们在说独生子女夫妻可以申请二孩的政策。邻居女人说:“你家儿媳妇是独生子女,还不赶快让她申请再要个孩子?你好抱孙子啊。”那婆婆大着嗓门说:“孩子的事,我才不多嘴呢。女人家生个孩子,怪受罪的,一个孩子也挺好。”听听,这乡下的婆婆并不迂腐啊,还是很会心疼儿媳妇的。真希望她儿媳妇也能听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