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喝茶文章

2022/12/11经典文章

喝茶文章(精选20篇)

茶香意远

文/然野

遛早儿回来一杯茶,既是爱好也是习惯。爱好是生活所积累,习惯是生活中养成。

说不清是什么时候喜欢上茶的。

模糊的记忆中,最早沾茶应该是六七岁的样子。那次在外边玩的渴了,按惯例跑回家从水缸里舀出一瓢凉水就灌了下去。可巧那天家里清缸底儿没水,于是乎满世界找水,忽然瞧见茶盘杯中有父母喝剩下的茶根儿,便迫不及待的喝了下去。没待咽下去又吐了出来,这是什么水呀,又苦又涩的真难喝。只那一次,一直没沾茶的边儿。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插队,那个小村离山很近。每到春末夏初满山青翠,当地百姓便会到山上采一种植物的叶子,记不清叫什么名字了。采回来洗净晾晒,待干巴后当茶饮。那茶汤黄黄的沁一丝绿意蛮好看,也曾试着浅尝过,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反正不难喝。

参加工作后渐渐接触到茶叶,尤其是到办公室后,每天清扫卫生、打水、沏茶成了不可或缺的班前三部曲。大家都喝茶,白开水就有些另类了,今天这个让尝尝,明天那个让品品,拿捏间捏一撮儿茶叶沏上,学着别人的样子先闻闻再抿抿,别说,真闻出茶叶的香气来了,但还是浅尝辄止。

那时是计划经济,茶叶流通的腿儿短,京畿一带的人们,喝的基本上是京城茶叶加工场从南方采购回原料,再进行加工生产的花茶。普通百姓喝的全是最低档的茶叶沫儿,这茶叶沫非常细,开水一冲泡,叶沫糊满杯口,非得好几次冲泡才能沉淀。要想喝点稍微上档次的茶芯也不易,好在离着京城近,投门奔友找几张工业券才能买上。工业券是与工业品配伍的证券,比如买缝纫机、手表、自行车、家具什么的,需十几张工业券才行,那时这张小纸片比钱还珍贵。

慢慢的喝茶入了门,加之搞文秘工作经常熬夜,吸烟、喝茶成了配对的搭档,一杯浓茶一包烟成了文案常态。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流通领域也日趋活跃,茶叶的品类在市场上也不断丰富。

出公差是免不了的事。这多年来南来北往的地方也没少去,不管到哪,买点儿茶叶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茶也喝出些许的门道,口味也开始叼了起来。

茶叶是南方特产,名茶亦出自南国。大约是八十年代中期的一个春天出差到杭州,游历胜景后循着名声来到了龙井茶的原产地。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茶园。茶山滴翠茶园垅垅,采茶女飘漫茶园;茶肆毗邻镂空竹楼,品茶客座聊茶道。但凡来此的人,均有幸现场品尝新鲜的龙井茶,临行的时候全都是买茶而归。这多年来陆续有机会去过海南、桂林、湖南、江苏、福建等地,当然,这里的茶叶也成了我钟爱的首选。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柴米油盐酱醋茶,"更是国人形容生活必备要素的口头禅。据传,是佛、道弟子首开饮茶先河,茶叶,这种天地间孕育的精灵渐入人们的视野。皇家权贵的推崇,文人墨客的选择,诗仙大家的品味,爱茶人士的杜撰,茶叶本身的作用,种种原因,多多元素,不断充盈着茶文化的蕴含。岁月悠悠,这种神奇的饮品,普及百姓,走出国门,加入了芸芸众生大千世界。由此衍生出的与茶相关的行当、器皿、礼仪、传统,人文,更是托举出一个伟大的事业链条。

产地不同、茶的味道,色泽,茶汤亦不同;茶是饮品、也是草药,饮用,疗效有区别。江南水乡黄土高原,北疆地域大漠草原,人们在选择着适合饮用的茶品。在南方,每个地域都有原产地的主打茶品,这就形成了茶品的争奇斗艳,味道的不尽相同。茶叶产地的南方人爱笑话北方人,在演绎茶道的同时也忘不了调侃北方佬喝茶是'驴饮',没有一点儿斯文气。况不知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交通有多便捷,上午采的春茶下午就能到消费者杯中,谁人的家里都有几款叫得出名分的茶品。

即使北方,朋友相聚、恋人谈情,寻间茶馆清谈缠绵也是常有的事。在闲适典雅古色古香的茶馆里品茶论道、把玩茶具、嗅闻茶香、再加上茶点相佐儒雅谈资,更让人感觉到人生如茶、苦尽甘来、百味人生的意境。

最美当属恬静时,沏一杯清茶,观袅袅水汽,嗅淡淡茶香、看茶叶沉浮,赏茶叶舒展。此时此刻不由会想起江南的水乡泽国、菲菲烟雨、小桥流水、廻榭亭廊;似看到身着白底蓝花衣的采茶女飘在茶园、朗朗笑声、玉臂翻飞、恍如天女下凡。今天喝碧螺,想起了苏杭美景,明天尝苦丁,念起了椰林海韵,再品品大红袍,勾起了对武夷九曲的思念。桂花茶,带着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灵气,普洱茶,裹着西双版纳热带丛林的神秘,铁观音,更是把闽山深处的茶与观音菩萨连在了一起,彰显历史厚重浓香意远。

茶,受天地之灵气,忍,蒸炒过程之历练,变,色泽含香之身形,走出一条从深山到人间的大彻大悟之道,最终经沸水冲泡轮回源自出天然的本色。

喝茶犹如观景,喝茶犹如读书,喝茶犹如品诗,喝茶犹如读史。茶文化、酒文化、餐饮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一路走来,形成了独一无二、不可多得的华夏文化传承。《舌尖上的中国》让世界咋舌,渊源流长的茶文化同样令世人景仰,事实证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从这维护人类基本生存的吃、喝、住、行开始,嬗变着、进步着,一路走向辉煌。

父亲醉茶

父亲一生不沾烟酒只好茶,一年四季离不开茶,一天到晚少不了茶。喝茶是他的生活之道,在家休息,眼前不离茶罐,手中不离茶碗;出门做事,还得提上一罐茶水;人家喝茶多了睡觉不着,他却是喝茶少了睡不安稳。喝茶也是他的待客之礼,路遇熟人,无不请其到家"吃杯茶";家中来客,首先送上的便是一碗茶。喝茶更是他的力量之源,一时半刻不喝茶,勉强能够挺住,时间再长便会委靡不振,说话做事有气无力,眼泪鼻汁流个不停。一碗浓茶下肚,浑身力气倍增。

父亲喜欢喝浓茶。他的茶不用杯碗泡,而用沙罐煮,装满一罐茶叶后,再往罐里加满水,才座上炉灶,这样熬出来的茶水,俨然一碗提神的"药汤"。因此,若依父亲的茶量,每月至少几斤茶叶。俗话说,"身穿一满,寸口难填。"父亲填的不是饭,而是茶,那时山里穷,家里更不富,哪能依靠买茶叶填肚子?好得父亲对茶叶质量并不太讲究,也没有本钱去讲究,只要是茶叶,只要能过瘾就行。于是自食其力,种土茶。家里的自留地,一半种菜,一半种茶。父亲每天披星戴月在自留地忙乎,年年希望茶菜丰收。

父亲是一个作土里手。他手中的镢头像一盘石磨,土坷垃被碎成粉、磨成面。挖土时容不得一颗砂石、一根杂草留下。整理出来的土床,像一张张规范的泡木板,棱是棱、角是角,平展展的看不见淌水坑。打出来的秧坑更神乎,就像清一色的饭碗整整齐齐地嵌进泡木板里,横看、竖瞧、纵瞄,都是成队成列的,而且几乎看不出一个缺。茶菜秧栽上后,他每天呆在地里扯草捉虫,严密保护两样宝贝健康成长。茶树长大后,他精心剪枝整形,把一棵棵茶树打扮成一个个美女头,家里的自留地于是成为山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可父亲的形象却越来越不好看了,一生"面朝黄土背朝天",腰骨很少直挺过,像一棵永远驮着沉甸甸果实的油茶树。寒暑不分,日晒夜露,皮肤从来没有白过,又像一棵浑身通红粗糙的长寿松。长年累月极少穿衣服,一条牛头短裤,一块罗布长帕,就是他的基本行头。

父亲种茶却喝不上好茶。每到清明前后,父亲格外繁忙,采摘茶叶,经过揉、炒等工序,制作成粗糙的土茶,然后分级包好。二、三道茶叶平常吃,头道茶叶不是节日喜庆,不是贵客临门,根本不会露脸。我们姐弟相继上学读书后,父亲连二、三道茶叶也舍不得吃了,悄悄拿出卖钱,凑足学杂费。为了解决茶荒,父亲每年只得多采一、两班茶,甚至把粗枝残叶也卷回来,好歹掺杂着熬水吃。偶尔出现"断奶",他才会拉下面子,寻到地方地境的茶友家,咕一海碗过过瘾。

父亲终于有了过足茶瘾的晚年。1983年,我考上了国家干部,父亲身上包袱轻了,小茶园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茶源。加之我时刻不忘父亲好这一口,外出公干,总得逛逛茶市,必定捎回几斤。有人也送点茶叶礼品,没有喝茶习惯的我,只看看包装,闻闻气味,也就笑纳了。年下探家时,我将大包小包的茶叶献上,父亲眉笑眼开。与茶友们煮茶论英雄时,无不夸赞满崽我孝顺。茶友们有时笑他道:"你这一辈子值得,吃剩的茶渣都能堆成山了,也没有见醉过。"父亲就乐哈哈地说:"胡扯蛋!只见过醉酒的,哪听过醉茶的?我活了一个花甲,吃了半百的茶,若是茶能醉人,早被醉死了!"

父亲没想到还真醉了一次茶。那是1984年底,我回家过年时,见父亲还躺在床上呻吟。听陪伴在身边的姐姐讲,父亲从小茶园滚落山下,差点半身不遂。我不解地、生气地说:"您老人家难道一辈子还没有累够?非得累死不可!难道给的茶叶还不够吃?不够告诉我买呀!"可知情人露出口风后,我更是啼笑皆非,真要抱住老父亲痛哭一场。原来,我带回的茶叶,父亲除了招待客人时抠出来一点,平常只能偶尔躲着外人,欣赏一番华丽的包装。小茶园的一、二道雨前茶,他也舍不得喝,还是喝那些粗枝残叶。山里每日逢墟,他便带一些好茶叶去卖,说是满崽还没有成家呢!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知晓父亲的心思后,我拿出一盒西湖龙井,对父亲放了一通连珠。"这茶叶多少钱一斤?如果让您卖,能卖回多少钱?如果还靠您卖茶叶娶媳妇,我只好打光棍了。如果您还是那样过日子,我也无颜面见人了。我带回来的东西,完全是让您老人家享受的。辛苦了一辈子,该享受了!您不会享受,就对不起满崽呢!"父亲知道底细后,顿时瞠目结舌,追悔莫及。

父亲便渴望立即享受西湖龙井的美味。他捧着天价茶,用手指捏摸了许久,才粘上几粒,放进嘴里咀嚼起来,脸上随即绽开了笑容。夜晚,见姐姐回家忙年去了,我被邻居拉去玩了,父亲便爬下床,与往常一样,先往沙罐里放一撮茶叶,似乎没见着影子,便再放,再放,还是没见多少。他说了声"难得享受!"又抓了一大把放进去,然后才加水。水开了,浓郁的清香扑鼻而来,挥洒而去,洒满了整个山村、整个夜空。半个时辰过去,父亲见茶水只剩下半罐了,全部倒出来,也就是一饭碗。这是头道茶,又是高级货,父亲只想先喝为快,开始细品,觉得香高味浓、滋味醇厚,顿时压抑不住食欲,便放开胃口喝起来,边喝边叫着"好茶!好茶!"茶水下肚许久后,嘴巴还在不停地舔,茶香回味无穷。顿顿,父亲压住肚子,像要呕吐,可又吐不出什么来。我听见父亲的呻吟跑回家,见那一副苦不堪言的样子,才从半罐茶渣中找到答案,后悔没有告诉父亲,这样的高级绿茶只能泡、哪能煮着喝?赶紧请医生,准备打针,却见父亲慢慢入睡了,气息相当平稳,睡梦中舌头还在不时地舔着嘴唇,喃喃说着什么,脸上浮现出幸福的笑容,我悬着的一颗心才算完全落下来。

真是弄巧成拙。这一次醉茶,竟然治愈了父亲的伤痛。清晨坐起,父亲第一句话就说:"一辈子终于睡了一个又甜又香的觉!"下床走路时,一双脚也轻松多了。父老乡亲于是笑他道:"再醉几次茶,肯定返老还童。"父亲却摇起了货郎般的鼓,不好意思地说:"醉不得,难受死了。少醉能救命,多醉会要命呢!"

父亲终于看重命了。春节过后,我又提出接父亲去城里一起生活,享受天伦之乐。他却红黑不同意,一再表示说:"满崽放心,我照做就是。哪个不想过好日子,不会过好日子?"并言行一致,从此在家只管饭菜茶,出门不做苦力事。未料溜达不到一年,父亲发福了,慢慢的也发病了,说是夜晚经常梦见母亲。我回来一照面,也惊吓不少。父亲开口就怨我道:"都怪你,想整死我!"说得我无言以对。可不是嘛,劳苦一生,一身轻松,手脚少动,四处疼痛呢!苦思冥想许久,我才替找到一个良方。老人家勤劳一生,嗜茶如命,眼下山里路通了、电通了、电话通了,墟场建到了家门口,何不开一片茶水店,让他开心快乐,也能舒筋活血呀!

父亲有了新生活。"随意茶楼",随意吃茶,随意聊天,也随意给钱。茶楼终日笑声不断,歌舞不断,其乐无穷,日子一晃就过了。父亲一天到晚陶醉于并不图赚钱的小茶楼,倒是越来越显得身架子稳了,精神气好了,天天像醉茶醉酒一样,满面红光。直到前年无疾而终,也像是平常睡觉一样。装殓时,我特意在棺材四角座了四罐名茶,让茶仙父亲尽情享用。以后每年清明鬼节、父亲生死忌日,家里祭祀时,绝不会少敬一碗浓茶,让老人家美美地再醉一回茶。

三叔和他的牛

文/史太群

三叔背着手走在集市上。 乡村集市的人很多,小商贩的叫卖声,在整个集市上是此起彼伏,热闹着呢。“三叔,赶集啊,不去茶馆喝两口?”群子一户家的堂哥在跟三叔打招呼。“喝,怎么不喝,不喝茶我来集上干什么啊。”三叔哈哈的笑着,回着家门侄子的话。

集市两边是整齐的门面房。超市、服装店、理发店、照相馆、饭店、茶馆等各种店铺分排在集市的两边。这里的街道不比城里的差,只是短点、窄点。茶馆是群子老家集市上的一大招牌,这里老百姓无论是在农忙,还是在农闲的时候,都爱到这儿的茶馆里喝茶、聊天、侃大山。三叔是茶馆的老常客了。

蹲在田埂上割草的三叔直起腰来,两个草架子已经装满了青草。三叔每天赶集、喝茶以后,都要到田地里割牛草的。自从三叔的妈妈去世,群子出嫁以后,三叔就开始养牛了,牛成了三叔唯一的精神寄托。

本来是人老三辈一去生活的,平时是蛮热闹的,这一下走的走;嫁的嫁了。三叔的生活一下子变得沉默、孤独了。那时的三叔,很享受这一老一小呵护的。这样一来,家里和村里人都很担心三叔的,担心他能否继续生活下去了。本来就嗜酒如命的三叔,整天喝得烂醉,以至于要群子和奶奶到处找。那时群子和奶奶可是三叔全部的精神寄托。

三叔本来个儿就不高,经过这次打击后,更是又瘦又矮了。三叔挑着满满两草架子的草,迎着阳光,走向那间属于他的家。小黑狗跑了老远来接它的主人,三叔挑着草在前面呼哧呼哧的走着,狗儿摇着尾巴跟在后面奔跑着;俨然是一对父子,那情形让人感动的有些凄凉。

“朝里边去去,给你上点好吃的。”三叔拿了一把草,对着他的牛,笑呵呵的说。那牛听话的朝墙边挪了挪身子,扭头看着三叔,摇着尾巴,眼神里满是欢喜的样子。

“你就是不听话,老把屎拉在屋里,你闻闻,这屋子里有多难闻,拉屎的时候不能跟我说一声呢?”三叔蹲在床边,一边对他的牛说,一边摸出五香花生米和他的高粱酒。那牛嘴里嚼着草;眼睛望着三叔,像是真的在听主人说话似的,不是点点头,就是摇摇尾巴的。三叔每天都是这样说话。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和他的牛拉着家常。这牛自打进了三叔的这扇小木门,就再也没有出去过。就像三叔从未离开过这个小村庄一样。

三叔把他的牛放到小屋里,靠南的墙边,是为了让牛能够照到充足的阳光。他却把自己的床放在了北墙边上。群子每回去看一次三叔,心就会更沉重一次。她也不止一次的劝过三叔把牛卖掉,因为三叔不缺钱花。三叔是村里的五保户,是有照顾的。何况他还有低保。可三叔说了,他养牛不是为了卖钱,就是想有个伴。每次三叔这么说的时候,群子都会哭。因三叔的孤独,因自己的无能而哭泣。

夏季的草是最嫩、最多的,可是,三叔在夏季却很少晒干草的,原因是夏季的草因为太嫩,晒不出货,色泽暗淡,又容易长霉。只有到了秋后白露节过后,各种草都已经成熟了。这时,三叔就会从早到晚不停地割草,为了给他的牛储存过冬的口粮,三叔连赶集、喝茶都免了。白露后的草,像极了成熟的庄稼,遍地都是。只要把割来的草,放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晾晒,只需几个好太阳,那草就被晒得焦干了,而且色泽碧绿。把晒干了的草收拢、堆起,待到冬雪飘落时,就可以拿来喂牛了。

深秋的早晨,三叔又担起了他的草架子,走向了田野······

日暮苍山远

文/青柠红茶

近来好登山,逢假期择一山岭攀登,冬日里一身热汗淋漓,时日趣然。少时好远游、好美衣、好交友、好管弦舞兴,忽而迷恋山岭之僻静旷远,呼朋徒步登高。年岁渐增,愈发致力于养生怡情之为。奢华和喧闹如同戏台上搭建的花好月圆,说散如云烟,不如仿效古人,择山寺远行,汲山泉烹茶,负暄,踏雪,皆为郑重其事且稳妥之事。此次登山,阿英特意携了父母来进香。阿素,清,我们仨先行一步。此古寺为宋代遗迹,后人百般守护,远近香客不断。山寺前厅,坐于一张陈旧古朴的八仙木桌旁,向山居人讨水烫壶喝茶。几个山居老人热情替我们去汲泉烧水。二壶茶水饮下,便觉身心舒畅。坐于寺堂前厅喝茶时,时有游客穿行进寺内烧香游览。

喝茶的水为山涧泉水,登山过程中,一路闻得修竹掩翳的幽涧,水流潺潺。南方冬日山景,依旧一派青葳,偶有一些红枫以及枝杈干枯的树木立于山腰,未现萧条之状,反而衬托出一种清疏淡朗之意态。石阶,短亭,一路白云相送。人要怀揣一种流溢不竭的意趣,日日与屡现不散的尘意相抵,方可安抚一腔忐忑起伏心绪。眼前白云飘逸,蓝天如玉,青山葳蕤,世事低于脚下,人于高处,可以轻易获取一种安然之态。行走间,头脑中不时浮现古人的一些山居诗。山居诗,大量且丰富,散见于灯录、语录、僧传、笔记、类书、僧书总集等各种佛教典籍里。《古今禅藻集》是东晋以讫明代的高僧诗集。明栯堂禅师的《山居诗》被南怀瑾赞为“诗律最精,禅境和诗境最佳”,称其为“神韵雄浑,说理透彻”。

而唐朝诗人寒山子,出身宦官之家,多次投考不第,隐于天台山寒岩。曾经也有“寻思少年日,游猎向平陵……联翩骑白马,喝兔放苍鹰。”之意气风发。多次落选后,无颜回乡,滞留京城,成为一介落寞寒士,兄弟责怪,妻子不理,人世间,前程和人情如两把霜刀,逼迫这位昔日富儿带着一身伤痛和落寞,在大唐盛世,择山独居,享年一百多岁。放下即是获得。唐代苏州城外的寒山寺以其得名,清雍正皇帝把他和好友拾得封为“和合二圣”。寒山生前寂寂无名,身后却受到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熹和陆游等爱慕推崇。阿素和清去山后寻景,修竹林畔负暄看云。一人坐于厅堂喝茶,温读随园老人的散文集子。开篇为《随园记》。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袁枚在金陵江宁任知县时,以三百金购得当时景况为“园倾且退,……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的园子,加以葺治,改名随园,开始他“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的闲情逸致生活。袁枚晚年游历南方诸山,写下了大量的丰富的游记。八十二岁高寿。热茶暖阳相抚,尘事远去。山前山后修竹连绵,坐于暖阳下,记起明代戏曲家高濂的《山窗听雪敲竹》一文。其中一句熟稔于心:“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今冬煦暖,雪成了奢侈之意想,想亲睹一场白茫茫大雪落在山间竹林,难得。

山堂久坐,未觉凉意,但觉雅趣丛生。初读高濂,是去时陌寄来的《四时幽赏录》一书中收录其文。高濂诗词歌赋、鉴赏文物、琴棋书画、茶酒烹调,无所不涉,无所不通。他的《遵生八笺》值得一读。居山堂,念及他的《雪夜煨芋谈禅》一文,愈发久坐忘言。“雪夜偶宿禅林,从僧拥炉,旋摘山芋,煨剥入口,味较市中美甚,欣然一饱。”古人以焚香、烹茶、插花、挂画为闲居赏心之事。今人心意浮躁,目眯尘沙,心疲计算,多为人情世故所累,很多雅趣缩减到少数人身上。能在滚滚红尘里把持一种清寂的人,应也是一种修行。年轻时无不向往古龙笔下的“江湖少年春衫薄,鲜衣怒马,少年多金”的不羁,而人到中年,步履开始放慢,心意沉敛,沿途的风景渐现其“安贫乐道”的玄机。富贵名利如烟云,不如山寺一锅野芋裹腹来得稳妥。

山岭的吸引力何在?袁中郎一语精辟:“夫山水花竹者,名之所不在,奔竞之所不至也。”古往今来,山岭收留了多少有名无名高士,他们没有留下熙熙攘攘的利来利往,唯有那些写在纸上刻在石碑上的清寒文字代代留芳。日暮苍山远。人要走很多、很远的路,才懂得,最美的风景就在身边。山下,友人备好一桌丰盛午宴。应我之求,特意备了枸杞米酒,炉上加热,配上那些精心准备的菜肴,土鸡野味腊肉等,便觉忽如神仙下山来。夜里点一支白檀,焚香写字。阅读,思省,行走,与文字相遇的途中,各有各的会心一笑。

一个茶友

文/阳莉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苏轼这首写茶的诗向我们描述了犹如仙境般的茶山,犹如灵草般的茶芽,犹如仙人般的采茶女。

她是一个嗜茶如命的女人,我与她本不认识,只因在一次朋友聚会的邂逅,结下了我与她的茶缘。

烧水、烫杯、泡茶,将茶水倒入有茶漏的公道杯,把功夫杯上的茶漏取下,茶水倒入品茶杯,又续水……这是她在我面前的一套完整的喝茶的程序。每一道程序都极为讲究,接过她的第一杯茶,正要喝时,她说,“品茶有讲究,一杯茶分三口,第一口试茶温,第二口品茶香,第三口才是饮茶。”我在她的指教下,抿一口茶汤,含在口中回旋,顿觉口鼻生香,我们喝着一杯杯茶汤,享受一种悠闲、一种淡然、一种宁静。

她是英语老师,50开外,粉色T恤配一条黑色短裤,一点看不出她的真实年龄,她说,以前不太爱喝茶,受朋友启发,而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出去旅游首先想去的是茶室,了解各地的茶文化,家里的茶具已有好多套,还在继续添制,如果是淘到了自己喜欢的茶杯,不说不快,立即就要把这份喜悦分享给朋友。她拿出一个茶杯给我看,这个茶杯跟了她8年之久,才买来用时,杯内的纹路不太清晰,时间一长,杯里的纹路逐渐散开,越来越明显,很是好看。就像人们戴的玉一样,人养玉,玉养人,这茶杯是茶养杯,杯养茶。茶养的杯,没盛茶汤都香,茶杯跟人的时间久了,也有感情了。曾有一个跟了她6年的茶杯,不小心摔坏了,她伤感了好久,这期间还折腾到了几个店去照着买,可始终都没买到想要的那款。

她们有一个品茶群,隔三岔五聚在一起,分享彼此在哪里淘来的茶具,在哪里买的茶叶,就像喝酒的朋友,自己有一瓶好酒,就要邀约朋友一起分享一样,我想,也许就像我们写点小文章的人,如果在某家市级媒体上刊登了小文,就要分享给文友一样吧。她说,他们品尝茶汤时,不时有朋友即兴赋诗,或朗诵古诗,或畅谈感受,很惬意,而后,还依依不舍地预约下次相聚。

她每天晚上都要泡几泡茶,要么自己单独品,要么与她先生一起品,她说,一天不喝茶,就像这天还有什么事没有完成一样,喝茶这几年来,有很大的收获,身材好了,皮肤好了,心情好了,性格变温柔了,各个领域的朋友也多了。

每年新茶出来,她要买一些来保藏,当年喝往年的,这样循环着用,有的茶存放的时间越久,茶汤的质量越浓,越好,比如普洱茶,时间越久越贵,自己保藏的,也就是用最经济的价格享受高质量的茶。

祁门、阿萨姆、大吉岭、锡兰高地四大红茶、西湖龙井、铁观音、富硒绿茶、峨眉竹叶青、碧螺春、茉莉花……春喝绿茶,夏饮红茶,秋冬黑茶;上午喝绿茶,下午喝红茶,晚上喝黑茶;毛峰的鲜醇爽口,碧螺春的清和鲜甜,龙井的香郁味甘。她娓娓道来,滔滔不绝。近3个小时的普及,激发了我对喝茶的兴趣。

她教我入门时先要添什么茶具,功夫茶,讲究水的质量和水的温度,一定是纯净水,不能用100度的沸水泡茶,80-90度泡茶为好。

今天我也来试试功夫茶,感受茶的香、醇、韵、滑,倾听着一曲曲小提琴音乐,我不能不说是一种华侈,万事皆收胸腹内,一切尽在不言中。

铜茶壶

文/黄孝纪

母亲身边最值钱,并且陪伴她度过大半辈子的用具,要数那把铜茶壶。

铜茶壶的造型十分漂亮:平底,鼓腹,环状提手,壶嘴呈流线型,圆圆的壶盖上正中央镶嵌一粒金瓜,全用黄铜手工打造而成,并且在壶的颈部刻有父亲的名字。母亲非常满意这把铜茶壶,据说除招待匠人酒饭外,还花了几担谷子的代价。

饮茶的习惯已经融入母亲的血液,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她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火泡茶。母亲泡茶也很讲究,隔夜的剩茶,无论多少,她都要倒掉。在用铁鼎罐烧水的同时,母亲要先后用清水和沸水把铜茶壶涮洗两遍,然后放入自制的茶叶,再用竹筒勺子舀沸水灌满茶壶,盖上壶盖。为防止茶水变凉,母亲还要把一壶滚茶放在灶台的火边烤着,或者放在灶膛口的火子上煨着。

当母亲梳头洗漱完毕,我们也洗漱停当,母亲已在灶台前的案桌上插上吃饭喝茶用的接手板,端上刚从瓮里掏出来的腌菜,比如酱大头萝卜、辣酱藠头、腌豆角之类。若是冬天,当然还免不了焖熟的红薯。奢侈的日子,还有炒花生、煨烫皮,甚至过年剩下的兰花梗。此时,一家人围灶台而坐,每个人的碗里都筛满金黄透亮的热茶,饮茶嚼物,其乐融融。一天的生计,自兹而始。

母亲喝茶的量大,而且必定滚烫,即便三伏的酷暑。每次喝茶,她必定一碗一碗地喝个痛快,喝得茶水“呼呼”作响。如果哪天母亲喝茶少了,不香了,必定是母亲病了。母亲病了,也从不吃药打针,按她的话说是“阴阴糊糊几天就好了”,其实是母亲怕花钱。她治疗自己的病一般是自己在颈脖上夹痧,或者叫我们给她背上刮痧,然后泡一铜茶壶滚烫的热茶喝。每餐我们吃饭的时候,也正是母亲或坐或站喝茶的时候。有时看甑里饭少,母亲会跟我们打招呼:“我已经喝茶饱了,你们把饭都吃了。”然后,继续一碗一碗“呼呼”地喝她的浓茶。

家里的茶叶,也全部是母亲亲自采摘和制作。母亲的茶叶有四种类型:一种是正茶,她要去五六里路远的西冲茶山去采摘茶叶,然后自己杀青揉搓,晒成干茶;其二是枫树叶茶,每年初春,村后的山上枫树长出粉红的嫩叶,母亲要提竹箩筐采来不少。枫树叶茶还是止泻的良药,尤其是生了虫屎的老枫树叶茶,效果更好;再一种就是混合叶茶,是母亲在春夏之交从田间地头割来的各种草木的叶子,混在一起晒干就成,盛夏泡茶是解暑的良方;还有野菊花茶,每年秋冬,村里村外,原野山间,到处开满黄色的野菊花,采来晒干即可,泡成茶水,金黄透亮,芳香四溢,虽有点苦味,母亲说就是靠它来清肝明目。

客人来了,或者乡邻相访,母亲多是以正茶相待。母亲是个好茶的人,又讲待客的礼数,她必定把铜茶壶重新涮洗,从篾茶篓里掏出正茶泡一壶新茶。佐茶的东西,母亲或者煨三五块烫皮,或者炒点黄豆豌豆花生之类,甚至炒一点高粱麦子,南瓜子葵花籽,都是自产的物品,尽管简单,也是上心上意。茶是一道道地劝,也是一遍遍地煨,更是一层层地浓,近了亲情,暖了乡音。

母亲有严重的胃病,估计与饮茶的习惯也有一定关系。有时我们把菜吃完了,母亲就在饭碗里倒入滚茶,草草吃了。即便夏日隔夜的馊饭,母亲从不舍得倒掉,也是用滚茶冲洗一番,自己吃下。母亲犯胃病的时候,脸面痛得扭曲难忍,常要用吹火的竹筒紧抵心窝,许久才能缓过神色。之后,她又是提着铜茶壶煨茶,一碗一碗“呼呼”地喝。

铜茶壶用久了,就会形容暗淡。母亲就从灶台灰坑里掏出柴灰,掺上水,将铜茶壶里里外外擦拭几遍,再用清水冲洗干净。顿时,一把金光夺目的铜茶壶又焕然如新。

文/李卉

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茶位列其一,茶对中国人可谓多重要,离不开它。

中国是产茶大国,在古代,茶叶、丝绸和瓷器是中国大宗出口商品,穿着中国的丝绸,用中国精美的陶瓷,喝中国茶,是国外当时上流社会追逐的时尚。

中国地大,茶叶品种多。黄山的毛峰、六安的瓜片、杭州的龙井、安溪的铁观音……不胜枚举。

口渴了,喝茶,是身体本能的需要。“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是茶之外的友情,而独自月下,喝茶,是雅致,至于橘灯朱案,红袖添香,那便是风情了。

品茶,那是一种意境。品茶当推功夫茶了,功夫茶,费工夫,要冗琐的茶具,要人服侍,小盅细呷细品,有那个时间,有那个闲情倒好,忙起来,谁有功夫伺候。搬新居时,有朋友送我一套功夫茶具,一时兴起,喝了几次,如今早已束之高阁了。

记忆中,喝茶最痛快一次,是在多年前的割稻场上。那是一个盛夏,我在农村帮亲戚割稻,赤日炎炎,不多时就口干舌燥,汗滴流到眼睛里,辣辣的。不知过了多久,亲戚家的小孩,送来了一大壶热茶,酱红色的茶水倒在蓝边大碗里,很美。一顿牛饮,哪是解渴,分明救命一般,感觉那橘梗般的粗茶泡出的甘甜,把我的五脏六腑彻底滋润酣畅了,多年不曾忘。

我喜欢看沏茶。沸水冲下,叶片上下飞舞,水静止,而叶不止,舒展腰身,次第如兰花开,良久片片下沉,随着袅袅热气的升腾,清香也弥漫开来。看沏茶,得“人生如茶”的感悟者甚多,其中的道理大抵是:“茶本性苦而后甘,人生亦苦,回味而后淡定从容;”或者是:“人生之痛之乐亦如茶,开始浓酽,但始终将被岁月的活水冲淡;”要不就是:“茶讲注水八分,水满则溢,人生亦然,十分的爱恨容易迷失自己,到头来伤人伤己。”其实,这些道理,不必赘述,品茶之人,有谁不知?喝茶就喝茶,不必那么生硬扯到人生此类话题,毕竟,喝茶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喝茶是百姓的事情,像四川茶馆那样,人多,声杂,“左一碗右一碗的喝了半天,好像是从沙漠里回来的样子”,灌了个水饱之后,他们就天南地北,海吹起来了。几年前我遇见的一个茶馆,那更叫我难忘。那茶馆在一偏僻山野的路边,古风犹存,粗糙大桌,长条凳,屋宇器具简陋万分,过路者,一两块钱,解渴解乏,歇歇腿脚,置身于此。我倒觉得如此陋室的主人,当颇得茶之道也。

素手冰心一清茶

文/任可清

夜落在窗前,我把手中的书合上,端起桌上的茶,让整个下午的倦怠,随杯中溢出的清香,一同蒸腾出去。

我不是茶的知己,不会沏茶,亦不会品茶,但由衷爱茶。

家乡益阳有大片的茶园,童少最美的回忆便留在了那里。清晨,露珠还在叶尖上闪光,我和小伙伴们便雀跃着涌向茶园,那是采茶的最好时段,阳光未起,露水未干,嫩绿的茶芽就像一个个新生命,让人心生欢喜。我们把那些采来的青茶卖给茶叶商,换来新书包、新钢笔,也换来怎么都吃不厌的糖块。

参加工作以后,每年春天必有一个相同的仪式——品尝妈妈采的新茶。轻捻一缕茶丝放进透明的杯中,缓缓注入沸水,茶丝就顷刻间饱胀起来,绽放出一朵朵袅娜的茶尖尖。闭上眼,缓缓地、深深地吸入一口气,将蒸汽中缕缕清香收入心脾,浓浓的故乡情也随之唤醒。那一片片苍翠凝重的山林,那一垄垄翠色欲滴的茶树,那双手如小鸡啄米的采茶伙伴,那唤着我们乳名的慈爱母亲···无一不让人魂牵梦萦。

听说茶也能喝到一种境界。莉就是嗜茶如命的女子,连网名也取作“清茶”。同她喝茶是一种享受。且不论聊谈中的情趣,单看她的姿势,便是艺术。她喜欢用拇指和食指轻托杯身,中指稳托杯底,再徐徐提起送至唇边,凝神静气一二秒,深嗅杯中留香。那份怡然脱俗我总是不忍打扰,也望尘莫及。莉痴迷《红楼梦》,她好像一生都在读那本书,每次喝茶聊天都离不开曹雪芹。她说,但凡有大思想的名人离不开三样东西,一是烟,二是茶,再是酒。这三者是思想和才情的催化剂。比如毛泽东、周恩来、鲁迅,林语堂···当然曹先生也不例外。他将茶意融藏在《红》的诗句中。他写夏夜:“倦乡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写秋夜“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写冬夜“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一杯茶,串起四季情怀。她告诉我:“茶为水骨,水为茶神”,好茶重在水品。奉茶如敬人,供不同人品用不同的水品,这是茶的语言,唯茶的知己懂。性格孤傲清高的妙玉,给贾母献茶,用旧年蠲的雨水。请宝黛喝茶,却是几年前收的梅花雪,埋在地下,夏日才开。雪水里融了梅香,泡出的茶,自是清醉。

因为有这样的朋友,我也无意沾染了一些茶的气息,只是我属妙玉口中的“大凡俗人”一类。喝茶没有讲究,喝的只是心情。请友喝茶是我最乐意的一种待友之道。消费不高,门槛儿低得谁都进得去,但又不失雅气。醇香的咖啡比较适合情人或者闺蜜,甘芬的红酒又多了些浪漫,它们都有浓郁的情怀,适宜做生活的点缀。茶则如清清淡淡的女子,不张不扬,静候在平常百姓的每一个小日子里,正好。

与友喝茶,喝的是一份闲情,周末是自己的,暂且将工作和人事谢到幕后。打扫房间,梳妆自己,一个上午足够,下午干嘛去?于是,邀上好友,同去茶楼。选临窗的座而坐,听轻缓抒情的曲子,看窗外的风景,谈随心拾起的话题,疲乏的身心,一如晒干的雏菊,因清水的滋润,饱满如初。一个冗长的下午,其实就一个投机的话题那么短。

与友喝茶,喝的是一份清静。在物欲横流的现在,去哪里找一块净土将自己安放?也许没有比书和茶更好的地方。品茶实在不是急性子所为。同南方人喝功夫茶,才知道什么叫精致的生活。一杯茶要经过“纳茶”、“候汤”等八大步骤,若不是平心静气,心无杂念,又怎能泡出一杯芳香甘泽的好茶?怎能将自己联想于草木之间,感受到心底的清新柔软?纤纤指尖,一盏茶缘,从我们指尖上流淌的不仅仅是时间,从我们舌尖上滑落的也不仅仅是回忆,而是茶水馈赠给我们的一份清静。在这份清静面前,无论曾经多么浮躁的心灵,那一刻也从容淡定、安之若素。

与友喝茶,喝的是一份平和。餐桌上常有人“以茶代酒”,这说辞自有妙处,多了敬意,少了醉心,也没有了较量。谁端着酒杯和一喝茶的拼个高低呀?茶无声中成了平和的使者。酒能壮胆,难免成为身份地位的微型角斗场;茶桌却不然,不需推杯换盏,不怕醉了失言,喝了再添,添了再喝,洗尽纤尘。因此,茶桌上,不言壮士,不论英雄,不比官爵,只比内心的一份柔润、清澈和宁静,喝一盏茶,共一朵时光,让澄明从一颗心流向另一颗心。人生百年,其实就是一盏茶的功夫,浩浩功名,或许也只是一盏茶的修行。

仰首是春,俯首是秋,经年的车轮悠悠转动,岁月的风沙难免蒙蔽眼睛。如可以,我想许自己每日采得一寸光阴,禅坐茶前,素手冰心,只为遇见最本真的自我。

写到这儿,想起卢仝的七碗茶诗:

“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有茶的日子,果然是一段好时光。

闲下来,泡壶茶

文/--满不懂

坐在茶桌旁,自己泡壶茶,偷得浮生半日闲,顺便慰劳亲人或朋友,何等的奢侈,何等满足。

大多数爱茶之人都喜欢自己泡茶,并乐此不疲。喜欢和别人聊茶叶,为了一些好奇置身于喝茶的闲适时光中。于是又有了一包茶叶,一把壶,一个朋友,一段故事。

钱并不能让人闲下来,因为钱没有够。茶却能让人闲下来。一坐到茶桌旁,不由你不闲下来、静下来。古人说茶能清心神、涤欲念,至少在喝茶的那段时间里可以。

古人有的是时间,泡茶喝茶是至清、至雅的闲情。在现下时间就是金钱的浮躁年代,泡茶饮茶更是高雅难得,因为在快的年代里舍得慢下来、闲下来,泡在茶水里,是件难以寻常的事情。

常听人说:"喝茶怀古,想心事喝咖啡去好了!"说得没错。一怀古,上下五千年,全在静静的一壶茶的时光里。

来吧,泡壶茶,让我们闲下来。

人生有茶,心灵有家

文/路璐

秋风萧瑟,寒气袭人。静夜独坐,沏一壶热茶,看热气袅袅升起,心事也随着渐渐氤氲。纷繁的思绪,纠结的情怀,在茶的浸透下,慢慢湿润,慢慢舒展,飘飘荡荡的浮在温暖里,踌躇的心终于又一次在茶香中渐渐释然……

热茶一杯,暖着我的手,也温暖了我的心。

对于我,茶是灵魂的家。孤单的时候喝茶,茶是心灵的依靠;苦闷的时候喝茶,茶是温暖的安慰;茫然的时候喝茶,茶是精神的家园;失落的时候喝茶,茶是泪浸的辛酸……

品茶,品着世间的阴晴冷暖;品茶,品的是人生的苦辣酸甜。初饮茶,是浓浓的苦,难以下咽。日复一日的喝茶,才慢慢悟出悠然的味道,才品出满口余香。

爱茶的人,与红尘无关。

醉心于权贵的人,不会懂茶。谄媚钻营的人,是要喝酒的;小资矫情的人,是要喝咖啡的;甜腻娇气的人,是要喝果汁的;浅薄媚外的人,是要喝可乐的。这个世界看起来就像雨夜里的霓虹,朦胧而诱惑;听起来又像舞台上的摇滚,嘈杂得精疲力竭。而茶,好似心灵的瑜伽,带我远离浮华的闹市,去那清新的桃源。

透过茶,我看到杨柳堆烟的江南,看到春雨潇潇的古巷,看到线装的唐诗宋词,看到那撑着油纸伞的女子。那是谁呢?着一身素色的旗袍,边饮茶边吟着四月的人间?那又是谁呢?挥着婉约的羊毫,边品茗边写下月满西楼的轻叹?浓浓的茶香里,我的心忍不住在五千年的文化中醉意朦胧、徜徉忘返……

爱茶,爱的是民族的文化;爱茶,爱的就是传统中这一份善良、平和、典雅与淡泊。

今生别无所求,只愿可以永远在茶中浸润,任心灵幸福的舒展……

又去幽静的下牢溪峡谷里喝茶

文/元辰

我的日子就是这样:喝茶喝茶喝茶,写字写字写字,蹭网蹭网蹭网。时光意外的老人了,不知今夕何夕。门前紫薇与绣球花盛开了,才知道早已夏天了,怪不得原本阴沁的一楼也开始闷热了呢。

茶是每天要喝的。我管调茶,老伴管做饭。近段喝的是徽乡茶,网友李炳秀不远千里寄来的。四盒,分别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霍山黄牙、祈门红茶。每盒净重100克,皆为特级品。黄山毛峰已经喝完,霍山黄牙正喝,太平猴魁送给了老家的叔伯兄弟。大雅无味。黄山毛峰与霍山黄叶为绿茶,汤色黄绿清雅,口感纯正醇和,回味悠长持久。的确是茶中珍品。

叔伯兄弟的女儿在夷陵区长江市场工作,多年来一直互相走动。兄弟从广播系统病退好多年了,也曾在城里居住,后来回到老家,与弟媳种七八亩地,身体反而越来越好。侄女说她父母进城办事,接我们一同吃中饭。她接过我们好多次,没去,我说等你父母下来,我们就来。现在当然得去了,带了茶具去,和兄弟喝茶拉家常。我和兄弟弟媳一起在生产队劳动过,以前回老家我和老伴也曾住在他们家中。品茶,谈家常,关系十分融洽。老伴还说等弟媳家的蘑菇结出来,要到她家采蘑菇,自己采自己要。

文友林文楷去圣地延安回来,易晓燕通知我,由她做东在三味太子设宴聚会。那天下午我上了牌局,手机放在家里,回来一看,她们打了七八个电话,开车来没接着我。我赶紧骑车赶往三味太子,与林文楷、谭宏清、易晓燕、小龙等文友相见,制茶奉茶。先喝我带的铁观音,后喝易晓燕备的普洱沱茶。铁观音高香持久,大家赞口不绝。而易晓燕备的普洱沱茶,绝对陈放十年以上的极品,口味纯正,是我喝过普洱茶中最好的。易说是朋友送的,8000多元一饼。

我爱人同学同事的丈夫来看我们的时候,我和老伴正在长江市场买东西。早上起来,老伴说去长江市场,给她三弟带几条自己种的黄瓜过去。我们就骑车去了。我近三四年为夷陵楼文化布展做文案,老伴还不知道夷陵楼什么样,我就拉她去看夷陵楼,说好在三弟家吃中午饭。接到朋友电话,我们就往回赶,直接到福橱订餐,电话朋友过来。爱人的另一位同事已经吃过午饭了,她说如果那位朋友在这里玩,她就过来陪。我们三人吃了午饭,和老伴的另一位同事一起回到家里。老伴说,你不是说下牢溪好玩吗,我们到下牢溪喝茶、打牌怎么样。我说可以啊,我拉你,他拉她,一二十分钟就到。

喝了茶就出发,我带路,跑50码。朋友老邓说,你跑得好快。我说,路况好,视野快阔。进了下牢溪就三四十码了,弯道多。直接到上次去过的天缘酒家,要了有电动麻将桌、有空调的房,先喝茶,再照像,然后打一元的“血战”。两个男人赢,两个女人输,老婆输74元,她同事输4元。晚上吃泥鳅火锅、家常豆腐、炒红薯叶、酸辣土豆丝。老婆说,哈哈,玩得有意思。

我对茶和茶馆的一些感知

文/东山峰人

年纪大了,不知怎么就沾上了喝茶的习惯。而且还喜欢喝很浓的茶,一杯茶里几乎有三分之一的茶叶,不多放就觉得茶喝的不过瘾式的。但在茶中,我还是最喜欢喝绿茶,特别是谷雨前茶。而红茶和黑茶或其他的什么茶我一般都不爱喝。

平日里喝茶基本都是在办公室或者家里喝,很少去茶馆喝茶,倒是在退休之后,同学、朋友三两在一起喜欢约在茶馆见面,久而久之,心里就有种眷念茶馆的心情来,就如著名的茶文化专家寇丹老师所说:你爱上一个人,你可能会和他分手;‘你一旦爱上茶,你就永远不会和他分离’。光顾的次数多了,于是对茶和茶馆就有了比较熟悉的感知。

中国是茶的故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颂茶树为“南方之嘉木”。在很早以前,我们的先辈们就开始饮茶,用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中国的茶文化。 所以,最懂得饮茶真趣。客来敬茶,以茶代酒,用茶示礼,历来是我国各民族的饮茶之道。

过去喝茶不知有品茶和喝茶之分。大抵说来,重在意境,以鉴别香气、滋味,欣赏茶姿、茶汤,观察茶色、茶形为目的,自娱自乐,谓之品茶。凡品茶者,得以细啜缓咽,注重精神享受。倘在劳动之际,汗流夹背,或炎夏暑热,以清凉、消暑、解渴为目的,手捧大碗急饮者;或不断冲泡,连饮带咽者,谓之喝茶。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茶馆在《茶馆业企业经营服务规范》中的定义为“以卖茶水为主要业务的休闲场所”。此外,茶馆还有其他的名称,如茶楼、茶亭、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茶屋、茶居、茶邸、茶房等不一而论。茶馆的这些名称各谓各异,但内容却大同小异,也都可以通称为茶馆。

钩沉史海,追溯茶文化渊源,据记载;茶馆最早的雏形是茶摊,中国最早的茶摊出现于晋代,据《广陵耆老传》中记载:“晋元帝时有老姥,逐日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也就是说,当时已有人将茶水作为商品到集市进行交易了。不外乎这还属于流动摊贩,不能称为“茶馆”。此时茶摊所起的作用仅仅是为人解渴罢了。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呈现了茶馆的雏形。唐玄宗天宝末年进士封演在其《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夹,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气。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茶具,煎茶卖之,武夷岩茶。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这种在乡镇、集市、道边“煎茶卖之”的‘店铺’,当是茶馆的雏形。

在茶馆喝茶的次数多了,你就会见识到茶文化的渊源及博大精深,无形中还会观察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然而由衷的感觉到茶馆其实就是最佳观察社会人生世态的窗口。

《清代旅蒙商述略》的作者秋原,讲述真实的老北京茶馆中的世态百相,曲艺行当的创生发展,折射明清两朝,特别是清到建国前三百年社会变迁。他还从晋商讲到茶文化的传播。用茶叶和基本的生活物资交换牧民手中的皮货,这其中就已经有相当丰厚的利润了,而之后跟蒙古高层之间的各种奢侈品交易,更是让旅蒙商赚的盆满钵满。那悠远的蒙古长调在草原上回荡,而那一行行来回穿梭的商队却远去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这种商旅茶文化让我们填补脑海中信息空白的书。在著名作家老舍《茶馆》里;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化,浓缩了当时社会地各种现象,如社会的黑暗地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这些茶文化的作者在可查资料与口述的历史碎片中倾注了血肉,将它们凝结成一个完整的躯体,鲜活的跃然纸上,直接窜进你的眼睛,跳到你的脑海中来,竟让我感觉到在跟历史对话,一点也不乏味。

茶文化的故事从来没有随风飘散,茶空间更多的是以茶馆的形式出现。记得儿时的印象,坐茶馆是老人们和下苦力人生活的组成部分,每当清晨,吃早点叫吃早茶,甚至是茶中有饭,饭中有茶。老人们就手握两个包子、一糖一菜合成一个粑粑式的猛咬一口,然后又品赏一杯低档的浓茶,那个绝味至今仍然历历在目。那个年代茶馆的功能已远远超过了饮食本身的意义。因此,茶文化已演变成独具特色的“茶馆文化”。

近几年,长沙等地的茶馆在满足经营功能需要的前提下,空间软装布置上都弱化其商业性,花更多的心思去营造一种雅致的文化生活氛围,以体验馆形式存在的居多,都是值得让人驻足停留的地方。

茶馆是一个浓缩了社会的缩影,在茶馆或路边茶摊喝茶,其实就是在喝每个人的心情,喝社会的现象,喝岁月的淡凉荣枯。喝人生的爱恨情仇。

我们站在历史的背后,常常有当初怎能这样的感觉,却不知,站在那个历史节点上,当时人们做的可能是他们已经能够做出的最好的选择。我没有去想象要荣归故里,又也没有去想象飘着紫藤花香的情感,更没有想象事业会腾达。我只知道长沙这座城市有许多深处的巷子,巷子里遗留着名人古迹。那些世人皆不晓的文化遗迹如今被政府重新打扮又晾晒出来。

今夜,小雨菲菲,我还是要去长沙的天雅轩茶馆,这里环境非常好,一帘微雨,独享寂寞,半盏清茶。包厢的墙上,身影被灯光拉得瘦长,倚窗听雨,那空灵圆润的雨声丝丝入耳,浅扣心扉。在闷热中轻轻拉上帘帏,一股沁凉的夜风拂面而来,清幽的潮湿里夹杂着万般情愫,遣一怀幽绪在夜色阑珊里随风飞扬。

此刻,手中的茶余温尚在,婀娜的叶片在蓝花薄瓷杯里缓缓浮游,摇曳生姿,那浅浅的韵致悄然舒展,青绿诱人,小口啜饮,顷刻芳香满怀。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茶是最实实在在的颜色和气味,最浓淡相宜的平常心情。喝的茶多了,你就会明白什么样的气息你最迷恋,什么样的味道最适合你。爱茶人的心态应该是最平和的。

每当来此建盏品茶之后,整个人就像到了另一个世界,当然,也有可能是外面太喧嚣与这里太寂静产生强烈的对比,从而产生的错觉,总之这里是一个高雅的地方,值得一来。

其实,茶道的精神就是;敬,和,清,寂四个字。它的内涵,通过繁琐的规则来磨练人心,以繁复而熟练的礼法使人超然物外。崇高而谦虚乃是茶道所追求之道,所以在品茶的时候是不许谈论金钱,女色,生意,不许说长道短,更是禁止佩戴那些粗项链和珠光宝器!

真正的会喝茶的人说;喝茶的人大都优雅不俗气,而喝酒的人却粗俗得多。茶可化解世间愁,写进人生乐。茶何似是酒却胜过酒。人生无须贪杯,无须刻意奉承灌醉。只求茶中平静、恬静的感觉。幻想的翅膀带着梦想飞,看千山万水,千柔百媚,独此一杯。

我自己这一生是‘把茶冷眼看红尘,借茶静心度春秋’。而如今,省会的茶馆里喝茶的并不都是老年人了,这里人很多。都是年轻人。这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世界。现在的茶馆和会馆给那些谈生意,讲仕途,聊知音,融情感的年轻人创造机会的一个绝佳的地方。因此,茶馆自然地成为信息交流的中心。

夏天到了,如果你到茶馆喝茶,视角中姑娘们都穿上了她们最好看的衣服,露出了她们好看的胸和腿,小伙儿呢,在姑娘们面前耍着酷或者卖着萌,这是他们年轻的资本,年轻的身体饱满多汁,年轻的笑容青春洋溢。年轻,真好。和他们在一起,我这个老男人似乎感觉自己也年轻起来,甚至还和他们肆无忌惮的欢笑和热闹,所不同的是;与他们比知识、比阅历,然后把成熟帅成为一种酷。尽管和年轻还有些代沟,但我喜欢这种青春洋溢的感觉,因为,我也年轻过。

大家吃着,喝着。茶,是时间酿的水。暧昧,是深夜的媚眼。沉醉,是,迷离于夜的媚?还是,茶让我忘记了时间。茶馆的氛围真让我想和年轻人聊聊茶的文化与情感之间的微妙关联的。我想说,我真羡慕他们。但我更想告诉这些年轻人,爱情是什么?是恋爱时的激情,更是后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家常。

窗外是长沙的迷人夜色,此刻我对喝茶更添一种感受,想起,年轻,真好。爱情,真好。

常言道,男人的嗜好大多离不开茶。而茶总归要平静的,人最归也要归宿的,都各自归于平静,周而复始着人生。茶在手中是风景,茶在口中是人生,那淡淡的悠香便在齿间了,永远保留着清香。人生的道路漫长,每一个景致都需要欣赏,无论赐予的是悲伤,还是快乐。把风景变人生,慢慢品味,如茶般悠香。

如果你还不了解茶,那么我会摘引一些中国茶类的知识俏俏的告诉你,中国茶分六大类;

1、发酵类茶

发酵这一步对茶的制作来说是很重要,是否经过发酵、发酵的程度如何对茶类的划分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不同茶类各据不同口感的原因。

可以看出绿茶、白茶和黄茶就是发酵程度较低或者未发酵的茶,这一类茶茶叶较为新鲜,保持了大量的多酚类物质,比如和绿茶,可以起到降火、减脂、防癌、抗衰老、消炎杀菌等作用,但此类茶性清凉,体寒者或者冬季应减少饮用。

黄茶、红茶和黑茶发酵程度较高,这类茶发酵后茶多酚流失产生大量酶,减轻茶的寒性,性温,可以暖胃养胃,男女老少皆宜,非常适合冬季饮用。

2、品类篇

各类茶的特性:

绿茶:未发酵茶,绿茶的制作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完成。绿茶绿汤,香气高,味道略苦涩。主要品种有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西湖龙井、峨眉雪芽、洞庭碧螺春等。

白茶:微发酵茶,白茶的制作经过采摘、凋萎、烘干、保存四个步骤,极为自然简单。成茶茶叶牙毫完整,银白相间,茶汤为杏色或浅黄,味道香甜爽口。

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黄茶:微发酵茶,与绿茶的制作过程相似,只是多了“闷黄”一步,形成黄茶的特性。黄茶黄汤,香气清且高,味道甘甜醇厚。主要品种有北港毛尖、霍山黄芽、君山银针、蒙顶黄芽、远安黄茶、温州黄汤、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

青茶:半发酵茶,就是我们常说的乌龙茶。制作过程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青茶条索粗壮,黄绿相交,茶汤呈黄色,味道醇香。煮要品种有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等。

红茶:全发酵茶,经过凋萎、揉捻、发酵、干燥资格步骤制作而成,典型特征为茶红、汤红、叶红,味道飘香醇厚。主要品种有分为小种红茶、功夫红茶、红碎茶、祁门红茶、滇红。

黑茶:后发酵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个步骤制作而成。茶叶为黑而又光泽,茶汤浓黄透明,茶叶可有香气,陈茶具陈香,但不能有霉味或异味,味道醇美浓厚。主要品种有云南黑茶(普洱茶)、湖南黑茶包括茯茶、千两茶、黑砖茶、三尖等。

3、冲泡篇

六大茶品类不同,可以依据不同的茶的茶性来泡茶,品茶讲究礼仪,但又不必被礼仪所桎梏,泡茶方法各异,茶具众多,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自己喜欢的方法的就可以了。

4、储存篇

茶叶存放主要受到:温度、湿度、氧气、光线和杂味的影响,因此存放也主要考虑着几个方面。存放总原则即:环境要干燥避光,储存器皿要密封。

5、功效篇

绿茶

未发酵茶;富含茶多酚,其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可以达到清热去火,提神静心、解暑解热、消食化痰、去腻减肥、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性寒,适合夏季饮用,体寒的人不适合。

白茶

微发酵茶,由于其富含茶多糖,有解酒醒酒、清热润肺、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尤其适合烟酒过量、肝火旺、高糖类人群。

黄茶

微发酵茶,富含茶多酚,具有提神醒脑,消食化滞等等功能。如果你脾胃出演亚健康,消化功能不好,没有胃口,过度肥胖,黄茶是不错的选择。

青茶

半发酵茶;又称乌龙茶,其含有丰富的有机化学元素和无机矿物质,常喝乌龙茶可以缓解皮肤过敏,还能瘦身,女性的不错选择。

红茶

发酵类茶,性温,具有肠胃保健,祛除疲劳,生津止渴的作用。

黑茶

后发酵茶,黑茶经过渥堆处理,含有丰富的酶,功能与其他茶具有很大的不同,诸如降血脂、降血压、降糖、减肥、预防心血管疾病、抗癌等等。

朋友,当你了解茶的有关知识后,你就可以知道,喝茶,是一种生活方式,无关文化水平,财富收入,不用一开始就给自己划界限,觉得自己不懂茶,不适合喝茶,品茶原本就是一件让人放松的事,只要喝茶能让你感到愉悦就是好的,先爱上它,再懂它吧。

那些常常谈论茶的人,你或许会认为他们很懂茶,可是细细追问,也没人什么都懂的,茶道文化源远流长,涉猎很广,懂不懂真的不重要,重要的就是你爱不爱喝。

茶最简单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作为一款饮品而存在,你是否能谈论一二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常常喝茶,生活实苦,茶不过做解乏之用,何必再深究?与茶相伴不仅可以通过茶水本身所含的有益物质使身体达到保健的效果,同时,一个经常品茶的人,也会在品茶的过程中修身养性。

工作之余,烦忧之余,疲劳之余,泡一盏淡茶,或约两三好友品茶论道,或独自一人细细回味,然后,品茶品人品世俗;浮生之闲,恍梦之余,赏文赏乐赏风雅。

2019.8.1草于办公室

父辈和茶

文/任媛媛

也许是受父辈影响的缘故,生来对茶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在这样一个春天的午后,细雨纷纷,拈几叶爸爸那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茉莉花茶,轻轻地投放在杯中,看它在杯中翻滚浮腾,浮浮沉沉,等待着我用心品读这完美的舞步。待其浸泡少许后,端起那随处可见的盛器,在那芳馨熏人醉的情境中,尽享香茶入喉的清爽与甘甜,是那样惬意……我的思绪回到了爸爸喝茶的情景中。

父辈喝茶,是不要求牌子的,只要顺口,无论乎是十几块钱的“春蕊”,还是几十块钱的“茉莉花”,还是成百上千的名牌茶,他们都会喝得津津有味。爸爸总是在吃完饭以后,马上泡一杯茶,一个人自斟自饮。他泡茶对水温要求比较高,总是先揭开保温壶的盖,用手试试水温,然后眉头一皱,冲妈妈嚷:“水怎么一点也不热?”妈妈觉得无奈:“做饭的时候刚烧的水,还嫌不热!”爸爸不再说话,自己动手烧上一壶滚烫滚烫的水,抓上一大把茶叶,浓浓的茶香飘过来,让我也不禁想喝喝爸爸的茶。可是那怎么敢尝,一口入嘴,能把小小年纪的我苦哭了!也有例外的人,我的小姑姑,她最喜欢爸爸喝的剩一两口的时候抓起杯子,把茶水“吸溜吸溜”吸个干干净净,爸爸心疼地大呼:“你看看你,把我的茶油子全控干净了!”那个惋惜,那个心疼,真真比谁偷了自家鸡有过之而无不及!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了解到吃完饭马上喝茶对身体不好,于是只要爸爸一吃完饭去取他的茶杯,我就劝他等一会再喝,他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依然我行我素,真拿他没有办法。再后来,参加了工作,挣钱了,也能给爸爸买一些品牌茶,但是爸爸总是不喝,藏在冰箱里。我说:“茶放时间长了就不好喝了,您喝您的,喝完了再给您买。”爸爸打个马虎眼。有亲朋好友到访的时候,他才拿出来给他们泡上,并不时说:“这是女子给我买的,几百块钱一斤呢,看看咋样!”说话的时候爸爸脸上满满的幸福羡煞了在座的各位。

父辈喝茶,是不要求盛器的。在条件艰苦的年代,是一个肚大嘴尖的大茶壶,几个小茶缸,泡上满满一茶壶茶,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和左邻右舍一起拉着家常喝着茶,那气氛也是热闹。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茶壶还是大茶壶,茶缸升级成了玻璃杯。再后来变成了人手一个茶杯,可以是玻璃的,也可以是陶瓷的,还可以是紫砂的,每个人拿的都不一样,都喝的香滋滋的。至于别人用的茶海什么的,爸爸是坚决反对,他觉得一来麻烦,二来受地方限制,试想泡上一杯茶,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串谁家门就串谁家门,那多爽快。本来也想让爸爸赶赶时髦,既然他坚决反对,那就随他吧!

父辈喝茶,是不注重品的。一开始喝茶,是缘于口渴。在地里干了一天的活,又渴又累,来上一杯茶,一饮而尽,马上解渴。后来就养成了习惯,每次吃完饭,不喝茶总像少了点什么似得。晚上在电视机前,不喝点茶,好像睡不着似得。来了亲戚朋友,总是招呼:“来来来,坐坐坐,喝点水。”这里的水,就是茶。父辈只是因为喜欢喝茶才去喝的,让他们弄个茶海,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他们会喊:“麻烦!”或者去茶馆喝茶,那更是万万不可能的,哪有那么多的闲暇时间啊。

父辈喝茶,是说不出什么大道理的,但是他们知道——第一道茶苦,第二道茶香,第三道茶淡。这其实就是大道理,茶苦如初生,茶香如爱情,茶淡如清风。为品味人生的苦,我们哭着来到人世间,开始了一生的航程;那甘醇清洌的滋味,是人生最美的经历,点燃了整个火热的青春,伴随着我们的青年、壮年,是我们人生最美、最长的一段;不觉间已步入老年,得失荣辱,都已成过往云烟,人生这杯茶也泡得没有多少滋味了,清淡如水。人生不就如这杯茶吗?

一杯茶,囊括了“三味”人生。或清新或浓烈或清淡,但都要去细细地品味,人生在世,总想争个高低贵贱,成败得失,殊不知高与低,成与败,都不过是人生的一段历程,人生的一种滋味。俗话说得好“功名利禄,来来往往,炎凉荣辱,浮浮沉沉”。清扫心间的是是非非,唯留一片干净的田野给予自己。不求浮华,只想像父辈一样手握一杯清茶,清心淡雅地生活。

茶缘

文/程广海

我从什么时候养成喝茶的习惯,真的很难记起来了。应该是三十年前,母亲开了一个茶馆。茶馆只是每逢五天一个的集市才开,摆设简单极了,十几把茶壶,几十个茶碗,再加上几罐茉莉花茶。依我看,这就是北方农村集市上最常见的茶摊子,茶馆只是赶集的买卖人对店家的尊称罢了。母亲忙不过来的时候,我就帮忙照应,看着那滚烫的开水注入茶壶的那一刻,茉莉茶的香气氤氲而起,闻着那袅袅升起的茶香,感觉世上再也没有比这更香的气味了。

母亲是一个嗜茶如命的人,即便有再多的农活,每天一早起来,必须生火烧开一壶滚烫的水来。先从有些生锈的茶叶盒子里摸出一小把茉莉茶冲上,慢慢地品上一会,再拾掇家务。母亲对茶的衷情,那样的相濡以沫,简直就是她生命中最鲜活的一部分了。

真正认识茶,是大学毕业后分到一所中学里。我们语文组的刘老师是一位福建人,他非常喜欢喝茶。每看到我不是喝茉莉花茶就是信阳毛尖,他有些不解。我说,这两种茶喝习惯了。这时候,他就拿出自己的茶叶说,你尝尝我们老家的水仙,那可是少见的茶之上品啊!刘老师老家在福建建瓯的山区小镇,那里出产武夷水仙茶。说起老家的茶来,他还讲了一个传说呢。

相传武夷山建瓯的一个穷汉子靠砍柴为生,有一天热得唇焦口燥,于是在附近的祝仙洞找个阴凉的地方歇息。刚坐下,只觉一阵凉风带着清香扑面吹来,远远望去原来是一棵小树上开满了小白花,绿叶却又厚又大。走过去摘了几片含在嘴里,凉丝丝的,嚼着嚼着,精神顿时爽朗起来,于是从树上折了一根小枝后,回家插在地上。第二天清早,树枝发了芽,生了叶,第二年就长成了小树,那新发芽的树叶泡水喝了清香甘甜。这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大家都纷纷来采叶子泡茶喝,这种茶汤色黄,有较重的兰花香,回味甘甜。后来,武夷水仙茶很快就繁殖开来,此茶成为名品名扬四方。

喝过武夷山水仙后,我竟慢慢地改变了喝茶习惯,乌龙茶、龙井茶等其他品种的茶也进入了我喝茶的范围。喝茶久了,慢慢品出茶之香,茶之味,不仅回味无穷,而且引人入胜。茶就像好风景,不会止于山水,山水尽处,还可以坐看云起,茶的香、味过后,还有茶之韵味。正如陆羽好友名僧释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说:“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再次与武夷水仙结缘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武夷山天游峰景区,我仰观四周的山,俯视临流的小溪,心想:这样的青山绿水,便有不俗的好茶。已是傍晚,我先到一家临溪的小吃店,要了“鸡茸金丝笋”“菊花草鱼”等当地名吃,喝起闲酒来。问起老板有哪些好茶,他说了一些我没有听说过的,因心里惦记武夷水仙,问道有没有。老板笑着说,待会给你叫一位卖茶的老头来。

不一会,卖茶的老者进来小吃店,他把茶叶放进一个杯子里,倒下滚烫的开水,把杯里浮起的泡沫倾倒在另一只杯子里,然后再加水冲泡。老人端起杯子让我品尝了一下,我只喝了一口,一股清淡的茶香涌入口中,我连忙喊了声,好茶、好茶!

老人用浓重的乡土口音向我介绍了水仙的制作过程,拿出一把水仙放在我手心里,让我细细地闻,一阵淡淡的清香飘来,直沁入心脾。我看着杯中微绿带黄的茶水,真不忍一口饮下。我连忙给老人倒了一杯酒,邀他和我一同喝酒,老人欣然落座。我们如多年未见的老友,慢慢聊着茶、品着茶,再也不管窗外溪水流淌的声音,还有那被山风吹斜的细雨。

喝好当下的茶

文/德兰

越来越喜欢喝茶了。

喝茶于我是静心的。

对于喝怎样的茶,是没有多大的讲究。只是惯于一种茶的味道,喝来清香,淡口。

绿茶便是我喜欢的一种。

习惯用透明的玻璃坏,取一撮茶叶,倒入沸腾的开水里,静看一缕缕白色的水雾从杯口里袅袅升起。然后,期待杯底里一瓣一瓣嫩绿的茶叶在水中绽放,舒展,轻盈浮游。

那份飘逸,那份自如,那份曼妙,着实令我陶醉。

沉溺在茶的世界,闭目回味,一任茶香沁于心脾,忘记俗世的烦忧。于常常被琐事缠身的我,许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

我是无法细腻地表达出对茶的热爱。身在红尘,在渐渐远去的流年里,才惊讶,还是难于读懂茶里蕴含的清静禅心。

那么,我只好选择沉溺了。

沉溺在茶的芳香,已然一份清静的心,在庸常的生活里,用简单的方式做着这份最单纯的事,没有功利,没有纷争,没有欲望在其中。

那天,一位客户特意带来了安吉的白茶和我一起品茗。

围坐在单位阅览室的大台边,袅袅的水汽,淡淡的茶香,伴着眼前这位睿智的女人,消磨着一个下午的时光。

我们谈论公事,谈论社会,谈论孩子。话语里有生存的压力,家庭的责任,女人兼顾家庭与事业的艰辛……

眼前陪我喝茶的女人,于人生,有着太多的唏嘘和感慨,在满了浅了的茶水里,随缘地向我敞开心扉,随缘地向我索取着一种温度。

眼前的女人,眉宇里透着岁月的风霜。她不是很漂亮的,看上去还年轻,风华正茂,有着坚韧和自信的韵味。

与她已是第二次会面了,一见如故,没有功利,没有隔阂。虽然花开各异,各自在自己的枝头上开着绚丽的花。但是,我尊重每一朵花的花开,如同尊重每一杯茶的味道。我知道,这辈子喝的,不会是一模一样的茶,这辈子遇见的,也不会是一模一样的人。所以,只能慢慢地喝,专注地喝,喝出茶中淡淡的苦,吐出茶里淡淡的香。静心地听,听着一个人的故事,一个人的人生。

喝茶,喝茶。品的是自己的人生,也是品懂别人的人生。

眼前的女人,也许这辈子只此这次缘分了。萍水相逢,轻淡如水。每杯茶都是千载难逢,每段相识的人生,亦是经过漫长的时空因缘,才得此相聚的一刻,虽则巧合,但我喜欢这样的路过。在我的生命里,有过真诚和坦率的路过,于我的人生,千载难逢。

临别时,女人面带笑容,赠我白茶。我一路浅笑相送,站在单位的门前,看着她远去的背影。

前路漫漫,人生还要艰难前行。

都是小半生过来的人了,什么事情都会觉得清淡得好。人与人之间,相见不如怀念。淡淡的在各自的心里留下痕迹,偶然翻阅时,回味更是悠长。

转身,乘电梯回到办公室。收拾茶杯,余香淡淡。这情景,忽然会想起丰子恺的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疏朗的几笔墨痕,便勾勒着一幅诗意的画。而此刻,宽大的窗外,阳光正透过玻璃洒满房间。月光是风情的好,我还是喜于行走在阳光下,追逐那样的金属般的亮光,如同我的执著。2014年,相信于我的生命,还可安静,以我的姿势尽情地怒放。不一定需要精彩,力求尽心,让人生更为丰盛圆满。

茶韵书香滋味长

文/韩景波

从小爱读书,书籍早已成为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知从哪一天起,我也喝起茶来。现在是,有茶无书或者是有书无茶的日子,都不可过。书字佐茶,茶饮助兴,没有比这更好的享受了。一杯茶由浓喝到淡,一本书从深翻到浅。停杯掩卷之际,回甘在喉更在心。兴致浓时,可作文、可写字、可画画。总之,平淡的日子需要这样的点缀。

从不识茶为何物,到无茶不欢。从读书不求甚解,到每读必抄必评。几十年光阴,即便倐忽也有情意至少,留得文字些许,交得茶缘故友新知也有几位。不求多,不贪新,不来常思,相见无事。人世一场,别无他求。

秋光迷离,夕阳闲淡,傍花临石而坐,就着商南绿茶,阅读林清玄的《平凡最难》,茶韵书香,涤俗洗尘,真乃是“茶杯一端,万事放宽”,但还放不下的是书中的情节。在文中,林清玄通过几位演员聊扮演各类角色的心得,总结出最难出彩的角色不是大善大恶的人物,而是那类平凡过日子,一生没什么大喜大悲的平凡人。因为太平凡,也就没了特色,像生命长河中的尘土,来无影,去无踪,这样没有特色的角色,自然只能是剧中难以让观众记住脸谱的配角,但有多少人不知道,在这个躁动不安的世界,安于平凡也是最难的事儿啊。

我等之人为平凡,但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这闲时闲日和闲心借了这秋光的闲淡闲品清茶,享受书香的好滋味吧。这时妻子发来她网友的小令《捣练子·午休》让我品读,词曰:“天向午,客还家,两口简餐三口茶。再委宽床横小睡,梦陪帘外鸟叽喳。”读罢,我不禁脱口:“好一个闲淡的平凡人啊!”

茶过一遍,书翻一篇,翻书添水际,回味渐美。这时想起了最早跟父亲学喝茶的事,那不是茶,那是山楂树的叶子,大火煎熬,味涩苦。所以最早喝茶,喜欢苦味的,如铁观音等。后来变成喜欢喝有香味的茶,如茉莉花茶等。随着年龄渐增,茶也喝多了,渐觉喝茶与心境有很大关系。正所谓品的不只是茶,而是生活百味啊。

有人问:“茶,味苦还是甜?”这该怎么回答呢?有一天终于明白了智者的回答:“真茶无味。”

当然,从“味”到“无味”,则先要从有味开始,再到中味,再到无味。正如我们常说的:“好茶至淡”、“真茶无味”。弘一法师一次吃完饭,倒了点白开水,将碗底的一点咸菜汤涮了涮喝下去,又倒了一杯白水喝。好友忍不住问道:“光喝白水不觉得淡吗?”弘一法师笑道:“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人至中老年,读书也不贪多贪大贪洋了,一份报纸能看半天,一篇千字美文可品读回味一两天,一本好书一看就是经月,案头床边也多见的是传统与古典,偏爱诗词文赋。喝茶却渐有讲究,已懂得以茶来化解愁烦助添诗兴。书,不可一日不读;茶,不可一日无。书与茶,让我成了今天的自己:可与天地独往来,也可与大家一起进行生命大合唱,云淡风轻,快乐多多。

闲时,去煮茶

文/释藤

忙碌的时候,似乎可以忘记很多东西,比如吃茶。

其实,吃茶需要一颗闲静的心,于尘世中静坐,端一杯茶,慢慢吃,慢慢品,直到喝出茶中氤氲的香息,然后随着时光一起慢慢地沉醉。

随着岁月的增长,内心开始喜欢闲静的东西,比如看一朵花开,在阳光下缓缓地绽放;比如听一支喜欢的曲子,可以一直听一直听,直到听的有了倦意。

人生有时候是很乏味的,就像一杯白开水,你可以续了又续。但是喝茶却是不同的,你总要喝出一点味道来才行,否则也是白白浪费了大好的光阴。

其实茶也分很多种,比如普洱、绿茶等大多是用来泡的,经了几次沸水之后,慢慢地变淡;而有些茶则是可以用来煮的,用水冲开后,泡了几次则可以继续煮,比如老白茶,花茶等。

煮茶,单单一个煮字,就让人迷恋。煮,应该是经了高温和烈火的炙烤,慢慢加热,又慢慢滋生出别样的味道。记得小时候,最喜欢母亲用柴火煮的小米粥,煮的软软的,糯糯的,就着腌制的小菜,吃起来清香四溢,让人分外地欢喜。所以煮茶,也最让人心动。

更多的时候,茶是和人的心态有关的,年轻的时候,一般不喜欢喝茶,大多喜欢喝酒,大口大口地灌,酒精在喉咙中燃烧,那种感觉刺激而难忘;但是往往人到中年之后,许多人便喜欢上了喝茶,那种慢慢悠悠地感觉,和喝酒是截然不同的。

茶需要品,一杯好茶,吃下去之后,吃透了,身心都舒畅了,这个时候内心的许多东西都可以抛却,包括红尘喧嚣,纷纷扰扰。其实人生就是一种体验的过程,时间久了,日子过的多了,你才知道什么东西适合你自己,所以喝酒喝茶,到最后便是不同的人不同的选择。

选择两个字读起来简单,做起来总是分外艰难。年少的时候在选择好的学校,毕业后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工作之后开始选择自己的婚姻,结婚后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业和今后的人生,但是除了这些,还有很多东西需要你去选择,似乎人这一生,很多东西都是身不由己的。

其实喝茶也是如此,你喝什么茶,和什么人一起喝,也很有讲究。比如约上三五知己,在山林中,或者旷野的木屋中,又或者是在闹市僻静的一隅喝茶,都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一杯破孤闷,两杯涤烦尘,三杯心字生香,这岂不是茶禅一味,且饮且舒心。

晚上难得清闲,和几个好友一起喝茶,茶是福建的十年老白茶白牡丹,单单这名字就透着无限的雅意,更何况这味道。其实老白茶不厌千遍煮,越煮越有味道,就像人生,慢慢煮就煮出了别样的韵味,那种光阴的气息,那种属于你个人独一无二的气质,就会凸显出来。

朋友是好茶之人,年轻时也曾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在商场上也罢,情场上也好,似乎都是一把好手,那时除了烟就是酒,日子过的轰轰烈烈,整天灯红酒绿,车水马龙风光无限,但是随着年少的增长,却慢慢地离了烟酒,开始喜欢上了喝茶,而且喝的茶还得精选,太淡的茶他觉得没有味,不经泡,太浓的茶则少了茶本身的味道,所以煮一款有年份的老白茶则是恰恰好的。

或许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样,很多东西经历过了,你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这道理其实和喝茶是一样的,喝的茶多了,你才明白什么样的气息你最迷恋。就像人生走着走着,你身边的人会慢慢地减少,直到剩下几个知心的,体己的人就足矣。

喝茶,也需要和对的人一起喝,清水煮茶,看壶中的茶叶翻滚,茶汤慢慢地变浓,变稠,直到续在杯中慢慢变温热,才喝进去,那种润滑而温和的气息,最是教人迷恋。曾记得有一次和好友喝茶,窗外的法桐刚刚抽出新芽,绿的喜人,院子里有新开的花朵,姹紫嫣红透着喜悦,老唱片机咿呀转着,那种感觉,让人觉得妥帖而温和,不说话,就这样静静地喝足矣。

所以,在闲静的日子,煮茶确是人生一大乐事,闲话家常,或者相对无言都可,只要端起杯子慢慢地喝,细细地品就好。

今夜,煮茶,真好,就这样一壶老白茶,慢慢喝,窗外一片深春,屋里三两知己,日子又过了一大截。

闲时,一起去煮茶!

茶语

爱上喝茶,源于那次的西湖之行。

初到西湖,是个秋雨渐渐的雨夜,友人约我去西湖边的茶室里品茗。虽然在网络上早已是熟悉的朋友,但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相对而坐,没有沉默。我们的语言如连绵不绝的雨滴。窗外的氤氲;杯中的茶升腾着一楼温暖的香,轻袅而空明轻灵,不知不觉中醉了。我不知道是西湖醉了我,还是茶醉了我……

起身,泡一杯淡淡的绿茶。洁净澄透的杯子放入几芽碧嫩,向杯中缓缓倒入沸腾的水,叶片顿时在水中挣扎浮沉,交融晕染。水由澄澈渐渐变成了碧绿,茶由干枯渐渐舒展丰润,终至相互浸透,结为一体。望着杯中的茶,心随之生出一片绿意来。

在绿绿的水中投入几粒枸杞或几颗红枣,看红绿相映,犹如春天里的红花绿叶,越发的让人渴望探其美妙。轻呷一口,淡淡的苦中有柔柔的甜,仔细品味,便品出甘苦交叠的人生。

老公却不怎么喜欢茶,他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才是人生的一大温馨幸事,我佩服饮酒男子的坦率,却不想去品尝那“玉液琼浆”。酒终归是浓烈的,若是女人酒后失态,总归是件糗辣。所以,我更醉心于饮茶。茶不会使人丧失理智,茶是优雅的、知性的。

喜欢喝茶的人,多有一种唯美情结,而品茶的人将茶上升到“道”的境界。“一饮涤昏寐,情来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茶中有道,道在茶叶中。“无欲以观其妙”,方能得茶之妙味。

阳光暖媚或细雨流光的下午,约三五知己,选静静的一隅,围于小小的桌旁,推却凡事纷扰,漫谈闲情,如野鹤闲云般无忧无虑,谈笑间尽情享受古人那“竹雨松风琴韵,烟茶语月书声”的闲情雅致。

然而,喝茶与品茶显然是不同的,就算例慢高洁如黛玉,在茶道上也被妙玉讥为俗人。

我爱茶,只是一种莫名的浪漫情愫罢了,不为茶道,只为一份平和与从容。

其实茶就是茶,它是一种寄托的载体,赋予它灵性,它就是日月精华;赋予经生活内容,它就是一种商品。

杯中的茶叶恢复了原有的生机,一楼清香弥漫开来,像极了我氤氲的思绪……

清茶一杯笑红尘

文/唐政

一直喜欢喝茶,一个人时,经常为自己泡一杯清茶,看那几片小小的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开放,将清澈的水渐渐晕染,轻呷一口,唇齿留香!

我不懂茶道,也参不透,几次和朋友去茶楼,看小姑娘用柔软洁白的手表演茶道功夫,心里惊叹,喝茶居然会有这么多的学问,只是由于每次去都是一帮人吵吵闹闹,不能带着一颗纯静的心,因此每次也只是泛泛地听听,茶道一直理解的不透。罢了,参不透就参不透吧,如果世人都能参透岂不都成了高人了,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未知数,谁都无法看透,正是有了那么多的不确定性,人生才丰富而精彩!我只是喜欢清茶入口那一瞬间的清香,喝下一口,神清气爽,从身体到灵魂都在那一刻安静下来。

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喝茶的,好像是幼年时在农村的老家,在奶奶家的老院子里,夏天,院子里开满了各种颜色的花,四周是高大的杨树,风吹过,有树叶沙沙的声音。坐在杏树下,抬头仰望蓝蓝的天,有金黄色的杏会从树上落下来,偶而会打到头上,引来我的一阵尖叫。黄昏,小山村家家户户的烟囱飘起了袅袅的炊烟,爷爷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院子里的井台旁边会用晒得热热的水清洗沾满灰尘的脸和手,这时候,奶奶就会微笑着走出来,端出一壶刚泡好的花茶,放在树下的小方凳子上。爷爷会轻唤我的乳名,让我坐在他的旁边,陪他喝一杯茶。

最开始,调皮的我是不愿意喝的,每次爷爷让我喝都皱着眉,喝一口草草地应付完,之后蹦蹦跳跳地跑开,和街里的一帮小伙伴去玩游戏,每次玩得渴了,我就会跑回院子里,把爷爷杯子里的茶一饮而尽,居然有些甜甜的,爷爷笑眯眯地对我说:里面放了几块冰糖,可以去火,多喝几杯不闹毛病!

渐渐地,在爷爷的影响下,我也喜欢上了喝茶,很多年只喝花茶。后来,去外地上学,参加工作,结婚,生子,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爷爷奶奶,离开了那个老院子,很少有时间回去,只是在梦里,我经常会梦到我和爷爷坐在杏树下一起喝茶的情景,梦醒时总是无限地惆怅,泪湿两腮。

现在爷爷老了,很少喝茶了,奶奶去世了,对他们的想念一如那浓郁的花茶,清香的味道一直隐藏在我的心里。很多年,许多好的不好的习惯都丢弃了,只是幼时喜欢喝茶的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春天时,我会喝一些绿茶,在透明的杯子里,放几片绿色的茶叶,看那茶叶一点点地旋转,下落,绽放,浅喝一口,有种淡淡的清香。夏天时,我会喝一些菊花茶,喜欢菊花,也许是因为欣赏陶渊明,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和清幽,因此偏爱菊花,希望做个淡然如菊的女子!深夜,坐在电脑前写字时,我会在细腻的白瓷杯子里放几个菊花,之后,加几块冰糖,入口,有种甜甜的菊花香,之后在它的陪伴下,在键盘上敲打出美妙如花的文字!秋天时,会喝一些铁观音,喜欢铁观音那种香郁的味道,更喜欢它的名字。观音本是慈眉善目心肠柔软的,加上一个铁字,就多了一丝刚硬的味道,它是自我矛盾的吧。往杯子里放几粒铁观音,一会儿的功夫,那几粒茶叶就泡满了一杯子,叶子尽力伸展着,似乎在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妖娆和妩媚。喝铁观音,头遍茶太浓烈,有些苦,二遍和三遍的茶才最好喝,你需要慢慢品味。这多么像一个美丽的女子,二十多岁太青春靓丽,身上也多了一丝骄傲和锐气,待到年纪稍长,脸上有了岁月留过的痕迹,人也变得淡然安静了,这时候的她,才是最美丽的!冬天时,我会喝一些红茶,刚开始有些喝不惯,入口感觉有些苦,可是有朋友告诉我,女人还是多喝一些红茶吧,暖胃,对身体好,女人就要懂得心疼自己!于是听了她这句话,我也尝试着喝些红茶。冬天,外面天寒天冻,回到暖和的家里,为自己泡一杯红茶,喝一口,瞬时感觉从里到外都是热热的!红茶,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有一种温暖,它似乎专属于女人的,真的是上天在冬天送给女人的一件很好的礼物!

一杯清茶,汇聚了人生所有的情绪,喝一口下去,喝出的是浓浓淡淡的情谊。为自己倒一杯清茶,在安静的红尘中,在岁月缓缓流过的旧时光里,轻笑烦忧,感慨万千!

茶语人生

文/逆风飞扬

与茶相识,那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父亲特别爱喝茶,有客人来,泡茶,有朋友来,泡茶,有街坊来,泡茶,没有人来的时候,也泡茶,泡了茶自己一个人喝。

后来稍大一点,我便经常跟着喝,其实那个时代北方的农村,基本上没有什么好茶,都是一些很普通的茉莉花,偶尔父亲会买点绿茶。那时候喝茶,更多的觉得是一种陪伴。

有时候听父亲和朋友们高谈阔论,天南地北的神聊,有时候我们父子面对面,父亲会教我一些顺口溜,后来才知道我小时候背的那么多顺口溜原来是唐诗宋词。那个时候感觉父亲很渊博,似乎天文地理无所不能。那个时候感觉喝茶只不过是聊天的一种陪衬。

与茶相知,那是我毕业后在北京一家报社做编辑,办公室从来不断茶叶,很多客户、朋友都给送茶,龙井,碧螺春、铁观音、大红袍、等等,我才知道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好茶。报社也经常发茶叶,甚至多的我都喝不完,遗憾的是父亲在我大二时候已经去世了,不能和我共享这人间美味。

于是学会了讲究,茶具,茶道。我有各色茶具,泡什么茶用什么茶具,各种茶怎么泡才能泡出最佳的效果。只收集看的上眼的于是我便和父亲当年那样,呼朋唤友的来品茶,展示我的茶艺。

那时候学会了把玩紫砂壶,社会很现实,知道我喜欢紫砂壶,于是我收到了很多把精美的紫砂壶。我喜欢附庸风雅,名人字画,也收到一些名人字画,一部分是结交的书画界的朋友,一部分是朋友买来送给我的。那时候喝茶,是一种交际。

与茶相交,是我离开报社后。可能因为报社报道妨碍了一些人的利益,我和几个同事被迫离开了报社。幸得一位老师的极力举荐,我才得以到南方一个小城,给一位老人当助手。老人年岁已高,还有很多应酬,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写东西。我的主要任务就是给老人写东西,老人整理一下就可以发表,或者演讲,或者学术讨论。

这儿是茶的故乡,我能喝到地地道道的乌龙茶。有时间我还会到不同的茶农那儿,看制茶过程,品当地的茶叶,和茶农聊天。看着茶农简朴的茶具,能喝的飘飘若仙。知道了喝茶在于品味。茶农说,为什么乌龙茶每泡都要毕浆,因为这样才能品味到茶叶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茶香。喝茶和人生一样,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茶香,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滋味。

与茶相溶。老人去世后,我又一次失业。我学会了一个人喝茶,一个人默默的坐着,漫不经心的品味着一泡又一泡的茶叶。苦的,涩的,香的,酸的,人生何尝不是?

直到今日,我才觉得自己开始懂茶。茶如人生,人生如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