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文章
安康文章(精选13篇)
潜入春风润安康
文/柯贤会
这个春天很寂静,静得突如其来,静得让人措手不及,静得没有开春的鞭炮声,没有走亲访友的脚步声,没有猜拳行令的吵闹声。
公交车、客车、出租车停运,就连私家车也很少见到,集贸市场、酒店饭店和商铺挂上了歇业的牌子,社区、村道、路口设置了防疫的岗哨,开学延期,庙会取消,景区、公园、影院、游乐场大门紧闭,人人都宅在了自己家里,看电视、读书籍、刷抖音、玩游戏、做饭练厨艺,万不得已出门都戴上了口罩,遇见熟悉的面孔望而却步,也不再靠近。
看着每天不断更新的疫情数据,似乎听到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泣,感觉山村在落泪,城市在颤抖,江河在呜咽,天空在悲鸣。这个春天真是太寂静,静得揪心、静得可怕、静得让人窒息。
然而,在这个寂静的春天,我们也听到了冰冻泥土松动的声音,柳条嫩芽萌生的声音,迎春花开吐蕊的声音,感受到了一种汹涌澎湃、热血沸腾的力量。
“若有战,必召回,战必胜!”在疫情面前,众多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出征参战,挺身而出,别离亲人,舍生忘死,义无反顾奔赴重灾之地武汉战场,他们以生命重于泰山、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冒着被病毒感染的生命危险,毫不畏惧,采取一切手段诊治抢救病人,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的生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无所畏惧、敢于担当的英雄精神。
我们还看到近万余名设计、建设者与疫魔争分夺秒,在江汉平原一片泥泞的沼泽地上,以“中国速度”“中国智慧”,让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奇迹般拔地而起,众多人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和风霜雨雪大、路途远等各种困难,紧急筹措急需的医疗物资器械、生活必需品,通过各种非常规举措快速送到医院等各个地方,有效保证了抗疫战争需要,他们诠释的是一种愚公移山、排除万难的攻坚精神。
自进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争以来,无数人员放弃了休假和休息,舍弃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推迟了订好的婚期,将未断奶的婴儿送到父母或公婆家寄养,带病坚持工作不下火线,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有需要,他们就会在哪里,他们奏响的是甘于奉献、不怕牺牲、忘我工作的时代最强音。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干部职工、学生农民、民主党派、机关企业、商会银行和海内外无数中华儿女,以情同手足、血浓于水的关爱之情,为抗击疫情捐款捐物,驰援武汉,他们一个个蕴藏着爱心和温暖的善行义举,弘扬的是血脉相连、安危与共、扶危济困、见利思义、团结互助的中华传统美德。
“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的口号响彻祖国大地,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磅礴力量、打赢疫魔战争的号角。疫情不退,我们绝不退,誓与疫情战到底,14亿中国人以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筑起新时代的长城,使中华民族历经风雨毅然挺立在世界东方。
如今,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全国大部分地方道路开始解封,商户开门营业,市场开市交易,工厂开机生产,企业进行复工,打工者踏上征途,大地也开始回春,冰雪消融,树木吐绿,花儿绽放,南燕起程北飞,而这凝聚着众志成城、不畏生死、不怕困难、能打胜仗的抗疫精神,也随着这春风吹遍神州,滋润大地,护佑华夏,永续安康!
陕南正是好风光
文/周舒艺
车行陕南。葱茏连绵的大山,不断地从眼前掠过。烟雨朦胧中,那些绿色愈发地生机盎然。这是秀美、湿润的陕南。然而,这里所属的秦巴山区,曾经又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如今,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
几个月前,我有幸踏上这片土地。
一路走,一路看。群山间、村道旁、大棚里、社区工厂中,我见证着那些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精彩故事。
一座座智能联栋大棚,眼下正在消毒休整期。之前,这些高高的架子上吊着的是一串串菌袋,菌袋上生长着木耳。位于秦岭深处的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曾经是一个深度贫困村。由于当地气候环境特别适合菌类生长,因此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木耳产业。过去,这里的木耳多是段木栽培,靠天吃饭,产量低;现在不同了,采用了先进的大棚吊袋栽培技术。木耳手工空心挂面、柞水木耳菌草茶……如今的金米村,将小木耳做成了大产业。
在安康市汉滨区谭坝镇松坝社区、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汉阴县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等移民搬迁的新社区,一间间玩具厂、电子加工厂厂房内,工人们正低着头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对大山连绵的陕南而言,易地搬迁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问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然而,下山后,生活变好了,后续的经济来源渠道也需解决好。一家家新社区工厂的出现,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安康扶贫空间”,一箱箱“富硒苦荞茶”整装待发,它们将从这里奔向各地。安康这片土地天然富硒,近年来,当地政府围绕茶、水、魔芋、生猪、渔业、核桃等富硒产业,打出了“富硒牌”。如今,富硒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富了安康,也富了百姓。
脱贫致富,关键是要找到一条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特色之路。
一路听,一路思。小村头、茶园边、车间里、农家楼旁,我聆听着走在脱贫致富路上的乡亲们的坚实足音。
一个个挂着的小木牌上,写着“豆腐脑”“豆浆”“农家豆腐乳”等字样。杨传红一边忙着煎铁板豆腐,一边招呼着来来往往的游客。身后,不大的店面里,整齐地放置着几张桌椅。这是老杨的豆腐坊。老杨原是柞水县红岩寺镇本地湾村的贫困户。2019年2月,在扶贫政策帮助下,他在终南山寨景区内的豆腐坊开业了。终南山寨紧邻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西安仅40多公里。景区里人流熙熙攘攘,老杨的豆腐坊生意自然也不会差,当年收入就达8万元,2020年的收入则更多。
眼前的这幢两层半小楼,共7间客房。房间内,按照城里宾馆“标间”布置,空调、淋浴、浴霸等一应俱全。这是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村民柳太青家开设的农家乐“双艳农家”。地处秦岭南麓的朱家湾村,农家乐、民宿等经营红火。忙的时候,“双艳农家”一天要接待十几桌客人,周末客房都得提前预订。2015年之前,柳太青在外打工,媳妇在家打理3亩地,一家子生活来源主要靠他在外打工收入,一年下来除去所有开销,剩不了多少钱。现在光靠农家乐,年收入就达5万多元。
一路精彩,一路惊喜。
脱贫致富路上,在物质上摆脱贫困、富裕起来的同时,乡亲们的精气神儿越发地昂扬向上。
我忘不了那一处处美丽乡村。甫一来到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五爱村,一幅漂亮的宣传画便映入眼帘。行走在村中,远处是连绵的青山,近处是百亩荷塘满眼的绿色。为了整治村容环境,当地下大力气,制定了诸如绿化承包到户等多项举措。
我惊讶于乡亲们思维方式的转变。山还是那座山。然而,以前的靠山吃山,是靠上山采药、伐木挣钱;现在的靠山吃山,是靠绿山青山涵养出好生态,发展旅游经济。朱家湾村红火的农家乐背后,是村民们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大家越来越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感动于乡亲们发自内心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在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西苑社区的互助幸福院里,62岁的钟家玉正忙着和同伴们排练宣传政策的快板节目。移民搬迁到西苑社区的钟家玉,说到现在的生活,满脸笑容:“这里很好!”
就在那几日,一个好消息传来——安康富强机场试飞成功。而在写下这些文字的前些日子,又有一个好消息传来——安康市至岚皋县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至此,安康市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陕南大地,正是好风光。
东关烟火
文/汪海玉
安康,取安宁康泰之意,有着吉祥的名字,同时也是山美水美的小城。清晨,人们还在睡梦中,最先醒来的是晨雾,乳白色的烟雾,氤氲在汉江之上,整个安康城处于烟雾之中,若影若现。东关,是安康醒来最早的一条街,参差不齐的吆喝声,遇到熟人见面,没有过多的寒暄,相互问一句“吃了没”,便是最好的招呼,就是这样的长长短短、平平仄仄的喧嚣,唤醒安康的一天的开始。
老安康人都知道东关,百年老铺子一家挨一家,老宅深巷,清真古寺,房屋不算高,比不了主城区的高楼,最高也不过几十来米,幽深的巷道,青石板铺就的道路,来来回回穿梭的脚步,古老而神秘的老城又充满了活力。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烟火,在东关水西门,望滚滚东逝的汉江穿成而过,因为水运缘故,清朝末年,民国初期,东关这一片儿的水运是整个安康,乃至陕南的主要交通枢纽,当年的东关曾是中国西部黄金水运之一,南来北往的客商,歇下脚,咥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泡馍,听一阵阵清脆婉转的汉调二黄,早已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因为近水,所以造就了曾经的辉煌,因为近水,所以历经斑驳沧桑,1983年对于老东关人是苦难的,一场特大洪水冲垮了东堤,洪水进城,东关老城区一片汪洋沼泽,淹没了许多的百年老字号,流失了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记忆。灾后重建东堤和近几年新竣工的四桥遥遥相望,如长龙横卧。每每夜幕降临,越来越多的人,或是从西关到东关,或是从东关到西关,对自己的足迹寻访。那东关社区,一片叠一片的青瓦,瓦面肆意滋长的青苔,生长着老东关的苦难、辉煌、沧桑的心事。夜深了安静、舒适的安康,在这里的时光很慢,偶尔几家星星点点还亮着的楼灯,朦朦胧胧,透过窗纸望去,灯影下的姑娘影影绰绰,这窗,这灯火,这人;等我,等他,也等你。
有美景地方,就有美食,东关绝对算得上是安康的美食一条街了。除了清月轩,清雅斋,永泰祥这些叫得响的老牌子,余下的每一家小吃商铺各显身手,如蒸面,烧饼,油酥子,米线,豆腐脑等等一系富有民族特色美食,满目琳琅,各种风味的小吃被他们锻造的炉火纯青。有着浓厚传统的东关特色的精美菜肴,先后接待过美国、英国、挪威和北京等外地友人慕名前来的客人,并获高度好评。这里是与安康的繁华截然不同的风景,能深刻感受到安康的烟火气息,走大街过深巷排着长队,只为舌尖上的这一口地道安康东关美味。
上班、回家周而复始的两点一线,每天穿梭在东关之间来来回回数次。客居安康东关已久,渐渐的融入了老东关人的生活里,早点要不是一碗蒸面,就是咥一碗扎实的羊肉泡馍。东关的羊肉泡馍,每一家我都了如指掌,要说印象最深的算得上是北正街的马忍芽羊肉泡馍。
马忍芽羊肉泡馍营业已经有了50多年的历史。刚过而立之年的马星星便是店主,传到她这一代已经是第二代,从她记事开始,父亲就在经营羊肉泡馍,后来她接手了父亲的泡馍馆。之所以马忍芽羊肉泡馍好吃,是因为选用地道的陕南山羊,常年活跃在秦巴山间,渴了饮富硒山泉水,肉质鲜嫩香滑、肥而不腻,廋而不柴,吃起来口感绝佳。再者就是处理得当,无膻腥味。一次闲聊,问了她是不是有绝密配方。性格豪爽的马星星毫无保留的告诉我,他们每天中午就选择好鲜羊肉、羊杂,清水漂洗数次,保证干净,洗净后切成大块,应顺着肉的纹理切,以片状最易入味、烂熟;羊肉放入锅,掺入羊骨、羊肉羊杂、茴香花椒佐料一起文火慢熬10小时左右,汤色白而浓郁,香而不膻;熬汤时要专人边熬制边搅拌,一是要不停打沫,使汤汁不焦,从而掺味,二是以保每一块肉都能入味,等鲜肉羊杂熟透之后自然冷却,切成小块。
马忍芽羊肉泡馍的馍馍更有讲究,炖肉的同时,面粉适量放入盆中,应放入少许盐水以增加馍的口感及韧性。调味的话,可放入少许孜然粉;加少许水揉成较硬的面团,盖上醒20分钟。醒开后,用高筋粉揣面团。此过程反复,保证每醒5-10分钟一次面团,并反复揣揉面团三至五次,硬度到自己揣不动为止;将面团揪成大小相同的剂子,擀成圆片,放入炭炉中,盖上盖子小火烙馍,反复翻面饼馍,保证两面酥软香脆,烙好的馍撕成与烟嘴尺寸;加入锅中熬制炖羊肉的原汤,放入盐调味将馍丁倒入碗中浸泡,并准备好生抽、陈醋、香菜、芹菜榍调制,拌匀后等待2、3分钟,美味已沁人心脾,勾起食欲。
从早上到中午,马忍芽羊肉泡馍小房子挤满了品尝羊肉泡馍的顾客,大多数都是老主顾,也有慕名而来尝鲜的外地人。因为马星星家羊肉泡馍作为一种记忆传承,作为老东关的文化符号,早在2012年就被汉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牌列入区级非遗。随着东关民族特色餐饮街的建成,成为安康一张新的发展名片,2014年央视《远方的家》专题报道。客居安康的我,远方是家和乡愁,近处东关是流连忘返的美食,这些极具地方性的美食,在一代代人的手中传承,在一代代人心中生根,在每个老安康人心中,依然偏爱。
晚上的东关,更是不甘寂寞,虽然比不了北上广深的饕餮盛宴,但是每一位像马星星这般好客的安康人,举杯之间的觥筹交错,没有大都市痛点的小城,瞬间被烟火气息填满,不管是归人,还是客居过客,不妨轻叩一方小院,放下心情,喝茶聊天,谈论饱经风霜、依然撩人的老东关,每一个安康人魂牵梦绕地方。我们不否认,生活不只是诗和远方,还有我们脚下的小城安康。
一山一水一瀛湖
文/方晓蕾
安康风景颇多,且各有特点,尤其以瀛湖为最。瀛湖虽是人工湖,但不管是水域面积,还是风光景致,都有独到之处。外地人来安康,看瀛湖好像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安康人在安康,逛瀛湖好像也是个必备的行程;文人雅士抒写瀛湖之篇章,虽说不至于汗牛充栋,但也蔚为大观。
作为一个在安康生活了二十年的人,从有瀛湖起,每年都要去瀛湖,你问我瀛湖好不好,我会自豪地说好。来的人也都会说,瀛湖如画如梦。可这还不是瀛湖的全部,瀛湖不仅在画里在梦中,而且还有他自己独特的内在。外地人泛泛看瀛湖,看的是瀛湖的眼前;本地人身在瀛湖看瀛湖,看的是瀛湖的司空见惯。而我看瀛湖,瀛湖最大的魅力在那一山一水一湖。
那山,是天柱山;那水,是小镇流水;那瀛湖,才是画里梦中的瀛湖。
瀛湖成湖赖于电站。上世纪七十年代,陕南少电,而资源丰富的汉江却白白在浪费,政府便上马电站,选址便在安康城西南的火石岩,夹山筑坝,坝成湖出,乃有西北五省最大的淡水湖,湖区面积达70余平方公里。坝高水深,矮山成孤岛,旱镇成水国,人称“陕西千岛湖”。本埠出去的大人物兴之所至,大书二字,“瀛湖”始广为传名。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第一次上大坝,那时,坝刚封顶,还没有蓄水,“瀛湖”之名也还在娘肚子里,但即使如此,站在坝顶极目远眺,也是心旷神怡,虽不如鄱阳、洞庭波涛浩渺,但也衔远山吞白云,气势非凡。九十年代初,电站蓄水后,100多米的高程,回水几十公里,汉江沿岸的不少小镇尽成水乡,例如流水镇,直接成了一个水码头。蓄水十年后的2000年,适逢陕西省作家协会换届,新当选的陈忠实主席带领京夫、莫伸等知名作家到安康参加安康地改市以后第一届作家协会成立大会,会址就在湖区的翠屏岛。本人参会并全程接待陈主席,并在那次会议上当选为作协副主席。记忆深刻的是,逛了湖区,陈主席连说几个好,会后还挥毫给我留下了“镇安二方”等几幅墨宝。一晃20年了。如今,墨宝高悬,风景依旧,人已去四年。
瀛湖四面环山,湖面既有宽阔洁净的水域,又有蜿蜒曲折的水境。四周山势较低,坡度平缓,植被茂密,山峰奇特壮观。湖区岛屿众多,两处最为称道。一是翠屏岛,其总面积60余亩,岛上建筑为标准的苏州园林式风格。岛北为大型建筑玉清吊桥,四座古亭腾空高耸,与湖岸相连;岛南部为植物园,园内栽植秦巴名优花木、竹林和鲜果,有誉为植物活化石的“鸽子树”和成片樱花林。翠屏岛因四季如春,绿意盎然,从空中俯览犹如孔雀开屏,所以人们称之为“翠屏岛”。其二是金螺岛,占地20余亩。因其形似海螺,屹立于湖中,且安康古称金州,故冠名金螺岛。岛以螺峰塔为标志,以厅、院、亭、廊、泉为主体,建筑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既有南方园林古典秀雅风格,又体现北方雄浑豪放格调;既含传统仿古艺术,又显时代风貌,构成儒雅夺人的园林景观。
在湖说湖,过于片面。所谓湖光山色,所谓山水成趣。湖与水之所以让人留恋不已,恰在于山的存在。这一山,便是天柱山。湖边皆山,唯一山山势陡峭,碧嶂插天,雄奇险峻,主峰如柱,插入天际,故名“天柱山”。天柱山上有座白云寺,史载创建于唐麟2年(664年)。白云寺是陕南佛教圣地四大丛林之一,列为安康八景之一。寺庙由三进四塔、一炉五殿、九洞三院组成。沿台阶攀至12层,便是建真武祖师殿石碑,此碑为清代楷书精品。最高处三进佛殿的佛像,均为明代石雕精品。寺后有莲花池,前有方池。据传,看天池可知汉江水位。白云寺内外松柏葱郁,寒梅飘香。大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佛像千尊,香火鼎盛。汉江从山脚下流过,面临滔滔汉水,山水相吻。历代文人墨客、风流学士,常往天柱山登高赏景,赋诗题字。《兴安州志·山川志》载:“西南四十里曰天柱山,其高数千仞,昔人结寨以避寇,号寨子山,下有碧真洞,巨石封之,多腹蛇猛兽,人不能至”。山势巍峨,群峰环拱,苍松翠竹,交相晖映,鲜花芳草,斗艳争妍。游人登临山巅,举目远眺,城区全貌尽收眼底,但见汉江碧波宛似晶莹玉带,炊烟袅娜笼罩纵横阡陌,胜地佳境,招来历代诗人骚客纷至沓来,吟赋作画,各显其能。天柱山毗邻汉水,山清水秀。诗人赞云:“巍峨万仞插云中,秀拔群山第一峰。淡扫天光成翳翠,平分日色熏芙蓉。登巅不觉乾坤大,到底凝沾雨露浓。天降扶与生俊彦,便教柱石大明空。”清晨登天柱山,看日出,观云海。夕阳西下时,轻烟淡雾,摇曳山巅。白云寺宇殿,迷离飘渺。凭山远眺,俯视山下,城镇尽收眼底。
有山有水有人家,流水小镇因湖成为水码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流水镇成为中国最美小镇之一。其近10万亩的库区水面四周山峦起伏,湖光山色,壮丽秀美。赏山乡野趣,观平湖风光。水面港湾叉道迂回曲折,既有北方山水的壮美,又有江南山水的灵秀。既有闻名省内外的祖师殿,又有清朝光绪时期的将军墓。清香四溢流水炒青茶,乾隆年间为朝廷贡品,早熟无核甘甜无比的蜜橘,安康周边津津乐道,鲜嫩肥美的汉江淡水鱼让人唇齿留香。我去过流水多次。或自游,或陪人,或散心,或赏景,甚至单纯为流水的全鱼宴而行。湖边仿古街道,虽为仿,却是有来处;家家鱼宴,沿袭古法,却不乏创新。
外人道瀛湖,说瀛湖,游瀛湖,写瀛湖,翻来覆去,就知道那一个湖。却不知,这天柱山,这流水镇,才是这瀛湖必不可分的一部分。
汉江两岸绽美景
文/黄小柳
绿树繁花,汉江河穿过这里,大桥上的五彩灯光在月光下闪烁,记录着岁月流淌过的痕迹。静静流淌的汉江水,默默讲述着这座城市的悲欢离合。这里,就是“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的安康。
安康,汉江穿城而过,将城市分为江南江北,鳞次栉比的高楼与两岸碧绿的花木,将汉江装扮的婀娜多姿。身处安康,可以尽情放下琐碎的事,慢慢感受着河水徐徐流淌,两岸美景在四季中更迭中,云卷云舒。
一河之美,两岸共赏。在江北,酷热的夏天,夜幕还未拉下,亲水广场的露天泳池里早早就迎来了小朋友,他们在水池里嬉戏玩耍。前来乘凉的人们坐在石梯上,听着舒适的音乐,吹着凉凉的河风,欣赏安康美丽的夜,不远处的四桥在夜色中发出变幻无穷的彩光,美轮美奂。
落日余晖下享受一份悠闲感受安康诗意慢生活,那座落在江北制高点上,一座汉水人文的结晶,面阔进深各五层的重檐阁楼——安澜楼。那古建风格采用明清大式做法,屋面采用青灰色琉璃瓦,楼的东西为游廊,南面为轩和牌坊,工程结构为全钢筋混凝土,该楼回廊抱厦,重檐叠屋,结构严谨,姿态优美,其外观雄伟壮观不失灵巧,古朴典雅不失大气,无不诉说着安康的婉约之美。
在挖掘汉中郡治、西城遗址的基础上,古西城文化园依托地标建筑西城阁,通过展示禹舜治水陶渔、秦昭襄王巡汉、汉中郡治、西城洞天等历史文化,结合滨水资源特色,打造江景资源共享、历史文化传承、生态环境融合的城市文化新名片、历史文化新坐标,点亮安康潮流夜生活,还为市民及游客带来本地特色的夜游体验,给安康带来了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河城相依,共建新生。在江南,龙舟文化园内的火锅店、烧烤摊、茶座上,找个座约上三朋五友,吃汉江鱼、喝安康稠酒、品紫阳青茶,惬意地尽情欣赏汉江波光粼粼、霓虹闪烁、流光溢彩的江桥美景,听远处不时传来的业余演员们演奏的汉调二黄或安康花鼓戏片段,享受江边那晚风轻拂舒服宜人的阵阵凉风,场面显得喧嚣繁杂,又充满活力。
安康江南的汉江公园东临黄洋河、奠安塔,西与汉水龙舟文化园对称,北与安澜楼、滨江大道隔江相望,南与繁华的市区接壤。这里过去仅仅只是一个防洪堤,在堤与水域相接的空带里,除了种植一些塔柏和柳树,其余便是漫漫荒草和杂芜的夜市摊点,而如今拥有耳目一新的花圃,藤蔓缠绕的城堤挡墙,临空飞翔的白鹭,碧水长流的汉江,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当属矗立在广场边的一组巨型奇石,它们形态各异。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想当年,每天清晨,轻纱似的薄雾从平静的河面上缭绕掀起,沉睡了一夜的河水冒着热气,以它的恬静迎来初升的太阳。早起的女人们拿着棒槌敲打着已洗得发白的陈旧衣裳,将水拨弄得激起一圈圈潋滟。夜里出去网鱼罩虾的的人,此时划着小船哼着小曲,把自己的劳动所得拿到市场上去交易……河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靠河而居的人们。
现在,一条关于开展汉江中心城区段禁止洗涤倡议书为美丽的汉江锦上添花。汉江,优美的环境给安康人乃至前来观光的游客展示出自己秀美。
梦安康
文/孔明
有友问我为何爱安康。呵呵,那还用问么?呶,安康就在那儿!风从秦岭吹来,那吹来的不就是安康风么?从北向南穿越秦岭,见风就是雨,那不正是安康雨么?一江穿山过,秦巴两岸幽,那就是安康呀!江叫汉江,就是汉族的汉,就是长江的江,汉族的渊源就在这儿了。江这边是秦岭,江那边是巴山,秦巴文化就在这儿交流了。安康话,不似秦音粗狂,不似蜀语麻辣,不似普通话普通,却与汉人起根发苗时说过的话一脉相承,比关中方言温柔些,比巴山方言甜润些,比普通话委婉些,袅袅有余韵,悠悠无杂音,依附了清流便传递了汉江清音,寄生了文化便植入了汉族基因。去安康总觉得亲近,心的认同可能就基于基因的暗示呗!
每一次去安康,我不说去,只说奔。佛说善护念,我心里即生了一念,那就是安;再加上一念,那就是康。不由自主中,安康就入住心房了;情不自禁里,安康就如魂附体了。心已活泛,就忍不住琢磨:那个地儿,也就是我要去的地方,怎么就叫了安康呢?妙在叫了安康之后,总体上说,那儿还算安康!即使兵荒马乱的年月,老百姓不至于流离失所;即使流离失所,还不至于陷入绝境。秦巴足够大,汉江足够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难么?不难么!1983年,发生了一次水灾,那是天的警示:居安思危,才会安康!经此一劫,安康人都应该已觉醒了!
去安康,不睡一晚上,即使美,也是个美中不足!或天蓝云白时在太阳坪上就地打滚,或雨雾迷蒙时在南宫山上神出鬼没,或秋高气爽时在瀛湖上荡舟游赏,都非得睡在床上,才能心领神会安康之美既不在游,也不在吃,而在似梦非梦的太虚幻境之中。一日的所见都像幻灯片在脑际切换,一日的所闻都像画外音在脑际回放,一日的所感都像禅的机锋应对,与梦交融、与画神会了。那云就像那清流漫过玉石时的浮白,又像浣纱乳妇给娃喂奶时的露白,又像丹青妙笔无法描摹自然造化的美白,任人间绝妙好辞句也无法形容那种白的神奇与生动,让人不能不怦然心动,而魂不守舍。那水就像那白云生处人家屋檐滴落时呈现的一串珍珠,又像那檐下村姑双眸忽闪时滚落的两串泪花,抛飞朝阳里化作彩虹,滴落芳草上化作玉露,心旌摇动,更生向往,却迷失在梦的尽头……
梦回暮春:汉江边上,芳草萋萋。朦胧影飞,依稀红走。近了,更近了。飞的是鹭,走的是人。我放缓了脚步,不即不离,开始恍惚,仿佛步入了某人的梦境,或者是某人步入了我的梦境。雨若有若无,身上的衣服却湿透了。回望,走过的草地呢?江水漫过了脚面,鞋进水了,索性脱了去,脚心痒痒的,舒坦到不能形容。云雾越来越重,将两岸楼景吞没。环顾,天地之间就剩下了我,不,还包括眼前那位红衫倩影。红的是轻薄绸,裹的是婀娜姿,透的是青春白。那红像水中朝霞,那白像沙滩月光。并不希望她回头,免得心生尴尬,她却蓦然回首,使我不敢相信了眼睛。人世间有这般巧合的么?数年前,也是一个春天,我曾经采访她,与她坐在阁楼上,赏雨,喝茶,听她说她,就像说一个传说、一部童话、一段唐朝传奇。她曾经在西安上学,与其说不舍安康,毋宁说不舍初恋,毅然回到汉江边上,一边教书,一边的读书;一边吟诗,一边相思……
梦回初夏:班车穿云,云吞高峻,峰峦、树木俱变成了剪影,就像船行波涛之上,却并不颠簸。我心里清楚,班车是盘桓而上,说是蛇爬都不算夸张。在山下时仰望一团白云,逼近白云了才惊叹山之巍峨竟颤巍巍般摇晃。坐在窗口的女人都不敢望窗外,一车的心可能多半都悬空忐忑。与她一路结伴而行,不曾碰过一根指头,却不知从何时开始,我的手被纤纤玉指抓握,且在收紧,使我有了疼感。一刹那,我豪气陡生,把惧怕全埋伏在心底,展示给她一脸镇定、一脸坚毅、一脸安详。手感觉不到疼了,云已上升到车顶了。湿漉漉的路豁然敞亮、开阔、平坦,如释重负,就像走出了人生的梦境。
安康梦,梦安康,理性回味时,恍若隔世中。那不是梦,那就是梦;梦想成真,那还是梦!
瀛湖思
文/李爱霞
第一次去瀛湖时我正天真年少,锅盖似的短发在脑门儿上一路欢快雀跃,脚上来之不易的洁白运动鞋不时踢入沙土,带我一起去的初中班主任徐老师笑着说“这哪像女娃嘛,简直是个野小子!”向导姨夫哈哈笑着说“娃娃们就像这火石岩水电站一样虽整天吵着闹着,可朝气蓬勃的,看着舒坦……”
姨夫在水电三局工作,火石岩水电站由他们局负责承建,随着姨夫的脚步,我们在公路上那一堆堆钢筋水泥中穿来跃去,公路下长龙似的大坝正在江流间不断升起,工程车往来穿梭,各小组指挥的小红旗上上下下,呐喊声,机器声,穿凿声不绝于耳,徐老师,姨夫与几个老同学正聊的意气风发,构想着大坝发电泄洪时的壮观。电机,坝高……一个个陌生的词语从他们嘴里蹦出来,第一次走出大山的我,丝毫听不懂他们的谈话。只是那宏大的建设场面,素未谋面的新鲜机器,吸引的我挪不动步子,好奇的问出了十万个为什么,可大人谁也顾不上理我。我暗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自己弄清楚。
再来时,记忆中的山凹土梁,泥水洼路全不见了,镇也不叫火石岩了,更名“瀛湖”,高128米,长540多米的水电大坝岿然雄踞,十几个大闸门如威武将士,紧紧守护着库区之命脉,也守护着汉江流域的平安顺达。我们到达时正遇上发电泄洪,只见飞瀑高悬,喷珠溅玉,水声轰隆隆,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水厂曲哥听说我们带来了陕北的朋友惠君,他在电话里呵呵笑着说“别担心,一定让外地朋友好好看看我们安康的水,瀛湖的美。”两层仓的大船在湖泊中稳稳前行,转过一岛又一岛,岛岛似相同,岛岛有分别,一路青山环绕,波光潋滟,云烟浩淼,水鸟翔飞,有几只差点落在船头,颇有“客来江河千里外,山在水天一色中”之境。惠君大为叹瀛湖之美不亚于洞庭。“那当然,所以才叫瀛湖啊,瀛,仙地也,安康境内河流沟溪多不胜举,溪水透彻晶亮,富含人体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它们穿山林,过深涧,沿途哺育安康人民,大部队都汇入眼前这条大江了啊。”和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曲哥侃侃而言。“可惜啊,你们好东西都从表面这样流走了!”惠君忽然叹惜。曲哥沉默了,我当时傻呵呵的,根本没思索惠君话中意韵,还和他开玩笑,埋怨老天不公只给安康不值钱的水,却在陕北的地下藏了金山银山。
十几年岁月变幻,历经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一江清水送京津的阶段治理,近年来秦岭山麓环境的大力整顿,安康人的“水”意识一天天增强,渐渐懂水,利水,用水,充分发挥各地河流优势,阶梯电站,生态养植,大做水文章,巧做水文章。瀛湖四周更加美观,有云雾、竹林、松海、幽山、绿林、碧水、清气、氧吧滋润,加上森林庞大的根系对水进行天然过滤,水更清,更亮,育万物养佳人,瀛湖也水果成片,山山有特色,村村有亮点,户户有特产,而我最钟情的莫过于枇杷了。“五月枇杷黄似橘,谁思荔枝同此时?”每年五月底,在瀛湖镇清泉村,园里一株株枇杷硕果压枝低,低的甚至你一仰头就能含进嘴里,这里的枇杷颗大饱满,颜色金黄,一入眼就禁不住涎水的涌流了。大批前来采摘的游客或悠闲地手提果篮边摘边尝,或轻松地翻爬上树摘下枝头最耀眼那一颗,或摘得差不了自在树下席地而坐,尽情饱尝汁水丰满的枇杷,和家人,和朋友在轻言细雨的聊天中感受采摘的幸福,生活的美。
瀛湖水果能打出品牌,得益于西北农科大的专家教授们在瀛湖做的“安康北亚热带果树试验示范”,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引进枇杷、狮头柑、金钱桔等优质水果,引领瀛湖的人们脱贫致富。朱平风,农科大专家的一员,2002年退休后专门从事优良果业研究推广。15年间,她放弃都市生活,放弃本有的天伦之乐,在瀛湖镇洞桥村,购置了35亩杂灌荒山,一撅头一撅头挖坡开荒,建房修梯地,跑外地引进果苗试种。通过艰辛的努力,她成功引进了柠檬、枇杷、杨梅、甜油桃等上百种果业品种,每一年她把自己培育的果树苗免费发给瀛湖周边的清泉、新龙、平凉等村民,不断推广水果,并在安康形成产业,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2017年8月这位把论文写在山上的专家,生病永远离开人间。可她创造的美与甘甜永远挂在人们的心尖,她不屈的奉献早已融进那满山飘溢的果香,荡涤着后来者的心房。
用毕生的爱,许您一世安康
从遇到你的那天起,似乎就预言了我一如出生时哭哭闹闹,而你,注定要为你操劳并始终挂着初见时的微笑。我错过了你十八年的剧情,无法清晰地铭记你年轻的容颜。当我深刻地明白说好好爱你时,又过了十八年,我永远欠你四十一年,不止。
-写在前面
儿时的我多么渴望你亲吻我的小脸叫声宝贝,可是,你只会皱着眉毛责问我衣服怎么那么脏。纵使我把墙院望穿,你也拒绝我和小伙伴玩耍,你只会板着脸质问我为什么没拿第一。久而久之,偶尔也因为一些成绩让你为我小小骄傲。但是,哭闹,攀比,任性,我也样样学着送给你。
也许我们的天平一开始就严重地失去平衡,你的爱太重,而我太想飞。我以为自己已经足够独立,我以为已经可以拥有整个世界。于是,我的心被美丽的泡沫塞满,一意孤行。你警告我社会上的种种黑暗,我觉得你太世俗。你絮絮叨叨我的数学不好是因为偏好语文,我觉得你简单的思维太肤浅。可是,无论我做什么事,只要回头一眼,总是能迎上你默默注视的眼神,那些小孩子的怨也便渺小得令我惭愧。
直到那天,你终于抑制不住,埋着头,像个路边丢了气球却没有人安慰的小孩般无助地哭泣。你努力克制身体的颤抖,我这才明白那是多么深沉的思念。总有一天,你也会苍老,你也会离我而去,我又将是怎样的彷徨?或者,“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慢慢变老…”
时光穿越至爱的胸膛, 转了一个又一个的整圈。我开始意识到你眼角的皱纹个粗糙的双手,我开始发现你那么劳累却依旧奔波不停。
漫步心灵之旅,那句开不了口的“我爱你”的炙热是否能够存留?我无法保证在漫漫无期的未来里一定不把你气哭,也不能承诺在不久的未来一定可以给你带来富裕的生活。我所能做的,只能是像现在一样感恩。
你我的相遇,也曾留下动人的传说。你的前半生我无缘参与,你的后半世让我们紧紧相依,直到永远,永远。
祝天下所有劳累父亲,身体健康。
心祭
文/韦东
那年,我们兄弟三人一起随母亲由古城西安到安康。
那年,我们一同高中毕业上山下乡插队劳动。
那年,我们一起离开“广阔天地”重新踏进校园,投入书的怀抱,寻求知识的回归。
那年改革开放,我们彼此开启人生“新的长征”——大学毕业,您当了教师,我当了记者,小弟当了医生。职业不同,分工有别,价值相同,追求相致。
迄今分别二十年了,您却一直在我们心中。那张和蔼可亲的笑容,那顶聪慧明智的大脑,那双灵巧多变的双手。仍然在我们的记忆之中。在我们的亲情之中。
翻阅儿时的照片,陕西师大二附中(现西安85中)、西安女子中学(现西安89中)的院落里,兄弟三人品字站位,情同手足。翻阅安康永红中学(现汉滨高中)毕业后的照片,兄弟三人高中低依次肩并肩站立,绽放笑容,和睦可亲。
伯仲叔,您为大。在我们的人生中,您总是提携我和小弟。无论在父亲政治蒙冤几十载,无论我们来安康经受多少生活艰辛,您与母亲一同担当,让我们生活不挨饿不受冻,学习不缺位不掉队。您放弃中心城市,陪伴远离安康的父亲,在平利独自生活与学习,靠自我奋斗改变人生。
84岁的老母亲客厅里至今还保存着您亲手打制的一对沙发。她知道,一切都可以改变,亲情永不改变。母亲看到沙发,仿佛就是见到英年早逝的长子。夜半寂静之时,十指连心,老母亲总是想和大儿子叙叙旧说说话问问安。
在我的书架上,还存有您留下的书籍,那是一种无声的激励。有名著,有教材,有辅导,不少上面留有您的笺注。娟秀的楷书,仿佛是您做人的标准。每一段的注释,是您对知识的解读。一些书还保留着您当年包装的书皮。可见您对书的呵护,对书的青睐,对知识的专一,对学业的执着。
您作为我们家第二代教师,师承母亲教诲,履行园丁之责。您夙夜匪懈,甘于寂寞。十多年的教育奉献,您赢得了诸多殊荣,获得了中省市和部路局多次褒奖。您的教案被评为路局范式,您的教学总是满堂喝彩。您的言传身教,影响着我们和随后的晚辈。您的桃李遍布安康各县区和祖国四面八方。
记者职业的特征,我常常奔波于社会前沿。每逢路遇您的学生,他们不约而同地会问候一句您家人可好。您的同校老师和护工,每每谈起您的离世,甚为痛惜。您儿时的玩伴和同学,有些如今已经高就,思念起您,扼腕叹息,热泪盈眶。您师专的同学,他们回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校园生活和学习,仍然记忆犹新。他们时常嘘寒问暖您的家人和孩子。
1995年3月9日,您因病先于父亲离开我们。今年,您已经别离我们整整20年了。当年,您的碑文上刻述着这样的关键词:朱浩,39岁,教育工作者。
随后的岁月里,您与父亲在同一个陵园长相守。在规制上,您在父亲陵墓的下方,长跪不起,膜拜侍奉着老人。20年来,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时刻缅怀着父亲和您。
如今,您的两个弟弟没有辜负当年您的提携。在事业上,我们都拿到了“正高级”,并成为各自岗位上的学科带头人。我们试想着,假如您在的话,应该早于我们获取这一殊荣。您当年就是安康铁路系统教育工作者中的佼佼者,多次受到铁道部、郑州局、安康分局的表彰。在我们的心目中,您就是智者的化身。您鞠躬尽瘁的生命奉献,化作了崇高的口碑与精神,化作了呕心沥血的无字碑。
我们彼此分离二十载,但逝者永垂,您笑容犹存,乐观留人间;您淡泊明志、踏实向善的精神,让我们驻足志哀缅怀。
我们用心祭奠着您。因为您是真性情男儿。
我们用心敬仰着您。因为您是真正的脊梁。
说往事心殇,愿天佑常在。
新年三愿:家人安康,不改善良,心态乐观
文/李思圆
1
光阴似箭,在时光的悄然飞逝中,我们即将迎来辛丑牛年。
不知你是否发现,每到逢年过节,我们最常祝福他人也最常祝福自己的,就是平安和健康。
只有自己身体健康,才有更好的资本和底气去做你想做的事、爱你想爱的人。只有家人和朋友身体健康,你才更有努力和奋斗的动力,也才更有强大的情感支撑和精神依托。
新的一年,愿你和家人安康。无论何时都请好好爱惜自己,少熬夜,少生气,吃好饭,睡好觉,作息要规律。只要健康在,一切美好就皆有实现的可能。
2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顺境有逆境,人人都有自己的苦和累,人人也都有自己的坎和难。所以,人与人之间不必互相纠缠,更不要互相为难。
对他人的无心冒犯,大度一点,不必斤斤计较;对他人的无意伤害,包容一点,不必去记恨;对他人的偏见和误解,看开一点,解释清楚了就不必再耿耿于怀。当你宽了别人的路,也就宽了自己的路。
新的一年,愿你不改善良,能帮人就帮人,不要事不关己就冷眼旁观。有时,一个小小的善意,就能帮他人渡过难关;有时,一句简单的关心,就能帮他人走出泥潭;有时,一次真诚的鼓励,就能帮他人找到自信。
无论是对身边人还是对陌生人,都请始终保持内心的良善。
有句话说得好,“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你总要相信,好因有好果,好人有好报,善良才是我们人生路上最大的护身符。
3
新的一年,愿你心态乐观。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许多沉沉浮浮、坎坎坷坷。我们当然都希望能始终一帆风顺,但事实上,不顺也是生活的常态。
遇到无理取闹的人,不必过分纠缠,毕竟时间宝贵,你还有更重要的人值得去在乎和守护。遇到坎坷曲折的事,也不必过于纠结,你要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无论多大的苦和难,总会过去。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不开心过是一天,开心过也是一天,何不带着笑脸去面对生活。
那些好的会带给你快乐,那些坏的也会带给你成长。比拥有一个万事如意的人生更重要的是,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当你的心态好了,一切都会变得更顺。
新的一年,放下必须放下的,忘掉该忘掉的,将往事清零,才能轻装前行。
4
挥别庚子鼠年,我们即将迎来辛丑牛年。
新的一年,愿你和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新的一年,愿你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能保持内心的善良。新的一年,愿你无论遇到好与坏,都能坦然地去面对。
感谢过去一年,始终不曾放弃努力的自己,也让我们用更多的努力,去迎接崭新的一年。
一个老报人的青葱岁月
文/李胜金
后来,我去区上询问政法干部的事定下没有。徐仁龙同志告诉我,材料报上去了,但领导去西安办案子,事情比较复杂一时定不下来,所以我的事一时也定不下来。
听他这样一说,我就准备走到安康日报社这条路。回家给父母一说,他们也同意。随后我把这个决定告诉王崇理,他很不以为然,似乎认为我有些不识抬举。但和谢林组长说了后,他却很理解和赞同,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随后还很快帮我办好了去安康日报社的手续。后来听说,县上另外从五里区选了一个小伙去陕报。但人家一看表格,又听说没有发表过作品,就没同意。结果这个名额就浪费了。
1971年农历正月初四,我拿着安康日报社的通知,拿上粮油临时迁移证,以一个农民的身份去报社编辑部当农民记者和编辑。临行前,母亲为我收拾行李,一床被子,几件破旧衣服,向邻居借的热水瓶,洗脸盆,装进一副农村担干粪用的框子里。这是全部家当。母亲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好好工作,不要操心家里,如果干不成,人家不要了,当农民也没有什么不好。我望着寡言少语的父亲蜡黄消瘦的脸,母亲花白的头发,和一群衣衫破旧的弟妹,勉强微笑的脸上突然滚下串串泪滴。
我担上行李,步行进城,落脚大南街闫志喜同学家里。闫妈对待我们同学一律视如己出。闫志喜是回民,兄弟四人,父亲早逝。大哥在青海剿匪牺牲。两个弟弟刚招工进城工作。
下午闫志喜骑自行车,我坐在后边,担着筐子,一路摇摇晃晃,两个年轻人来到安康日报社。
我上班第一天,闫志喜送我,几年后他转业,我也曾推荐他到报社工作,这是后话。
安康日报社当时在原安康农校设址。后农校停办,报社便从老城背街小巷龙湾迁移至此。现在的农校旧址,成了金州国际城小区。
报社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编辑部,负责文字组稿写稿;另一部分是工厂,负责印刷。领导班子总负责人叫刘鸿儒,工厂厂长叫明道友。编辑部分为总编室、政文组、农业组、工业组、群工组等。我们一块进报社编辑部的农民有张会鉴、王高路、王人法等共六七个人。另外,还有驻安康各部队的战士记者编辑杜立峰、刘旭江、邓光国、邓旭华、左朝胜等七八个人。当时的报社编辑部有中省来的老干部、老报人,如王丕祥、钱明镜、兰占奎、陆枫等人。王丕祥是延安时期的老干部,《延河》原主编。钱明镜是工人日报副总编,兰占奎是中央宣传部老干部,陆枫是国家编辑局编审、《我的大学》的翻译者。
报社编辑部人才济济,如党永庵、李贵仁、尹子平、肖重声等。初来乍到,生活在这样一群历经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人中间,作为曾经的学生,现在的农民,我每天都在被激励着、努力学习着、工作着。
夏日畅想
文/魏田田
五月初,我受命到十四届全运会安康竞委会工作。上班那天,初见新落成的安康体育馆,着实吃惊。这里原是一片荒滩,不过两年多时间,竟建成了这么一座全市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全的甲级体育馆,实在出人意料。在安康市高新区长春路美丽的月河生态城片区,它巍然屹立,独特的造型是如此夺人眼球,致使你的眼神一旦与它碰撞就再也无法移开——它既像巨大的绿色提篮,又像提篮里的巨蚕,这个占地160亩,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有5000个观众席位,融汇了安康独特的绿色理念和金蚕之乡意境的创意独特的体育馆,因承担举办第十四届全运会武术散打比赛项目而诞生,更因承载着“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的重大使命而显得格外的庄严大气。不几日,因参加武术散打测试赛前的誓师大会,我得以进入馆内——那令人目不暇接的现代化办公设施,那十几层楼高的穹顶下所呈现的国际化标准的比赛场地,让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愣了片刻,才脱口赞道:呵,安康体育馆,太牛了!
我们的城市有许多美誉: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十大节庆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而安康体育馆建成投入使用,无疑为我们的城市又增加了一张靓丽的名片。
来到竞委会工作,可以时常亲近这座体育馆,使我感到莫大的荣幸。有位高人说,近20年来,安康有三件值得史书记载的大事,即:脱贫攻坚,富强机场建成通航,第三件大事就是承担十四届全运会武术散打和马拉松游泳比赛项目,建成眼前这座宏伟的体育馆。
我庆幸自己参与了两项——2018年8月,在全国脱贫攻坚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刻,我受命撰写全市脱贫攻坚的长篇报告文学《绿满秦巴》,使我有机会走遍全市各县的许多镇村和移民搬迁新区,接触到众多的第一书记、工作队员,以及在党的脱贫攻坚政策指引下奋力改变贫困命运的贫困户们。那是一次锤炼,更是一次灵魂洗礼。毫无疑问,这次也一样。
安康迎十四运竞委会是在“抽硬人、硬抽人”的理念下组建的。我知道,来自全市不同领域的各路神仙皆身手不凡。这正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果然,很快我就知道,竞委会群体里就有体育馆建设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机缘巧合,一次午餐时间,我有幸聆听了竞委会领导谈安康体育馆的建设。他说:安康体育馆就是践行“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的最好例证。当初论证时,有人提议与本市高校合作,借助高校的优势建在高校校园内,而安康高新区提出无条件划拨500亩土地,希望建在高新区。然而,到省上汇报时,分管领导认为不妥,并先后几次到安康考察,最后定在现在的位置。领导高瞻远瞩地指出:建在安康市月河生态城片区,不仅可以拉动这一带区域建设,配合乡村振兴的目标,还可以围绕体育公园开展一系列旅游项目,长久地造福于人民。于是,在荒滩上建体育馆的序幕拉开了。
“那可真是艰难的岁月啊!”领导叹息说,“那时候,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满目荒凉,两脚泥泞,是真实写照。而在建设的关键时期,又遭遇了疫情,许多建材必须从武汉运来,说一夜急白头也毫不夸张。”
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再走近体育馆,涌上我心头的,就不仅是震惊,更多的是无限的崇敬之情。我的脑海里会不断浮现出建设初期的峥嵘岁月——那些满脚黄泥的建设者,怎样在野地里打桩,划线;那些肩负重任的指挥者在现场的豪情与焦虑,急迫与煎熬;那些起重机、挖掘机昼夜的轰鸣;那四十户原住村民告别家园时的不舍与悲壮!谁能想到,仅仅两年多的艰苦建设,体育馆不仅投入使用,还在2021年5月7日至8日成功举办了十四运武术散打测试赛,相信它必定圆满承载9月中下旬的正赛,并在所有参赛者和观众心里留下永远抹不去的美好记忆。
我发现,短短几天,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安康体育馆,白天在这里工作,似乎没看够,晚上下班,又情不自禁地用摩托车载着妻子和女儿来到这里,远看近看,把从领导那里听来的故事给她们讲了一遍又一遍。似乎体育馆的建设者们都是我至亲的人,我要不断地对所有人炫耀他们的业绩,讲述他们的光荣。
我赞美围绕着体育馆而建成的纵横交错的宽阔公路,它四通八达、灯光璀璨,人行步道绿荫葱茏,宛若玉带。我欣慰地看着健身的人们川流不息来到这里散步、跳舞、打拳……感受“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的宗旨在这里时时刻刻的体现。
我为安康有这样一座现代化体育馆而骄傲。一次又一次,我远远地仰视着这座美丽宏伟的建筑,在心里对它的决策者、设计者和建设者默默致敬。一次又一次,我远远地仰视着这座宏伟壮丽的建筑,畅想着围绕努力在安康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的重要指示精神——九月中下旬的十四运武术散打正赛在这里成功举行的辉煌;畅想着“安康”这个吉祥的名字,随着越来越多的全国性赛事在这里举行,而顺风顺水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让世界多一点爱
文/柴正方
人们都说,00后的少女,本应是烂漫的花季,天真的岁月。她会在妈妈的怀里撒娇,会在流行歌曲中陶醉。她会在温馨家庭的呵护下,去学钢琴,学跳舞,学书法;会在校园里留下她追梦的轻盈脚步。美丽,健康,快乐与她一路同行。
然而她不能够!她带着先天缺陷来到这个世界,她在充满压抑的离异家庭长大,她在缺少亲情的孤苦中活着。
上世纪末,她出生在大山深处的白河县茅坪镇茅坪村,母亲隐瞒着癫痫病与父亲结了婚,埋下不幸的种子。几年后,这颗不幸的种子结下更加不幸的“果实”——生下了她。癫痫疾病对身体的所有伤害、尤其是对智力的损害毫不吝啬地全部遗传给这个不幸的小生命。导致她一岁半才学会走路,三岁才学会说话;她行动笨拙迟缓,连最起码的系鞋带、刷牙洗脸、握笔拿筷子都需要别人帮助才能完成;她基本没有方向感,离家几十米就找不着回家的路;由于手指僵硬无力,小小年纪捏笔的手指已经结茧变形。她因此常常受人奚落嘲弄,强咽下自卑的苦楚。
然而她又是一个非常好学上进的孩子,走进校园,她一心想好好读书,就会慢慢好起来的。但是先天缺陷使她无论怎么刻苦用功都是徒劳,学习成绩总也上不去。在班上担任财产管理员,这是她这个饱受折磨嘲弄女孩所感受到的最大尊严。她努力克服身体的不便,认真去做,即使跌倒弄伤也默默地忍受着。
命运对她的摧残并未到此为止。
14岁那年,一场更大的打击朝她袭来——父母无法共同生活,最终离异了!母亲抛下她回到老家,她跟着爸爸。不久,爸爸再婚,继母带来一个孩子,再婚后又生了一个孩子,而且都是男孩。她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没考上高中,只能呆在家里,读读书,写点东西,以此来忘掉自己的孤苦与悲哀。
她哭过,怨恨过,也绝望过,更多的是无助与茫然。
幸运的是,她那灰暗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中,也有过温暖,有过阳光。上初中时的班主任吴老师在学习上耐心教导,生活上悉心照顾,鼓励她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一点一滴地帮助她、培育她。在她初中毕业后失学在家的两年时间里依然爱心不减,关心照顾。二姑是最懂她、疼她、爱她的亲人,妈妈走了,爸爸整天忙于工作和新组建的家庭,只有二姑不嫌弃、不放弃,不厌其烦地带着她四处奔走,问病求医,千方百计地矫正她。手指不灵便,就教她包饺子,拿筷子,敲键盘;记性不好,就带她四处走,教她记住方位;怕她精神苦闷,就鼓励她多读书,多写作,既锻炼了肌体,也激发了智力,培养精神寄托。在姑姑的耐心指导下,她已经能够写点东西在网络上发表,还收获过微不足道的稿费,对她提升信心有很大的帮助。
姑姑长期在山城安康一家图书馆学习,还是“安康人周末读书会”的创始成员之一,于是经常带她参加读书会活动。在这里,通过姑姑,她结识了天才诗人汪海玉、身残志坚的知名作家王庭德、史志专家方琛先生等,他们既是可亲可敬的朋友、长辈,也是深怀爱心的老师。有他们的同情与帮助,女孩的内心有了温馨灿烂的一缕阳光。
在安康人读书会,在昼夜开馆的安康阅读吧,这个不幸的女孩有了属于自己的幸运、阳光、蓝天,找到成长的信心,看到未来的希望。
她成了安康阅读吧每天必到的忠诚读者,书吧那永恒的灯光打开她的心灵之窗。她坚信,拼搏人生的起跑线就在这里,勇往直前的励志篇就在书中。让世界多一点爱,会有多少人走出不幸,改变命运!
这个女孩就是我——18岁的柴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