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文章
书包文章(精选20篇)
未来的书包
文/黄华满
“叮叮当,叮叮当”伴随着闹钟的铃声,我迷迷糊糊地起床了。一看时间,哎呀!不好,七点五十分了,我还约了好朋友去试用未来的书包呢。现在都快八点了,我得赶紧啰。
不过还好,我有火箭,坐火箭去月球绝对是一分钟都不用的哦!我赶紧吃了两口早餐,就三步并作两步的冲去火箭的发射点,开着火箭走了。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去试用未来的书包吗?因为现在的书包太简陋了,所以才去试的。现在不跟你说了,我要专心开火箭,到了再跟你说吧。
虽然未来的书包也是用布做的,可是功能却很多。比如:你按白色的按钮,书包就可以变成长方形。如果你按粉色按钮,书包就会变成心形。如果你按蓝色按钮,书包就会变成圆形等等。如果你担心有时候忘记带书,你就按绿色的按钮,说出你需要的书,这本书就会呈现在你的面前。如果你的书包掉进河里了,捞上来的时候肯定是湿漉漉的,不用担心,按一下红色的按钮,书包就会自动修复好,而且表面和里面的书本都是完好无损的。如果你在为书包太重而烦恼的话,也不用担心,你按一下紫色的按钮,书包就会长出两条机器腿,和你一起走路去上学。当你走累的时候,按一下黄色的按钮,书包就会长出翅膀,带你飞去学校,书包有五层:第一层是隐蔽层,你的什么秘密和宝贝可以装进去。第二层是装文具盒的,不管文具盒是大是小都可以装进去。第三层是装衣服的,不管什么样子的衣服都可以装进去,而且书包不会鼓起来。第四层是装课本的,还可以装练习册。第五层是装课外书和水彩笔的。瞧,它把东西管理得整整齐齐,真是一个称职的小管家!
“宝贝,该起床啦。”妈妈的叫声打破了我的梦境。我起来一看,原来是一场梦,不过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学习,这个梦一定会实现的。
最亲密的欢喜冤家
文/宗寅
小时候,我老是和妹妹打架。起因多半是争东西,有时候是一个气球,有时候是一个玩具车,有时候是一个棒棒糖。最夸张的一次,我竟然把妹妹脚趾盖给弄掉了。
那天,我和妹妹在玩开火车(是那种有轨的儿童电动火车),妈妈帮我们摆好轨道,装上电池就去做饭了。玩着玩着我俩不知因为什么事情就吵了起来,妹妹要去妈妈那儿告状,我就是不让,于是乎,我俩就拉来扯去,我使劲往里拽,妹妹却使劲往外挣,拽着拽着,就又打了起来,我一关门把妹妹脚给挤了。妹妹哭喊时,妈妈正在做饭,没顾上管我们。
打过了,哭累了,闹够了,我们也和好了。可是第二天妈妈给我们洗澡时发现妹妹的大脚趾盖活动了,才知道那是我的“杰作”。当时,妈妈心疼得眼泪都下来了。
长大后,我曾细细分析我俩抢东西的原因。妈妈本不想再要二胎,但奈何不了奶奶的劝说,妹妹比我小六岁,属于计划内照顾二胎。在此之前的六年,我早已习惯自己在家中独一无二的地位,突然间多了一个与自己争宠、争地位的小东西,我当然不让,两个小霸王放在一个屋檐下,打架成了我们最简单直接的磨合方式。在你争我夺中我们慢慢接受并习惯了对方的陪伴。于是,姐姐更像姐姐样,处处照顾妹妹,爱护妹妹,妹妹也变得乖巧听话,偶尔在外面受了“欺负”总会器宇轩昂地说:“我告诉姐姐去。”
妹妹上学早,妹妹上一年级时,我上五年级。每天下午放学,我总是在操场上等她,自觉地接过她的书包,帮她背到学校门口等爸爸或妈妈来接我们回家。我小小的肩膀上背着一大一小两个书包,印象中,小学时的书包总是特别的沉。
那时候,经常有马拉平车从校门口经过,一群小朋友跳上大人驾的简易马车,一颠一颠坐到家门口是最幸福的事。有一次,学校开运动会,提前一节课放学,我和妹妹一起等了很久也不见爸妈来接我们,一辆马车再次从我们身边经过,我第一反应不是自己往上坐,而是赶紧回头喊妹妹。妹妹听我一指挥,很灵活地坐在了马车后面,伸出手来想把我也拽上去,可就差一个拳头的距离,我没能够着。背上的两个书包这时也越发显得重,虽然我一直跟在马车后面跑,可之间的距离却越拉越大。妹妹坐在马车上,“姐,快点,上来”的喊声也越来越远……
现在再回忆小时候,能记住的事情大半都是和妹妹一起经历的打骂哭闹,争夺嬉笑,一想到小时候那些不该打的架、不该骂的话,心里总是很懊悔。懊悔中,能聊以安慰的也只有那些尽我最大的力量给予她小小的呵护了。
一支钢笔
文/潘志红
岁月远去了,但许多往事还镌刻在记忆深处的长卷上,就像那支褪了色的钢笔,记录着曾经的往昔……
那年冬天,我上小学四年级,书包里唯一的一支钢笔,是修了多次的。笔尖有点歪,写字粗细不匀,有时还渗墨水。班里有个叫玉虎的男生,有一支自来水钢笔,书写特别流畅,是他家在城里工作的亲戚送给他的,我们都很羡慕。这样的笔我在乡新华书店见到过,很贵的,要两块多钱。我也想买一支,但我不能跟妈妈要,因为这笔昂贵的费用,对于贫困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开支,我要自己攒钱。
老家的湾地生长着茂密的芦苇。每年的冬天,粮食归仓草归垛,大人们开始在冷水里砍苇子。苇子是盖房、编席的好材料,很多外地人都会到村子里收购。星期日,我拿着镰刀和绳子,跟在大人们的后面,捡拾落下的苇子。走在湿冷的苇地,刀子般的寒风吹得面颊生疼,腿脚麻木,手上也冻裂开一道道口子,深得都能看见殷红的肉了。那是怎样钻心的疼啊!但是我不能怕,咬牙坚持着。一个苇季下来,我拾的苇子卖了三块钱,这足够我买心仪的钢笔了。我开心地笑了,把钱数了一遍又一遍,并小心翼翼地用小手帕包裹了一层又一层,我想等到星期日就去买钢笔。
夜晚,躺在床上,我兴奋得睡不着,第二天上学钢笔忘记了打墨水,年轻的班主任成建老师把他的钢笔借给了我。这是崭新的红色自来水钢笔,笔套是不锈钢的,笔尖纤细匀称,在纸上轻轻一划,十分流利。真是好笔!我很快写完了作业,放学却忘记还给老师,我把笔放进了书包。在回家的路上,我和同学边走边玩,突然一不小心我被小石子绊了一跤,同学笑得前仰后合。晚上回到家拿过书包准备复习功课,发现书包被墨水染成一片蓝色,我心里一惊,打开书包老师的钢笔在卡口处断成了两截!我被吓坏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可是我不能告诉妈妈,怕她担心着急。
第二天,刚好是星期日,我和一位要好的伙伴,冒着严寒,步行十多里乡间小路,来到乡新华书店,挑选了一支和老师那支一样的钢笔,花了两元七角钱买下了。星期一上学时我把新买的钢笔吸满了墨水还给老师,成建老师点点头接过放在左上衣的口袋里,我松了一口气。我还会想法子为自己攒钱买钢笔的。
下午,我刚到教室,成建老师走到我的座位前,把我上午还给他的钢笔放到我的课桌上,对我说:“还是你留着用吧,好笔才能写好字。”“老师,这是你的,我,我不能要……”我结结巴巴不知说什么。成建老师微笑着指指自己的口袋说:“我这还有一支呢!好了,就这样了。”说完他向门外走去。望着他的背影,我泪眼迷糊。握着这支沉甸甸的钢笔,从此我认认真真端端正正书写着人生的每一笔。
许多年以后,每次回到老家,我都会去茫茫的芦苇地,寻找童年最温暖最难忘的记忆……
左肩
文/鲜果
有一天,我走在回家的小路上,看见一个小女孩儿走在前面,跟同学蹦着跳着,说着笑着,后面跟着一位老爷爷。老爷爷背书包的左肩很低,右肩膀翘得老高,看起来有些滑稽。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外爷。
上幼儿园时,一放学,准会看见外爷在校门口东张西望地找我,我每次都像小鸟一般扑到外爷跟前。外爷慈祥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立刻从我的背上卸下书包,斜背在自己的左肩上。上幼儿园时的书包里装的全是好吃的,各种零食,玩具,还有我满满的幸福。
我一天天长大,书包里的零食和玩具全都变成了书本和学习用具,书包一如既往被外爷斜背着,但是他的左肩却似乎越来越低了。“以后你长大了,可以自己回家了,我就不用接你了,轻松喽!”这句话常常被外爷挂在嘴边,但我知道,他心中一定舍不得我。
现在我真的长大了,他接我的次数越来越少。偶尔接一下,那双慈祥的眼睛依然眯着,嘴里发出憨厚的笑声,像捡了宝贝儿似的。有时早上快迟到了,我赶快坐上妈妈的车,走了。他老了,也追不上,就站在原地目送我。在车上,回头看,他的身影越来越小,脸上依然带着微笑,向我挥手说再见,顿时,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流出来。
风中,他微微下沉的左肩,和那缓慢摇晃的手臂,还有从小到大他对我的好,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我觉得,自己欠他的太多太多了!
一个包子
文/钟丽华
小时候,最渴望的就是能吃上一顿早餐。但在当年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这成了一种奢望。
记得上世纪60年代,初秋的一个清晨,天刚蒙蒙亮,为了不影响凌晨2:00才下晚班、仍在休息的母亲,我轻轻地起床,简单地梳洗完毕,背上书包准备上学。“晓青,等会儿。”身后传来母亲小声的呼唤,我转过身,只见母亲从床旁的口缸里拿出一样东西,“今天是你的生日,这个包子,就算是你的生日礼物吧。”说着,递给我一个小碗大的包子,我知道这是母亲节省下来的定量夜餐,如果给了我,母亲上午就得饿肚子。我犹豫着接过母亲硬塞过来的包子走出家门,借着晨光仔细端详鼓囊囊的白面包子,褶皱里溢出一股白菜的清香味,引得我直吞口水。这是读小学以来第一次有了早点,怎么也舍不得下口,到学校再吃吧。
从家到学校要经过一条清澈的小河,记得我曾在河旁的空地里种过玉米、小麦,每天放学后浇灌,几个月后,居然有了不错的收获。母亲把麦粒磨成粉,做出的饼喷香解馋。河水欢唱着伴我走完了秋收后寂静的田野。
跨过公路,就到了坐落在长虫山脚下的简陋校舍——昆明民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一所北郊小有名气的完小。教师们基本是民师优秀毕业生,他们质朴敬业,善待学生。
走进学校,清新的空气里似乎也弥漫着麦香。到了教室,把书包塞进抽屉,看着圆圆的包子,肚子再次提出强烈抗议,我还是忍忍,课间操后再享用吧! 我小心翼翼地把包子放到书包旁边,拿出语文书背诵《陈秉正的手》一文。
两节语文课很快上完了,做完课间操我飞奔进教室,准备慢慢品尝包子,手伸进抽屉,包子不见了,拽出书包仔细搜索,包子确实不翼而飞!“是谁偷食了我的包子?”我瞋目而视,四周同学纷纷否认。恼怒、委屈、后悔一股脑儿涌上心头,眼泪霎间涌了出来,肚子像泄了气的皮球,感觉空前饥饿。
如今,近60年过去了,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上物品琳琅满目,有规律、讲质量的一日三餐,不再是昔日的梦。早餐品种丰富,各种馅味的包子令人品出了岁月的韵味。但无论是皮薄肉厚黄里透红的香喷喷的水煎包子,还是咬一口鲜汁溢出的狗不理小笼包,以及层次分明口感极佳的破酥包子,都没有记忆中的那个白菜包子诱人。
书包
文/夏敬明
经历了八个多月的漫长等待,小学二年级的孙子终于开学了。当看到他背着今年又买的一个多功能书包,脸上绽放着天真烂漫的笑容时,作为“隔代亲”的爷爷,心里甜滋滋的。
回想五十年前,与孙子同龄的我,上学时,书包是用一个装鞋的纸盒代替,里面的书本也少得可怜。
早晨,开车送孙子到学校,中午放学后,把他送到附近的托管班,两点半之前,又送去上课,下午四点二十放学时,再接回家中,有兴趣班的日子还要急着“赶场”。一整天他忙得不亦乐乎,我也跟着马不停蹄。
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小孙子一直在家中自学和上网课,至于效果怎么样,我没有多过问,只是常常担心,怕他近视。疫情好转后,赶紧带他去看了眼科医生,还好,检查结果是正常。
开学了是好事,哪怕现在是“错峰”上下学,上一天、休一天,家长们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学习进度谁都不敢马虎。
翻了翻孙子的书包,里面有学校发的七本书,还有自己备用的字典,及其他参考书籍和资料、作业本、笔盒等等,估摸着超过了十二斤重。
等待孙子放学时,在学校门口与同为“伴读”的家长们闲聊,谈到孩子的书包和课业,个个有话说。大部分家庭都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十分紧凑,生怕输在起跑线上。闻之思之,感慨万千。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自勉联,表达了恒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突显先贤既刻苦攻读,又注重持之以恒、科学方法的治学经验。毛泽东当年在长沙求学时,曾书此联以自勉。
读书学习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成绩是很难通过突击而获得提高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过度而行,热情一过便是长时间的松懈,这种间歇式用功的方法对于学习来说没有什么益处。
俗话说:一口不能吃成胖子。任何事情都应该循序渐进,切不可揠苗助长。家长有家长的苦心,老师有老师的无奈。为孩子减负,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事情,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令他们一生受用。“书山无路勤为径”,让孩子肩上少一些负担,或许,“登山”的效率会更高!
母亲拼缝织绣的花书包
文/宋庆莲
叶延滨老师在《珍藏火柴的记忆》开头这样写到:“记忆是奇怪的,有时,记忆像个最吝啬的精灵,选择当时零零碎碎的细节,留了下来,而且在脑海中留得越久,印痕越深,越在时光之后存放,放大的越清晰。”童年时,母亲为我拼缝织绣花书包的记忆,在时光的隧道里存放了三十三年之后的今天,依然清晰如昨。
七十年代的湘西土家寨,年满八周岁的孩子就可以上学读书了。而我因为爷爷奶奶去世得早,父亲常年在外做事,母亲一人在家挣工分,三个年幼的弟弟由我照看,启蒙读书就耽搁了一年,我年满九周岁的那个春天,父母说下学期开学我就满十周岁了,再也不能耽搁我上学念书了。于是,母亲想给我缝一个书包,她把衣箱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一块可以缝书包的布片。那时候,人民穿衣用的布都需要国家配给,凭发下来的布票才能扯到布,。大山里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子能上学读书就非常不容易,我不敢对书抱有奢侈的要求。很多孩子的书包都是他们的母亲用破布片缝制的,书包上还打着补巴;有的孩子的书包还是用棕毛缝制的,那年月,还有人用棕毛补衣服呢。要是有小孩能提着一个花两分钱买的网兜去上学,那就是最新潮、最时尚的书包了,不知道要吸引多少孩子艳羡的目光。所以,我对母亲说:“娘,你就给我买一个网兜吧!”母亲说网兜的网眼大容易掉笔,还是给我封一个书包。
在哪个春天里,我对新学期和新书包充满了渴望,一天,母亲收工回家,放下背篓就给三弟喂奶,一边喂奶一边跟我说:“庆莲,你做好晚饭,就和弟弟们先吃,别等我,我去一趟岩头寨。”岩头寨是公社所在地,离家有十几里山路,要翻山越岭的。母亲说她一去就回,要我在家里照看好弟弟。那是,家里穷的连手电筒都没有,母亲在屋角拿了一把松枝用来路上照明,就匆匆地走了。弟弟们吃过晚饭,一个个睡着了。我坐在火塘边等母亲回来,起初还不断地往火坑里添加柴禾把火烧旺,后来,不知不觉趴在椅子上睡着了。“庆莲、庆莲……”当母亲回来把我从睡梦中叫醒,也不知道夜有多深,外面还下起了大雨,母亲把火坑里的柴火烧旺,此时,借着火的光亮看着满身都是泥水的母亲,我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原来,母亲为了给我缝一个书包,就去了岩头寨裁缝铺里找碎布片,在回家的半路上下起了大雨,雨水淋湿了松枝火苗,母亲只好冒雨摸回了家。母亲微笑着从湿裤袋里掏出了一些碎花布条儿,说是裁缝师傅送给她的,裁缝师傅还说帮母亲收集一些。我坐在火塘边和母亲清理着那些只有指尖宽的湿淋淋的碎花布条儿,火坑里的火苗在我早已潮湿的眼眶里,把那个咋暖还寒的雨夜灼热的暖暖的。
后来,母亲利用晚上的时间又去了几次岩头寨裁缝铺,拿回了一些碎花布条,差不多够缝一个书包了。母亲给裁缝师傅带去了一些红薯和蔬菜,母亲说不能白拿人家的东西。接下来的晚上,吃过晚饭,喂过猪。天空就完全黑暗下来,我坐在火塘边燃起松枝,母亲就在松枝的火光里清理着那些碎花布条,认真地剪修毛边搭配花色,穿针引线开始拼缝起来。一个晚上过去了,又一个晚上过去了。母亲白天挣工分,晚上缝书包。一个月过去了,又一个月过去了,夜晚,松枝的火焰跳跃着,那些只有指尖宽的布条在母亲的手掌里一晚比一晚宽大起来,母亲一共拼缝了一百多片布条,书包带子也是母亲用碎花布条斜着拼缝的,母亲把拼缝好的布片斜着裁剪成书包的两个平面,在书包的平面织绣了几只蝴蝶和小鸟,并且用白线醒目地织绣了八个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个别出心裁的书包在母亲的手心里诞生了,母亲微笑着让我挎上书包试试,真是独一无二的漂亮极了。那千针万线细密密的针脚;那百片布条百样色彩;那百朵鲜花、蜂蝶振翅、小鸟鸣唱。我用双手抚摸着书包就想抚摸着一个春天。
新学期开学了,我和母亲在家里焦急不安的等待着父亲从学校归来,一直等到下午,父亲满脸喜悦的回来了,他大声地对母亲说:“我给庆莲报名了!老师同意把摇篮搬到学校去!让庆莲一边带孩子一边读书。”我和母亲开心极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母亲为我挎上新书包,再用她那两根长长的裹脚布把只有六个月大的三弟捆在我的背上,我背着三弟,牵着大弟和二弟,父亲扛起摇篮浩浩荡荡地向学校走去。到了学校,老师热情地迎接了我们,安排我坐在教室的最后面靠门处的位子,因后面好放摇篮带孩子进出方便。
当我解下书包把书包放在课桌上时,老师惊讶着说:“多么漂亮的书包!”同学们也都围拢过来,看看又摸摸,父亲有点不好意识地对老师说:“她娘手巧,用碎布拼缝的。”老师真诚地赞许道:“她娘真聪明,这是我唯一见到的最漂亮的书包了。”
那是我启蒙求学的路上最新潮、最时尚、最珍贵的第一个新书包,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它远远超越了书包本身的含义。母亲用她的才智和爱为我们拼缝织绣着衣服、鞋子、帽子、袜子……拼缝织绣着那些日子里的裂缝和破洞,把那个苦难的岁月和我苦难的童年拼缝织绣得春暖花开,鸟语书香……
圣诞老人
文/李楚森
小时候,我是相信有圣诞老人的。因此,我把圣诞老人的“个人信息”熟悉得一清二楚。我知道圣诞老人住在很冷的地方,我知道圣诞老人最好的朋友是驯鹿,我还知道,圣诞老人每年都会坐着驯鹿拉的雪橇,来给我们送礼物。在二年级那会儿,我还被称为“圣诞通”呢。
可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在圣诞节那天收到过礼物。我问爸爸为什么,他慈祥地摸摸我的头,说:“因为你还不够乖呀!也可能是因为,圣诞老人给你的礼物太大了,袜子里装不下吧。”
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那一年的平安夜。晚上,我早早做完作业,把牙齿刷得干干净净——花了足足有三分钟(我以前能刷四十多秒就不错了),还给爸爸捶背呢。圣诞老人喜欢乖孩子,这是爸爸告诉我的。讲完故事,爸爸轻轻地给我盖上被子,把窗户开得很大,神秘地朝我眨眨眼睛,说:“今天晚上我不睡觉了。因为圣诞老人要送给你的礼物很大,所以我帮你迎接圣诞老人。”
我激动地跳了起来,狠狠地在他长满胡子的脸上亲了一口,然后躺下床,很快就睡着了。我梦到,圣诞老人表扬我了,还送给我一个大大的米老鼠书包……
第二天早上,我很早就醒来了。窗外黑漆漆的,星星还在孤独地闪着光。我揉揉眼睛,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准备继续睡。突然,我一拍脑门,一骨碌从床上跳起来,兴奋地跳下床,连鞋都没穿。在床头边,我看见了——我梦寐以求的米老鼠书包。
“哇,圣诞老人送了我一个米老鼠书包!”我摇摇在旁边小床上打呼噜的爸爸,“爸爸,爸爸,快醒醒,你快看看圣诞老人给我送了什么!”爸爸坐了起来,望着我,欣慰地笑了。
我高兴了很多天,把米老鼠书包擦了一遍又一遍,舍不得用它。那些日子,我一遍遍地追问爸爸,圣诞老人到底是怎样来到我们家的,但爸爸很神秘地告诉我,如果说出来,圣诞老人就再也不会送礼物给我了。我一次又一次地把书包藏起来,又一天天地背到学校去——那些日子,大概是我最幸福的时光了吧。
直到五年级,我才知道,那个书包是爸爸送的。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圣诞老人就在我们身边……
一个崭新的书包
我的母亲今年94岁了,虽然显得有些苍老,但是依然精神抖擞。共产党在反右时,母亲是安徽省炳辉学校的负责人,她带一个工作组到农村去搞调查,回来后,在调查报告里说,农村里还有吃稀饭的这么一句话,即被打成右派。记得我在她被送去劳教时,我像“疯子”一般的哭闹,要和她一起去。妈妈说,为这事,她在“里边”不知哭过多少次······在劳教场所,她想到我该上学了,就利用晚上和早晨窗外的月光为我用细毛线打了一个非常精致的书包,我和三哥从妈妈处拿回书包,一路走回家,因路途太长,我把书包交给三哥,三哥不肯拿,然后又交给我,我非常生气,就把书包丢在路上,我和三哥谁也不回头,回到家里后,我才发现三哥也没有拿那个书包,我便一个劲地跑回去寻找,可是无果。为这事,可以说,我伤心了一生······母亲解放前做地下工作,解放后做人民教师,打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生里生了九个孩子,曾被誉为“英雄母亲”,还参加过合肥市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可是,这位解放前的大学生,却遭遇了如此的“待遇”······想,是永远想不通的!
书包的故事
二零零六年初,收到高中同学聚会邀请,颇感惊异,又夹杂兴奋,屈指一算,毕业分手,一别已是三十四年,昔日的同窗早已各奔东西,杳无音讯。那个夜晚,睡意锐减,一张张熟悉却又朦胧的面孔在脑海穿梭,校园趣事也零零星星跃出水面……
同学会安排在母校举行,会场布置极为温馨。校园的景色依旧,只是略感生疏,同学还是那些同学,只是经岁月打磨多了几分沧桑,相逢却似陌路。几十年的感慨此起彼伏……
中午聚餐最为热闹,餐桌成为故事擂台,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被揭晓,书包的故事也因此曝光,方才知晓,书包故事的女主角居然是我!我浑然不知,怎么可能?于是乎,我听到了一个如天方夜谭般的真实故事。记忆中,我的书包是自己缝制的,从布店扯回几尺小花布,裁剪成上方下圆形状,开始缝合,末了,安上两只类似木头衣架的拎手抽紧,便成了书包。未曾料想,竟有同学对这只书包情有独钟,并将其尘封三十四年,成为茶余饭后的必聊的话题,一次次谈及书包的主人与那些青葱的故事。书包成为聚会爆料,男主人公从此也被更名“书包”。
时隔几年,我顺道南京,两位在南京的同学接待了我,其中一位就是“书包”。在南京的几天,“书包”是我的专用地陪,非常敬业,一大早买好早点便在宾馆等候,游玩途中,又自觉充当“护花使者”,关心于无声处。当我问及书包故事,他直率地说道:“几十年中,我一直清晰记得你的书包颜色和形状,并每次在和同学聚会时说起你及你的书包,我知道,那是我的一个梦,一个青涩的少年情结。那时,我不敢直面,如今,我依然不敢冒犯,因为在我眼中,你永远是那件晶莹剔透,没有瑕疵的水晶器皿,可观赏,但不敢触碰。你是我的梦中情人,以后我就称你为“梦姐”。“书包”没有食言,几年如一日,我们偶会电话短信,多是一些问候祝福。依然长江南北,依然不咸不淡,尚未露出水面,随之沉没的书包故事,付诸东流,顺水而下,只留下瞬间浪花,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份情感源自一个少年天真遐想,如青莲般出淤泥而不染,清澈,坦荡,洁白,无暇,令人赞叹;这份情感真实自然,既有青春萌动,又有日后的理性自制;这份情感微不足道,却润物细处;这份情感藏匿在心灵最深处,静美醇厚;这份情感始于单纯,行在大道,天长地久。
人世间,最难解是风情,最难写是情字,最纠结是情愫。在这个情欲泛滥的天空,我们看到的是被玷污的情,读到的是被扭曲的情,品到的是被污染的情,爱的天空变得乌烟瘴气,不再湛蓝。我们呼唤真爱、仁爱、大爱、厚爱、挚爱,我们渴望真情、深情、纯情、钟情、专情,我们期盼在爱的天空徜徉,在情的海洋游弋,在情爱的山水穿梭。
爱与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有爱的滋养,情得以升华、延续;
爱以不同的形态呈现,有广义的爱,博大的爱,奉献的爱,朴实的爱,纯洁的爱,有狭义的爱,自私的爱,不洁的爱,索取的爱,偏执的爱;
情也分门别类码放,爱情至高无上,亲情血浓于水,友情纯洁明媚,知己一生难求。
守望爱,珍惜情,让情爱轻松,愉悦,温暖,自然,纯色。
妈妈“奖”给我的缎被心
文/蒋延珍
整理衣柜时,我一眼就看见妈妈“奖”给我的一床缎被心,30年来,我像宝贝一样珍藏着。
这床缎被心,只有大半个被子大,是丝做的,手工非常精细,尤其红黄绿搭配的图案立体感强,看上去非常漂亮。在那个年代,这可是我家最值钱的东西,听说这也是外婆给妈妈唯一值钱的嫁奁。
那时我家非常贫寒拮据,我家有这床缎被心,左邻右舍甚是羡慕。记得有一年,我背了5年的书包已经缝补了不知多少次,旧得不能再背了。因为破,我用手捂着破洞以免掉笔。那时我最想要的是一个新书包,可家里拿不出一点钱。有一天晚上,母亲拿出那床缎被心,用手摸了又摸,她对父亲说:“要不,把这床缎被心卖了,不但可以给孩子买一个书包,还能剩下一部分钱贴补家用。”而父亲坚决反对,说那是母亲的嫁妆,不能因孩子而丢了念想。
后来,母亲为了让我不再纠结新书包的事,她把我们四个女儿叫到身边说:“谁能在今后考出去,这床缎被心就奖给谁。”为了用缎被心换得我向往已久的书包,我发奋读书,一有时间就捧着书本读、记、背。不知有多少个夜晚在煤油灯下,学着学着就困得睡着了。通过不断努力,我从班里的中等水平升到了全班第一。
考上初中以后,我已经懂事多了,我一直没提缎被心的事,因为那是母亲最心爱的宝贝。那时候农村的孩子多学点知识就很不错了,母亲却不这样想,她时常对我说现在有机会读书,就争取考出去。我记住了母亲的话,决心改变家境。三年来我一直没有放松学习,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我喜欢的师范学校。记得我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母亲高兴地把缎被心奖给了我,从母亲手中接过它,我紧紧地把母亲抱在怀里,感恩的心在脑海里扎下了根。
遗憾的是,母亲却没有等到我报恩这一天,最终因积劳成疾永远离开了我们。后来这床缎被心被我当成宝贵的精神财富珍藏了起来,这床缎被心不但寄托了母亲的殷切希望,还包含着几代人爱的传递。
母亲
文/一普译茗
每次背起行囊回家,都有一种特别的心情,轻松、愉悦和忏悔,五味杂陈,但是回家的脚步依然坚定,只因为家里的老母亲。
(一)
依稀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个夏天,太阳炙烤着大地,知了懒洋洋的趴在树干的背阳面偷懒,树叶一动不动的耷拉着脑袋。中午吃过饭,找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去上学。在路上,不知是谁提议,离上课还有点时间,咱们去河里游泳吧,反正家里人这会不来学校,我们几个直接奔小河边去了。
天气的燥热,让人对水有一种强烈的亲近感。麻溜的脱光衣服,扑通扑通的跳入河里,打水仗、扎猛子比赛,玩的不亦乐乎。两种环境直接的对比,总让人贪恋舒适,我们玩的忘记了时间。
依稀听着有人喊我的名字,我环顾一下周围,看到母亲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小河边的公路上,在喊着我,我立马窜出小河,穿上裤衩和背心,掂着凉鞋就往学校跑。等我跑到学校门口时,才敢回头看看,发现老妈已经被我甩的没有了踪影,此时才感觉地板的滚烫,急忙把凉鞋穿上。刚准备进校门就看到父亲和校长一起从大门里出来,我只有缩着头站在了门口,这次是死定了,照我妈的爆脾气,一会全村的人都会知道我挨打了。
老爸来到我面前,拽着我的耳朵说:“***担心死你了,来到学校看你没在这,臭小子。”
我感觉老爸今天比较奇怪,以前都很少吵我,今天竟然拽我的耳朵。此时感觉一团冷气吹来,浑身一个哆嗦,果然,我被一股大力袭击在屁股上,双膝跪在了地上。此时,竟然感觉不到地板的热度了,只感觉后背嗖嗖直冒凉气。
“去把你书包拿出来。”
我乖乖的爬起来,不敢去抚摸磕碰的膝盖,快步的跑到教室,把书包拿了出来。老妈把我的书包一把抢过去,直接扔到学校大门对面的沟里,我站着不敢动也不敢说话,眼巴巴的瞅着我的书包和散落一地的书。
老爸走过去把书和书包捡起来,挎到我的肩旁上。(90年代初,农村娃上学的书包不像现在的双肩背包,而是用布缝成一个长约30cm、宽约10cm的布袋,然后在两边缝两条窄长布带。)回到家后,我知道自己的“修炼”就要开始了,很自觉的跪在了院子里,老妈在找他趁手的工具,果不其然,老爸的一只鞋被老妈攥在手里,快步走到我跟前,一脚把我踹倒在地,鞋底就像雨点一样落在屁股上,随之我的哀嚎声就响彻云霄,但是我从不求饶,现在想起来,都感觉自己很傻。
晚上随便吃了点饭,就躺进了被窝,心理还在暗暗发誓:等我长大了,你老了,我不养你。不知道是几点了,被身边啜泣的声音惊醒,还不敢睁眼,我老爸说:“你哭啥劲,打他的时候也没见你掉泪啊,你看孩子被你打的,那么小,教育一下不就行了。”
“你就知道教育,棍棒底下出孝子,能成材,咱们家这个样子,不好好上学,以后还让他和你一样,做个泥瓦匠吗?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不成材。”
“那你打过了,孩子都睡着了,你还哭啥啊。”
“滚,我心疼,明早给他做点好吃的,不能告诉他我哭过。”
其实,我又偷偷的哭了起来,不敢出声,只能任由眼泪肆意的倾泻。
书包
文/邓成日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按惯例,单位又要给联系村小学的孩子们送礼物。也就像过年一样,一年一度。
前几年,给孩子们送了有卡通图案的新书包,孩子们挺喜欢的。今年又送什么呢?这似乎是一件愁人的事。以往,除了书包,孩子们需要的学习用品,诸如笔、球之类的东西,大多送了。送什么呢?那就征求一下老师的意见。老师在回话时,思考良久,最后说:还是送书包吧!
每年送书包,不重复?有人说,现在的书包也不耐用,我的孩子,一年要换一个书包。
这种说法,好像让我们找到送书包的充足理由,但同时也让我们感到羞愧难当。想想现在的一些东西,质量令人堪忧。质量的难以保证,与我们习惯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的心态,形成了解不开的矛盾。也让我们的良心备受刺激和谴责,更别说让孩子们有珍藏的东西,能够留下儿时清晰或者散漫的记忆。
记得自己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根本就没现在形式多样的书包。就是有,也没有钱买。母亲便用一块灰色的布,一针一线,给我做了一个简单的书包。母亲觉得还不满意。于是在煤油灯下,用七零八落的碎布,组合成五颜六色的图案。有三角形、菱形,中间镶有一朵大大的梅花,最后框边成正方形。那图案说不上有什么创意,或者表达什么鲜明的主题,但有一点是可以明了的,那就是多彩的拼图,至少表现出一个年轻母亲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儿子的期望。我想,至少可以让我知道书包的正面和背面。这个简单的道理,才是母亲给儿子上的人生第一课。
现在看来,相比之下,那书包简直是土掉渣了,甚至会成为某种笑柄。但那小小的,只能装上语文、算术和两本作业本的书包,对那些没有书包、靠双手抱着书上学的孩子来说,也是值得羡慕的。至少说明我还是一个学生,而不是野地里的看牛娃。
现在的书包是大得有点离谱,从背后看,有时是看到书包见不着人。大包上有分层分类的小包,里面可以摆放各类的学习用品,外面是拉链。只要拉好拉链,什么东西也不会丢,减少了家长的操心。双肩背包,是有利于孩子的身形健康。但独独忽视了那份负重啊!
当村小学的孩子们接过书包,细致端详上面的图案。那是孩子喜欢的童话人物或动物。性别之分与色彩之别,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天然的喜好。他们稚嫩的微笑,就像蓝天中的白云,不含半点杂质和污染。他们的欣喜,让我们有了一种慈善之感,欣慰之感。
我不是一个顽固的守旧者。时代,必有时代的东西。
妈妈的面包
文/王紫潼
人总是在前行的道路上自顾自地赶路,从而忽略了身边亲人的爱。
我常常黑着天便出门,黑着天才回家。繁忙的学习生活使我无心去顾及其他,包括父母的一举一动。那日,作业任务依旧繁重,更有几道难题让我心中烦闷。这时母亲推开门,端来一杯热水,我头也没抬就不耐烦地对母亲摆摆手,还嚷嚷着:“赶紧出去,出去!”母亲见状便快步走开,一句话也没说。谁曾想,过了一会儿,她又推开门来,端来了一盘水果,这下我彻底像是被点燃的烈火,“出去出去。”我怒气冲冲地把母亲推出门外,并“砰”地将门关上。
我不知自己是在生母亲的气,还是在生自己的气。
第二天,天不亮我照常走出家门。也许是起得早了,也许是心中有一片乌云,总感觉周围一片漆黑,寒风瑟瑟。我想到了学校,心情可能会好一些,可当我入座之后,却异常饥饿。通常我在家里吃早饭,可今天,我竟因为赌气没有吃早饭。我有些后悔,但依旧想撑过一个上午。第一节课,我感觉到胃里空空的,肚子咕咕乱叫,胃部痉挛。下课后,同学们纷纷拿出早饭来吃,我一阵羡慕,舔舔嘴唇。第二节课、第三节课过去,我实在是饥饿难耐,像是有东西在灼烧着胃一般。好不容易挨到第四节课,当我拉开书包侧拉链取练习本时,一个用塑料包装纸包着的面包掉落了出来!我愣住了,眼睛发酸,泪水在眼眶中打转转。一定是母亲把面包装在书包里的。我之所以敢如此断定,是因为我太了解她了,她是爱我的,无论发生什么事,她总是爱着我。我迫不及待地撕开包装纸,三下五除二将面包吃下,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有生以来吃过的最好吃的面包。
那天下午似乎很长很长,终于等到放学,我急切地收拾书包奔回家,一进家门,母亲已做好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
小背影
文/王华松
没有天天早上送儿子上学的日子,已有将近2年了。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小背影。
那是2016年10月20日清晨7点43分,车至黔江区人民小学后校门外。由于7点50分必须进教室,所以车刚停下,儿子便匆忙背起书包跳下车迅速往校园跑。我正将车调头,却发现刚跑进校门的儿子突然折回,跑到车门外看着我:“老爸拜拜,你开车慢点,听到没?”
对于刚满七岁的儿子来说,那个书包还显得有点大。正是进校的高峰期,学校门口很挤,大人小孩密密麻麻。我专注于倒车,没太注意儿子搭话,好不容易才于人群中终于将车调头摆正。直到这时,我才发现,原来儿子连同那个大书包,在那个很不容易才有的人缝儿里,不断地被进出的大人或孩子们碰得摇摇晃晃。
他一直没走,站在那里看我倒车。
“我怕你撞到别个,所以给你看倒起。”“不过我觉得你不会,因为你开车技术好。”儿子先是说了半句,又补充了半句。
儿子的话,让我一直急于赶路的情绪瞬间停了下来。他的突然折回,他的一句“老爸拜拜”和“开车慢点”,还有担心我倒车时会撞上别人……真可谓是父子连心。尤其是一句“不过我觉得你不会,因为你开车技术好”,何尝又不是对我的一种绝对信任和敬重。
无法控制自己,我特地下了车。将儿子轻轻搂在怀里,我感受到了他的心跳与体温。儿子看着我,没说话。我注意到,儿子那虽幼稚但却懂得担心爸爸的双眸,蕴藏的同样是一种多么厚重的爱。儿子这份爱,也让我足以领悟,他真的就是我生命的延续。当我六十七十的那一天,他就是我的现在。
马上就要到7点50分了,我催促儿子快点去教室,不然要迟到了。儿子转过身,快步向校园走去。在和值守的阿姨打过招呼后,他继续往前走去。由于个子还小,刹那间我就看不见他的身子,只看见到他的书包不停地在人群中左晃右晃,最终消失在人群中。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上了车,关上车门。
不知怎的,我的眼泪瞬间在眼眶里打转,内心深处也升腾起一种莫名的冲动。18岁外出谋生,独立闯荡,做了许多的事。但如今处境,却依然并不宽松,我不能自已。但我知足了,有这么贴心的一个儿子,何尝又不是上天给予我最大的回报?儿子好好读书、快乐成长。老爸也能顶住,不轻言输,哪怕再大的风浪,亦是如此。看着儿子教室的方向,我心里默默念叨:儿子拜拜,放学后打电话,老爸来接。
而2016年10月20日,是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的日子。因为,打那一天起,我就再也没有送过儿子上学。“每天清晨按时起来给儿子做早饭、再送到学校门口看他小背影”的日子,自此便成为了记忆。
蛮想念,真的。
蝉
文/王笛笛
《蝉》
这个夏天还未结束的时候,校园里的上课铃就响了。
"木子,快一点啊,要迟到了。"'知了'气急败坏地把书包往肩上一搭,一边推门一边叫嚷些。
我叫李木,把李字拆开,就得这么个雅号,说来这还是'知了'的"杰作"呢。
"哦,来了。"我赶紧抓起书包跟上。
"知了"是我们给他起的外号,他的原名叫林小蝉,听他说是取"林中小蝉,蝉小觅于林间"之意。我想,大概意思就是要能忍吧。
九月,天气还很燥热,我拖着书包,有点意兴阑珊。
"快点,要迟到了。"
"我说你能不能把书包背好。"
"别磨蹭了,还没睡醒啊。"
一路上我没说一句话,似有所思。
我们是中午午睡的时候睡过头了,所以'知了'后来来了这么一句。他这样说,我倒有点不好意思了。
没多久,我们到了教室所在的楼层。
教室门口,正在老师讲停下的时候,'知了'喊了一声"报告。"
全班同学的注目礼。
我们在被老师训了几句,同学们的注目礼下,灰溜溜的走进教室。
老师继续讲课,'知了'拿出课本,放在桌上,认真听课。而我,摊开书本,全无心思听讲,于是就扭头看向窗外。
我坐在靠窗的位子,窗外是棵梧桐树,此刻树上还有蝉的叫声,我就欣赏着它一直的'知了,知了'.
"怎么了木子,心不在焉的。"
不知不觉中已经下课了。
"没事。"
我无精打采的应付一句。
'知了'明显的发现了我不在状态,问了我几句,就不再说了。这就是朋友,尽管只有只言片语,甚至于一句话没有,但都知道彼此,一切都在情意中。
"叮铃铃,叮铃铃……"
"放学了,放学了……"
聒噪的铃声响起伴着同学嘈杂的声音。
"怎么了,还很烦恼呢?"
"好多了。"
"那就好,走了,咱们该走了。"
"嗯。"
我简明扼要,'知了'轻笑着拍拍我的肩膀。
"好香啊,是木樨!"
走到校园围墙附近的时候,我忽然闻到了花香。
"嗯,是啊,我也闻到了。"
此刻我忽然心情好多了,心境开阔了。
听到'知了'的回话,我说:
"快毕业了。"
'知了'此刻有点摸不着头脑,但依然回应着:
"是啊!"
"明年木樨花来的时候,我们就各奔东西了吧。"
'知了'微蹙眉,没说话。我自顾的接着讲:
"不知道我明年今天所在的地方是不是还会有木樨开放。"
"木樨树上还有知了呢。"
"蝉被木樨叶挡住了。"
……
我像是说给'知了'听的,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许久,我们陷入沉默。
我在想,以后我们两个会不会真的像这林中蝉一样,隐藏在彼此看不到的地方。
忽然,我又想到了林小蝉,"林中小蝉,蝉小觅于林间。"这不正是隐藏吗?
但我此刻并不显得多么失落,将要毕业,我们难免分离。
人生本就是聚散无常。
不知道此刻他在想什么,是否是和我想的一样。
直至夕阳薄暮,日落西山。我们相视一笑,然后像是在对方眼中读懂了彼此。
然后,我们狂奔出去,像是抽了疯一样,嬉闹,蹦跳……
玩了好久好久,吃了不知是晚饭还是夜宵的一顿饭之后,我们回宿舍了。
回到宿舍,倒头就睡。
那个晚上,回到宿舍后,谁也没开口说一句话。
日本游记
文/紫玲珑
游记一
18号中午12:05我们直飞日本大坂机场。我们所乘坐春秋航空是廉价航空,飞机上不管任何餐点,也没有矿泉水饮料可发。飞机上空少长得相貌堂堂,阳刚气十足,挺帅的一个小伙。空姐端庄大方,彬彬有礼。出国坐飞机其实挺害怕的,尤其是偷偷听他们说春秋航空的这架飞机还改装过,大致意思就是增加了不少座位,扩大了机舱面积,他们还信誓旦旦的说安全肯定没问题, 心里确实没什么底。好在安全落地后一颗心才定了下来。
到达日本大坂机场是北京时间15:36分,日本时间比北京时间快一个小时,也就是16:36.一下飞机就急着上厕所,让人尴尬的是传说中的马桶盖太高级了,真心不会用,感觉自己很老土。按钮上都是日文,而且居然找不到冲水的按键,直是服了。大阪机场航站楼比较小,入目之处都是东方面孔,中间还有几个黝黑皮肤大眼睛的印度人。在等候时还看到了拖着行李箱穿着制服的机长,还有金发的空姐,真是酷毕了。
入关处长长的队伍让人欲哭无泪,顺着拦好的走道排队,拐了无数S圈,无边无际,一眼望不以头。闲着无事时左顾右看,有工作人员在帮着旅客指导填写入关单,是两个年纪挺大的老者,满头银发,精神矍铄,上身穿洁白的衬衫,深色裤子,打着领带,挂着工作牌或戴着袖标。工作态度绝对一丝不苟、认真严谨。日本的老头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工作,真是让人惊奇!光是过关取行李就用了近一个半小时,听说从机场到我们所住的酒店需要三个半小时车程,看来今天一天就这么过了。这是他们失物招领的地方,捡到东西都交到此处。
游记二
从18:00左右坐上车,刚开始大家还兴致勃勃地讨论着,看着沿途的风景到后来都昏昏欲睡。现在已经晚上20:50了,早上的胡辣汤早已消失殆尽,连个渣都不剩了。中午就简单啃个蛋糕,车上的人个个都饿得头晕眼花,眼巴巴地期待晚上的大餐呢!我们这个团是个40人拼凑的大团,来自河南的各个地方,老人最大年纪65岁,孩子最小2岁。晚上不管饭。
导游说估计晚上10点钟左右才能到达名古屋我们住的酒店。中途到了一个服务站,看到有自动贩卖机,我们饿得实在都顶不住了,纷纷解囊。投入硬币,370日元一小份章鱼小丸子,4个丸子切成8份,微波加热120秒……方便快捷。后面排起了长队。拿到手时还烫着,还没吃到嘴里就囫囵吞下肚里,我吃了半个,没吃前肚饿还能忍受,一吃更饿了。肚子在继续等待中…
晚上10点多,我们都在大巴上睡得昏昏沉沉,一直在车上叽叽喳喳兴奋的小女孩也终于睡着了,车上静悄悄的。就听见一声惊呼:烤肉?!全车人都被惊醒了,一个个都饥肠辘辘激动不已,指着外面,烤肉,牛排…
游记三
日本时间23:06我们终于坐到了日式烤肉料理店内,大家饿得已经前心贴后背。这次我是跟着妹妹单位的一行16人出来的,属于他们的编外人员。今天为了犒劳我们的辛苦,也为了庆祝我们顺利到达日本,他们单位的老总请客。精致华丽的菜单上各类丰富的招牌菜简直亮瞎了我们的双眼,深深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菜单上主打是肉类,牛肉算是上等的,红白相间,颜色喜人。从肥牛、牛排、牛舌到培根、大虾、鱿鱼、生蚝到蔬菜类的洋葱、南瓜、生菜应有尽有。密密麻麻的菜单。还有非常多种类的酒,有着各种奇怪的名字。点了不少菜,一开始大家都有些矜持,啤酒上来后就放开了。觥筹交错、推杯换盏、酣畅快淋漓地大吃起来。
食材上来时,无论用料、做工、摆盘都是那么精致、考究,充满亲切的诚意。把肉一片片平摊,随着一声声吡吡的声音,看着鲜红的牛肉在烧红的铁板上翻卷变色,烤出香味,再将肉翻一个身,放置几秒中就大功告成。然后将烤好的肉配上烤好的洋葱粘上店里特制的甜酱或辣酱,包在生菜叶里,然后再蘸一下蔬菜调料,一放进口嘴里,呜,质地鲜嫩,汁水又丰富,绝对好吃而不腻!烤肉的美味程度,用言语已经很难表达了,入口的那一瞬间,我有一种进了天堂的感觉,禁不住感慨人生是如此美好!
浓郁金黄色的自酿啤酒,拥有爽快清冽的风味和丰富而醇厚的口感,平顺甘醇,微微带有苦味,但柔和适口,有种麦芽的清香,能喝出山泉的味道,纯净而清爽。有它的加入,让我们的舌头有了焕然一新的味觉。
最大的亮点是餐后的冷荞麦面。这里的荞麦面荞麦含量很高,很筋道,有嚼劲,有着荞麦特有的香味与甘甜,汤水像井水般的清澈,直接放入冰块,清淡爽口,回味无穷。
大家都吃得差不多时,我才开始仔细打量这个料理店。狭长的包间内没有过多装饰,简单的装饰画与具有美丽的形态和色泽的枯枝及干花衬托出私密空间的脱俗与幽静,内部装潢十分有昭和风情,简洁的长桌,软包的沙发,面积虽小,但使整个小店很有氛围,环境典雅清幽。让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能有个轻松愉快又不失优雅的环境。
一顿饭下来,大家都酒足饭饱,一结账,4万日元,合人民币2000元,不禁咂舌。
游记四
日本寸土寸金,房子密密麻麻,栉次鳞比,结构紧凑。我们常说的楼间距标准在这里肯定规范不同。据说日本首都东京是世界上住房价格最昂贵的城市之一,不少日本人也自称自己的家是“兔子窝”,以此来形容自己的住房狭小。而电影,电视剧中的带庭院的房子估计只能是企业老板、大公司经营者等高收入的富人才能够拥有。日本城市居民特别是东京市区居民的住房面积不大,普通职工家庭有一套70平方米的住房就已经很不错了。一般租房者只有40多平米。听导游说我们酒店房间很狭小,不要跟我们在中国的家相比较,只有十几平米。
由于先期导游的介绍,我们心目中已有了大致的印象,所以一到酒店后就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酒店的设施比我想的好太多,长方形的房间宽敞明亮,两张1.5米宽的床上摆上褐色长条床裙,床铺干净清新,一尘不染,桔色的灯光调节的很非常舒服。卫生间里面配置齐全:新奇的加热马桶,浴缸历历在目,排的整整齐齐的洗浴用品,居然全是DHC的品牌,手纸细腻柔软可以直接扔进马桶内,包括洗面奶都准备齐了。这种简单精致的布置都让我们感到温馨。舟马劳顿了一天,看到这么舒适的酒店氛围,不禁感到放松下来。
游记五
清晨醒来,推开房间的窗户,酒店外的庭院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碧绿的草坪,翠绿的冬青,稍远处高高低低的松柏,还有尖顶白色小屋,条形木地板上随意摆放着几张白色的圆桌配着椅子,让人感到清爽无比。
早餐很丰盛,昨天虽然吃完晚饭都快凌晨1点了,但知道今天没有中饭,大家还是吃的很多。金黄稀稀的炒鸡蛋,入口即化,有一股淡奶油的清香。法式烤面包内夹着一片黄油,柔软香甜,香浓的黄油味让人一口一口停不下来。黄澄澄的燕麦片用凉牛奶冲泡,喝着口感特别好,而且特别营养,牛奶成份不至于被破坏,麦片也易于吸收。生菜玉米紫苏加上沙拉酱,营养丰富,补充多种维生素,酸甜爽口。一碗稠粥加上各式小咸菜,吃得真是舒服。还有一盒是纳豆,早就听说纳豆是日本人常吃的一种营养品,纳豆之所以功效神奇、历久不衰、日本人的长寿健康,最大的功臣就是纳豆里蕴藏的神奇微生物纳豆菌外表粘稠,拿筷子挑起能拉起长长的细丝。挑了一小口,一股腥臭让我一下吐了出来,看来好东西也不是人人能吃的。
装行李的依然是我们满头银发的司机大叔。说实话真是佩服他,拎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箱,在车下面爬来爬去将行李摆放整齐,干一些连年轻人都吃力的活。在日本,不管是老板还是工薪族,都会拼命地工作,他们想的往往不是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而是要做到符合所在的位置。干得好是理所当然的,干不好是丢人的。那些“退而不休”的老年人、认为“活一天就要发光发热贡献一天”,一旦脱离工作,不但不利于健康,更重要的是意味着自己脱离了社会。所以他们总是以一颗饱满的心对待工作。
游记六
车子慢慢启动了,说实话,我都不知道我到了何处。只知道日本的每条街道就象被雨水冲刷过的特别干净,大街与小巷没有一片纸屑,一个烟头,街道上任何一个椅子、石阶你都可以随时就座,连路边摆放的二手车都干干净净的,问题是我们在路上没有看到一个清洁工,连垃圾箱都很少。导游告诉我们日本城市街头几乎是看不到垃圾箱,如果有了垃圾就会装到袋子里带回家分类后放进住宅区分类垃圾箱中。日本执行非常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垃圾箱分类最高达到十几种,分得非常细致,通过对垃圾的分类、回收可以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上创造巨大的价值。听说日本的关西机场就是用垃圾填海造地建成的。
车子在行驶,我们出了城市,进入了高速,一路上延绵的青山,一块块的水稻田,地毯似的庄稼地,笔直的马路从窗边呼啸而过。
游记七
到如今已经回来一个星期了,说实话,写这个游记确实让我很头疼,都是看着拍的照片,回忆当初在日本的情景。虽说当时也随手记了几句,但早就记忆凌乱了。当初那个想把看到、听到、想到的一切记录下来的心劲已经过去了。如果不是朋友们的鼓励,这个游记就到此为止了。勉为其难,继续,但可能不一定就是按天发生的事情。只是看到什么照片就讲什么故事。
昨天有朋友半夜发来微信:“你写了这么多就是日本哪都好吧”,后面虽然还加了一张笑脸,但我心里却怎么也不是滋味。那就先聊聊这个话题吧!日本这个国家说实话我真得不感冒,我也说过一辈子也不想去日本给他们的经济做贡献。如果不是机缘巧合,绝对没有这次日本之行。这次我是跟着妹妹单位去的,当初的目的地是韩国,但由于韩国中东呼吸综合症愈演愈烈,单位领导变了几次路线,最终选择了日本。
女人天生对这些政治不太敏感,但我还是知道日本与中国,历史问题还尚未解决,钓鱼岛,东海纠纷却一直执续不断快速升温,在以安倍晋三为首的政府领导下,日本的野心膨胀,对外扩张与干预正在成为日本未来新的政治军事国策,两国已从官方的冷漠对峙到民间的相互仇视。网上骂日本人的网友越来越多,抵制日本货已经成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口号。
而这次在日本我也遇到了一些事情,看出了日本对中国人的诸多不友好。现在就提前写这一小段。
那是我们日本之旅第三天,吃的是第二顿正餐。中午,我们到达了吃饭的地方。在饭店的外面,有一个日本小伙正殷勤招呼大家来试吃糕点和大麦茶。我们前面刚进去了一个团队。我们随着人流也想过去尝尝。糕点做的很精致,圆圆的,切成两半,一层象是巧克力颜色一样的东西里包裹着馅料,看上去挺吸引人的。但日本小伙一看到我们就大声喝叱,用手比划制止着,面容激动,我们想可能不是谁都可以吃的。没想到,马上就来了一群韩国人,日本小伙又马上换了一副面孔,笑容可掬地招呼韩国人免费试尝。虽然最后我们在这顿正餐里也吃到了这个东西,这是一种面皮中添加了竹炭精华的甜点,皮的口感比一般蛋糕要硬,中间包有软绵绵的馅,味道可口,但还是觉得受了污辱。
想想为什么日本小伙能看出我们和别人的不一样?同样都是亚洲面孔?后来我仔细回忆了一下。我们团队的人看到免费试吃糕点时一拥而上,而韩国人却自觉排成了一队。我们三三两两在饭店门口大声交谈,小孩子在追着乱跑,大声哭叫的时候,我看到那些韩国人却好象没有说什么,很自觉地跟着导游的小旗子排队上楼。我们在想到别人对中国人的歧视和鄙夷时满心愤慨,却没有想到自身的诸多毛病,但这并不影响我讨厌日本人。
在日本,我们许多人都在装,因为我们不想丢中国的人,我们代表中国。我们遵守纪律,尽量不大声说话(有时可能会不自觉地高声),不乱扔垃圾纸屑,象日本人一样有礼貌,在饭店吃完饭,自觉把餐盒放在指定洗碗处。导游说几点结束回到车上,我们尽量遵守时间(虽然多次迟到)……对于日本人来讲,这就是行为准则,而不是象我们这样在日本如此,回国后没有这样的氛围,大家就装不下去了。日本人的全民素质真得挺高,我们不得不服气。所以,这次日本之行,对我的震撼超乎我以前去过的任何国家和地方,深深感觉到自身和国人的不足之处。希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他们先进的理念和生活习性,从自己做起。
游记八
曾经听过一句话,看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要看厕所。在日本的几天,无论公共厕所、饭店还是宾馆里的厕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本人将先进的科技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让科技给人们带来了更精致的生活,所表现出的智慧和细腻真让人刮目相看。
所到之处,厕所都是干净、整洁得让人乍舌:地面光滑如镜;洗手台上方镜子明亮无水迹;旁边摆放着美丽的插花;有泡沫洗手液和冲水管,旁边还有自动烘干装置;整个厕所无任何异味还有淡淡的熏香,好闻而不刺鼻;设施非常齐全并具有人性化,让人仿佛走进了星级酒店。因此,特别在去卫生间的时候拍了几张照片,给大家看看。
马桶的右边,有一排按钮,各自负责不同的指令:如冲水、喷水清洗,吹风,停止以及调节水的大小等命令。右上角有酒精消毒装置,可以拿卷纸沾上消毒液和酒精擦试马桶盖,旁边还有芳香剂和大量备用卷纸…
有些马桶边还设有残疾人和老人用的扶手;每个便池内都有求救呼叫装置;并有模拟流水声,用来掩盖一些尴尬的声音还节约用水。
从厕所来看,日本人的细致、体贴、周到在这里有了充分的体现。
游记九
这几天日本天气一直阴沉沉的,小雨还时不时邂逅一下。中途汽车停在服务区,远处的天空灰蒙蒙的,各种颜色的云千姿百态,变幻莫测。天空中不同深浅的灰重重叠叠,由近处的浅灰到深灰跟远处黛青色的群山交汇。上空弥漫着浓厚的雾气,缥缥缈缈,远远看去,如同人间仙境。
服务区内不论大型旅游车还是小型家庭轿车,摆放整齐,井然有序。隔离带里不知名的红色花儿开得正艳,豆荚状的含苞未放,马蹄状的已经热情地盛开,配着绿叶上滚动的雨滴,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成为这夏日挥不去的风景。
游记十
我们的车在城市穿梭的时候正好看到街边的小学生上学时的情景。三个小学生穿着白衬衣黑裤子的校服蹦蹦跳跳的相互打闹着。他们身后都背着统一的蓝书包,方方正正的,看起来书包很轻便。导游告诉我们,日本小学生的的书包全国统一,男孩是蓝色的,女孩红色的。一个书包从小学一年级背到毕业。书包的材质采用人工皮革,如果是真皮就太重了。但后背部分用的是真皮,有透气性,夏天背着的时候不会太难受。采用方形设计,是放入重物后也不会变形。双肩的背带的设计也考虑到和身体的贴合性,采用人体工学的理念,使重量对身体的负担最为合理的状态。而且书包的多处也采用反射材料,上学路上可以引起过往车辆的注意。书包里只放些文具盒和作业本,书本一般就放在学校教室里,所以书包都很轻便。日本书包还有好多作用:一、背在后面,如果摔倒了碰不到头;二、日本地震多发,如果遇到地震把书倒出来,将书包套到头上可以当头盔;三、如果遇到水灾,可以背起来当救生衣。
一个书包也不便宜,如果是日本学生免费发一个,如果丢了需要重新购买时需要10万日元,合人民币5000左右。
想想中国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书包就已经超过十斤了,拉着行李书包的小学生,已成为中国街头一景。现在有不少中国人也赴日为自己的孩子购买日本书包,我亲眼看到一个妈妈在商场里为孩子挑选书包,一个书包合人民币1500元左右。
游记十一
老天啊,女人买东西的欲望真可怕,好像商店里的东西不要钱般的疯抢。导游再三说东京物价最贵,奢侈品可以在这里买因为最全新款最多,其他建议到大阪买。今天是旅行社的第一顿正餐~自助烤肉。但大家都无心吃饭,都急着去血拼。匆匆扒了几口,大家都心急火燎地跑出去。
银座是一个地区,沿街商铺林立,两侧有最繁华的百货公司;高档的时装店、皮革店、首饰店鳞次栉比;酒吧间、咖啡馆、甜品店星罗棋布。各种商品,化妆品,饰品,美食吸引着所有人经过人的目光。再加上街上时不时地出现欧美帅哥以及金发美女,各国的异域风情更为这条大街增添了异样的情调,使它成为日本最美丽、最迷人、最富魅力的一条街。
我们第一站~FANCL专卖,它是日本最大及最有规模的“无添加”护肤及健康食品品牌,首创不含防腐剂、化学添加剂的美容及健康食里品。里面就有小语念念不忘的美白丸,听说效果奇佳。大家都在抢,你三包,我六包的买。本来只想买美白丸,后来想难得来一次,胶原蛋白丸,减脂丸都买了几包,不但顾及孩子,女人对自己也要好点。
我还到旁边的优衣库逛了逛,时间好紧,15分钟,那就是看到就扯下来,一连逛三层,三件衣服带结账,像打仗一般。这里要说明一下,东西琳琅满目,摆放整齐,分类明确,让购物者一目了然,价格比国内便宜许多,一条长裙也就是999-1499日元,合不到50-75元。但由于日本的服务太到位了,这边时间有限心急如焚,收银员手脚利落、不慌不忙地认真做每件事,有条不紊,面面俱到,服务用语亲切,态度恭敬,虽然我什么也听不懂。导游曾说过,在日本,你花10分钟买东西,你要花30分钟排队结帐。购物时间其实不长,但等待结账时间太长。大家到了日本也不由自主的文明起来,不大声喧哗说话,按秩序排队。
游记十一
下午在餐厅前等候时,我们看到了一只日本猫。身上有着黑、白两色,四肢雪白,玻璃球般的黄瞳,身体小巧,样子非常可爱。态度很友善,偶尔还会发出轻柔的喵喵叫,象是给我们撒娇,看起来萌萌的。我们这么多人在它面前走来走去丝毫不见胆怯。大家都很喜欢它,纷纷抚摸,它也很享受地接受众人地善意,眯着眼睛摆着POS与我们合影。
游记十二
我们一直在富士山的山道上穿行,一路盘山而上。周围树木林立,雾气腾腾,仿佛仙气萦绕。烟雨蒙蒙,能见度很低,司机开得很小心。车上很安静,乘客们都昏昏欲睡。
一下车就打了个寒颤,空气真冷。周围什么都看不到。不识富士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988年8月8日,居住在日本福岛县的105岁的五十岚贞一老人成功登上富士山顶峰。由此连续更新了自己保持的最高年龄登顶记录。为了纪念这项壮举,富士山五合目国际观光协会将其制成铜像,永远褒扬其功绩。
富士山的邮局,被外界称为“日本海拔最高的邮局”。寄信时可在信件上盖上富士山图案的邮戳,因而颇受青睐。许多到此的游客都纷纷排长队买一张富士山的明信片,写上祝福和希望寄给自己想念的人。
游记十三
来日本的每个清晨都是这样多云天气,远处绵绵的山峦笼罩在一片白蒙蒙的雾气里。天阴阴的,好像随时雨点就会不期而遇。近处的房子都不太好,很密集,白墙青瓦,从外面看没什么建筑特色。路上没有几辆车,都是靠右行驶,司机操作都很规范,严格遵守驾驶安全。至少我没有看到一辆车在马路上歪歪斜斜,忽左忽右。马路很干净,没有见到一点垃圾或一片纸,也从来没有看到过清洁工,也不知道他们几点起来工作。
日本真没什么玩得,所有景点还不及国内好看,都是坐好久的车,下车看一个小时,再上车坐很久。一天就一两个地方,就回酒店了
总是惊讶于出租车司机几乎全是满头银发的老人实际上,不光是出租车行业,在东京等城市的街头,随处可以看见工作忙碌的老人。在上下班高峰时,东京的电车、地铁中,头发花白、西装笔挺的老人与年轻的工薪族一样步履匆匆。在餐厅、超市里,老年人和年轻的小伙子一样,身着工作服卖力地工作。在日本,不管是老板还是工薪族,都会拼命地工作,他们想的往往不是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而是要做到符合所在的位置,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干得好是理所当然的,干不好是丢人的。那些“退而不休”的老年人很多是出于交友或不希望被孤立,他们认为“活一天就要发光发热贡献一天”,一旦脱离工作,不但不利于健康,更重要的是意味着自己脱离了社会。
游记十四
下午下班后,专门去菜市场转了一圈,拎着大包小包回到后,将菜扔到厨房,车钥匙随手放在门口的鞋柜上,踢掉脚上的高跟鞋,转身去卧室换上了宽松的家居衫,留海嫌碍事,拿卡子别了上去,早上出门前脸上精致的妆容和合体的职场装早就不知所踪。如果这时熟识的人见了我一定会大吃一惊――一副居家大妈黄脸婆的形象。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妇女的写照。
在日本,无论在大街上,还是在饭店里,无论是旅游区,还是菜市场,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婆婆的,还是青春活泼的少女,几乎看不到不化妆的女人。她们的脸上都一丝不苟地化着完美的妆容。不见得多么妩媚,但清新,淡雅,非常自然——给人以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感觉。相比之下,中国人似乎认为化妆是年青人的专利,明眸皓齿、肤若凝脂,美丽的妆容会令她们更有自信并吸引异性关注的目光。而中年以上的女人往往就不再讲究穿着,打着“名花有主”的旗号,除了上班时简单抹个口红或画个眉外,绝少看到化妆的。回到家更是没有兴趣打扮,甚至穿着睡衣出门买东西或在小区溜达。
日本和中国女人的区别:中国女人,早上化好妆出门上班,回到家后就素面朝天,穿着邋遢的家居服,蓬头垢面,拖拉着拖鞋做着饭等候丈夫回家;日本女人,尤其是家庭主妇,早上送丈夫出门后干家务,晚上丈夫快回来时就开始梳妆打扮,要把最美的一面给自己的丈夫看。
中国女人和日本女人化妆上的差异,也反映出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人生观的差异。
难忘的童年
文/品明
我是70年代末出生在湖南的一个乡下,家里三姐妹,父母务农,家庭条件不好。童年的记忆很多,但最深刻的一件事还是发生在幼儿园的一件事。
那时不象现在,我儿子读一年级之前,要读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我们那时在农村就是读幼儿班,之后就上一年级。我读书每天经过一个小商店,那个小商店外面有个蒸包子的,蒸笼冒着热气,散发着一阵阵的香味,馋得我直流口水,知道家里没钱,又不敢问,之所以每次经过那里对我都是折磨。终于还是抵不住诱惑了,一天看到有个同学拿了一个包子在吃,另一个包子放到书包,我就起了心,等她离开的时候,我移到她的课桌,反坐着用手摸到书包里把包子拿着藏到自己的书包里。心里直打鼓,没一会,那位同学发现包子不见了,因为***妈是本校的老师,就全班搜,在我书包里搜到了,我羞愧难当,也不知道那段时间怎么过的。回家后也不知道妈妈怎么知道的(到现在都没问),妈妈对我们很严,经常揪人,我想这次只怕又要揪肿了,出乎意料的是,风平浪静。第二天,我妈还破例给了我几毛钱要我去买包子吃。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它象一个烙印一直在我身上,永远都不得掉啊。
想想现在的孩子好幸福,想吃什么有什么,只怕他不吃,好好珍惜吧。
赠我一轮明月
文/王忠美
月光如水,凉风习习,五祖菩提树下参佛悟道,寺庙破旧,少有人顾。一夜,竟有一贼来盗,被五祖发觉,知为生活所困。五祖聊赠山上唯一可充饥的六只红薯,怕其迷路并送其下山。分手,五祖感觉风大,脱上衣相赠,助其御寒,五祖自是受冻肠胃辘辘一夜。
翌日,五祖清早开门,竟发现六只红薯洗净放在门前青石上,佛衣叠放整齐亦在其上,五祖双手合拢,“阿弥陀佛,我送他一轮明月!”
短短的一个小故事使我怦然心跳,感到我顶上也有一轮明月相照,因为,有人也曾赠我一轮明月。
已记不清是哪一年的秋天,由于赶作业而没能追上同路的小伙伴,当我做完作业,已是夕阳西下,我背上书包一路小跑往家赶,途中经过一片正挂满火红灯笼的柿子林,夕阳的余晖给这一个个跳跃的灯笼染上一层金辉,不遗余力的吸引着我的眼球,我前进的步子不知不觉拐进了柿子林,林子里很是寂静,每个金色的小灯笼都在向我微笑招手,我心里有一股莫名的冲动:我只摘两个,他们不会发现吧,我穿枝拂叶,躲过狗,钻进林子的深处,踮脚仰首,终于抚摸到了那些可爱的灯笼。
我匆忙摘了两个又红又大的柿子转身逃跑,一位老奶奶从天而降一样站在我身后,金黄的田野,龟兔赛跑,我多像一只蹦跳的兔子,老人就是可怜的老龟,我一定是马驹一样的驰骋,将躲在稻谷地理偷嘴的鸟雀扑棱棱惊起乱飞。我一停,耳边分明的传来有追逐的脚步声,尽管有点儿远,可徐急不断!但我不敢回头,害怕她认出我来!
我开始恨她了,这样的角逐,何时结束?有没有尽头?不就两个柿子吗?我开始气馁了,就像马儿在风中奔跑,马比风的速度要快,可马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我害怕了,我听到了自己剧烈的心跳,书包不见了,柿子撂地上,我钻入了高粱地,一个劲儿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老人望着一望无际的高粱地,嘴动了动,坐地上喘息了很长时间,捡起我的书包,拾起柿子凯旋归去!
完了,整整的一个下午,我的心是忐忑,我的魂游荡在原野上。直到夜幕降临,母亲远远的呼唤着我的乳名,我才怯怯的灰鼠一般的钻进家。
家中的饭桌上放着一竹篮金红透亮的柿子,一旁还有我的书包,我不敢吱声!母亲一个劲儿埋怨,你啊多粗心,帮奶奶干活,书包都忘了,咋不早点回家?我心猛地一沉,眼泪流下来了,涩涩的正如没熟透的柿子!我看着那篮子金灿灿的柿子,我感到了人类心灵最美的品质:宽容的温暖。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里对宽容有一个美丽的解释:“当你的一只脚踩到了紫罗兰的花瓣上时,它却把芳香留在了你的脚上”。
事情过去很遥远了,老人都早作古了。我也东奔泊西忙活,但那场秋日里原野上的角逐,那三寸金莲的执着,始终无法忘记。它让我学会珍惜真情,面对伤害,它教会我宽容,我从此没有拿过任何一点不属于我自己的东西,因为老人是我心中的佛,是我心中的五祖,她赠我一轮明月!
夏雨
文/雪兔兔易欣
初中那时的上课,回想起来,还是很让人怀念的。每天除了语数英的主课,其他的历史、生物、地理之类的副科,全年级的大家都是课前相互串门借书。
总有外班的男生下午第一节数学自习课下课后,就站在教室门口大声喊,“哎,谁借给我生物书啊?”熟悉的男生就起哄。“没拿,都没拿。”“猪。”“上课不拿书,你是来念黄鼠(陕西方言,黄鼠狼叫黄鼠)的?”要不就是缠着女生,“哎,把你书借给我啊。课后题答案我帮你抄。”“不用。我嫌你字写得难看”,女孩一边取书,一边说道,“不准给我书上乱画啊。”“哎哎,知道了知道了。看你话多的。”男生拿了书,一阵烟似的没了人影。
夏离从来不用借书。他每次都带着。夏离有轻微洁癖,对于自己用的东西,不拘是什么东西。
那年的六月,过得难得的好。后来再也没有那样的六月。一连许多天,都是晚上下大雨,第二天一早就放晴。夜里,听着雨声入睡。白天的炎热一洗而空,雨点敲打玻璃的声音、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间或打雷的声音,混在一起,实在好听。都是自然原本的声音。
我喜欢夏天的雨。急雨。突然来的一阵急雨。哗哗地打在空无一人马路上。雨帘一般。天地一线。白蒙蒙的。从天而降落在地上,那种强烈的撞击,让人感觉很真实。我喜欢夏天的雨。
早起,一夜大雨之后,天地间仿佛被刷洗了似的,树木的颜色,绿得直逼人眼,空气清新极了。路上还有水洼。那时男生都喜欢雨后从路边积水中一路骑过去,还翘起双脚,溅起水花来。惹得女生一顿嗔怨。夏离从来不这样。
六月的清晨实在美好得很啊!每每早起到了学校,我们都喜欢在教室外头聊天,花坛前、空地上,不拘是昨晚的电视剧,还是新的杂志。那年,新概念的作文,我们都是相互传着看完的。我就是在那时候看到席慕蓉那首《一株开花的树》。
那时夏天还用的风扇。语文老师心疼我们,每每早读,就允许我们出去念书。外头多凉快啊!我不喜欢出去,觉得不趴在课桌上就无法用心看书。夏离也不出去,他说他不热。后来我们在一起,夏离才说,他那时就知道,我当时心里希望他能呆在教室陪我可是不敢跟他说,他都知道,所以就没出去。我惊讶道,“你怎么知道?”
“你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吗?”夏离笑道。
有次大扫除,夏离被老师叫去办公室。我赶紧帮他收拾了书包,我知道他洁癖,特意把书放得整整齐齐的。我背着自己的书包,抱着夏离的书包,坐在花坛前等他。他从办公室出来,远远地看见我就笑了。待他走近,我把书包交给他就回家了。
打那以后,夏离每天早上都比从前来得更早了。之前总是我先到的。他早到后,就帮我擦桌子。有时我刚进教室门,就瞅见他背着书包磨磨蹭蹭地擦桌子。“小荷你看,我从你这边往我那边擦,灰就全跑我那边去了。”夏离说这话的时候,一贯的嬉皮笑脸的感觉。
我不答。只笑着背着书包站在旁边。
夏离后来说,他每天都估摸着我到校的时间,有时他早到了,故意跟人家聊天。远远瞅见我进了校门,才磨蹭着回到座位。这样一来,每回都能让我看见他帮我擦桌子。
原来我只当成是小事。后来又渐渐习惯了。从不曾多想的。他竟这样费心。我直惊讶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夏离从一开始,就用心地待我。我竟浑然不觉。我那时并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喜欢我的。也不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吸引了他。他曾经用心待我的那些事情,我都无法完全知道了。到底是我亏欠了他。
十六年后的东北,直到遇见沈毅,直到我们之间彼此误会后分手的那段时间里,我才猛然回想起,当年夏离的那些“用心”待我的痕迹,早已把我惯得在感情的世界里“无法无天、不知死活”了。
五月初的一个周五,我依然记得那天的清晨,阳光很好。我刚到学校,校园里人不多。放好自行车后,迎面就碰到班里一个男生,陈锐。
“江小荷?”
我点点头。看着眼前这个大眼睛的男生,不由得惊讶自己怎么之前并没发现班里还有这么好看的一双眼睛?
后来我们经常一起玩。我才知道,
小学时候,他在一班,我三班。六年级的夏天,我写了一篇很长的作文,怀念姥姥的。被他们班主任借去在他们班里传阅。一班的学生,一看就和我们三班的不一样。我那时甚觉自卑。
姥姥殁了以后,我就写不出那样的作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