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情感文章 > 心情短文 > 正文

书似青山常乱叠

作者: 任崇喜2019/11/11心情短文

“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据说是清代纪晓岚书斋的题联。

在很多人眼里,所谓的读书人,自然会有很多书的。我拥有的书数量并不少,不会少于两个“三千佳丽”。但很多人难以相信,我至今没有独立的书房。我的书大多散落而放,书桌上、枕头旁、书柜里、储藏间,甚至完全占据了一硕大木沙发的空间,高度有一米左右。随意在它们身边走走,便似有巡山的感觉。倘若“问何物能令公喜”,大概书算其中一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该是读书人与书之间知己般的相知相契。

“天下青山都是一簇簇乱起来的,整齐了反而减了妩媚……图书这样蓬蓬茸茸才好看,衬得起案头那盏孤灯的相思。”这是董桥先生的话,不知是否有文人自恋的成分。我并非有懒惰的习惯,也无他说的好野趣和闲趣的习性,不喜“御花园那般整洁”,实在是囿于空间的逼仄。杜甫尚且喟叹“逼仄何逼仄,我居巷南子巷北”,我又能怎样?

读书人看重读书环境。明人吴从先曾说,“读书宜楼,其快有五:无剥啄,可远眺,无湿气浸床,木末竹颠与鸟交语,云霞宿高檐”。可惜这样的快意,似乎没有“山上须泉,径中有竹,读史煮酒,谈禅伴美人”的环境更佳。金圣叹对《西厢记》无比珍爱,说“必须扫地读之,扫地读之者,不得存一点尘于胸中也;《西厢记》必须焚香读之,焚香读之者,致其恭敬,以期鬼神之通也”。他甚至还要“对雪读之”、“对花读之”、“与美人并坐读之”,方能“资其洁清”、“助其娟丽”、“验其缠绵多情”。读书如此讲究,怕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有他能够做得到。

“万个长松覆短墙,碧流深处读书房。”书房,是读书人的心灵家园,也是读书人天堂的模样。不少大师与众不同,不仅学问大,书房亦大。鲁迅先生的“绿林书屋”,藏书有1万多册,线装古籍占了很大的比例,另外还有80多部完整的丛书。周作人在北京八道湾的书房,占据里院上房3间,有十多个书架立在中间。季羡林先生的书房,有8个单元,有人估计有6万多册藏书。因此有人口气很大,说“坐拥书城,何假面南背北”。但大师之所以能为大师,并不是以藏书量论英雄的。钱锺书和杨绛夫妇的书房书却不多。但钱锺书有个本事,你告诉他一段文字,他能准确说出在某书第几页。有如此惊人天赋,还浪费房屋的空间干什么呢?想想也是。

“真士读书不嫌鲁豕。游者登山,不嫌艰道。赏雪不嫌危桥,看花不嫌劣酒。”不少人衣食无忧,然而厌倦读书、视书如虎者不可胜数。“闭目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真正的读书人,求的是给书一个安身之所。“若不快意,便置之,俟他人,或别有独契者自去读”,读书人以诗书自娱,一灯如豆,燃亮的是心的空间。“士三日不读,则其言无味,其容可憎”,读书的重要性可略见一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书是我们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能抵达这般境界,也不枉读书人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