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经典美文 > 生活随笔 > 正文

走读青木川

作者: 龙飘飘2013/10/29生活随笔

青木川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属陕西宁强县。宁强旧称宁羌,还称羌州。着一羌字,自然与古老的羌族人有关,羌人似乎早就归化为汉人了,只是仅能在史书中发见其踪迹。青木川地处偏远、沟深林密,原先并不为众人所熟知,叶广芩的一部小说《青木川》一问世,青木川火了,原本早已尘封在了苍桑岁月之中的魏辅唐也被激活了。

带着一种别样的好奇心,在国庆假日里造访了这个有些神密的青木川,对有关青木川的故事进行了一番探究。

在从南绕道四川然后又折回向北进入青木川时,有一段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这与当今比比皆是的高等级道路形成巨大的反差。为什么?从几个方向上的路牌可知,这里属于陕甘川三省交界,谁都能管,又谁却都不管。

当今社会有好处时谁都能管,没好处时谁都不管。这修路是要掏钱、出力的,谁家都不愿为他人做嫁衣裳!因此,这段路也就没人修、没人管了。过去的青木川实际也就和当今这段路一样,处于三不管的地位。

在上世纪初页,时逢乱世,南山里的土匪很猖獗,魏辅唐便是其中的枭雄。其时的青木川,虽上有民国政府,下有地方政府,实际上却是魏氏的独立王国,活脱脱一个更早的内地版“金三角”.民国政府也剿过、管过,却总是功亏一篑。最后,索性给魏辅唐弄了个“地方自卫总队上校总队长”的官衔。虽招了安,归了化,可这青木川却还是魏辅唐的。

剿除、查处不了的缘由是:一是土匪太刁悍、太狡滑;二是官员不给力、或上了魏氏的贼船;三是这里山高路险,荒无人烟,劳民伤财地去搞他,得不偿失。与其得不偿失,不如息事宁人的好。轰轰烈烈的一次又一次剿匪,总是以儿戏般的闹剧收了场。

民国政府的贪腐、混乱与无能,反倒成就了青木川这个悍匪,使他有了由土匪转身为士绅的舞台和机会。魏氏大力兴农、兴商、倡学,使青木川呈现了空前繁荣的景向。虽魏氏真正的经济支柱是那些有违法理的邪门歪道,比如:大烟、赌场、妓院之类,间或老营生绑票、抢掠等等。可有钱之后,除了加强自己的势力,却并不随意挥霍,更没想过卷起银子出国跑路!他反而把钱用在了公益事业上,搭桥修路、引水凿渠、接济穷人,施行了善举。他创建起来的辅仁中学是他此生书写得最精彩的一笔!辅仁中学当今依然是青木川的最高学府,担负着为国育才的使命!似乎当年魏氏从来没把辅仁中学当成产业,也没指望让学校给他挣一分钱!他之所以没干杀鸡取蛋那等急功近利的事,是因他真的想给当地谋福利,做点实事。

在那个混乱的时代,民不聊生,魏氏却给青木川带来了安宁和生机,他自然会赢得当地百姓的民心,而且还有些神。

青木川那座“洋房子”里有一首七言诗,其诗写道:

“山外青山楼外楼,行人往复任勾留。

那管中日战争事,闲居乐土度春秋。”

这就是这个悍匪士绅真实的人生观。虽还是“土皇上”的逻辑,但他一心把青木川建成一个安定繁荣的世外桃源却是不争的事实,的确也是难能可贵的。

据说魏辅唐不嫖、不赌、不抽烟、不喝酒。当年,魏氏在青木川还开的有“舍饭场”,但他规定给吃者仅提供一顿饭,要吃第二顿就必须干活,否则必须离开。吃红苕时不许剥皮,若有谁剥皮被他看见,被训斥不说,还会剥夺这人吃的资格。从这些小细节上可以体现出他的处世原则:自食其力,节俭生活。他对当地的统治与管理相当严格,制定了一系列规矩,且“家法”甚严,而且心硬手狠、六亲不认。谁要违犯了规矩,轻者责罚鞭打,重者棒击驱逐。他规定当地人绝不许抽大烟,也绝不许涉足妓院!抢掠也有规定,不抢穷人、不抢妇女。贪官必抢,不保生死。清官的财货要留一半,不许伤人。看来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人们对贪官污吏都是深恶痛绝的!连土匪对他们也不例外!

据说当年青木川是路不遗拾、夜不闭户的!在动荡的年月里,能让一方的民众免受或少受灾祸,已属不易。若能让大家安居乐业,那可真地功得无量! 其实,老百姓们的要求很好满足,只要谁能不折腾他们,让他们安安生生过日子,谁就是青天大老爷!谁就不光是绅,甚至还会是神!一个土匪能得到众多人的恋念,说明这个土匪的确做得不错!也是他魏某人没投对门、没跟对人,若是早投身我们党,他肯定是个出色的好干部!

魏氏宅院与辅仁中学分列金溪河两岸,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只是辅仁中学的位置更高些。而辅仁中学的操场则又处于整个学校的最高处!这布局似乎有些意味深长:在青木川,魏宅高高在上,而教书育人的学校却又在魏宅之上。学校的操场更是在学校的制高点。

也许,这也是这个有见识的土匪的一片苦心,他早知教育兴邦的道理,也早知道该以人为本!

魏氏宅院的脚下是青木川的新街,这新街也是仿着河南边的老街的。一座飘然欲飞的廊桥把金溪河两岸的新街与老街相连接,这桥似乎也就把历史与今天贯通起来。这座桥便是“飞凤桥”,原先叫作“风雨桥”.原先的“风雨桥”是座木质廊桥,由魏辅唐所建。“风雨桥”当年也曾为这里的人遮过风、避过雨,造福一方。在历经多年的风吹雨打后渐渐老去,终因一次巨大洪水的侵袭而垮塌了。后来被拆除重建,这座“飞凤桥”就是仿“风雨桥”的原型建成的水泥桥。至于将名字改叫“飞凤桥”,可能是当事者也想给世人留下点什么,用以彰显他的无量功德而已。

不过这里的人却更认可“风雨桥”这个老名字。也许由于这风雨二字更朴实些、更有生活的气息。“飞凤桥”,这不明摆着早晚要飞的?

当年魏氏是被新建立的人民政府从凤凰山下的魏氏宅院押出,走过“风雨桥”,被拖上辅仁中学的大操场,在一棵大树旁被枪毙了。青木川的这段历史也从此画上了句号。

一九八七年政府对魏辅唐案进行了重新认定和判决,宣布“对魏辅唐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只是魏已被镇压三十多年了。

被镇压是因为他曾是悍匪,被平反是由于他能悔过。兴商倡学、造福乡里让他青史留名。据说,当年魏辅唐是带了他的几百人枪主动投城的。他确实对新建立的人民政府心悦诚服,只是在阴差阳错间晚了一步。就差这一步,一切都改变了!

功与过往往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但做了好事、善事,这个功劳总会留传千古。功是功,过是过,二者不可相抵,更不容混淆。

青木川现在成了旅游热点,这里的山水景色也的确不错,趋之若鹜的游人大概多是慕魏氏之名而来,兼以逃避山外甚嚣尘上的嘈杂与喧闹,来找寻和享受当年魏氏造就的那份安宁与平静。除了魏氏之外,大家还得感谢叶广芩,是她的鸣不平之作,才让大家知道了这个地处山林深处的青木川。让当今的干部学魏辅唐?这太滑稽,有失严肃,也不符合逻辑!也许人民政府今后会比他做得更好,只是大家还得耐心等待。

据说青木川至今依旧民风淳朴,路上不拾遗、夜可不闭户。问其原由,则得到这样的答复:匪、盗早就从山里转移到山外了!

青木川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共鸣,是由于人们厌恶了纷乱和瞎折腾的日子,企盼着过上进步、和谐、幸福的生活。魏辅唐能做到的那些善事,当年都能让魏氏心悦诚服的人民政府岂能做不到?

只要我们能真正以人为本、依法行事、顺应民心、科学发展,实现富裕、和谐、幸福的中国梦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