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玉碎,但为瓦全
中国古代俗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为正义事业而死,绝不苟且偷生的历史典故。宁死不屈,舍身取义的确算的上是中华民族传统民族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从屈原的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到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再到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我们不禁对古人的那种豪迈气概所征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确他们为了自己心中所崇尚的精神理想没有受到旧时代专制主义封建社会的污染。他们为后人树立了一面旗帜,那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我久久的思考之后,不禁要发出一个疑问:古代社会的至理名言真的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么?中国古代社会皇权至上,天下大权独揽一人之手。的确古代的帝王有不少的名君,如唐太宗李世民,康熙帝玄烨,他们对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那些暴君如秦始皇嬴政,隋炀帝杨广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这时有人就会坚持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他们反对暴政,呼吁人民站起来反对这些统治者。这些正人君子有些可能被抓起来,但他们坚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们从不出卖自己人的利益,为集体宁愿牺牲自己。就这样人民起义军战胜了统治者的暴政,社会从而的到继续发展。但当今是21世纪,社会发展又重新拉开新的一幕。"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似乎已经不太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今中国主张构建和谐社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似乎有点反叛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社会发展,若有人对共产党的政策不服的话,那他能一味坚持自己心中所谓的"崇高理想".他觉得自己什么都是对的,于是作出一些反国家反人民的事情。如果每个人都坚持自己所谓的原则,不使自己的个人利益符合国家利益的话,那这个国家也不会发展。"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讲的是适可而止,做什么事情都要多角度考虑,两全其美岂不更好。
"不为玉碎,但为瓦全"才应该是现代人所相信的真理。既要使重要的东西保存下来,也要使那些细枝末节能够发展下来不为玉碎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人人都希望重要的东西能保存下来。但为瓦全不是那么容易做到,人人都想活得精彩,没有谁愿意瓦全。但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若想越王勾践如果不忍气吞声,有怎么能得到复仇的机会。楚汉争霸时,项羽自刎江边,他的确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是又有多少人同情他,只留下一段千古遗恨。大丈夫能屈能伸,不能轻易为一点小事就放弃。
当今社会已经不是我们展示个性的时候了。人在社会生存还是要随波逐流,大众化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到公司上班也不要太过坚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要上司批评了你几句,你就马上跳槽,这样你是无法生存的。人在生活中也不要坚持自己所谓的独特见解,为了自己的利益从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什么现代社会有那么多违法犯罪的事情,就是现代人还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他们觉得自己都是对的,从而愤世嫉俗,比如厦门公交放火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一股韧劲,它是一种气节,在古代也许有用。现代社会强调的是"不为玉碎,但为瓦全".人有时候太执着真的不好,生活不是一场游戏,它是有原则的。小的原则是道德,大的原则是法律。在这这间的就是我们的做人原则。"不为玉碎。但为瓦全"是一种人生心态,更是一种人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