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的智慧
慧者,文之美也。
爱读书,偏爱其美。
美文无处不有,大江南北的特色风光,北国的冰雪皑皑,西北的辽阔沙漠,青藏高原的千尺融雪,新疆草原飞奔的精灵。
从宏伟耀眼的东方明珠夜景到虫鸣蛙叫的荷塘月色,从迷蒙飘远的虚幻梦境到清晨街角的推着小车的大婶,文学来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正是因为那一双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有了美丽的传递,是那些人将细细的感动留在笔下。
“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的柳条似黄金般耀眼动人,盈盈的笑脸久久不散去,寻了那么久,回过头,怅然发现那人正在灯下站着。有种默默地恍惚美。
再者,朱自清先生写到江南的采莲趣事,更是引用了《西洲曲》里头的名诗。采莲西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链子清如水。诗就是能生动简介地勾画出生活的美,简介中不失细腻,还有留下那飘渺的无边想象。爱诗,因为生活似诗。
泰戈尔说,大地的泪水,让大地的微笑永远像鲜花吐蕊。采集采集花瓣,却收集不了花瓣的美。正是许许多多人心灵的触动才那些感动在文学的殿堂里微笑,虽然我们采集了世界的美好,依旧不能代替世界,但是读书不就教会了我们用心去体验生活,书固然不能概括世界,书却教会了我们如何去感受以至感动。
智者,文之生活也。
写文章免不了引经据典,因为那些醒悟人生的文章抑或是一句话都将为自己的论点提供不可或缺的论据。人类注定进步与发展,思想随之进步与升华。从孔子的三字经到现代关于科学发展的新时代的概念,从为官之道到精神追求,从淡泊名利到处事不惊的淡定与冷静哲学。对,文学亦是哲学的传播的重要媒介。
初中老师犹爱用《礼记》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来鞭策我们,学习要博远而放眼观世界,学会思考、辨别和向他人请教,更还要有为之付出努力地决心和毅力。学习最高境界也就如此吧。
前阵子研究了围城,那是一本充满抑郁与忧伤的旧文,富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揭示的是旧中国崇洋媚外的陋象,生动地描述了现实,警醒了世人,却也传递出人生哲理。“人事太忙了,不需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缅怀一个人。我们一生对于最亲爱人的想念加起来恐怕不到一分钟,此外不过是念头在他的身上瞥过,想到而已。”我甚是喜欢以至于背出这一句,人事匆匆,不正验证如今街头匆匆的人么,所以才会有龙应台的《目送》,淡淡的忧伤连带那只依旧在街角孤单的铁邮筒,因为作者的一句“不必追”,更懂得且行且珍惜的重要。
电影院目前活跃的青春主题的电影一个接着一个,又让我忆起《年轻时应该去远方》的关于青春的描述我甚为喜欢,青春,就应该像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