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暗角
一、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大群非常重要的人物肯定被我们忽略了。
这群人物算不上英雄豪杰,但也未必元凶巨恶。他们的社会地位可能极低,百年之后无人问津;也可能极高,从而名垂千古。由于他们的存在,许多鲜明的历史形象变得迷顿。简单的历史事件一一变得混沌。他们是一团驱之不散又不见踪迹的污浊之气,他们躲在暗角用冷眼窥探世界。终于有人愤怒了,聚集起万钧雷霆之击,却又失去了轰击的目标对象,因为他们太过渺小了承受不起我们的一腔怒火。转过身去,不予理睬,但这股腐浊之气又悠悠然地不绝如缕。
我坚信,许多铜浇铁铸的政治家、军事家辞世的时候最痛恨的不是他们的政敌和对手,而是那些曾经给过自己很多腻耳的佳话和突变的态度,最终分辨不清是敌人还是朋友的那些人物。处于弥留之际的政治家、军事家紧握双拳,颤动地嘴角艰难吐出一个词汇:“小人……”字字掷地有声。
二、
先秦哲学家尚未给小人明确的定义,却那么早就浓浓的划出了“君子”和“小人”的界限。“君子寓于义,小人寓于利”“天下惟女子小人难养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此类的谨言可以帮助我们划分。诚然,这两个概念有点模糊,从而使这种区分存在很大的弹性。但后世大量新创立的社会规范都未能完全地取代这种古典的区分。
哲人的划分当然是为了弘扬君子,提防小人。而当我们长久的放弃这种区分之后,小人就会像冲破堤岸的洪流汹涌泛滥。结果,原本不愿多言小人的中国历史,小人的阴影愈见厚重。留给我们已没有多少谈资。他们组成了道口路边密布着许多暗角,使原本已经十分艰难的步履在那里颠倒、错乱。即便是最智慧的哲人也对这霉苔斑斑的角落也无可奈何。
三、
曾经在杂志上看到过西欧的一件往事。数百年来一直亲如一家的一个和睦村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邻里的关系正悄然而变,原本一见面就真诚问候的村民们,现在都怒目相向,没过多久,几乎家家都成了仇敌、挑衅、殴斗、报复,诅咒天天充斥其中。再想起曾经的幸福大家都感慨万千,想方设法逃离这个恐怖的深渊。目睹这突变教堂的神父产生了疑惑,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终于真相大白。原来最近新搬来的巡警的妻子是一个爱搬弄是非的长舌妇,一切的恶果都来源于她不负责任的窃窃私语。村民知道自己上当后,便不再理这个女人,事后她也很快就搬走了。大家都认为故事结束了应该恢复都平时,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村民们的和睦关系却无法修复,解除了误会人们脸上的表情却不那么自然。自此大家都很少来往,一到夜间,早早地关上了门,谁也不再理谁,
即使事情已过去很久,可人们的关系至今冷淡,对那个窃窃私语的女人,人们早已忘记她说过什么,甚至不记得她的容貌,可无形的伤痛还一直提醒着村民多年前发生的种种,说她是坏人,看重了些,却实实在在传播下永远也清除不净的罪恶的种子,对于这样的女人,我们所能给予的还是那个词汇小人。
小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后果由此可见一斑。
四、
如今的社会小人依旧横行,他们没有具体的原则制约,也不必为其结果负责,从而导致了灾祸云集。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显然是没有解决的良方,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我们所能做的十分有限。首先我们应该达成共识:这是我们民族发展中的隐疾。以前因为太过避讳,从而使其有了膨胀的空间,遮蔽了盛世的曙光。因此需要我们从心理武装起来,不再害怕以前所担忧的一切,不再害怕蹚这澄不清的浑水,不再害怕招腥惹臭,不再害怕群蝇成阵,不再害怕阴沟暗道。小人以暗为生是不会灭绝的。那么便需要我们以更明确、更直接的方式和更沉重、更锐利的笔锋直指历史的暗角。让他们无处遁形,所以我们要更多的关注一下小人。
是的,小人。鼓噪不如沉默,息谤得于无言。
五、
距《南京!南京!》结稿已搁笔半月,沉默是我持续的状态。杀戮、强奸、震撼挥散不去的是一张张麻木到极致而冷漠的面孔,还有陆剑雄临终前那坚定的眼神。许多在战争中逝去者大多都是无名氏,他们没有史料记载。甚至一座归结的句点也找不到踪迹。相比之下,陆剑雄是幸运的,我们记住了他,历史将他镌刻在石碑之上。心中对革命烈士的怀念全都交融在他的身旁。但我们绝对不可以此为借口,忽视了那些身处地僻流过血与泪本不该沉寂却消散在寒风中的亡灵们。
六、
四月的柳絮纷飞,跌入湖中,四周便射电般传出道道波纹。轻抚堤岸后又迅速折回,无力的重复几回就销声匿迹了。独留柳絮随水流动,满目一片萧瑟。古柳下的那堆坟格外引人注意。也许是国人千年封建思想的禁锢,见此便加快脚步以免沾染些许秽气。它被冷落了数十年,青砖上的苔藓早已枯死,瓦片也随之散落满地,漫长的时间内陪伴它的只是野草的荣枯,柳枝的茁长与衰萎。待到柳叶落满地时,还要独自承受那份凄凉和瑟索,更甚至有路人投来鄙夷的目光,嘴角嘟囔着,心里咒骂道“怎么会有这座玩意儿,真是扫兴”。而我仿佛听见老者的叹息,走上前去,墓碑的字迹有些模糊但殷红的“烈士”二字依旧艳丽。二字重重敲击在我的心头。我无法想象曾经在战场上驰骋的志士竟会落到如此田地,恐怕这位老者也未曾想过吧!清除罢两边的杂草,看着来往游人不解的眼光,心中多了份无奈,只得离开,再回首,柳枝随风摇摆,掠过矮小的土堆,来来回回像是在抚慰,那个哭泣的灵魂。
七、
战场上流过了血,如今是不该含泪的。当然用以概括少数烈士的结局是可以的,倘若施加于全体那可真是武断。中国烈士陵园数不胜数,而且规模都令人宽慰,在那里他们静静沉睡供人们瞻仰,怀念。如果“小人”是历史的阴暗面,那么烈士既是破晓的晨光。当时的中国已陷入纯粹的纷乱,所以革命志士不必背负太多,不用担心外来的诽谤,不用担心国人的排挤,不用担心自身的前途。相比中国的未来更令人担忧。烈士是光的化身也是不可阻绝的,他们推动我们民族的发展,甘愿化做铺路石,任千人踩,万人踏,迈向更富足的生活。而如今呢?有人开始嫌弃他们硌脚,便踢向路边不再过问。他们是默默无闻的,不会抱怨也没有遗憾,只希望我们更多的关注。
怀念,烈士。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八、
夕阳欲坠,待天际被血色浸染,趁着夜色一个古老的民族在舔舐伤口。面对巨幅中国历史的长巷,学者很难不去作出抉择一概而论。那么就存在选择,选择划分等级。当然此外还要依靠个人的品位,品位决定等级,等级构成脉络。如今有的后人着实被误导了一番,他们只懂得顺着脉络统观历史,而那些阴暗的角落便被永久的遗忘。显而易见的是,细微决定成败,我们所忽视的恰恰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走向。小人、烈士只是其中的两类,还有太多说不清、理不清的却早已被遗忘。这还能说是历史的高贵吗?恰恰是中国历史的隐疾,中国历史的悲哀。至此,心中泛起些许悲伤。太过绝对的言论,很可能成为谬论。颠倒黑白,搬弄是非,最后只剩一卷悲剧。
作完此篇后询问几位好友竟不知东湖东北角的方向沉睡着位烈士。他睡的太久,睡的太沉,以至于多数人没有察觉。严肃的说,这是种心酸。我们是否该自省,是否该考虑,凭借一己之力也可以做些什么。写作的目的不只是怀念,而是出于警醒。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