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情感 > 心情随笔 > 正文

重温书信之魅

作者: 陈其浩2024/01/14心情随笔

最近时常重温书信的感人魅力,关于书信,曾有两篇文章引起我的共鸣。一篇是李峻的《见字如面》,文中有段话可谓触动心弦:“一封或简短或冗长的书信,带着内心深沉的思念越过云山雾水,轻轻地飘落在收信人柔软的内心,那一刻字里行间荡漾而出的,是一份最真的情、最执的念和最纯的心。”另一篇是崔琦的《留恋写信》,其开篇所言,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人过古稀,难免怀旧。几年前,我写过一篇留恋串门儿的文章,最近我又怀念起了写信。”他们将写信视作一种乐趣一种休闲,给生活留一份丰厚蕴涵。

留恋写信并非是排斥更便捷的智能通信工具,而是看重这种传统的交流方式更适合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也寄托了对信札文化的一种深厚情怀。

随着时代变迁,现在的人们远离了书信,可只要一谈起书信深怀眷恋之情者,还是大有人在,而且这些人一般感情都较细腻和守正。由此,一个词语在我胸际迸发出来,那就是“家国情怀”!对家眷念,对亲情友情看重,对美好事物向往,总是怀有纸短情长或者侠骨柔情的人,这样的人有情有义,最见赤胆忠心。纯朴、爱心、牵挂,鸿雁两端,维系的不就是那份深情吗?曾几何时,热衷写信者于家而言,是儿女情长,亦显英雄本色;于国而言,则是大义凛然,犹见远谋荣光。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往昔金贵的书信,而今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式微。如果骤然问熟识的人多久未提笔写过信了,保准十有八九会以“早就不写信了”作答。不过,偏偏也有一些人对阅读诸如以“意映卿卿如晤”这样开头的书信,仍然深感亲切与感动。文字表达意境之美,书信书写情意绵绵,这些都依仗学识与思想。尤其是贯穿于书信中的那根家国情怀主线,不时牵紧写作者和读信人的心。这种情怀的延续,才是书信最大的魅力。

一直对有关书信集子的出版物比较钟爱,家中藏书除了《鲁迅杂文书信选》《鲁迅杂文书信续编》,还有《中外情书集萃》等书信集。这些书信看似信手拈来,但遣词造句相当考究,从中可寻觅到作家思想与艺术创作脉络之踪迹。书信也从侧面反映着作者在那个时间段的思想与生活状况,是独特而真实的。阅读作家或名人的书简,先不论其思想性如何,单是他们表情达意的那份从容与洒脱,便可从中感受到他们驾驭文字的娴熟之妙趣。

书信的情感与美感传递,需借助文字之力,而所谓的家书飘香,则需经诗书浸淫,不读书或读书不精者,欲臻为文之蕴含丰厚,委实难哉。是故,多读书,方能陶冶情操,方可在行文中体现智慧,给阅信者以启迪。

过去常有“字是人的脸”之说,而书信呢,则颇似文化底蕴丰厚的一纸介绍信。昔日写信全靠手书,所谓的“脸面”,往往是以“第一印象”来示人的。在这一层面,师友之间的书信有时也决定着一介文人的时运。现在说修炼陶冶,其实书信在修身养性上,也颇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