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高大的身影》有感

2024/04/17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读《高大的身影》有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读《高大的身影》有感 篇1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大家一定耳濡目染吧! 不错,它就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一句 至理名言,至今仍使许多人受益终生。当我再次捧起《高大的身影》时,眼前仿佛 又重新浮现起那位令人敬佩的陶行知爷爷,把每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详细品味 一番后,陶行知爷爷的光辉形象又在我心中久久地铭刻。

陶行知一生都在为祖国人民无私地奉献着,他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的伟大精神。虽然我们不能与他生活在同一时代,但透过一个个 感人至深、令人反思的小故事中,我们依然能看到陶爷爷的优秀品质,依然可以 从心灵深处去感受他的伟大。

陶行知爷爷原名并不叫行知,小时候邻村私塾的赵先生给他取名“知行”,但 他为什么要改名呢?在普通人看来,名字颠个顺序没什么区别,但对于陶行知却 意义深刻。他认为自己所要干的事是“行”在先,“知”在后。要是把自己的行动和 名字统一起来,那他就有更大的信心去实践自己的事业了!是啊!只有先“行”,才 能“知”。仅仅从《改名字的故事》中,就能看出陶爷爷多么注重实践,名字的改变, 正是他一系列实践迈出的第一步。

陶行知的座右铭是什么?三个醒目的大字映人我的眼帘—(中国魂)。读完 这个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它讲述了衣着朴素,面目英俊又聪明勤奋的少年陶 行知与宿友共同谈起自己的理想时,陶行知一心爱国、忠贞不渝,面对那位嫌祖 国落后贫穷想出国做教授的宿友,陶行知很是气愤,他认为去国外学习虽是好 事,但学成后,应当报效自己的祖国。因为祖国再苦再穷,毕竟是中华儿女的母亲 啊!他沉默许久,突然提笔,写下了“我是中国人,要为中国做贡献”十二个大字贴 在墙头作为座右铭,时刻提醒鞭策自己。

读到这儿,我不禁对陶行知爷爷肃然起敬。在当时,外国列强侵略我们中国, 祖国贫穷又落后。受人欺压,许多年轻人都觉得留在祖国没出息,想出国干一番 大事业,享受优厚待遇和条件。但陶爷爷却一心想报效祖国,振兴中华,可见,他 的爱国之心多么深,他说出这一番话多么令人敬佩!

1946年7月25日12时30分,陶行知被确诊为脑溢血,不省人事,顿时,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代伟人溢然长逝。陶行知的逝世,举国震动,四海同 悲。虽然他已离我们而去,但他对得起民族,对得起人民。人去心长在,身亡志永 存。他的人格,他的精神,他的业绩,他的光辉形象,将永垂不朽,时刻铭记在我们 心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敬爱的陶行知爷爷,您是“战斗 的巨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读《高大的身影》有感 篇2

匆匆地,你走了,正如你匆匆而来;你努力地奋斗,培育了满门桃李;你辛勤地工作,滋润着棵棵幼苗……

书,只有130页,很薄,但在这薄薄的几十页纸上却透视出了他无比高尚的品德,浮现出了他博大精深的情怀,散发出了他至香至醇的人生真谛……他那高大的身影光照千秋。挺直的腰板,微皱的眉毛,坚定的眼神,这个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不屈不挠的伟人,令我震颤!陶行知爷爷,您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您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与共产党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您的每一颗糖果,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微笑,都充满了您对学生的期待与宽容。那些糖果是什么味道?那些眼神和微笑又是什么含义?是甜蜜还是苦涩?是严厉还是温柔?这些,我并不知道。但我明白,您去用心感化学生,用心去教育学生,这其中没有任何师生距离。减少了严厉的责备,减少了愤怒的神情,多了份温柔的呵护,多了份和蔼地鼓励,这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我一篇一篇地看着,热泪萦绕着我的眼眶。有一段时间,晓庄一代吸毒、赌博之风盛行,陶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以联村自卫团的名义发起了禁烟运动。陶行知随着一路兵踹门进了一家烟馆,他把跪地饶的烟鬼一一扶起来语重心长的说:“别怕,我们不是来抓你们的而是来帮你们脱离苦海的,一个人毒品吸上了瘾,就会面黄肌瘦,家破人亡。陶行知对吸烟、赌博……犯下严重错误的人不强求、不严厉,只想他们做一个知错能改,不吸毒品,努力付出的人。应征了“知错就改,为时不晚。”这句话啊!

陶行知先生,您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您的身影跨越了时代,跨越了国界,你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读《高大的身影》有感 篇3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大家一定耳濡目染吧! 不错,它就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一句 至理名言,至今仍使许多人受益终生。当我再次捧起《高大的身影》时,眼前仿佛 又重新浮现起那位令人敬佩的陶行知爷爷,把每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详细品味 一番后,陶行知爷爷的光辉形象又在我心中久久地铭刻。

陶行知一生都在为祖国人民无私地奉献着,他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的伟大精神。虽然我们不能与他生活在同一时代,但透过一个个 感人至深、令人反思的小故事中,我们依然能看到陶爷爷的优秀品质,依然可以 从心灵深处去感受他的伟大。

陶行知爷爷原名并不叫行知,小时候邻村私塾的赵先生给他取名“知行”,但 他为什么要改名呢?在普通人看来,名字颠个顺序没什么区别,但对于陶行知却 意义深刻。他认为自己所要干的事是“行”在先,“知”在后。要是把自己的行动和 名字统一起来,那他就有更大的信心去实践自己的事业了!是啊!只有先“行”,才 能“知”。仅仅从《改名字的故事》中,就能看出陶爷爷多么注重实践,名字的改变, 正是他一系列实践迈出的第一步。

陶行知的座右铭是什么?三个醒目的大字映人我的眼帘—(中国魂)。读完 这个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它讲述了衣着朴素,面目英俊又聪明勤奋的少年陶 行知与宿友共同谈起自己的理想时,陶行知一心爱国、忠贞不渝,面对那位嫌祖 国落后贫穷想出国做教授的宿友,陶行知很是气愤,他认为去国外学习虽是好 事,但学成后,应当报效自己的祖国。因为祖国再苦再穷,毕竟是中华儿女的母亲 啊!他沉默许久,突然提笔,写下了“我是中国人,要为中国做贡献”十二个大字贴 在墙头作为座右铭,时刻提醒鞭策自己。

读到这儿,我不禁对陶行知爷爷肃然起敬。在当时,外国列强侵略我们中国, 祖国贫穷又落后。受人欺压,许多年轻人都觉得留在祖国没出息,想出国干一番 大事业,享受优厚待遇和条件。但陶爷爷却一心想报效祖国,振兴中华,可见,他 的爱国之心多么深,他说出这一番话多么令人敬佩!

1946年7月25日12时30分,陶行知被确诊为脑溢血,不省人事,顿时,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代伟人溢然长逝。陶行知的逝世,举国震动,四海同 悲。虽然他已离我们而去,但他对得起民族,对得起人民。人去心长在,身亡志永 存。他的人格,他的精神,他的业绩,他的光辉形象,将永垂不朽,时刻铭记在我们 心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敬爱的陶行知爷爷,您是“战斗 的巨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读《高大的身影》有感 篇4

匆匆地,你走了,正如你匆匆而来;你努力地奋斗,培育了满门桃李;你辛勤地工作,滋润着棵棵幼苗……

书,只有130页,很薄,但在这薄薄的几十页纸上却透视出了他无比高尚的.品德,浮现出了他博大精深的情怀,散发出了他至香至醇的人生真谛……他那高大的身影光照千秋。挺直的腰板,微皱的眉毛,坚定的眼神,这个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不屈不挠的伟人,令我震颤!陶行知爷爷,您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您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与共产党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您的每一颗糖果,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微笑,都充满了您对学生的期待与宽容。那些糖果是什么味道?那些眼神和微笑又是什么含义?是甜蜜还是苦涩?是严厉还是温柔?这些,我并不知道。但我明白,您去用心感化学生,用心去教育学生,这其中没有任何师生距离。减少了严厉的责备,减少了愤怒的神情,多了份温柔的呵护,多了份和蔼地鼓励,这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我一篇一篇地看着,热泪萦绕着我的眼眶。有一段时间,晓庄一代吸毒、赌博之风盛行,陶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以联村自卫团的名义发起了禁烟运动。陶行知随着一路兵踹门进了一家烟馆,他把跪地饶的烟鬼一一扶起来语重心长的说:“别怕,我们不是来抓你们的而是来帮你们脱离苦海的,一个人毒品吸上了瘾,就会面黄肌瘦,家破人亡。陶行知对吸烟、赌博……犯下严重错误的人不强求、不严厉,只想他们做一个知错能改,不吸毒品,努力付出的人。应征了“知错就改,为时不晚。”这句话啊!

陶行知先生,您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您的身影跨越了时代,跨越了国界,你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