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山间多苍翠
应该说,那山中郁郁葱葱的松树林是家乡最特色的景观。无须近瞧,离几里地路远,你就能看到,山上的那一片墨绿苍翠。这边,碣石山的“娘娘顶”是最高峰,站在峰峦之巅,极目四野,就看到始从渤海之滨,西去无边的燕山山脉,如一位巨人在这块沃土上小憩酣睡。各种林木如被般覆盖其上,造就了石头死物般的大山演变成一个鲜活无比的生命。那些林木,就像是这个巨人皮肤上的汗毛,张开与闭合着,让山有了一种不绝生命的铮铮铁骨。
大山无语。每次面对群山,侧耳谛听亿万年来的寂静之乐,都被这雄浑的固体语言所震撼,需要心灵的仰视。那风,像是懂得了山的寂寞,鼓动着身子,在莽林间呼呼穿行。大海波涛一般,摇动起树枝随风劲舞。穿行其间,墨绿色的松叶针一般扎进我的身体,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无言的痛。它们长在这里多少年了,没人知道。春花秋月,夏风冬雪,当其他植物都被寒风褪去了绿色,唯有这些松树林,依然不改夏日之颜,在万物萧杀的冬山之处,勃勃着生命之舞,并给我这颗柔软的心注入了坚强。
山峦如海,树怒似涛。这就是山的性格,他就像一个男子汉,不会闻风而动,更不会随岁月遁去。松林是他身体的一部分,继承的也是他坚毅勃拔的性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和大山一样,松林也不畏风寒与冰霜。那风尘的卑鄙无奈他何。我一直在想,这不就是我们做人必须的品格么。每当破碎的心逃离城市,都会到故乡大山的怀中。在巨石形成的台子,静静的坐下,微合双目,想象自己融入大山其中。耳边松涛阵阵,鸟鸣啁啾,幻想变成一颗不老松,于峰巅之上,迎风雪,斗寒霜。在乡人每每的仰视中,增添一道岁月循环的年轮。
而我于怀想中,走回故乡的旧日。一个懵懂少年,为了屋中多一份温暖,背上柴篓和耙子,去捡拾松林头上掉落的岁月之痕。黄黄的松针铺满白亮的沙地。好像人的头发,随着岁月之风的吹拂,慢慢地飘落,留下幽幽的愁颜。一点点的,我用耙子收集起来,装入心中的柴篓。等岁月红尘的寒冬来临,拿出来,用性情之火点燃,为枯寂寒冷的日子,燃起一点温暖的亮火。火焰里,我分明听到松油呼喊地劈啪之声。那也许是生命流传的轻语,给我大山一般沉重的暗示。
松林下,不仅有松针,还有松蘑。那该是夏季,一场雨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跃跃欲试,山间的草木还滴落着雨水的残声,踩踏着泥泞的我们便急急地出发了。那一堆堆的蘑菇,随着雨水,顶破压抑在头顶的松针软土,从地下冒出头来,酣畅地呼吸着雨后洁净的空气,用它们特有的蘑菇香气与伙伴们打着招呼。并俏皮地望着我们。好像在说,我在这呢,采摘我吧。不一会儿,手中的篮子里,来自不同树下的松蘑乱成一团,每个蘑菇都黄白黄白的,嫩鲜无比,回到家放肉炖熟,香气醉人,从儿时一直醉了几十年。
松树上,还有斑鸠、山雀等鸟儿搭建的小屋。它们在树上繁衍生息,与松树为邻为伴儿。从没发生过齿龌,和平共处,其乐融融。而人类却远没有这样博大的胸襟。当年乡人乱砍乱伐,毁灭了不知多少这样的绿色生命,满目的荒坡,急雨后的山洪,给家乡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警示,还有水土流失的灾难。难道是大山宽阔的胸怀默默地感染了它们?像如来脚下的大鹏鸟,久闻佛经,修成正果了吧。我们向大山求取了很多,大山却依然沉默。即便是松树林,也只是在风的鼓动下,发出阵阵的呼呼吼叫。让夜梦中的乡人,自我感到羞愧与胆悸。
如今,喜看山间多苍翠,遍地松香沁心扉。随着封山育林,这些当年消失的松树林,重新又长满了山间坡上。恢复往日秀美翠真之颜的大山,远远望去,好美的景致呢。
松树林,故乡的松树林,你一直在我的梦中,点染着我心野中的这棵小树,那么的绿意盎然。当我文字的小树苗,一点点地在心灵阳光照耀下成长,逐渐成为一颗大树的过程,多需要这山一般厚重的精神来鼓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