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散文精选 > 散文随笔 > 正文

在泰戈尔居住的地方

作者: 沁香一瓣2013/02/13散文随笔

我终于来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城,这里有我梦中想见到的泰戈尔的故乡和探秘泰戈尔生活过的故居。穿过大大小小十几条街道,它终于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处两层楼的红色建筑被掩盖在茂密的绿色植物之中,在阳光下耀得闪亮。

这就是泰戈尔的故居。院子不大,内有一块草坪,草坪绿油油的,旁边开着一些小花。这里显得十分静谧,这屋自然而然地与外界的喧闹隔绝开来。一九一三年,这位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甚至可以说他是人类史上伟大的文学巨匠,凭借他的《吉檀迦利》诗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光流逝,距今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他留下的那些美丽忧伤的诗句子历经时光的洗涤和海浪淘沙之后,仍然闪耀着隽永的光芒。在这套简单住宅走出文坛大师泰戈尔,让我肃然起敬。

轻轻地沿着小街走近它,微风悠悠地吹来,又似在传递一种声音。轻轻地触摸那楼的窗门,忽觉文学大师创作的灵气犹在,拾取镶嵌和浸润在每块砖石中的创作的灵感,与心灵的感悟碰撞。

呵,泰戈尔巷的这幢故居现在已成为了纪念一代伟人的博物馆,它虽然面积不大,但却显得十分珍贵,吸引了世界各地关注大文豪泰戈尔的文人疾步走来。门开了,这是一幢小楼,是一幢属于一位文学大家的文物的小楼。进屋必须脱鞋,于是脚步轻轻的,怕是惊醒了正在睡眠之中的文学大师。

右边的房间中,挂着一张面貌慈祥,长髯下垂的画像,这就是泰戈尔。室内没什么陈设,地上摆着插着鲜花的铜瓶,屋子连着屋子。里面挂有泰戈尔的手稿及绘画展览室,室内还有他的粉丝和文学青年和泰戈尔一起留下的三百多幅墨宝,这些珍品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每一幅画都是一个鲜明的主题,栩栩如生,展示了文学大师对生活充满的无限的爱。

室内还有大师生前留下的遗物。有柜子、长袍还有墙上挂着他在当年到中国北京时间拍摄的一些珍贵照片,此外,小楼上还有他的小小休息室,餐厅和简朴的小剧场。这些展屋构勒出大师生前对生活无限的憧憬和美好向往。望着大师的创作室一角,激动、崇敬一齐涌上心来,我记忆的闸门像潮水一样一泻而出。

了解泰戈尔的时候还是在中学时代。那纯粹是一次意外。那天,我无意中翻阅了从书报亭买来的那张文学小报,印度文豪泰戈尔的名字跃然纸上。以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他正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从那时起我开始认识他和了解他,他的许多让人传递的生活故事令人感悟。

二十世纪初期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殖民者的剥削和压迫,使这个古老国家的人民陷入了贫穷和愚昧。为了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有两位伟人应运而生。一位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另外一位就是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巨匠泰戈尔。荣获若贝尔奖的《吉檀迦利》诗集是由一百零三首诗歌组成,是泰戈尔在他五十岁那年从自己的三本诗集《柰维德雅》、《克雅》、《吉檀迦利》及他发表在报纸杂志上的诗歌中精选而出的。。这本诗集是泰戈尔哲理诗集的代表作,被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流传,它对二十世纪世界文坛产生过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一九一二年,泰戈尔将《吉檀迦利》翻译成英文,第二年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的授奖词是这样的: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篇,这些诗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并且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便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在泰戈尔写的诗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在诵读中看见天真无邪的儿童在海边追逐嬉笑,看见挑灯顶罐、裙带飘飘的印度少女在田间行走,听到园中、渡口吹着芦笛的印度工人在向人们轻声诉说,还有那些美丽的田园风光的美丽……

看到泰戈尔的创作室,使我想起文友隔水望伊人,是她对泰戈尔的诗歌特别崇拜,有时甚至会读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她经常这样说:读泰戈尔的诗时常常会被其中的经典语言倾倒,在泰戈尔笔下的童话般世界里,是我们渴望和寻找的桃花源。在那里都可以找到人与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没有了人与人的斗争,是净化环境的世界,一切的喧闹会消失得不见。在诗文的大海、高山、森林和草地上阅读散步,心是自由的,可以无拘无束地回归孩童的纯真与烂漫。在那里,有着我们丢失已久上帝赐予我们的人与自然组合的最珍贵礼物。他的妙笔可以随意地将人性的真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用灿烂的光彩染遍了我的思想和梦魂泰戈尔因此而成为东方文坛荣获此奖的第一人……

在泰戈尔的休息室内,我似乎又听到了这位文学大师有过的爱情故事,看到了他的生活原来就是这样的动人,难忘的,多彩的,幻想着的和坎坷的诗篇。“得不到的才是最美好的,失去了的才最刻骨铭心。”这就是最好的记录。

泰戈尔十八岁那年在父亲的支持下准备去英国留学,那里有他无限钦慕的文学天堂。启程前他奉父亲之命先去学习英文。说来凑巧,教他英语的是和他年纪相仿的美丽漂亮女孩,名叫安娜,就这样,泰戈尔成为了安娜的学生。也许爱情来得特别早,他第一次看到这位年龄相仿的老师就心跳,安娜活泼可爱的美丽的闯进了泰戈尔的心中。安娜当然也知道泰戈尔少年多才,她看过他的许多诗作,常常被他的美诗所吸引,所以总是很主动地接近泰戈尔,教得十分认真。

有一天,安娜在教泰戈尔了解和熟悉英国人生活和行为举止的奥秘时,忽然用美丽的目光凝望着泰戈尔,并轻轻地告诉他:如果你能偷到正在熟睡的女人的手套你就有权吻她。这实际上是安娜在暗示和告诉泰戈尔,我的心中已经有了你。然而很可惜,少年泰戈尔没有明白安娜说这话的其中道理和暗示的深情含意,他没有从爱到深处情不悔的高度去考虑。

一天,泰戈尔在学英语碰到了问题,他就去找安娜问不懂的英语,发现安娜正躺在安乐椅上酣睡着。其实安娜知道泰戈尔会来问她题目的,她的双眼似乎是一睁一开着,她的手上戴着漂亮的手套。泰戈尔看到手套,想起安娜曾对他说过的话,心萌动了一下,但他没敢动,只向手套方向飞快地瞄了一眼,又怕惊扰了安娜,没有敢动过偷它的念头,安娜的手套原封不动地搁着。他明白这一切是为了什么,但他只是不敢。请看后来泰戈尔写过的诗句:

我渴望静默地坐在你的身旁,我不敢,怕我的心会跳到我的唇上。

因此我轻松地说东道西,把我的心藏在语言的后面。

我粗暴地对待我的痛苦,因为我怕你会这样做。

我渴望从你身边走开,我不敢,怕你看出我的懦怯。

因此我随随便便地昂着头走到你的面前。

从你眼里频频掷来的刺激,使我的痛苦永远新鲜。

安娜见泰戈尔没敢取下她手上的手套,又要求泰戈尔给她起个独特的名字,泰戈尔就给取了个美丽的孟加拉名字--纳莉妮。后来他把这名字还编织进他写的诗里。安娜听完泰戈尔的朗诵说道:"诗人,我想,假如我躺在临终的床榻上,你的歌声也能使我起死回生。"这是她对爱情真正的表白,然而,泰戈尔却仍装作浑然不觉。

不是没有想过表白。他是想到自己要即将去英国,他深感承载不起安娜对他的这份暖融融的爱。人生就是这样,有时候一次的擦身而过,就会一生的失之交臂。泰戈尔其实完全是个明白人,他知道安娜爱他,他也爱着安娜,就是不肯吐露爱的心曲,直到起程临行前,他才以诗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我梦见她坐在我头的旁边

手指温柔地撩动我的头发

奏着她的接触的和谐

我望着她的脸

晶莹的眼泪颤动着

直到不能说话的痛苦

烧得我的睡眼

如同一个水泡

我不知道她在这个时候

有没有和我做着同样韵律的梦

两个月之后,泰戈尔踏上了赴英的旅程。两年后泰戈尔归国,才知道安娜已被迫嫁给了一个比她大二十多岁的男人。他们之间没有爱情,她只是在家庭中成为男人的生育工具。安娜整日忧郁感伤,常常泣不欲绝,不到一年就郁郁而终。死前她写信给泰戈尔的兄长,告诉他:她和泰戈尔相处过的一段美好时光。闻知死讯,泰戈尔流着泪写道:

"当世界的万物消失不见了,

你却完全重生在我的忧愁里。

我觉得我的生命完成了,

男人与女人对于我永远成了一体。"

一个飘然而去,留下痛苦让另一个独自承受。这就是人生中的错上加错。有人说过:人生有三苦:一是得不到;二是付出了得到了,却发现不过如此;三是轻易放弃了,后来却发现它在你生命中却是如此之重要。人有时就是这样,总是在失去了、得不到了才知道什么是最好最美丽的,可失去了得不到了才知道这只能是徒增伤痛,自寻苦恼!爱和生死、离别和怀念、激情和新生,犹如大海一样深不可测,永远是无法预知的。

几年后,泰戈尔二十岁那年结婚了,新娘才十一岁。洞房之夜,他给这个小姑娘改名为"穆里纳莉妮"。泰戈尔将心中的情人安娜的名字安在了这位陌生的小姑娘身上,可见他心中的安娜是多么的重要,也许在泰戈看来,看到了新娘就像见到了安娜一样,这就是诗人诗化的人生的魂牵梦萦。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无垠的沙漠热烈追求一叶绿草的爱,她摇摇头笑着飞开了。”“绿树长到了我的窗前,仿佛是喑哑的大地发出的渴望的声音。”这也许就是泰戈尔对自己爱情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和表白。生命中,是否有些事情必须经历?放弃的前提是否是必须曾经拥有?安娜曾经拥有过,所以从从容容地走了。泰戈尔在伤感和怀念中不断反思人生,后来也就渐渐地变得淡定了。

熟悉泰戈尔,最早除了他的诗作外就是他有过的两次恋爱史,但都是失败的,当失去他的第二位妻子时他发誓终身不娶,这里深藏着诗人多少心酸的泪水,从此他投入到诗画等文学艺术的创作之中,这就是泰戈尔的人生完美中藏着的缺陷,这也许就是有得有失的人生真谛。

走在泰戈尔的陈列室,我看到了他在中国北京拍摄的照片,于是时光荏苒,思绪又飞向了当年的上海与北京。文学泰斗曾经访问和游览过中国。那是一九二四年四月,这位世界著名诗人泰戈尔乘热田丸船来华访问。泰戈尔乘船在上海踏上中国的土地,那一天正是春日和暖,缓步登上黄浦江码头。他身穿长袍,长须飘拂,迎接他的是中国情感诗人徐志摩和女作家林徽因,这是一对金童玉女,陪伴在泰戈尔左右,他们对泰戈尔佩服得五体投地,一起南来北往巡回作文学创作等演讲,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

泰戈尔在北京游历讲学期间,还受到了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接见。那就是一九二四年四月二十七日,泰戈尔及其随员及徐志摩等乘一辆汽车到神武门口,然后进入宫内,溥仪身着便服在御花园等当泰戈尔一行。当泰戈尔出现在御花园门口时,溥仪大喜,先举左手给泰戈尔让座,还亲自作向导,一边交谈一边很有情趣地领着泰戈尔游览御花园。泰戈尔一边走,一边赞不绝口,他为中国园林的优美和富丽而折服。

五月七日是泰戈尔的六十四岁生日,而这次生日恰巧是在北京度过,其中尤以徐志摩为主的新月社最为热心,而他们为诗哲准备的最好礼物是准备在庆祝泰戈尔生日这天演出泰戈尔创作的名剧《齐德拉》。五月八日晚,北京各界联合在协和大礼堂举行空前盛会,共祝泰戈尔这位远道而来的贵客的六十四岁生日,泰戈尔和自己的弟子鲍斯、诺格,还有徐志摩等人到会,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胡适起立用英语致欢迎词,庆祝泰氏的六十四岁生日,胡适在演讲中加了很多诙谐幽默的趣话,引得笑声不断,更显得气氛的和谐。

胡适讲话一结束,祝寿会就进入第二个高潮,由梁启超上台给大家说明他给泰戈尔起个中国名的经过和含义,梁启超这样说:“泰戈尔的印度名字中的‘罗宾德罗纳特’有‘太阳’和‘雷’的含义,可以引申‘“如日之升’、‘如雷之震’,所以把泰戈尔的中国名字叫‘震旦’,同时,在古印度曾把中国称为‘震旦’,中国曾称印度为‘天竺’”。最后,梁启超又说:“按中国习惯姓名的称谓,前姓后名,那么若以国名为姓氏,以本名为名,泰戈尔先生的中国姓名不就是‘竺震旦’吗?”泰戈尔当时听了十分高兴,他欣然接受了祝寿会当场赠与的由名家篆刻的“竺震旦”大印章。随后泰戈尔登台演讲致谢。全场气氛热烈,祝寿的气氛推向了又一个高潮。泰戈尔说这是他最高兴的日子,因为他有了象征中印民族团结友好的名字,以后他将继续从事中印文化的交流工作,并且再次恳请中国学术界文化界的朋友有机会到印度去。泰戈尔演讲结束后,祝寿会演出了泰戈尔名剧《齐德拉》。林徽因饰主角齐德拉,张歆海饰男主角阿纠那,徐志摩饰爱神,林长民饰春神,王孟瑜女士、袁昌英女士、蒋百里、丁燮林饰村人,张彭春担任导演,梁思成担任布景。全剧用英语演出。林长民和女儿同台演出,已是佳话,林徽因与徐志摩、梁思成之间的恩怨情长,更增添了这出爱情名剧的魅力。在演出的过程中,泰戈尔捻须颔首,心中洋溢着难以遏制的激情。晚会直到凌晨一点一刻才结束,中国人的热情和好客打动了大师心灵。

在《泰戈尔与中国》就详细地叙述和评价了这一段历史。泰戈尔的来访,曾使当时中国文化界骤成两派,这也许是泰戈尔受到了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的接见有关。一是以梁启超、徐志摩、胡适等恭迎有加;二是以陈独秀为首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闯将和左翼文化人士,如郭沫若、沈雁冰、瞿秋白、沈泽民、林语堂等,中国文化界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一度影响了泰戈尔的心情,他多次取消了预定的演讲。这对泰戈尔和热情的主人来说,当时都是一件始料不及的尴尬事。

一九二九年三月,泰戈尔第二次访问中国。虽然面对的是鲜花与荆棘交陈,掌声与倒彩齐鸣,但泰戈尔还是表现出友好的态度,他热情了解中华文化,既聆听中国古琴曲,购买中国美术作品,还观赏了梅兰芳的京剧。可以这么说,泰戈尔对中国的文化艺术情有独钟。有人也这样作了评价:泰戈尔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很大的,从泰戈尔至郭沫若、冰心、郑振铎、徐志摩、许地山、王统照至千百万现代文学读者,这中间实际上贯穿着一条无法抹平的文学互动的痕迹和思想痕迹。

泰戈尔是在漫长的六十多年创作生涯里硕果累累,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余篇短篇小说,二百多个剧本和许多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文以及回忆录、游记、书简等。泰戈尔不仅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作家、诗人,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画家。他一生共创作了二千余首激动人心和优美动听的歌曲。其中,他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创作的不少热情洋溢的爱国歌曲,成了鼓舞印度人民同殖民主义统治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一九四一年四月,文学大师泰戈尔留下遗言《文明的危机》后,同年八月七日在加尔各答病世,他的一生是闪光灿烂的一生,他的文学成就像夏夜的星空布满了天空。

轻轻地走在泰戈尔的小楼里,似乎是在读着他在中印文化交流中的一部史册,他的人生就像他的悠扬的诗歌吗?读他,我似乎象在小时候读安徒生的童话,除了惊讶于他那博大的思想和优美的旋律之外,更有一种心意上的息息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