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散文精选 > 散文随笔 > 正文

读书杂谈

作者: 青峰2012/11/06散文随笔

读书杂谈

有好一断时间,总想和大家谈点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从哪谈起,以致于曾几次欲言又止、无从下口。说来奇怪,今晨起床时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丝念头,“读书、吃饭、走路”这三个关键词同时浮现,为何会出现这三个看似毫无联系的词语呢?细想之后,这些词语间好似存在着一些联系。今天笔者就谈一谈读书这个话题,全凭本人所想所悟,想到哪里谈到哪里,仅供读者消遣。

读书与吃饭

常言说的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我们所有人天生就会“吃饭”,这是一种本能,所有动物都离不开这种本能。那么人比动物高级在哪儿?有些人可能会回答人有思想、人会进行复杂的社交活动等等,其实笔者认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运用知识并且进行创新。那么,想运用必先学习,要学习必先读书。书,是祖先为记录智慧而发明的一种工具,并可供习读之用。那么读书和吃饭有何联系?读书并不同于吃饭是本能行为,而是带有主观性的动作。但笔者认为,读书和吃饭有着必然联系,吃饭要有饥饿感,读书也要有此感;吃饭要一日三餐,而要想成为有才之人读书也要每天进行;吃饭时可能有人会挑食也可能不挑,读书也具有选择性,即可博览,也可选择;吃饭是对人体进行营养供给,读书是对人脑进行能量补充;吃饭是要用嘴鼻以尝以嗅,读书却要用耳眼以闻以阅。可见其实读书同吃饭是有大大的相似,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像“钟爱”吃饭那样去热爱读书,每日三餐饿了就吃,对待知识始终保持“饥饿感”,方可每日去读汲取智慧。读书虽不要求我们有针对性的去读,但是要有选择性的去读,好书如“良师益友”读之可强化自身素质,提升个人涵养,而坏书则如“精神毒品”阅之可腐蚀你的思想,侵蚀你的灵魂,读书还是即择又博的去读最好,那样才会丰富自己的头脑,增添自己的智慧,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竞争的需求。所以人即要爱吃饭也要爱读书呀!

读书与走路

智者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很形像的将读书与走路放在一起作比喻,这句话读万卷书的含意为理论知识要多读多学,而行万里路的含意即是形容实实在在的现实经历,路走的多了自然就增长了社会实践,增加了社会经验。自古以来,很多纸上谈兵、坐而论道的人和事很生动的教育人们书本知识并不等同于拿来便可适用的真理,也并不是把书本知识学好了、学会了做任何事就都会成功。读书所得的知识要通过与走路所总结的经验相结合,从而内化为可供自身以后现实运用的知识,读书等同于“理论”,走路等同于“实践”,智者会以理论加实践来运用所学的知识,愚者便只会一味的运用书本知识指导现实活动。《增广贤文》中收录着一句韩愈的治学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前一句的意思就是告诉用书堆起的这座知识之山存在着一条道路,要想通往山顶勤奋是登顶的唯一路径,这里把勤奋来比作为走用书堆砌出来的路。笔者还认为读书也如走路,在行走一条通往文化殿堂之路,只有不断的阅读各种书籍汲取丰富的知识才能不断缩短到达这座文化殿堂的距离。总之人还是要不断的读书,也要不断的行路,要想把书读好,还是要借助于多行路、多实践、多结合来更深刻的领悟书中的知识,从而方可常读常新。

读书即是读心

我们每个人的思想都是在不断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中丰富、成熟的,一个时期和一个时期的认知都不一样,同一本书在不同年龄段读过之后的所感所悟也不一样,这是心智不断成熟的表现。笔者认为读书便是读心,这里的心有两层含意,一层意思是书中的深刻内涵,是为“作者的用心”,另一层意思便是自己的内心领悟,是为“读者的心智”,这两个“心”缺一不可,读书要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去理解书中更深层次的含意,即要准确把握好作者的写作意图,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心智去融会贯通,如此,才可真正的消化书中的智慧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