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微风凉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日历上明明白白地写着,今日09点06分立秋。即使在我这座城市仍然处于夏天的怀抱里,然而时令上是实实在在迈入秋天的门槛了。 季节在时光中轮回,如车轮,周而复始。生命在季节中历经荣与辱,生与死,永不停息。今天立秋了!尽管窗外仍然骄阳似火,但我心里油然感到一丝秋的凉意!啊!秋天缓缓地走来了!
立秋。夏天的最后一天里,夏的热情依然不减。树木纹丝不动,空气中带着燥热。清晨,也没有一点清爽。醒在夏日的末端,夏将去,秋已来。季节的交换,从来不打招呼,它总是静静地来,悄悄地走,从容不迫的从一个季节到下一个季节。该来的就会来,要过去的留不住。
立:有开始、协调与启动之义。正如黄帝所言:“天地无私,四时不息。天地立,圣人故载。过极失当,天将降央。” 自然界的天与地,运用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而周期性流转不息。古人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称为“四立”,可见四时的概念与节气密不可分。
秋: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蟋蟀又名秋虫,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籀文的“秋”在蟋蟀形左边又添加“禾”旁,本义是收成,成熟的庄稼。籀文的另一种写法“秋”,右边是蟋蟀形,左边为禾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
立秋这天,太阳忽然就失去了威力,就连午后的热浪也藏起了锋利。一切都圆润起来,触摸着秋的开端,不禁就深深地喜欢上这个崭新的季节。人们都说“交秋一日,水冷三分”,我总觉得这只不过是一种说辞而已,与事实相去甚远。可眼下突然出现的这一骤变呢?倒让人感到格外的好奇与不解。因为什么呢?从自己的切身体会看,似乎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交秋一日,水冷三分”这样的事情。
天空湛蓝湛蓝,高远辽阔,白云朵朵,不自觉地吟诵起了:“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诗句,空气里透出淡淡的成熟的味道,田野的植物,吸饱了水,正以不可遏制的力量向着成熟的方向走来。
一片树叶,落在脚边。蹲下来,拾起落叶,就知道秋来了。立秋时节,我站在城市的一棵树下,静静地想着什么。是秋了,一季又过去了。
每个季节变换,心中就会隐隐地不安,仿佛是谁把季节偷走。是时间,它带走了夏的闷热,送来 秋的凉意。晨起,窗上竟然挂着水珠,是秋露吧,它随着立秋节气而至。
因为立秋预示着酷夏炎暑将猖狂不了几日,肆虐不了几时了,可毕竟已是立秋时节,但仍是夏天的样子,偶然一阵凉爽的风,抬头看一眼天空,你会觉得与盛夏不同了。而今,听到这个词,立秋,竟觉有些悲凉、有些无情甚至于残酷的意味,弹指之间,光阴竟如此匆匆?让人有些疑惑,有些惊慌。
立秋,生命的一个风水岭,不再浮躁;而是稳重,不再张扬 ,而是内敛;不再狂热,而是柔和;不再梦想,而是成熟。立秋,季节的一个站台,成熟的,干瘪的,都要下车,寻觅各自的归宿,然后又驶向下一站。
渴望立秋,盼望立秋,等待的就是一个“凉”字,如今事与愿违。也不是没有想到,谁不知道立秋以后还有十八天“地火”,只是这地火让人有些招架不住,热得让人忘掉了气节,忘掉了立秋离凉爽还很远呢!
秋来时,又一季金黄一片,该是收获了吧。于是放下一些小心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那些维持我们生存的事业,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秋天里,每时每刻都是金黄色的,值得我们倾尽全力,而不辜负。
“秋”的原意:“象形文字”,小篆体为蟋蟀形下加一个“火”字,表示“秋天禾谷成熟,似火灼”。而我更喜欢望文生义,将“立秋”解释为:立秋是稼禾尚在酷暑如火中催生。立秋前后的热曰“秋老虎”,其实更难忍受,而真正的“秋”是“秋分”,那时禾谷才真正成熟入仓,寒露、霜降随之而来,萧瑟秋风才起。
一阵微风把我从清梦中吹醒,我探头望向远处,似乎有一层淡淡的雾霭,也许正是这雾的清凉驱散了原本的酷热吧(昨天还是酷夏呢)。突然记起立秋,我不禁佩服起古人在节气划分上的玄妙来。
眼看着,夏天就这么走了。很多来不及感受的美好事物,都留着待明年的又一个夏天。人生一路,几多起伏。挥挥手,告别昨天。
秋天来时,桂花飘香。一伸手可触及的美好,想起来就笑意盈然。有什么比活着更好的事情呢,我们能看见四季不同的景色。就连落叶也美的让人垂涎,秋高气爽的日子,就在明天。
小时候在家乡听一个老人说,立秋这天,皇帝率文武百官来到皇宫的梧桐树前,迎候立秋时辰到来的那一刻,监天官手静握一只蝉,双眼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梧桐树,当蝉惊恐的地在手中抖动下翅膀,一片梧桐叶随即飘落,监天官即刻宣布立秋时辰到。可能这就是‘见一叶而知天下秋’吧!无从考证,也不必深究!此乃乡间野曲,也不必在乎错与对。一点是正确的:秋的到来,叶就渐渐飘零,夏虫就开始悲秋了!“悲哉,秋之为气也”
俗话说:立了秋,把扇丢。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表示暑去凉来,孟秋开始了。由于我国地理的南北距离、地表以及海拔高度的差异太大,立秋时,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
在反复的季节里奔走,此刻突然有了一激的感觉,真的是季节轮回,日月如梭啊。立秋后一时暑气难消,时有“秋老虎”天气,但早晚温差明显,白天闷热,夜晚凉爽。只立秋日,古代帝王迎秋于西郊,祭祀白帝少昊和蓐收。
宋代民间立秋之日,男女都食赤豆七粒,揪红叶剪刻花样簪插鬓边,称为“戴楸叶”,以应时序。清代立秋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对比,以验苦夏落肉量。秋风起,胃口开,家家大吃炖肉、烤肉、白切肉、红焖肉、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以补偿夏天的损失,民间称之为“贴秋膘”。
各地还有吃西瓜或香瓜的,称“啃秋”,寓意熬过暑夏,咬住爽秋不放,尽情享受。城里人在立秋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瓜,也算是咬秋。而农民们在瓜棚里、树荫下,抱着红瓤西瓜、绿瓤香瓜、白山芋、黄玉米,豪放地啃咬,抒发享用劳动成果的喜悦。
习俗使我懂得: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乃天之大道。春之耕作为的是秋的收获。只认定没有秋之萧杀,焉能有来年春之生发。这朴实的道理。唯有金秋到来的喜悦,哪能有秋之悲情!也许借包饺子吃秋膘庆贺立秋节气的到来,是对秋的浓浓情意。
处暑后的秋天,带着几分热,又带着几分凉。清晨和傍晚已没有了灼人的热气,大多是清风伴着几丝凉爽,给人几分惬意几分舒畅。中午却不尽然,掺杂着夏日的余热,但是再也不会灼灼逼人了。
秋天的风是凉爽的,秋天的天是湛蓝的,秋天的叶是碧绿的。这时的秋,是夏日的秋,是雨后的秋,风吹过后零星地飘落几片树叶,不见成堆,不见枯萎,这时的天气又岂止用一个“爽”字能表达完整的呢,真可谓“天凉好个秋”啊。
立秋时,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天气仍处于炎热中。老人都知道,立秋节气里藏着一只“秋老虎”,它喜欢杀回马枪,经常是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是我国民间对立秋之后,重新出现数天或一周炎热天气的俗称。有专家说秋老虎应该称夏老虎,因为立秋还在三伏之内,不能算正式的秋天。支撑他论点的还有,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老妇夏”,北美洲称“印第安夏”,都只说夏不提秋。我不挺专家挺百姓,觉得秋热有别于夏热,还是叫“秋老虎”好!
这世间的惊喜,许多都在转角处。盛夏光年里的遗憾,就由秋天来完成。下一季的美好,在向我们呼唤。你看,那金黄色的稻田,放飞出一首生命的赞歌。在夏季里旺盛生长的植物,在秋季里收获。一切刚刚好,秋来,夏去。
秋来,素心若禅,光阴参半,恬静中,将斑斓的梦想,将五彩的记忆,折叠成泛黄的纸张,落入爱的诗章,笑的梦靥。在安静的时光里,聆听箫音里的妙曲,笑拥轻歌曼舞般美妙的倩影,如花的琉璃,安然在时光的韵脚下,步调再度轻缓,似爱人细碎的叮咛,吻过额头,拂过发髻,掠过指尖,如此温柔的触感,旖旎灵动,值得用一生一世去守候,守候成永恒。
于丹说:“看过千娇百媚,行遍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阻,老之将至,生命中那些红尘过往意气飞扬,从来都不会消散,深深镌刻在历史深处,珍存在后人的记忆里。”
夏季就像一只蝶一样翩跹离去,在时光的消瘦中,我们都在改变,不着痕迹的改变;我们都在成长,对人生,对价值,对意义,参透的似乎比别人透切。
秋天的那种高远与宁静,是无法用画去表达的,秋天的风又把满树果实和叶子带着一起舞动,我想世界上最顶级油画的绚彩、最新高科技的声音都无法描述出这种独属于秋的颜色和声音。
四季之中,我还是偏爱秋季的。秋的成熟,秋的淡远,连疾病也是一年的低发季节,更何况秋季总是伴着万紫千红的灿烂,伴着无尽丰收的喜悦呢? 趁此立秋,和夏天说声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