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时
小时候,渴望过端午节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个节气的含义,而是想吃母亲手包的红糖心包子。因为每年的端午,母亲都要用刚收回来的小麦磨成面粉,然后蒸上一锅包子。在包子下锅开蒸时,我们便守在灶头边,等到揭开锅盖时,包子直冒热气,我和弟弟都会趁母亲不注意,拿起一个包子转身就跑,身后便传来母亲的呵斥声。
吃滚烫的红糖心包子得讲究方法,是因为上初中时听了班主任陈老师讲的一个故事。说他儿时吃红糖心的滚烫包子时,刚咬一口,红糖就会顺着手腕往流。那诱人的红糖心擦掉可惜,于是,把手腕放到嘴边去舔,在舔手腕时,抓着包子的手自然挥向了后背,此时包子里的红糖心就会掉在后背上,那热热的红糖心顺着后背往下,把后背烫得又痒又痛,让人欲哭无泪。
陈老师的故事,其实在我小时候都经历过。所以,在听了这个故事后,在吃红糖心包子我都特别小心,先咬一口包子皮,待看到红糖心时,就用筷子搅拌,直到红糖冷却后,然后一口咬下去,顿时,一股清甜入心入脾。接下来,便是与弟弟比赛看谁吃得多,一锅红糖心的包子几乎是一抢而光。
时光一晃而过,红糖心的包子几乎不再是我的钟爱。因为知道了端午的起源与含义,向往有一天能够写出一首绝世好诗,故在读高中时,与几个同学“不务正业”,开始写起了诗歌,都想一炮而红。而同学写与端午节有关联的诗歌甚多,那种忧愁善感的样子,迷倒了很多人。于是学校也刮起了一片写诗风,比我们低一届一学弟也趁机举办了一次诗歌大赛,一等奖奖金为五块钱。对于一月只有十块钱生活费的我,有着巨大的诱惑力。晚上绞尽脑汁,写了好几首关于端午节的诗歌,最终只获得了二等奖,奖金为三块钱。三块钱虽然不多,但足够我买半个月的菜了。此时,发现写诗歌不只是为了端午,而是为了生活。关于端午,也在我的视野一点一点地消失殆尽。
人到中年时,诗歌也早已退出了我的生活,因为江南的端午也不再是吃红糖心的包子,而是粽子和绿豆糕。猛然发现,一方水土一方人。到了某个地方,就得适应那里的风俗和生活习性。无论是诗歌,还是粽子,抑或绿豆糕,不只是在端午这天才能吃到,在科技发达的时代今天,只要想吃的,随时都有。粽子只是人们家常便饭中的一种食物而已。
而我还是特别怀念母亲做的红糖心的包子,尽管那糖心流在后背,至今还有疼痛的阴影,但因为有母亲在,一切都会很简单。但母亲的逝世后,我再也没有吃过那样亲切红糖心包子。猛然回首发现,端午一年只有一次,而母爱是终身的。
又到一年端午时,想起的不只包子、粽子,绿豆糕和诗歌,还应当想起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