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初夏,我和夫人回家探亲,这是母亲走了后第一次回家。觉得家里冷清清,空荡荡的,心里也酸酸的。记得儿时,从外面奔到家里,一看妈妈不在家,就眼泪哗哗地哭喊着到处找妈妈。第一次深刻感受到母亲就是一个温馨的家。有一句英国谚语说得好,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过去我一到家母亲总是微笑地盯着我看,仿佛是在欣赏她心爱的宝贝。同时像上学时一样,做一些我喜欢吃的东西,一家人充满着欢声笑语。如今我伫立在父母微笑的像前,抚摸着他们终生相伴的衣柜,无限的思念,终究忍不住泪水盈盈。有时,看见一个与母亲相象的背影,都会默默地站立,伤感和想起她的音容笑貌。
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爱是永恒的,也是永远相伴相随的。自己是一个医生,更知道生命是多么珍贵,母亲给予生命时是多么危难。是母亲的血乳灌养了我的成长。母亲为我们子女操心,为全家操劳了一辈子。我们以百倍、千倍的报答父母也不为多。我一个贫寒家的孩子对母亲的记忆是更加的鲜明。因为母亲对生活的担当太多,她所承受的苦难,煎熬和对我们儿女的爱体会更加深刻。母亲古稀之年后,体质不如以前,经常咳嗽。我真担心由老慢支发展到肺气肿,肺心病。难以想象此病长时间对病人的折磨,痛苦和毁容。我想方设法,中西结合,冬病夏治,一个难治之病竟然控制得很好。我真为她高兴,她逢人就夸我这个做医生的儿子好。
母亲最大的企盼,就是希望和我们多聊聊天,让她知道我们的近况而放心。毕竟,儿行千里母担忧啊!大圣人孔子就认为,对父母亲的孝,最简单的表现就是每天出去和回家时给老人打声招呼,因为不在父母跟前,父母亲会牵挂你。他们健在时,我常回家看看,常通电话。同时只要我出差向南方经过家门时总会和母亲通电话。母亲吃东西不畅快就是新世纪后我到上海学习,路过家乡时发现的。我随时请科主任一起专车接她到身边,在扬州的主要景区游览留影,让她放松自己,积极配合治疗。经过放疗,摄片时竞看不出异常,她的生活恢复如初,且看不出有生病的迹象。这简直是在八十多岁老人身上发生的奇迹。回到家时邻居们说母亲不是到儿子身边看病而是疗养。
母亲是一个非常慈爱的母亲。小时候我常生病,她总是通宵守护着。寒冬时脚上的冻疮破溃,又痛又痒,夜里按摩,白天背着我上学。无数次不眠之夜在灯下为我们飞针走线。上中学离家时她怕我不能独立生活,慈爱的母亲望着我远去的身影,含着泪水,久久的伫立。在大学里文革动乱,她愁绪万千,寝食不安。工作后依然如此,当我们工作繁忙时,父母主动为我们抚养小孩,分担忧虑。当工作有成绩,母亲听了笑容满面,比自己还开心。
母亲八十多岁后,热切期盼的重孙降临了,一家四世同堂,她总是乐滋滋的。我注意到她喊我叫儿子,夸奖她的孙子重孙也称儿子。这是她对子女的溺爱,如同己出。我想,我大学毕业后,改革开放后,家境富裕多了,母亲是很称心如意的,心态也年轻了,她是多么眷念这幸福美好的生活。
母亲是一个慈和的家长。母亲这一辈子有着太多的辛苦、辛劳和辛酸。母亲是一个殷实人家的闺秀,从小受到传统教育,还是三寸金莲的小脚。到我们家后,没有一点娇气,和那些大脚妇女一样干活。她的一双手像农村的老槐树,苍劲有力。年轻时也没有丰姿绰约光洁照人,冬天的天寒地冻,那开裂的手,一个个张开的血口子,钻心彻骨,仍不停地劳动。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小学时就主动帮助父母下地劳动。年岁大了,劝她休息,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母亲却说:“自己是劳碌命,闲不住,一闲来就难受。”古稀之年后依然帮助家里做事,双手上那些隐约带血的裂口子,只是稍细了些,也许少了一些。母亲是农村妇女,不像有知识的母亲长篇大论的说教,也不像做官母亲居高临下的训斥。她用自己的勤劳、坚强、勤俭,纯朴,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和感化了我们,给了我们无限的智慧和财富。
母亲和父亲爱得真挚,爱得纯朴。父亲体弱多病,她义无反顾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母亲不离不弃,尽力照应,在自然灾害最困难时候,母亲省吃俭用,吃剩菜剩饭,甚至半饥半饱,也保障父亲的营养,度过了一道道难关。她是一个贤妻良母。
母亲是一个慈善的邻里。母亲病情危重时,邻居聚集在病榻前都泪流满面和痛哭。母亲与人为善,婆媳之间融洽和睦相处,很受人尊敬。母亲平时做的好事,善事太多了。邻居出外打工,家门由她照管,小孩请她照应。伯母中风在床,媳妇、女儿几个,都是母亲去擦洗。而我母亲卧床时,她的媳妇天天来主动帮忙。母亲的一付金耳环,是她的陪嫁,几十年来村里人借去煎茶,刮痧治疗小儿小病小痛。我们寄给她的钱买糖果给人家小孩,买糕点给卧床的老人。村里人称母亲是菩萨人,只要有求总会必应。
母亲是世间最伟大最完美的女性。母亲的爱是不会消逝的,是永远伴随在我们的身边的。母爱是多么温馨的人间至情,享受母爱是多么甜美的幸福啊。生病后三年多中,我几次带专科医生回家看望她。让她在生命最后阶段仍然达到如同平常的生命质量和生活愉悦。使母亲能够平静地面对疾病,觉得生命有价值,我们都很珍惜她,爱她。让她体会到生活和生命的美好。我千方百计保障她的营养和没有疼痛。母亲虽患顽疾,临终时依然是那么体态丰腴,安详地入睡似的。
难忘的母爱,是慈母情,是“三春晖”,是任何“寸草心”也是难以回报的恩情,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母亲为我们付出得太多太多的心血,那如山的养育之恩是我们一辈子难以报答的。只有继承父母亲的优良传统,将母亲的慈爱传递下去,像母亲一样尊老慈幼,为儿女遮风挡雨。过去父母牵着我的手,经风雨见世面,实现了人生的理想。今天我更好地牵着下一代的手,让儿孙们健康成长,这是最好的报答,也是我做儿子最大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