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有时想要写一些脑海里不断闪现的念头,当下笔的时候,大脑却像断电了似的,一个字都写不出来。那种欲罢不能的感受,真的是太难受,太纠结人心了。
想要用别样的方式释放那些积压在自己体内的秘密,不断的寻找,不断的探索。正确的方式,合适的渠道是自己一直的追求,一直的渴望。
不想复制别人的经历,不想走别人走过的路途。阅读别人精美的文章,欣赏并且赞美着。感叹人生,并不想心灰意冷的放弃自己多年坚持的习惯。
撕掉自己不满意的纸张,一点都不会感觉可惜,一点都不去留恋,让自己都不满意的笔迹,怎能打动陌生挑剔的他人呢?
有时候很不明白,一些看似很好写的东西,怎么到了自己手里转瞬间就变得异常艰难。想要找一个文学知己探讨一些自己的困惑,就像羡慕当年贾平凹和三毛在文坛书写的佳话。
一些人喜欢迎合报纸杂志需要的文笔风格,浮躁的年代,不纯情的岁月,坚持属于自己的写作方式,不知道最终它是否会走向失败,沉入文学的苦海。
在陌生的领域独行,不知道要面对多大的压力、挤兑与寂寞。喜欢贾平凹,就像欣赏他一直坚持的陕北方言。
我认为在山村能找到的书,大部分都能经历文坛的洗礼,成为优秀的作品,变成传世的佳作。这就像农民扬场一样,那些最后落在地上的颗粒,才是真正能做种子的粮食。
钻进自己脑海里不愿出来的场景、事件,没有办法,只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给抖露出来,心里方能好受一点。
在一个自己感到愉悦的环境里写作,真的是件幸福的事。有的人惊叹一些作家写作时的洁癖,那是因为他们不懂作者的心。懂一个人,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愿意让你洞察他(她)内心世界的人,一定是绝对信任你的人。
看别人的文章,总有一些坏毛病,那就是假设一些写这些文字的人如果是我,我将写出怎样的文章。
虚构对于我来说是件痛苦的事情,没有见到的场景,没有经历的感受,去编造,用华丽来给它做虚伪的嫁衣,让自己异常的难受,可是有时候我却不得不这样做。
不知道将来什么时候储存在大脑里的文字被自己掏干,恐惧并且畏惧着,因为怕自己如果痴迷上文学以后大脑再枯竭的话,那将是多么可怕的结果呀。
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拜倒在文字的石榴裙下,被循循善诱的感觉,有时也是一种幸福,一种快乐。
衰败下去的事务,总有人在苦苦的支撑。站在山泉边参悟水的灵动、冰清,扛着锄头站在地里去书写大地的情怀,在贫困中去阐述饥寒,喜欢这样的写作感受,可是也害怕这样的生存方式。
留下一些痕迹,纪念一下这时写作的心里感受,让将来懂的我,有个翻阅回忆的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