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心情日记 > 伤感日记 > 正文

毛毛走了

作者: 旭彦2013/06/06伤感日记

“毛毛”走了

作者 王正方

2012年9月10日,爱妻从家中打来电话,告知“毛毛”走了。这个不幸的“噩耗”传来,泪水早也挂满腮边,勾起了我对爱犬——“毛毛”不断的思念!想起那年那月,我经手带大的爱犬,一个与我共同生活了十二个春秋的“伙伴”,心中不禁黯然神伤,为“毛毛”的不告而辞几多惆怅。乘着夜色朦胧的月光,我仿佛又看到了那只雪白、可爱的爱犬!

“毛毛”生长在金沙县岩孔镇箐口一户姓王的家里,主人是某乡的武装部长,一生中爱好养犬。还是2000年时,我到王家作客,看到诞生后的小“毛毛”欢奔乱跳,心中十分喜爱。加之“毛毛”好像和我有缘分,总是偎依在身边。我与主人喝酒吃饭时,它总是不愿离开半步,我到屋外散步时,它总是跟随着。那一次,我在箐口度过一天一夜,小“毛毛”与我结下了深厚情谊!当主人看到这般情景后,主动将小“毛毛”送给我喂养。于是,我因为办事抱着这个可爱的小精灵,来到某镇的一个派出所,所长见到小“毛毛”十分可爱,也从手中接过来抱抱,并做了些好吃的东西,送到小“毛毛”身边,让它尽情地享受。在离开派出所时,我抱着小“毛毛”从箐口翻山越岭,来到家中,使它重新找到了一个新家。因为爱犬毛发雪白,两只耳朵耷拉在脸的两旁,全身毛茸茸,大人小孩皆是喜欢,于是家里人就给它取名叫住“毛毛”,“毛毛”在我们家因此而得名!

就在“毛毛”出生的那一夜,夜空中那轮金色的明月非常皎洁,小“毛毛”在月光下唱啊、跳啊、为它来到人世而歌唱!因此有人说妈妈生了犬儿、月亮养育了爱犬、爱犬看好了我的那个家!自此,“毛毛”就成了我们家的成员之一。十余年来风霜雨雪,寒来暑往,“毛毛”在我们家功不可没。奇怪的是,“爱犬”和我小侄女同年同月生,“毛毛”来到我们家,生活之中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我喜爱种植葡萄,每年的7、8月间,也就是家乡葡萄成熟的季节,那时,只要你来到葡萄园边,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每次我们到山上守葡萄时,“毛毛”自会悄悄地跟在你身后,它知道山上有自己的乐园!“毛毛”来到葡萄园后,第一件事就是首先到葡萄树下品尝味美甘甜的葡萄,奇怪的是“毛毛”品尝葡萄有点特别,味道不甜的它不要,颗粒小的它不吃,它的选择总是让人感到奇怪!总之,它在饱餐一顿后,从园里走出来,耷拉着耳朵、面带微笑、摇着尾巴来到主人身边,向你示意我吃得多饱啊!之后,静静地躺在地下,替主人守护好葡萄园。每次都是这样,葡萄园成了它向往的地方、生活的场所。

我的爱犬“毛毛”能懂人性,主人的一言一行它能看出你的意思。尤其是我,它更清楚我的内心,每次我从外面与朋友喝酒醉醺醺回来,“毛毛”见着我就躲得远远的;每次我高高兴兴下班回来,“毛毛”在家的大老远摇着尾巴来接我;每次我对家里人发脾气,“毛毛”总是站得远远的,闭着双眼不理睬我……就这样一件件事情,埋藏在“毛毛”的心间,它虽然不能主持公道,但确明白主人的一言一行。我的爱犬脾气也有些古怪,主人在给它喂食时,可千万不要大声喊叫,更不能对它发脾气,只要它看到你的脸色不光彩,它会马上离开,不吃这顿饭了!在喂食时,你要称呼“毛毛,快来吃饭了!”这样,它会摇着尾巴吃完你做的饭。“毛毛”的胆子很小,它像一个小孩子,只要听到那一家邻居燃放鞭炮,它会不顾一切跑躲到床底下,一直要等到鞭炮的声音消失了,它才出来。这种声音对它来讲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会夺取它的生命。

2009年,我从老家搬到城里工作,把“毛毛”独自留在了家中,本想把它一起接到城里居住,由于条件限制,只好委屈了它。让它在家中守着我那栋新建的房屋,生活也从此自理了。每次我从城里回到老家,“毛毛”总是亲亲我我,意思是看到他的主人回来了!当我从家中返回城里时,“毛毛”亲自相送。在分别时它总是站着不走,脉脉含情,要等主人走远了,它才从原路返回家。记得有一次,我请了一位老人帮助看家,料理家务,每天给“毛毛”喂食,逗它玩耍,时间一长,“毛毛”与她接下了深厚感情。后来老人因为有事离开了我们回老家,临别时老人给“毛毛”做了一顿香喷喷的饭菜,“毛毛”将她送到两公里外的山口,在分别时,“毛毛”舍不得老人离开,用身子碰碰老人,用不能说话的眼睛和语言表达深情厚谊,好像在说:"您走了谁管我啊”!老人看到这样的景象,情不至禁地滚下了热泪,对“毛毛”说:“你快回家去,看好你的家,我还会回来看你的”!就这样,老人也忍着内心的悲痛走下了山坡,“毛毛”依旧回到了它的家。可老人一去就没有回来。之后,“毛毛”沿着那条送老人离别的路等了许久,始终没有看到老人的身影。时间久了,“毛毛”才放松对老人的思念,一心一意守好主人的家。如今想到这一幕,不禁黯然神伤?此情此景,怎能叫人忘怀?即使是铁石心肠之人,心灵的坚冰也会被融化。因此有人留下这样一句话:“救人无情,救狗有恩”。的确,这句话一点儿不假。经过人类多次证实,狗对人的感情无可比拟,这种感情一经建立,就扎根在它的心间,永远不可消失。就拿“毛毛”生下的孩子“拜拜”来说,我充分认识到这个道理。“拜拜”才两周岁时由于不慎将右脚摔伤,后来当地有户人家将它带去侍养,后来“拜拜”长大了,我有一次和妻子去赶金沙,走到“拜拜”家门前时,它大老远跑出来,跟在我们身后,摇着尾巴,一瘸一拐,用嘴轻轻地撕咬我们的裤脚,意思是挽留我们去家中歇息。另外在进一步表明它曾经在我们家生长,它还有一位好心的“妈妈”在我们家!那一次,与“拜拜”含泪离别,夫妻俩走在上街的路上,喉咙哽咽了很久很久,直到没有看到“拜拜”的身影为止。从那次以后,我上街不敢从“拜拜”家门前路过,因为我的心很脆弱,在多次人与人打交道的场合中,我终于明白,有些人虽然财大气粗,但是却没有感情;有些人对你含情脉脉,但是是虚情假意;有些人当面一套过后一套,是不真实的感情……哎!人生养犬为好,犬能善解人意!

2010年,我到云南旅游,乘火车从贵阳出发,凌晨到达昆明市。在参观过云南石林的美景后,夜宿弥勒县供销社。对宿弥勒县供销社改革发展的做法深入调研。第二日,我们又从弥勒县出发,在昆明国际机场乘飞机飞往西双版纳,飞机穿过碧蓝的天空,在天空中犹如一只张开翅膀的大鸟,载着我们欢快的心儿,大约一小时左右,到了美丽的西双版纳。当晚夜宿西双版纳,那一夜,月光洒在椰子树上,美丽的澜沧江在奔腾,傣族姑娘跳起来动人的舞姿,西双版纳洲变成了一个金色的世界!在梦中,我梦见“毛毛”在月光下欢歌演唱,在澜沧江追逐,它的身边多了几个毛茸茸的宝宝。第二天醒来,家里人打来电话,说“毛毛”已经当妈妈了!

“毛毛”在我们家十余年来,一生中善良贤惠,与邻居的伙伴和睦相处,从不惹事生非,口碑非常好。特别是当妈妈后,精心抚育子女成长,使他们自己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虽然它的子女有的找到富裕的家庭,有的至今还贫穷落后,但“毛毛”非常高兴,为母亲的伟大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毛毛”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为主人增添一些烦恼。2009年,我侄子上山看葡萄,被它咬伤一口,当时我堂弟找上门来,要求带去医院打针治疗,我知道大祸临头,没有责怪“毛毛”,将侄子带到医院,花去了治疗法几百元。事后我想责怪“毛毛”,想到它对主人有恩,就不在追究责任了。但从那一次事件之后,“毛毛”再也没有犯过错,办事很谦虚谨慎了,再没伤及无辜,变得老练起来。中国素来有爱好养犬的习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一些较大的城市里,养犬成为了一些家庭的嗜好。还有的家庭夫妻婚后没有生育,他们不惜重金买来名犬,养犬如育子,让犬儿陪伴在他们身边,自然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时间一长,犬与人结下了情谊,难舍难分,共同组成了一个和睦的家庭。但提倡养犬的同时,更要注意犬对人类的危害,因为犬只对主人有感情,对其他人没有感情,放纵养犬,在伤及无辜后,将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在犬与人类的感情上,犬只对主人负责,不对他人负责。但犬对人的感情,胜过生活之中某些口是心非之人!

也许是我今生所欠“毛毛”太多的缘故吧,自它生病以来,没有好好照管过,也没用让它过上一天的好生活,它独自一人守在家里,没有得到主人的温暖,有时还受到邻居的欺负。我在城里虽然条件不算富裕,但日子过得要好些,看的世面要广些,理解的事物要多些。2012年8月,我回到了老家,看见“毛毛”脆弱的身体,心中意识将要发生什么?还是好心的妻子找来去痛片,将药片碾成粉末,加上一点清水,然后送到“毛毛”嘴边,开始“毛毛”摇摇头拒绝了,后来见到主人的一片诚心,勉强将药吞到了肚子里。两天过后,“毛毛”打起精神站了起来,在家的四周来回走动,左顾右盼,好像要在心中留下些什么?于是妻子高兴地说:“快来看,‘毛毛’好了”!我一抬起头,果真看到“毛毛”重新站了起来。于是心中绷紧的弦松弛了,真希望“毛毛”能多活一天,多看一天的光景,多为我看好一天家!

2012年9月10日,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与我共同生活了12年的“毛毛”突然走了!这如同晴天一声惊雷!震撼了我的肺腑,刺穿了我的心脏,顿时心中一阵绞痛,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半天说不出话来!站在我身旁的小侄女也哽咽了多时。后来才得知,“毛毛”走后,好心的弟弟将它的“遗体”送到山后的一条小沟里,在它的身体上盖上一层厚厚的树叶当衣服,找来山茶花当花圈,用悲壮的山歌当哀乐,为“毛毛”远离这个尘世做一个水路到场,希望“毛毛”一路走好,愿这条静静的山沟永远陪伴着它!

朗朗的星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是那么辉煌,打开手机我为爱犬抓拍的那张照片,它依然那么慈祥、善良。乘着昏黄的灯光,仿佛我那只陪伴多年的爱犬又重新出现在眼帘,美丽西双版纳的那个梦至今残留在心间。今晚,微风吹拂,溪流匆匆,思绪万千,又勾起我对爱犬恋人般无穷的思念:为此,谨以诗歌一首,以示我对“毛毛”永久的怀念:

与人无情犬有情,是非分明心中存。

不是人性胜人性,分手离别情谊深。

与君为伴十二载,守护家园有功臣。

你今离去不流泪,来世把犬变人生。

2012年9月11日

第一稿作于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城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