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逝的岁月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季里的一天,由几个农场场友的倡议下,我们当年插队的知识青年组成了一个团队,沐浴着春风,迎着朝阳,分乘两部大巴车,满怀着怀旧与希冀的心情,唱着旧时的经典歌曲,来到了当时插队落户的农场场部旧址。记忆中的农场旧貌,虽然没有人们心中那么美丽,但也朴素整洁。可是映人我们的眼帘的是一片荒芜的山坡,周围是那么寂静,缈无人烟,依稀还有残留的墙头的旧土,令人神伤而又记忆犹新。
在场部的厨房门口,小白手里端着饭盒的米饭,看着在米饭的上面放着几根咸涩的青菜,还有几片很薄,薄得几乎透明的只有小指宽的白猪肉片发愣。这种状况,对于从小就长在城市里,而且娇生惯养的小白来说,真是天壤只别。一下子很难适应,好久好久也没有回过神,更没有吃下一口饭。
这年的夏天天气格外酷热难耐,这天夜晚,阿东躺在硬得发疼的木版床上,只听到周围的蚊子嗡嗡地叫,他一边挥舞着手里的纸扇,尽管使出浑身解数,身上还是汗流浃背;一边目无表情地瞪着灰瓦房顶上的房梁,显得心事重重,深夜难熬,到了心酸出眼眶湿润了。
天是晴朗的天,万里无云,也没有一丁点风;太阳是烈焰无情,晒得在田间劳动人们苦不堪言。似乎在考验这些从小就生活在城里,受到父母庇护的孩子们。告诫他们,“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这样才是其中的滋味。这或许就是毛主席党中央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真实意义。
二十几年弹指一挥间,久别重逢的兄弟姐妹热情洋溢,三俩成群,互诉别后之情,想念之苦。昔日的相聚,今天的重逢,时间的流逝,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近黄昏,我们这一代人,经过岁月的沧桑与洗礼,也已两鬓白发,有的是子孙满堂,仍冲不走朋友们的友谊,让我们珍惜友情,朋友珍重,友谊永远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