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变迁
在我的儿时,大人和小孩都有一望:
大人“望”栽田;小孩“望”过年。
究其原因,一个字,“穷”!因为穷,大人们关心的就是吃。伟人毛泽东曾经说过:吃饭是第一件大事。的确是这样。不说解放前我中华民族因受外来侵略,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只说解放初期乃至其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里,领导者面对的,是一个千窗百孔、一穷二白的大中国,从水深火热中挣扎出来的亿万穷苦百姓,就象嗷嗷待哺的小儿。
身处这样社会的大人们,在吃了上餐没下餐的环境下,还有什么比望有田种,能收获金灿灿的粮食,让孩子、家人有一碗饭吃更期盼的事情呢?!
幼儿不知大人愁,只想有一口好吃的。一年到头,还有什么时候比过年好呢?虽然那时的过年说不上丰盛,但家家户户肉不多,也有个几斤,鱼再少也有个几条,零食虽不丰富也有个几样。即便自家少有,亲友家还是多少有一些的。所以,小儿望过年,盼着走亲戚,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今,吃饭已经不是问题了。不过大人还是有几望:望儿女读书向上,身体强健(或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或早日成家立业、或早日结婚生子、或事业有成);望老人健康长寿,自理生活能力强;望自己诸事如意,不给小人添麻烦!
小儿虽未长成人,天天胜过年,本无事以望。但他们还是有自己的希望:希望早上能多睡半小时;希望书包能减负;希望能给他们一点回归自然的时间;希望父辈不要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在他们幼小的肩膀上;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