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尽那份孤独
这些时的日子里,心里颇不宁静。常喜欢一个人静坐在书房里,或是一个人野步在风雨中。
在风雨中,总让我想起那句歌词来:三百六十五里路呀,饮尽那份孤独。之所以钟情于那句“饮尽那份孤独”,属是因为这些日子走得艰难,走得无助,走得伤痛。当我坚守着做人的正直与善良后,我更多面对的是“无语”。记不清哪位哲人说过“日子是寂寞之道”,而且还说孤独是人生的必守法则。这两句话听起来,真的是颇有点悲凉。悲凉得就象是沙漠里那棵即将枯死,而又顽强挺拨的胡杨,让人既感悲壮,又不觉落泪。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拥有孤独,更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面对孤独而活得酣畅。
我不是一个面对孤独能活得酣畅人。因为我虽然嫉酒如仇,但总是为情为义而常常醉酒。更有甚者,虽人到中年,我还常常愤世嫉俗。我知道面对世事,我还待修炼。于是我把修炼就看成“饮尽那份孤独”。
是夜无声,一个人伫立在夜风中,默默体味天空的写意,独坐窗前,端一杯香茗,痴望窗外那抹皎洁的月光,在孤独与空寂中,放任所有的思想,让心在宁静的空间中得以喘息……
忆在从戎南疆的岁月里,铭记在心的是那首《凯旋在子夜》的主题歌:当我躺在妈妈的怀里的时候,常对着月亮甜甜的笑,她是我的好朋友,不管心里有多烦恼,只要月光洒在我身上,心儿象白云轻轻的飘呀飘。二十多年过去了,无法言喻青春即逝的天空的颜色,风雨兼程中,先是张杨的《第二次握手》,路遥的《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戴厚英的《人,啊人》,张贤亮的《绿化树》等人小说在伴随着我,而后只有顾成的诗一路在慰藉失落的心。无情的岁月刻画得心灵罩上了厚厚的茧,而撕裂伤痕的那种真实的痛,痛得令人颤栗。心儿很少有象白云那样轻轻的飘呀飘。
岁月让我“长大”,现实让我“成熟”。虽有一颗感性的心,却只能做一个理性的人。
于是不再寄希望于梦境,即便梦中情也纯洁,即便梦中泪也晶莹。可是我终将清醒,而清醒过后只能徒增一份惆怅,暗叹与现实难以弥合的距离。于是不再期望朋友传来的那声浅浅的问候,只要彼此珍重,只要彼此放在心里面,无须更多的言语来表达,相知才能更深切的体会出其中的情谊。于是不再奢望真诚的付出有所收获,即便心也有所伤,即便情也无所寄。在冷漠多疑的世界中,甘愿付出自己的爱,不再求留于世俗,不再求他人能懂。在失意中把孤独升华为淡泊志明。于是学会让孤独成为一种心灵的享受。于是懂得孤独是生活对自己的一种磨炼。
记得《圣经》上说过:“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读过《圣经》,定然不能说是熟读。我搞不明,也不想搞明上帝发笑的原因。因为我认为不论上帝发不发笑,人还是要思考的。因为思考是一种自由!有时,我也惊奇,思维这个东西,仿佛不属自己,而是无限宇宙中的飞天。她可以踏着清晨的甘露,乘风而来,飘曳着罗衫彩带,渲染着满天的霞光,为众神奏乐歌舞,为天国散发着芬芳。广袖舒展,撒落无数花瓣,给你留下一个含情脉脉的回眸。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思路最开阔的时候。遥望点缀夜空的繁星,很希望能成为其中的一员,逃离世俗的纷纷扰扰。被生活的现实压抑了许久,举目四望,搜索着可以发泄的事物,在这个简单的窗口里去播种思想和情感,在这里我不想去求得他人的欣赏和认同,只求一种释放,一种快乐,一种满足,一种独特的充实与温馨。
我相信,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会坦然面对孤独。同时我更坚信,孤独会让我心灵变得坚强,即便是后路会一直有伤伴我前行,那也会成就一道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