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诉:永远的《祝福》(杂谈)
控诉:永远的《祝福》(杂谈)
====================================================================
━━重读鲁迅先生短篇小说《祝福》有感。
祝福,一个个美妙的寄予,永远着我和你心灵的痕影。
祝福,在阳光与风雨的缝隙中长短了许多心景的记忆。
祝福,在《祝福》的意念里,触痛了许多人生的疤痕。
祝福,永远包罗着许多生活的千奇百怪和你我的悲欢。
于是,我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又重复地打开了鲁迅先生的那一篇短篇小说《祝福》,(因为我在中学的时候就读过这篇小说,上大学的时候也读这篇小说……)真的不厌其烦;有多少次倾听着许多不同人士对此篇小说的读感——演讲,最终还是在生活的缝隙里去感受真实,最后还是在祥林嫂的目光去搜索到了许多生活的结果与伤痕……每每一翻来阅读的时候,就各有许多不同的感受,心灵和思想的交韵,祥林嫂和那几位小说中的人物就这样在我的脑海里亲切如故,别有一番意思,因为和所以,所以和因为,就在一行行象形文字所组成的形象里流浪和收获,都在黑色的背景里交织着心灵的疼痛与生活的惆怅,在社会和生活的美丽的痕旅坎坷当中,走出和走进了一个个人生的奇遇和悲欢离合的感触;在微弱的灯光之下,不,是在一盏盏(缕缕)缤纷绚丽的色彩里,一起共同感受着现实生活所给予我的思索与感怀,更是在“我”和她、你和我的感悟对比当中,深切地看透了当今生活的各种各样的现状(独断专权、腐败猖獗、霸道欺骗、压制民主、官匪一家、贫富差大等)和许多难以解说的问题,对比一看,才在这么一个美妙“祝福”的字眼里含泪着许多生活的感叹,更是在这么一个美丽的“祝福”里真实地控诉着那些执政者所带来的许多表面文章和丑行,才在这么一个美好的“祝福”里疼痛;鲁迅先生的先知先见真的比我们长远和深刻万分哪,从中升华了人生的灵感与梦想,在一个个的也许中,悄然了许多无法意念的景象,永远着控诉所带来的悲壮情节,都在不同的社会时期里留痕着许多不同的感悟与警醒。
永远着我和你所感触到的那些让心灵震撼的形态和生活的万般风情,让我们在大师犀利的笔尖里,逐渐地键入到那么一个世界的情景当中吧: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象年底……送灶的爆竹……空气里已经散漫了幽微的火药味。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寄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一想到昨天遇到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生。……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想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蓝,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预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的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精彩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地站着。
“‘就是——’她走近了两步,放底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地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
我很愫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预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偏站在身边的时候,惶及得多了。对于灵魂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其短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了罢。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地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阿!地狱?’我很吃惊,只有支吾着,‘地狱?——伦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一家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经知道自己也不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躇,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灵魂,我也说不清。’
“我就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
这,就是一幅充满着神韵和斑痕着心灵与心灵交媾所叙说的版画图案。
这,就是这一篇小说所深层点题的一个生活的片断,痕影着大千世界。
这,就是昨天和今天现实中的人性写照,笼罩着一张张无形有形大网
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生活中的你和我、他和她的悲欢离合真善美丑恶。
——祥林嫂的形象,就这样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就这样在我的眼前怎么也挥之不去,深刻地刻写在我的脑海里,灵魂的叩问,地狱的表达,心愿的了却,以及那些同情的感怀,截然了许多无法解答的问题……就这样成为“我”生命中的一个永远都解不开的人生之谜……或许中,变成了那么一个个巨大的“祝福”二字,串起了我们社会所展现的斑驳风情,和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形态,包罗着许多生活的万般情绪和最终苦乐的结果,在这个天地里,永恒了我们人类的命题,在疼痛与伤痕累累的缝隙里蓄存演绎着许多人与人之间的那些谜底……
——《祝福》这篇小说写于1924年2月,是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生活现实阶段,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残酷地摧残着我们的国人,中国共产党也刚刚成立不久,处于创建时期……小说通过一位农村普通妇女祥林嫂的悲剧一生的疼痛叙说与描写,强烈控诉了封建礼教那摧残与吃人的罪恶本质,揭示了中国妇女的悲惨遭遇和生活的悲苦情景,通过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入木三分地向我们展现了千千万万个妇女姐妹的真实写照。小说分为三大部分:第一,以倒叙的手法写祥林嫂在一声声的“祝福”中死去的过程(从“开篇……联成一片”)。第二,然后,就着重笔墨在几个生动感人的情节里(婚姻的作践,婆婆的压榨,大伯的欺凌,主人的奴役,儿子的惨死,阴司惨像的恐吓,心灵的叩问,封建迷信的阴霾……等)来叙说祥林嫂悲惨的一生经过……这就是小说的主体部分(从“她不是鲁镇的人……那我可不知道。”)。第三,年关“祝福“的氛围(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洋溢的景象里反忖了祥林嫂的悲剧性,在所谓的“祝福”声中,揭示了生活的现象和内部的问题,对比鲜明,突出主题,让人回味无穷。
这时,我就想起了毛泽东主席在他的一篇著作里精辟地论述的那么一段论断:“中国的男子,普通要受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即;(一)由一国,一省,一县以至一乡的国家系统(政权);(二)由宗祠、支祠以至家长的家族系统(族权);(三)由阎罗天子、城隍庙王以及土地菩萨的阴间系统以至由玉皇上帝以至各种神怪的神仙系统——总称为鬼神系统(神权)。至于女子,除受上面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还受男子的支配(夫权)。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哎呀呀,我们的伟大领袖的论述真的深刻透彻,令人惊叹哪,于是,不得不让我在他所叙说的文字里感怀了许多生活的现状和今天的景象,现在的绳索,又是什么呢??现在就束缚人的思想又是什么东西呢??……难怪才有许多整风、整党,整治,整理和整编……等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活动(运动)。整来整去……最后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沟痕着许多难以理解的时代创痛疤痕……搞得人心见人心,别梦依稀咒逝川——阴影重叠,疼痛交替,提防有致,诚然在不断地复习着所谓的实事求是,两个“务实”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都在人们的视角中淡然飘逝,留下了一个个“向前(钱)看”的最终务实标杆。我想,我们现在的情况,是不是在以上“四大绳索”束缚的基础上,还有这么一条最粗最大最锋利最坚固的“人权”绳索在束缚我们每一个人的身心呢?!在许多现象当中导致了——没有民族民主的自律,没有人生的言论自由,没有人生的安全感,没有一点人生的尊严,没有人生的各种保障……所有正确与实际的东西全都被践踏殆尽,所追求的理念和目标,都变成了许多飘渺的空间云彩……最终遭受最大苦楚的还是我们的妇女姐妹,就这样不知有多少人象——祥林嫂那样命运悲惨,流浪春秋,生活贫穷哪,不得不在天地底下向着所有的人群提出许多空灵的问题……不得不在那无法极其的苍天底下长叹悲苦……又有多少妇女被凌辱,被欺骗,被游街,被拐卖,被冤枉……有的就这样精神失常了,有的就这样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的就这样家破人亡,有的就这样漂泊他乡,有的不得不……所有的伦理,所有的道德有多少斤两呢??全然沉没了,良心全都独自掩埋在那一片伤痕累累的土地当中,被凶残的虎狼所叼走……惨痛哪……残状啊……
不管怎么说也好,生活就是这样,不由你去胡思乱想和指手画脚的。
如今,又有多少下岗职工和那些改制流离生活的人们被“祝福”所欺骗。
当下,在生活的痕影里又有多少人和人在阴谋“祝福”着国家的那些财产。
最终,还是让我们来读一读鲁迅先生在小说中的那一段最后描述吧: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经是五更将近的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着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声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音巷了牲礼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气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祝福》,在每一个人的心目中,定格了许多揪心的感悟与惆怅。
《祝福》,永远着我和你的那些斑痕景象,永远着生活的得失。
《祝福》,结缘了我和你、他和她的许多希冀和共同的追求。
《祝福》,在一个个现实的景况里思索着我们的那些情景。
《祝福》,让那些高谈阔论的官人在爆竹声中痛定思痛……
------------2010年6月28 日重读《祝福》感受而草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