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情感文章 > 心情短文 > 正文

又到拾菌好时节

作者: 韦欢2012/08/02心情短文

又到拾菌好时节

在兴义,每天清晨路过集贸市场,时不时看见有人提着竹蓝在贩卖野生菌,望着竹蓝里那娇翠欲滴的菌子不时散发出一阵阵的馨香和泥土独特芬芳的熟悉味道时,我的心一刹那便飞回了童年在家乡山坡里拾菌的快乐时光。

在我的记忆里,家乡的山坡植被好,树木繁茂,所以很适合菌子的生长。当田野满坝的秧苗迎着充沛的雨水茁壮成长的时候,家乡后面的山坡上便开始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天然菌子来,谗得让大人及其小孩迫不及待的在每天天还未亮就上坡拾菌了。

我觉得,拾菌不但是一种乐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增添饭桌上一道美味的佳肴。孩提时,每逢不上学,在放牛的空隙,我们总会约上几个要好的伙伴,提着蓝子,拿着镰刀,欢呼雀跃的在树丛里寻找那一朵朵天然的菌子来。如果倘若有谁突然拾到了一朵可以食用的“大脚菇”、“奶浆菌”、“青膛菇”、“马屁包”什么的,兴奋之情真是难以形容。由于对山坡地理位置烙记于心,什么地方适合生长什么菌子,我们总是如数家珍。所以在一边放牛的同时,我们拾菌子几乎都是满载而归。

“大脚菇”这种菌子很会选择生长的地方。倘若在青杠林里找它,那是白费工夫,很难找到。只有在松树林里,那儿才是它生长的沃土。在矮松树的灌木中,特别是在有坡埂的地段,发现一朵,那么你就会有很大收获。拔开树丛,另外一夺肥嘟嘟的“大脚菇”就呈现在眼前。有时几分钟不到,就寻找到了十来朵,那个感觉美滋滋的,颇具诱惑的又促使你注视下一个目标。“大脚菇”比较“轧称”,当拿回家一半供饭菜上的美餐外,一大半我们就用塑料袋小心翼翼的把它装好了,拿到镇上去卖。然后用卖菌子的钱,欢天喜地的去油炸粑摊摊上买“油炸粑”或去卖凉粉摊上买凉粉吃。要么就将剩余的钱在赶集那天,痛痛快快的看上一场精彩的电影,那感觉最爽不过了。

在所有的野生菌子当中,要数“奶浆菌”最为好吃。“奶浆菌”有两种:一种叫白色的“奶浆菌”;另一种叫红色的“奶浆菌”。红色的“奶浆菌”没有白色的“奶浆菌”味道好。我们称它为“奶浆菌”,顾名思义,就是它身上有白色奶汁的东西。如果在采摘时一不小心碰到了它嫩嫩的皮肤,白色的奶汁就会顺势流下,很是粘手。在山坡上,阳光直接照射到的地方“奶浆菌”最容易繁殖生长。阴暗的地方或者特别潮湿的地方是没有它的。这种菌子长得不大,与黑色灰色的泥土相互辉映,且生长在草丛中,倘若不是聚精会神寻找的话,很难发现它的踪迹。

说到“马屁包”,我不知道我们所谓的这种菌子在书本上正确的称谓是什么。反正它一生长出来就浑然一体,形状圆圆的,呈白色,与馒头类似,里面为黑色。当我还未满四岁的儿子问及“马屁包”是不是人们打马到山坡上放时打了屁在地面上才有了它,我竟然无从回答和解释。总之,“马屁包”也是可以食用的菌子之一,采摘时以小为宜,大的就不好吃了。

然则采摘菌子最惬意、也最有意思的是捡“鸡枞”。

鸡枞,又叫鸡脚菇、伞把菌、蚁枞等。据《南园漫录》记载,“鸡纵,茵类也。惟永昌所产为美,且多……在我们兴义乃至于黔西南州,大部分的地方仍然有它的踪迹。这种菌子平时很难找到,所以导致物以稀为贵,在市场上价钱不菲。它多生于山野或田间地头,刚生长出来时时菌盖呈圆锥形,颜色为黑褐色或黄色,有一朵生长,也有成片的生。第一年如果在山野或田间地头捡得了它,倘若不把“鸡枞洞”撬穿的话,那么第二年它仍然还会在老地方生长出来。鸡枞的气味特别的浓,老远就可以闻得到它散发出来的香气。食用时味道也极美。曾清晰的记得有一年和家人上坡薅包谷时,在自家的包谷地里的一棵桐子树下,居然发现了三四朵。当时喜悦之情,难以言表。于是小心的用锄头把它挖了,拿回来洗净,撕细,打汤放油,煮熟了,全家人那一顿吃得是一点不剩。就连饭桌上掉下的一丁点儿细丝丝,年小的妹妹也竟然用手也拣来吃了。吃完还闹着妈妈再去捡些来吃,可见它的味道的确实在。

捡鸡枞最难忘的还有一回。一次和伙伴们去割草,由于贪玩,大家就在山坡上的一快空地上打“鸡儿棒”,输的就罚“绊绊脚”,以至于忘记了割草的时间。待天色慢慢的暗下来的时候,大家才突然发现背篼是空的。没办法,在山上和伙伴们胡乱的割了一点,可仍然装不满原本看上去很小的背箩。大慨是人急“智”生的缘由罢,我们便砍了一些树的桠把,叉在背篼上,然后再把割的草放在上面,心安理得的打道回府了。事情可想而知,后来我自然被犁田回来的老爹发现了此事,他用打牛用的“牛哨鞭”想痛抽了我一顿,还要罚我跪“家神板板”悔过,还好,在母亲的掩护下,得以脱身,独自一人跑到外面去躲。由于天色已晚,所以不敢跑远,便偷偷的跑到离家不远的小山堡去闲逛。无独有偶,在一块长满松树林的间歇之中,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是鸡枞的味道!我当时真是喜出望外,连忙顺着那弥漫开来的香气四下寻找,好家伙,几十朵白白的鸡枞就在我的眼皮底下,阵阵清香,沁人心脾。后来大着胆子跑回家,对家人说了,老爹用手电筒照着,小心翼翼的刨开土,挖了,回家用称一称,足足有两斤多重!

又到拾菌好时节。好想趁个空隙,回回家,让自己到家乡的山坡上再潇洒一次,拾拾菌子的无限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