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梦莺歌海盐场
二十三年前,怀揣着工作上诸多的失落和对少年之梦的追求,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莺歌海盐场,来到了一座滨海小城,开始了在异乡漂泊、居无定所的生活。
居无定所的日子:白天,为生活忙于奔波,生活的艰辛,岁月的沧桑,深深地烙在年青而苍老的脸上;每当长夜漫漫,心灵深处时时被故乡所牵动,常常面对故乡,仰望苍穹夜空,举酒杯,邀明月,独对饮,常相思,醉卧异乡地、情归故乡怀:寄托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相思,无限的眷念……
醉梦莺歌海盐场
故乡―莺歌海盐场,总面积3793公顷,中国南方最大的海盐盐场,亚洲最大的“井”字形盐田。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占领海南,曾梦想在莺歌海建立“东亚第一大盐场”。他们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开发,由于受到中国人民抗日力量的抵制和打击,日本人始终未能如愿以偿。
上世纪40年代中未期,国民党政府也曾想开发莺歌海盐场。由于他们视这里为“蛮荒之地”,加上由他们挑起的中国内战节节败退,仅在三亚市成立了一个盐场筹备处,开发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就解放了海南岛。
1958年,5600多名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囯人民解放军军人转业来到莺歌海,掀起了开发盐场的热潮,从此海南岛出现了:莺歌海盐场这响亮名字,吸引了来自海内外世人的关注。1962年2月,郭沫若先生到访莺歌海盐场。郭老站在莺歌海东面的金鸡岭上,望着被强光照射得奇白的云朵,望着湛蓝的海水和雪白的盐山,时而披襟面对长风,时而纵目驰驱天际,不禁诗兴大发,吟哦成篇。写下:盐田万顷莺歌海,四季长春极乐园。驱遣阳光充炭火,烧干海水变银山。国防民用齐兼顾,生产钻研两不偏。绿化他年期更好,浩荡前途可乐观。
醉梦莺歌海盐场
忘不了:纯真无瑕的小学,在老师的教导下,在课堂上,在书本里,体会父辈们在烈日当头晒盐的场景。忘不了:赤足走在盐田的道路上,啍着(乡间的小路) ,体会那洒落在道路上的盐粒,扎脚的痛苦表情;忘不了:双手捧着洁白的盐粒,体会心中漫天白雪飘飘的北国;忘不了:结伴在盐区铁路上一路行走,迎东方的早晨日岀、追遂傍晚落海的夕阳;忘不了:童年时,拿着自制的弹弓,在海边林子里打鸟,然后,点上一堆煹火,品尝香喷喷鸟肉的馋相;忘不了:在盐场的天然咸水湖里捕鱼、捕虾,捉蟹;在盐区的洒水浅池里,捞海菜,摸越南鱼;忘不了:在水道口,垂钓斑古鱼、石斑鱼、山梯鱼…满篓而归,纯真童脸上露上开心的喜悦;忘不了:在台风季节里,和父母们战风、斗雨,保盐田的冲天豪气;忘不了:炎炎烈日,舞动盐耙,收获满满丰收希望,而汗流夹背的工作场景;忘不了:每天晚饭后,拿着小扳凳,抢占坐位,等候着工区唯一一部黑白电视机开映,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开阔自己的视野,向往外面很精彩的世界,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渴望神情;忘不了:那个年代,为了看“五大样板戏”,乘朦胧月色,步行三、四公里路程,兴趣勃勃地到莺歌海露天电影场看戏;忘不了:70年代未期,“读书无用论”,“读书做官论”,那个让中国无数年青人迷惘的年代,虚度人生最美好年华的蹉咜岁月……
故乡―承载着我少年的梦,承载着我青年对未来的憧憬、追求。
醉梦莺歌海盐场
金鸡岭山脚下的子弟中学,承载着少年追梦的足迹。打破坚冰,劈开尘封的中国大地,春风荡涤着神卅,也吹开迷惘的心扉。可惜,犹如沉睡中惊醒,给予我们追梦的宝贵时光,似箭一般飘去,“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少年之梦只能深埋心中,跨出校园,在炎炎烈日下,面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繁重的体力工作,折磨、摧残着年青的身躯,让年青、单纯的心,体会着现实生活的艰辛、残酷,倍加怀念校园的读书时光,悔恨为什么不发愤努力读书、读好书?可惜哪个年代: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父亲,是社会的真实写照。但也磨炼出坚强的意志,正是经历这种磨炼,让年青的我:迈着坚定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走过坎坷;走过艰辛,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醉梦莺歌海盐场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二十三年过去了,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也步入中年,但故乡时时缠绕在我的梦中,难以割舍:“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那昨日的童年趣事,那挥之不去的思乡情,时时浮现在心灵深处。漫漫寂寞夜,正是异乡儿女思乡时……
醉梦莺歌海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