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如来不负卿
看过姚敏写的“不负如来不负卿”,不知为何总是放不下,为此而生出的许多情愫一直绕在心头,总也散不开。既如此便写出来罢,以安吾心。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首诗出自西藏六世达赖喇嘛——转世活佛仓央嘉措的一首情诗。到底情为何物,直教“佛”也迷惑。每每看过总禁不住莞尔。
身为修行渡人的堂堂达赖活佛,既不想负了如来佛祖又不想负了心受的姑娘,内心那个纠结。如此看来那句话是对的,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成佛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顺的,就象去西天取经的唐僧,是要经过众多磨难才能得到正果的。“情”也是对修行的一种考验吧。
仓央嘉措出生在一个浪漫而美丽的地方,那里风景秀丽,山高谷深,水草丰美,牛羊肥壮,那里情歌热烈酒歌生动,那里的人性情毫放,受唱歌爱跳舞,人称隐藏的乐园——门隅,靠近泥泊尔边境。
其实西藏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人们感情封闭羞于谈情说爱,正好相反,那里民风开化,人们崇尚自由,尊重爱情,对于感情的事家长一般持开明的态度,十五岁以前的仓央嘉措就生活在他那如诗如画的家乡,如同草原上自由无羁的骏马,如风儿般驰骋在这片乐土上。
春花野草般的年纪正是情窦初开的时节,朦朦胧胧的情愫被热烈的热歌点化开来,与邻家姑娘眼神交错缠绵,心里怀着圣洁的秘密,眼里是藏也藏不住的喜悦。他母亲看在眼里,心中只能暗暗叹息,这短暂的欢乐就让他尽情享受吧,随时都有可能被夺走。
由于政治原因, 从不满周岁被秘密认定为活佛,除了他的父母其他人都不知情,从二岁起就渐渐开始由专人指导,接受专门的教育,当然这一切都是暗中进行的。直至五世达赖圆寂十五年对外宣告,同时公开他六世转世活佛身份。也就是在他十五岁后才被分开活佛身份,十五岁才正式到布达拉宫坐佛床。
西藏的活佛如同汉人幼年的皇上,都要接受大量的严格的各种教育训练。以使其早日成材。早日具备成为君王所必须的智慧与才能。如此看来不作君王也未必不是件幸事,他们不能做自己,不能为自己的心而活着。过惯了闲云野鹤般自在生活的仓央嘉措,深邃寂寥的布达拉宫怎能锁得住翩翩少年情窦初开的心呢,他的心早随风儿飞到了姑娘的身边。漫长、单调、枯燥、无趣的日子生生将一翩翩少年人热情奔放的灵魂装进一副老成苍白的皮囊里,天天与经书、与上师绵绵无期的教导为伴,难道曾经的就风一样自由的生活今后将永远不得以再现?姑娘如花的笑靥就此永别 ?
母亲去布达拉宫探望他时,他婉转地问着家乡的“她”可好?母亲怎能不懂他的心,叹息一声道姑娘早已另嫁他人。他听得如同炸雷震响在耳边,一时间晕头转向。是啊,当初海誓山盟时并不知他是受万人膜拜、人们无限敬仰的活佛,可现实变了,难不成谁敢对高高在上的活佛心存不轨心怀他念?
她已断念而他情未了。多情的活佛啊。
转世活佛章程规定,转世活佛年满十八才能亲自主持政事,在此之前由第巴和在世的班禅共同处理。每天接受万千人的膜拜,强按下贪玩好动的心,每日诵经,每日读书,只盼早早修练成主持政事所必须的智慧才学。
然而直到二十岁属于他的权仗并未交回到他手里。
政治斗争无处不在,西藏并没有因是佛教圣地而免除这一人间俗事。政治斗争多为权势利益。两方斗争进行到白热化阶段,也许是第巴太忙忘记了?于是每日端坐于佛床之上无所事事的仓央嘉措动了凡心,不知何时起,白天端坐的仓央嘉措,夜晚戴起长长的假发,穿起百姓衣裳,化名宕桑汪波,从早已无人问津的宫殿后门走进拉萨街头的酒店,从此落入凡尘,迷失在尘世间。第巴对他的行踪有所查觉,但并未阻止,也许是他太忙,也许因为他也曾年轻过,也许这是他前世未了的情缘,谁能阻止前世今生的因果呢。终于,一个下雪天的早晨,雪地留下的踪迹将他出卖。传言得到证实,多情浪子是活佛。
追求爱情于常人合情合理无可非议,而在他却是万万不能的,自古帝王生活从来身不由已,况且他是堂堂一活佛。怎能如此不守清规戒律。于是他想干脆摘了“活佛”这顶耀眼的光环,然而成为活佛不是自己的事,不成为当然也不是自己的事。活佛岂是想当就当不想当就不当,容你儿戏?
他受到宗教审判,结论是“迷失菩提”。如此而已,年少无知,涉世未深,修持不够,只是一时糊涂迷失了而已,任情任性的年轻人有谁不会犯错呢,佛陀慈悲,从来都是以引导为主,没有什么不可饶恕的。然而他们的政治对手可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把柄,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想借刀杀人置人于死地,这把刀就是当是的满清帝国康熙大帝玄烨,何等英明的皇帝会听他一面之词,相反地对于任性单纯只肯为自己的心活着的活佛并无敌意,或许王与王之间更容易相互理解,身在高处往往身不由已,敢于遵从自己的内心向世人说“不”的会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玄烨皇帝有心保护这年年轻的活佛,就是命人押解仓央嘉措进京,可惜他们当时未必理解皇上的用心良苦。押解的队伍经过一个夏季长途跋涉,行至青海湖时仓央嘉措已消廋不堪,病体支离。《清史稿》里说,这里就是一代活佛仓央嘉措的埋骨之地。然而对这一说法众说纷芸,官方说法有二,一是病逝于此,另一种说法被软禁在五台山。民间说法就更多了,有的说被对手杀害,有的说厌世自绝于此,有的说在夜色中遁去,有的说自展法术逃脱。
传说离开青海湖的仓央嘉措足迹遍布尼泊尔等很多佛教之地,开始行施做为一个活佛自行修练与渡人的职责。期间吃苦受难,历尽艰险无数,最终选择蒙古阿拉善作为归终之地。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突然又想起他那首诗,他在被押解的路上都在想能生出一双翅膀飞到情人身边。不知老年的仓央嘉措会不会偶尔想起年轻时的自己,对那首诗又生出些什么情来,会一笑置之,好象在看别人的故事一样吧?而今的他是否已修得正果,坐在高高的九天之上,俯视人间芸芸众生为情纠结为爱挣扎,在自以为是的世界里受苦受难,他会忍不住点化吧,也会为世人的执迷不悟固执地苦苦寻求不负如来又不负卿的世间双全法而摇头叹息吧!
情啊,你究竟为何物!
我最喜欢的几首仓央嘉措的诗,字里行间,心里眼里,浓浓的,纯纯的……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里,蓦然的一你颂经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那一月,我轻转过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细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以与你相遇;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
抛弃了人仰,舍弃了轮回;
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见或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喜不悲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人心里
默然 相爱
静寂 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