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情感文章 > 心情短文 > 正文

吃斋饭

作者: 胡子2010/11/05心情短文

家乡有一寺,平时香客寥寥,但正月初一这天总是人山人海。我家在公路边,总能看见吃斋饭的人成群结队,不绝如缕。据说远在百里之外的城里人也赶了去。他们自驾一车,一家人或两家人结伴而行。眼见得平时冷冷清清的乡村公路一下子成了车水马龙般的街市,我的感觉总是有些异样。望着他们来去匆匆,风尘仆仆的阵势,我不期然成了名副其实的目击者。以下则为目击者兼旁观者言。

“吃斋饭”也即“吃斋”。吃斋也就是吃素,“斋”专指僧人之素食。但是吃斋不是简单的吃素,因为“斋”还有“斋戒”之意,吃斋乃非常正式、十分严肃之事,吃素则可以随意,想吃就吃,想不吃就不吃,不构成“戒律”。和尚、尼姑要吃斋,善男信女可吃斋,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吃斋的“资格”。显然,现在很多人误把吃素当成了吃斋,动辄兴师动众,乘兴而去,尽兴而返,图一个热闹,与“斋”字全不相干,却要堂而皇之地称之为“吃斋饭”。

吃斋是一种习俗。说到“习俗”二字,一种敬意本应油然而生,因为习俗具有文化的内蕴。但是且慢,这种习俗何以成为习俗呢?是什么人汇成了吃斋饭的洪流?又是什么人在施予斋饭?如果是一群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人动了吃素的雅兴,又正好借节日之盛况来一次轰轰烈烈的“素食行动”,我们又当如何看待习俗之形成?在物质生活十分丰富的今天,大鱼大肉已腻,山珍海味不奇,人们的口味需要一再调节,于是吃素成为一种时髦。从健康的角度提倡素食无可厚非,但对“吃斋饭”趋之若鹜的吃素者显然是另一回事。他们既非出家之人,也非善男信女,充其量只是凑热闹的人,赶潮流的人。他们并不知道吃斋与吃素的本质区别,却轻率地把吃斋饭当成一种时髦,于是洪流形成了。我猜想,这浩荡之洪流荡起了每一个游客(只能叫做游客)“游食”之激情。这种激情相互感染,在盛大的节日推助之下,足以将一种时髦深入人心,于是“习俗”得以成其为习俗。

我母亲年年初一都要去吃斋饭,村里人相约同去,老老少少,有说有笑,好不热闹。今年吃斋饭盛况空前,坐到了一百几十桌。吃饭的人和等着吃饭的人把寺庙渲染成超级大食堂。对于这样的超级大食堂,出家之人会有何感想呢?真正的善男信女会有何感想呢?这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不清楚。所有奔赴而去的吃斋人也不清楚,他们或者漫不经心,或者行色匆匆,闲适,随意,尽兴,这就够了。谁来管那些“毫无意义”的事呢?这样,悬而未决的问题总是被消解在无形之中,成为潜伏着的恐怖杀手。我隐约听到了这些杀手的笑声。于是我总在心里发问:这样的时刻,出家之人在哪里?真正的善男信女在哪里?

我没有吃斋饭的雅兴,但对寺庙向来敬畏。我心中的寺庙,藏于深山,诵经与敲钟之声不绝于耳。庄严,静穆,神圣,所谓六根清静之地。在这样的地方吃斋而不是“吃斋饭”,才是相宜的。吃斋的场面归属于六根清静之地,自然只与六根清静之人相关。集市一样的超级大食堂只能滋生“吃斋饭”之人,他们与寺庙的本质格格不入。他们“打扰”了寺庙。“打扰”是一种侵占,一种掠夺,一种破坏。太多的“打扰”正在弥漫。面对来势凶猛的“打扰”,我们只能做目击者和旁观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