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随流水,灿然生香
搁浅的感觉,重新捋回熟悉的味道,顿醒觉生活的柔软与清明,宛然窗外此刻闲敲错落的雨声,幽幽掷地而峻朗有韵。灰色的天空簇拥着泛泛白皙的云烟水汽,不澄净、不澹泊,却也有种在心窝里说不出的温暖,恬恬地、清清地……如晕,荡漾起层层涟漪。
生活的繁忙,远在他乡的荒远,家的意义在心里愈来愈演变的举足轻重。
曾经年少地一直以为家在那个地方,就那么一片土地,不会跟随时间迁移、不会牵住岁月更改,只要我心底一直记得那个遥远的方向、熟悉的路、可亲可敬的人,我在哪里,家都在跟随、人都在回忆,因为心中有家。但在外的日子越久,我越会不禁想起家,那个被我用心珍藏的家,那是深深浅浅、点点滴滴的琐碎构建的精神和物质的居所,而缺失的每一丁点都会让一个完整的家的概念变得支离破碎。
开始想家的时候,我会痴念妈妈和爸爸的孤单,儿女都不在身旁,半百的妈妈是沉默寡言、半百的爸爸是言语尤多,但相互生活多年的他们却没有过多的言语交流、甚至真正意义上的争吵也显得越发稀有,有的只是那种用行动证明的相依为伴、有的只是那种用默契掺和的互相尊重。在彼此的世界,他们心灵上沟通仿佛苍凉地显得多余。我知道他们生活的每天可以过的很充实,因为你不知道下一秒有什么样的事情接踵而至,下一个小时有怎样的情结锁扣心怀……而心灵的孤单怎样弥补?!我渐渐地将相约每周末的电话变成随时想起便随时拨通,因为我是女儿,我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女儿。我知道我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都牵动他们表面坚强的神经,而他们是多么的想参与其中,就像上学时候,看见回家就想知道我有没有家庭作业、就像与朋友们去玩,他们想急切知道去了哪里,是否有危险或者玩的是否开心一样,就像每次回家他们车站接我,很想知道一年或者更久的时间,我是否变了模样……我能深深切切感知如此焦急地度日如年的等待与欹盼。
我害怕他们精神孤单会变得寡欢、我担心他们精神空虚会变得忧郁,因为他们含辛茹苦养育的子女却流落他乡……精心把每一个刻意演变的随心随意是我追求的一种契合。我懂得我们之间语言的份量,所以极力的找出轻松的、不关我工作与生活、只在乎他们的业余消遣是否尽意。对于我淳朴的爸爸,我不担心,因为他最大的爱好是下象棋,可以如痴如醉,性格开朗,见谁都能说,但是却不懂得说话的技巧,但我知道他有着他自己的交际圈。而妈妈,不善言谈,我回家教妈妈学习麻将,因为这个可以有更多的参与者与之聊天;或者劝她为我手工编缝什么,即使妈妈明明自卑自己的手艺,我也知道妈妈的徒劳,但是每一件手工经过她制作的我都带在身边;或者让他给我储藏什么,等我归去享用,即使我一年或者更久都不会回去一趟;或者跟她谈谈身边的朋友,或者谈谈自己的对很多事情的想法与见解,或者谈谈可以让心气泛青的趣闻时事……因为我是多么多么想让他们在孤单里看到被我依然关注与牵挂的希望,那是指日可待的!
而所有我现在能做到的,只是远远地通过电波与他们进行着精神的交流……却参与不到他们生活的点滴里,一切在我有时惊心的反思里,多少觉察的有些虚无缥缈、有些不切实际,有些自私的过分。我想起妹妹远嫁他乡时,父亲在婚礼现场的眼泪、母亲不忍去看淡静中的无奈……每一个瞬间,都烙在我的心头。我知道,人老了,心真的会孤单、情也会彰显的特别真实。我知道,在一道道明明灭灭刻在我记忆中的回顾里,都有贴心而无可奈何的疼。
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也会真的站在离他们最近的远方,却会是在最接近他们的地方。因为现在这个更远的远方,让我读到了他们的牵念和慈爱,深刻理解了“父母在、不远游”的涵义,还有那远远却一直相伴的叮嘱与等待,哪怕他们还支持前几年,我那不成熟的想法“哪里有幸福,就去吧”。即使以后的远离里,我不能完完全全用此时这整个心来念、来想、来爱,我也要将一份深情一分为二,因为都是父母,都是老人,都会享有同样的孤单、落寞与真真切切倾注儿女的情意。
慢慢地……想家的时候,我就深切理解了毕淑敏《当我们想家的时候》里零零碎碎的生活记文,那是生活宏卷里铺排开来的一个个片段,那是至真、至善于情的溶解与感悟的凝结。想家的时候,我就用那敏感的神经触碰到父母日夜遥望的神情、还有看到别人儿女绕膝热闹时的低落,我想他们也一定在回想小时候我三左喊右闹的忧烦过往。想家的时候,我就会回想童年、回想父母在身边的幸福、回想自己远在千里之外那颗寒迫、漂流之心何时该归!
每一相思,落笔千言。我知道,话已多,但情却未了。想家,我坚强下最软弱的情愫,那个方向也渐渐泥暖草生般清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