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荷叶粽
又是一个旱涝不均的酷热夏天,又是一个争奇斗艳的荷花季节。
济南市第二十五届明湖荷花艺术节即第十二届龙舟大赛刚刚结束,遥墙镇正在举办的济南第三届“荷柳风情”文化节,也达到了高潮。遥墙梁家码头那千亩荷花园内有荷花品种达24个之多,最吸引游客的当属牡丹莲,花瓣一层又一层地向外铺展,非常引人入目。
荷,即有荷色,亦有荷香,可能还有令人向往的荷叶粽。
荷,究竟是一种什么颜色?诗人有诗人的舒情,画家有画家的描绘,国画大师张大千常说:“赏荷、画荷,一辈子都不会厌倦!”
千真万确,绿色,是荷叶的本色,也是荷叶生命的象征。如果俯下身来细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那一片片碧绿摇戈的水面上,新长出的茎是淡淡的浅绿,犹如襁褓中不可触及的婴儿皮肤。顺叶柄、花梗延伸,浅绿渐渐地变成了翠绿、碧绿,到了叶的尖头儿,就有了深绿或淡蓝的颜色。“雨余无事倚阑干,媚水荷花粉未干。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王月浦《荷花》)”微风吹来,片片荷叶层层叠叠相互依偎拥抱,仿佛在诉说夏天里那些雷与雨、风与云、旱与涝的故事。
如果说绿色就是荷叶的生命,那么那些嵌生在花托穴内,盛开着的红的、白的、黄的或紫的,那些晨开暮闭的竞相开放的“红衣”,就应该是荷花的青春期。苏东坡在《荷花媚……荷花》中有这样的描述:“霞包霓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 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迷不语,妖邪无力。终须放,船儿去,倩香深处住,看伊颜色。”从古至今,有哪位大画家在描绘荷叶的同时,不把朵朵花瓣点缀在最为显眼的位置?有哪位大诗人在吟诵“荷塘月色”的时候,不交口称赞荷花的美丽?
至于荷香是一种什么味道,智者、诗人、画家自有褒扬,平民、愚者、食客也各有见解。现代诗人陈志岁在《咏荷》中曰:“身处污泥未染泥,白茎埋地没人知。生机红绿清澄里,不待风来香满池。”以笔者之见,荷叶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独特的味道应该是:淡雅的清香。清者,非浊也。我记得早年在济南街巷里买的灌汤包,都是用新鲜的荷叶包起来带回家里吃,进门后迫不及待地打开,迎面扑来的是肉馅的喷香和荷叶的雅香,每咬一口浓汤四溢的包子时,我都会用手托着荷叶来保护着衣服。用荷叶作为食品包装,应该是济南人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用现在的时尚语言表达,就是既环保又经济。以至于后来的荷叶鸡、荷叶饭、荷叶茶、荷叶粥等,除了食用后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湿,健脾升阳,散瘀止血等功效外,还有那种独特的苦辛微涩的味道,也深受食客们的喜爱。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荷花可观赏、荷叶可入药、莲蓬可食用……,这么多的好处集荷花于一身,可谓是济南的“镇城之宝”。由此笔者突发奇想,既然南方流行鱼香荷叶粽、台湾兴吃荷叶肉粽,那么我们“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为什么不能推出用荷叶作为包装材料的“荷叶莲子粽”“荷叶八宝粽”……?试想,如果在炎热的夏天,或在举办“荷花文化节”的时候,隆重推出适合于冷藏后食用的各种口味的“冰镇荷叶粽”,再配上“冰镇莲子百合粥”“冰镇荷叶莲藕粥”等,形成我们济南自己的“荷花食品”品牌该有多好啊。
屈原在《离骚》中对荷花也有“突发奇想”的描写:“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来年端午节时,如果我们也把这些济南特产的“荷花食品”投入到汨罗江中,说不定屈原老先生也会数起大拇指说:济南的“荷叶粽”吃着“杠赛”来,我建议全国推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