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情感文章 > 情感故事 > 正文

送书

作者: 胡希润2011/05/08情感故事

(母亲节的怀念)

送书不是赠书, 是我们家乡的一种说法。下个定义的话, 送书就是资助人上学读书。在旧时,送书意味着送书人的牺牲精神和对被送书人的特别的关照。

母亲从小渴望上学,但家里穷,没钱上学。不过即使有钱,在那男尊女卑的时代,她也没资格上学。母亲没进过学堂,却把上学的渴望化作热情为人送书:为我们兄妹,为舅舅,为姨母,为表姐……

母亲有五姐弟,她是老大,下面还有三妹一弟。有资格上学的当然只有我唯一的舅舅。母亲16岁那年,外祖父就去世了。这时,舅舅立即意识到辍学的危险。他找外祖母商量, 外祖母用眼泪给了他回答。绝望中,他求助于母亲。母亲坚定地说:“我支持你。我讨米要饭也保证你有书读。”舅舅得到意外的支持,竟感动得呜呜地哭了。在往后更艰难的日子里,母亲帮助外祖母苦苦地支撑着失去主心骨的家,象极力撑着一叶风雨飘遥中随时可能倾覆的小舟。母亲的支持,使舅舅圆了读书梦。解放初,舅舅考上了军校。在朝鲜上甘岭战役后,当了团长。

母亲生育了我们兄妹五个,她和父亲把我们一个个送上学。父亲在县商业局工作,把大哥、姐姐带在县城上高中、 初中,我们三个小的就在母亲身边上完小、初小。这在农村是很少有的。祖父看到我家没主劳力,母亲累死累活地奔波,建议我上高中的大哥辍学务农。母亲搪塞着拒绝了。伯父母、姑父母也一个一个来劝说,可没一个能改变母亲的主意的。 他们劝厌了就不再劝了,于是议论母亲太死心眼了:“富人靠读书,穷人靠养猪,农村孩子送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呢?”憔悴的父亲看到送书的前景渺茫,也劝母亲放弃送书的念头。为送书而受过很多冷嘲热讽的母亲,在父亲面前委屈地哭了。她倔强地说:“我要送书。只要伢儿们能读,我就要送。我做牛做马也愿意送。”

文化大革命中,有人给 “走资派”父亲写大字报,说他培养了一窝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母亲反唇相讥:“我娘家是雇农,伢他舅是上过朝鲜战场的团长。我的伢子根红苗正,个个都是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这里母亲打了舅舅的牌子。受过母亲支持读书的舅舅,给母亲争了光,母亲也尝到了送书的甜头。

母亲就是这样拼命为我们送书。扳指数来,父母为我们兄妹5个累计送书达68年。父母的心血没有白费,后来我们都参加了工作,也小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