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面子”
“面子”是中国许多人的精神纲领,因为有许多国人做事处世最忌抹面子。其实何为面子?面子是一种社会声誉,它是一个人在人生历程中借由成就或夸耀、形如众星捧月般地追捧而获得的一种声誉,这也是由个人努力所得,或借力打力刻意经营所积累而获得的。
生活中,人总是在不断地努力,以各种手段,使劲浑身解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爬行,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和历程的检阅,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生活圈子、社会地位,伴随着生活圈子和社会地位的更迭,每个人对面子的诠释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由于生存到生活,标准的参照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变得讲究了,或者说蜕变了。这应该说说是一个普遍而可以理解的社会现象。
情随景迁。人生存、生活的周围环境发生了变化,人的情感、生活品质和品位自然而然随之发生了变化。有时人也会在过去和眼前的许多事情之间纠结,怀念过去,却难舍眼前;或者情感上一直停留于昔日的辉煌,却难以摆脱眼前的落魄。
其实,生活之中,不乏其人的是,难忘得意之时的心旷神怡和意气风发;也难忘苦难岁月里的艰辛、忍辱负重、励志奋发,正如《芋老人传》中之言:“时位之移人也!”
人之所以经常因为许多琐碎之事闹心:或没有得到他人的认可;或被自以为不如自己的人的欺辱;或在一定的场合没有得到自以为应有的尊重等等,而心存积怨,自己闹心,心理精神受损。
国人习惯于玩“面子”游戏,许多行为纯属“面子”行为,这是一种生存法则,我们无法改变,因而没必要因之而耿耿于怀,直接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把快乐从身边驱离,为自己留下的只能是痛楚。换个角度思考,一切似乎都是过眼烟云,包括权倾一时、占据大量的财富,最终还是撒开双手,赤条条地离去。人生最重要的不应该是占据多少财富,财富的多少的确也是对人生命的证明形式。然而财富是社会的财富,如果能让自己的精神延续下去,那应该是对自己人生更会有利,是对自己生命最有价值的奖励。
按照“丛林法则”,人各有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理念、价值观,不可能整齐划一。正因为此,社会才会变得缤纷多彩,才能彰显出生命的尊卑。正确地理解、解读生活中的许多事情,能使自己沉着地应对,不为“面子”,不为那些小节所困扰,按照自己设定的人生路线,不折不扣地去追逐生命的价值。
“面子”不可以不要,不可以死要,因为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经常会出现“死要面子活受罪”,凡事总要适可而止。不要向那些不给你面子的人索要面子,因为他给于你的不会是面子,而是一种伤害、一种屈辱;给自己以为可以给面子的人以面子,也许换回的依然是屈辱,宽容他们,做自以为对得起良心的事,对得起自己做人标准的事。
在弱势面前不宜过分强势,在这里的强势显得毫无意义;在强势面前,不卑不吭,不谄媚,给与其适当的面子,保留自己适当的自尊,不自取其辱。
善待“面子”,合理地理解“面子”,让“面子”回归合理的轨道,引导、疏导好爱面子的行为,让其产生相应的正能量,尽可能地减少负效应。既要重视面子,又要重视“面子”背后实质的东西。面子只能是做给别人看,或者赢得别人的喝彩、认可,而实实在在的利益,精神才是“面子”背后隐藏下的实质所在,繁华装饰下的未必是快乐,歌舞背后未必是升平。
精神是生活的支柱,物质是生活的基础,它们就像行进中人的两条腿,都要健壮、平衡,同步健康,步调协调,如果不掉发生了错乱,平衡就会被打破,发展不均衡就是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随之发生扭曲、变形,行为举止变得怪异,匪夷所思,失去了合理性甚至唐突。
“面子”是人对精神的更高层次的追求,更是为了进一步粉饰自己,让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多人的尊敬、尊重或认可,使自己的尊严得到有力地维护。为了维护尊严,有的人甚至不惜痛下杀手,或者打倒对手,在斗争中获得权威,获得面子;或者以权力为手段,排挤、排除异己,甚至在累累白骨之上,建立起自己的威严和面子。
“面子”需要维护和尊重,为了所谓的“面子”人人应当为自己准确定位,每个人、每个社会阶段,不同的社会“圈子”都会有各自的潜规则。“面子”是一种虚荣,而这种虚荣背后以藏的则是利益关系,无论是中国的酒文化、会议文化、风俗文化等无处不渗透着“面子”文化,无处不有“面子”文化的影子。为自己准确定位,不至于使自己处处碰壁,或遭遇嘲弄,游离于社会之外,成为孤家寡人,甚或丢掉自己的姓名。
其实,生活之后中,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给足别人“面子”,维护他人的自尊,也就等于给自己“面子”,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应如此,以宽容态度对待他人,减少对他人的伤害,自己受伤的机会随之减少,因为只有自己痛过,才会知道别人有多痛。
在大部分人眼里,行为上都是谄上而欺下的,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大部分人处事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社会共性。取悦上级或被自己地位高的人,或比自己牛气的人,目的只有一个,潜意识为了得到某种利益,或他日得到心中期许的利益,或者是为了得到那些人的惠泽,盼望加入某个更高层次的社会圈子,得到更高层次人的赏识认可或恩赐。
谄上的人一般都是期望得到更多的利益,因而行为上、感情上有明显的极端性,窃以为对待人处事,尤其是不如自己的人更应该尊敬,没有他们就不能显现出自己,人在行走的时候,眼睛不能只看上方,不妨左右看看,上下看看,也许能减少自己的失误。况且处在下位人往往是社会的主力军,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附炎趋势是社会的一种常见现象,以貌取人,以权力和地位及财势处理人际关系是一种社会的常态,敬畏权势是一个社会的通病,也是一种劣根。在规则被践踏的社会氛围里,权势可以为自己带来看得到的利益,因而对权力的顶礼膜拜、对特权的优越感使得社会成员无比地向往。有了特权或特权的笼罩,一切似乎会变得更为容易,那是一种非常有“面子”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是在破坏规矩的条件下得到的,也是对无权无势者全力的亵渎和精神上的强奸。
“面子”也是等级社会的产物,权势是一种一般人不可拥有的社会资源优势,在权势者眼里,许多事情显得微不足道,而对于卑微者却是难于上青天。宋美龄曾经说过:“人一旦尝到权力的美妙,就会难以忘怀。”鲁迅先生曾经以一个笑话的形式讽刺过附炎趋势者,一个乞丐和有权有势的赵员外说了句话,到处炫耀,因为许多人因为能和赵员外说话而自豪,当别人问及说话的内容时,他毫不掩饰地说:“我向他乞讨时,人家让我滚。”咋听起来很是滑稽,却富有深意。有许多人自一旦依附上权势,就会变得神气十足,自以为不再平庸,而且感觉自己很是“优秀”或出众,很有“面子”.
纵观历史,真正有“面子”的人,优秀的人才,他们所倡导的应该是“人应该无傲气,应该有傲骨”,一身凛然气,洁身自好之,以自己的才干和能力博得众多人的认可,以人格的魅力,博得众人的喝彩,那才是一种更为众人崇尚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