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醒醒
幸福的家庭大体相似,
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题记
这个学期来,由于人事的变故,我在新的环境里遇见了好几个特殊的学生,其中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小男孩格外引人注目。起初,我感到非常诧异。无论是课间还是课中,校园里时常可见一对男女的追赶,那不是在赛跑,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的母子俩的生活写真。此情此景,那肯定是这个男孩又冷不丁地从座位上跃起,母亲因为担心他的安全,不得不紧随其后,寸步不离。即便上厕所,她也要在男厕的门口守着,即便是短暂的逗留,母亲也不离左右。因此,学校集会时学生群中多了一个成人的身影,教室里多了一个"大学生".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读书早已没有本质上的意义,他要么傻傻的在座位上发呆着,要么手里摆弄着一些小物件似乎在尽情的玩耍,其实他什么都没放在心上,就像是教室里的一个摆设,一个还会活动的木头人;他要么在没有人群的地方傻站,要么沿着墙根或走道边沿歪着脑袋快步,感觉就像是一只病蔫蔫的小公鸡,头重脚轻。每每看到这对忽东忽西的母子俩,我内心里都有一种隐隐的感伤,甚至会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而眼前的这种境遇远比突然间失去一个亲人悲惨得多。
听略知内情的同事说,这对母子在学校已是第四个年头了,他们每天一般只上半天学,下午就在家里呆着,显然是因为家庭条件不是完全可以允许。或许,母亲还有其它非得安排、料理的事务,亦或还要进行相关的治疗。随班就读完全只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环境,可见其父母之良苦用心。这么些年来,小男孩没有和同学说过一句话,成天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孤独,什么是忧伤,谁也无法知晓他内心的想法,也没有听过他的任何要求,他就像活在无人无声的世界,外界对于他来说一切都多余。想到这,我真为孩子的未来和他的家庭、父母担心。
从一开始,我就想对这个孩子了解得多一些,而最知情的应该是他的母亲,然而,每每看到这种境况,便很自觉的打消了这个念头,我想我不能轻易地揭别人的伤疤。偶尔与这位母亲碰面,她总会很不自然的招呼一声"老师",从她的眼神中多少可以看出那么无奈与愧疚,同时也能分辨出还有几分的希冀。事实上,这几年的陪伴,孩子并未表现出排斥与惊恐,他最起码适应了别的声音和他人的存在。当初入学时,他在同学群中表现得异常的惊恐不安,且经常神经质的大呼小叫,有时猛然起身,便跑得无踪影。正因为如此,妈妈才不得不放下家中的一切作陪读。如今,孩子已完全适应了母亲的陪护,却沉睡在一个完全封闭的世界。
我估摸着,孩子的身体将一天天的长大,然而,只要一天不醒,这就会成为越来越沉重包袱。当父母们心中仅存的一丁点希望彻底破灭时,就会是一个家庭的毁灭和精神的崩溃,这是多么残酷啊!然而,面对这样的境况,谁又能怎样?
……
孩子,你醒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