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姐的那些趣事
老家的村庄坐落在一个山坡上。山脚下有一口井,井旁边土生土长着几块大石头,村民们又围着石头挖了一条小水沟。井水流出的水冬暖夏凉。夏天人和牲口都会绕道来喝口冰水的解渴。冬天,浓烟滚滚,水温温的,村里的妇女们都会争先恐后在这里洗衣服,流衣服不免嫌了嘴巴,就不由自主在说起和大姐的家长里短。
那些八婆们都叫和大姐为“和拍子。”“和拍子”的由来是这样的。和大姐见人比较和蔼,爱聊天。路个遇到的,坡上干活的,从家门前过的,就是端上饭碗到的邻居家都会和别人唠会儿叨。那些陈谷子烂芝麻,无关紧要事,心头烦心事……都会拿出来摆在席面上跟别人大张旗鼓地夸夸其谈。路人要是有点急事,赶时间遇上她只得算自己倒霉,看她口干舌燥地诉说着自己的伤心事,也不好意思打断她。只好一边安慰,一边祈祷下次不要遇见她,遇见了也最好避着点她。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在忙季,看到和大姐挑着担麦子,累的弯腰哈背的,在肩膀间换来换去的,还聊的火热。也有痛心的事,和大姐吃饭时溜着就溜到跟她对上眼的邻居家了。邻居给她搬凳子,她客气,说天也不坐,就坐在屋前乘凉的石头上。聊啊聊啊,饭吃完了,就端着空碗聊。家人不见她人影,就锁上门上坡了,和大姐回来进不了门只好把碗放在门櫈子上。晚上回来,看到碗摔的粉碎。和大姐就张口大骂:“ 你个短阳寿的猫,别让我看到你,看到你非打死你。”那是家里独一无二的老时青边花瓷大碗,别人都不用了,和大姐为了和家人好区分才留下仅有的一个。和大姐唉声叹气地,不过又增添了一个与别人诉说的新鲜话题。……有了这些典故,“和拍子”这个名子就在村里的老老少少耳根边传开了。
洗衣服也怕遇上和大姐,络绎不绝的妇女们只要听说和大姐在这儿,扭头就回去了。和大姐洗衣服第一遍是浸泡,然后清洗,撒上洗衣粉,放在一旁要润一会,再清洗,清洗完洗衣粉再打上肥皂,放一边再润一次,最后是漂洗。要是没能在上面水池子里洗,在上面洗的人走了,还要把自己洗好的衣服放在上面再清一遍。那些急性子的妇女是耐不住的等待和大姐的。
村里的孩子们也不大欢迎和大姐。和大姐做事慢腾腾的又爱说话,她老公脾气暴躁,性子急知道她这样,也不待见她。让她跟着孩子们放牛。夏天,山上热,孩子们为了简单,都把牛放在沙滩上,自己玩去。沙滩旁边有庄稼地,牛瞪着孩子们一不留神就窜到地里了。孩子们玩在正在兴头上,就让和大姐去赶牛,和大姐笑盈盈地说:“大人张张嘴,小孩子跑跑腿,孩子们你们跑得快。快去,牛吃别人家庄稼了,回家你们会挨打的。”孩子们只好咬牙切齿地飞跑着去赶牛。玩够了,孩子们就想方设法地把自家牛赶到河里去洗个澡,看着和大姐家的牛就商量不管她了。谁知,她家牛还跟着牛群跑,孩子们就偷着用棍子驱赶和大姐的牛。和大姐就嚷嚷道:“我的好孩子们,把我家牛也赶下去,我腿脚不好,有风湿病,是不能沾水的。”孩子们听着和大姐似懂非懂的话都对她直眉瞪眼的。
听说,和大姐不能生孩子,儿子是抱别人家的。也不会带孩子,她睡觉不老实,怕伤了孩子,是她婆婆一手带大的。和大姐爱呻吟,干点活就在老公,家人面前连连叫苦。腰酸背痛了,头晕眼花了,上气不接下气了,四支无力了……时间长了,家人也懒得搭理她。她只好向外人倒满肚子的苦水。
多少年过去了,问起村里的和大姐。才知和大姐的生活依旧有谈论不完的话题,依然那么可爱。可能村里的人也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