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根本,而不是流于形式
这几天学校大检查,让一些学生会的在进教学楼必经之路的门口站岗。目的是禁止学生带早餐进教室。刚开始每个门口站一个人,现在人数增加到六七个。开始时学生们有一些收敛,之后,在教室用餐的场面又甚于当初。为什么门口站了那么多站岗的学生,但带早餐进教室的现象依旧没有好转呢?
曾经有人说过“法律是给君子制定的。”而学校的这项措施,我想初衷肯定是好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如今的这项措施却事与愿违。
女孩子可以将早餐放在背包里带进教室。男孩一般不背包,带早餐进教学楼会被拦住,只能在教学楼门口当着众人的面吃完。站岗的学生会很有成就感,洋洋得意,并交头接耳。貌似在说:“看,把他拦住了吧!”让他们体验到了权力带来的快感。而学生会的学生却可以通过关系拿着早餐进入教室。这就会给那些不能带早餐进入教室的人心里留下阴影。在他们心中会认为大学这个貌似纯洁的圣地已被玷污,心中会有不公平的想法,会认为别人都能带早餐进入教学楼,自己却被拦在门口,甚至当着众人的面吃完,多丢面子,他们会感觉被歧视。你可曾想过,他们上大学之前可都是学校的佼佼者,整日生活在鲜花与掌声中。如今你让他丢面子,后果可想而知。(很多人会认为我说的是自己,其实不然。我有早起的习惯,并且喜欢在餐厅用餐。)
为什么现在的大学不和谐的事情那么多。都是因为这些细节的考虑不周,都是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导致学生心里不平衡。让曾经的天之骄子在大学处处感到不公平。人与人之间又何谈和谐呢?
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当初是为了学校的环境更好,改变一些不良之风,但禁止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像大禹治水,用堵的方法根本行不通,只有疏导才是治水的最佳方法。同理,我们只有提高学生的素质,或者改变上课时间,专门留出吃早餐的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禁止肯定会激化学生间的矛盾。为了不让学生带早餐进教室,根本在于提到学生的素质,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我想这点应该不难做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