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家乡路
小时候读《天净沙·秋思》,总对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难以释怀。
在外闯荡二十多年,才知这是诗人对家的极端思念所致。家的形象在模糊与清晰中日益滋长,于是便吟不尽思家情怀。
而在我的记忆中,家就意味着母亲额上的皱纹和鬓上的白发,见证着流年的变化与岁月的无情;家又触摸着父亲手上的老茧与脊背的弧度,诉说着辛苦的磨砺与岁月的重负。
家,真是难以琢磨啊,归去来兮,家是起点,亦是终端,而其余的所在只能是暂时的驿站。家,在无形中成了天涯游子永恒的牵挂,成了感伤者心灵的避护所,成了惆怅者情感的宣泄台,成了失意者忘忧的天堂。
小时候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总觉得虚无缥缈。明明有家,却偏要说得那般委屈,那般迷茫,怀疑是为了附庸风雅故作的诗句罢。长大以后,才悟到了诗句中惆怅的味道及天涯游子无穷无尽的哀思与愁烦。
是啊,家在何方?各人理解不同;归家的路到底有多长?各人用时不等。
我曾在清晨的陋巷中,看夜阑逝去,听到主人家的对话,尽是乡音俚语,却又亲切至极,心中便油然而生一种感恩的念想。在人情充溢的巷子里,乡情在心胸弥漫,母亲嗔怪的叮咛,老人爽朗的笑声,孩子们灿烂的笑靥,无不令我心动。家园,似乎就在我身后,在我目不可及却又近在咫尺的地方。
身处异乡的游子遥望前方,满眼陌生,却依然有前进的动力与不变的信仰,那实际都源于身后的那一缕炊烟。在我们身心俱疲的时候,家,带给我们精神的安慰。于是,家园的可爱还不尽在于它明媚动人,实际上家早已是一块标志,一个象征,一种思想的寄居,甚至一个民族精神的核心符号了。
但愿有一天,无数飘散在我身边的惆怅乡愁将能揽我于故土那温暖的怀抱中。
于是,每每心中烦闷,气躁神浮之时,我总是回老家一趟。那沐浴在朝阳下的房屋、村道、老槐树,还有母亲那挥动的手,如此地温暖而又美好,一刹间会教人产生一种踏实的归属感。顿时,在外所受到一切委屈全都烟消云散,那被排挤被抛弃的愤懑全都抛诸脑后。家乡的天,是那么的蓝,家乡的水是那么清,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切的一切,在游子清澈的眼睛里如此地明媚动人。
有人说:人生天地之逆旅。也有人说:居家为客客为家。我也曾在别人的世界里作客而不被需要。然而,以前的我从未意识到:有一个家园,叫着爱,它为心灵提供一个港湾,无时无刻不在呵护着心灵!只是,痛苦让我们麻木,让我们不懂得去发现自己久已的拥有。
没有心灵的家园,漂泊的心将永远也无法停留,只能是飘摇的浮萍而已。
有爱才有家。也许我们应当转身,找寻真心。这时,你会发现,当你微笑着转身时,温暖的真心想到的是家,漂泊的游子找到的是生命的家园。
我之于家园,仿佛有着某种夙世的情缘。家园之思,伴我磕磕绊绊走到今天,也必将平平安安伴我到永恒。
归家的路到底有多长?原来,家园就在转身后。
回首的刹那,家,早已模糊在游子流泪的双眼里。